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典論論文目錄 課文 注釋 問題與討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典論論文目錄 課文 注釋 問題與討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典論論文目錄 課文 注釋 問題與討論

2 課文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3 第一段:要審己以度人,論文時方能避免文人相輕、敝帚自珍的弊病─批評論。
段析:作者舉班固輕視傅毅的實例,批評「文人相輕」的陋習,提出「審己度人」的原則。此外,並列出「建安七子」之名,確立了建安文學的典範人物。

4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見之患也。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 ,咸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5 第二段:論建安七子作品的優劣短長──作家論。
段析:作者對建安七子的作品提出簡要中肯的批評,其目的在: (1) 示範「論文」之客觀態度,不以己長輕人短。 (2) 承上段言「文非一體,鮮能備善」,舉七子證明各有長才,並為下段「氣之清濁有體」作鋪墊。

6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7 第三段:論文體各有所宜,唯通才能備其體─文體論。
段析:作者先提出文學批評的兩個錯誤觀念:貴古賤今、崇尚虛名,以及看不見自己的短處。之後再提出對文體的創見:文章寫作的基本道理相同,但四類文章各有其特殊性,只有通才才能精通各類文體。

8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備其體。

9 第四段:作家才性各有所偏,氣以成形,各有風貌, 文如其人,無法勉強─文氣論。
段析:作者提出文氣說,認為人的先天才氣有所不同,表現在文章上就有不同的辭氣,無法勉強求得,並以音樂為喻。

10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11 第五段: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勉文人努力著述留名於後世─文用論。
段析:作者指出文學創作可與經國大業並論,甚至可以不朽,此說與儒家「三不朽」中將「立言」立於最末之主張相反,對文學創作及文學理論發展具重大意義。

12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 ,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 ,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惟幹著論,成一家言。

13

14 課文‧注釋 注釋

15 傅毅:字武仲,東漢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人。章帝時為蘭臺令史,拜郎中。與班固等共同典校祕書。著有詩賦凡二十八篇。
班固: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陝西省咸陽市)人。明帝時為郎,典校祕書。著有《漢書》及詩賦凡四十一篇。 伯仲之間:指彼此相差無幾。伯仲,兄弟排行的次序;長為伯,次為仲。 小之:輕視他。之,指傅毅。 超:即班超,字仲升,班固之弟。以平西域有功,封定遠侯。

16 屬文:寫作文章。屬,音ㄓㄨˇ,連綴。 蘭臺令史:負責典校圖籍,辦理劾奏文書的官員。蘭臺,漢時宮中藏書之處。 夫人善於自見:一般人喜歡炫耀自己的長處。夫,音ㄈㄨˊ,發語詞。見,同「現」,炫耀、表現。 里語:俗語,又作「俚語」。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將自家的破掃帚視為千金寶物,比喻把自己不好的東西當作珍寶。享,當。 不自見:指看不見自己的缺點。

17 孔融:字文舉,東漢魯國 (今山東省曲阜市)人,孔子二十世孫。獻帝時為北海相,後為曹操所殺。今存《孔北海集》。
陳琳:字孔璋,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曾為曹操記室(掌文書),軍國書檄,多出其手。今存《陳記室集》。 王粲:字仲宣,山陽(今山東省鄒城市)人。初依劉表,後歸曹操,官侍中。今存《王侍中集》。 徐幹:字偉長,北海(今山東省昌樂縣)人。今存徐偉長集,並著有《中論》二十篇。

18 阮瑀:字元瑜,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曾任曹操司空軍謀祭酒。今存《阮元瑜集》。
應瑒:字德璉,汝南(今河南省汝南縣)人。曾任曹操丞相掾(ㄩㄢˋ),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今存《應德璉集》。 劉楨:字公幹,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曾任曹操丞相掾。今存《劉公幹集》。 七子:指以上七人。「七子」之稱始見於此,即後世所謂「建安七子」。

19 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在學問上無所遺漏,寫作文章不抄襲他人。辭,文辭、文章。假,借、因襲。
驥騄:音 ㄐ一ˋ ㄌㄨˋ,古代良馬名。在此喻七子各具良才。 仰齊足而並馳:言各恃其才並駕齊驅,而不相讓。仰,昂首。補注 度:音 ㄉㄨㄛˋ,衡量、度量。 累:音 ㄌㄟˋ,弊病。指文人相輕而無自知之明的毛病。

20 齊氣:言齊人舒緩的氣質,此指文章風格舒緩。
匹:音 ,匹敵、對手。 初征登樓槐賦征思:登樓賦見昭明文選。初征、槐賦並見嚴可均輯全後漢文。征思今佚。 玄猿漏卮圓扇橘賦:圓扇賦見全後漢文,餘皆已佚。卮,音 。 張蔡:張衡、蔡邕。張衡,字平子,東漢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善辭賦,曾作渾天儀。蔡邕,字伯喈,東漢 陳留(今河南省陳留縣)人。博學工辭章,妙音律,擅書法。今存《蔡中郎集》。

21 未能稱是:言二人其他體裁的文章均不及辭賦。稱,音ㄔㄥˋ,相稱、相當。是,代名詞,指辭賦。
章表:章表,臣子上告君主的文書。 書記:指一般公文和應用文。 雋:音ㄐㄩㄣˋ,通「俊」,此指傑出的作品。 體氣:原義指稟性才氣,此指受才性所影響的文章風格。 理不勝辭:理論不能勝過文辭。謂孔融的文章,長於辭采,短於說理。 雜以嘲戲:指文中夾雜嘲諷和戲謔之詞。 揚班儔也:指可以和揚雄、班固 的優秀作品媲美。儔,音ㄔㄡˊ,類。

22 向聲背實:崇尚虛名,不重實質。 闇於自見:看不見自己的短處。闇,音ㄢˋ,不明。 本同:指文章寫作的基本道理相同。 末異:指文體不同而作法各異。 奏議宜雅:奏議行文要典雅莊重。補 書論宜理:書論行文要條理清晰。書,文書、文牘。論,論事說理的文體。 銘誄尚實:銘誄行文貴在不違背事實。銘,用以讚揚功德或自我惕勵的文體。誄,音ㄌㄟˇ,用以稱頌死者生前功業的文體。 詩賦欲麗:詩歌辭賦行文要求辭采華美。

23 文以氣為主:指作家的才情氣質是形成文章風格的主因。
氣之清濁有體:指作家的才氣表現在文章上,有清、濁兩種不同的風格。清,輕快俊爽。濁,凝重沉鬱。體,風格。補注 曲度雖均:言曲調的高低雖然相同。曲度,指曲調。均,同。 檢:法度。 引氣不齊:指每個人在演唱、吹奏時的運氣都不一樣。 素:本質,此喻作家的才情。 移:轉移,引申為傳授。

24 經國:治國。 不朽之盛事:指著述立言是可以流傳久遠的偉大事業。左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二者必至之常期:年壽和榮樂都有一定的期限。 翰墨:即筆墨,此指文章。 不假良史之辭:不須借重史官的立傳稱揚。 不託飛馳之勢:不需依託達官貴人的權勢。飛馳,此指馳騁仕途的達官顯要。

25 西伯幽而演易:是說周文王被囚,據易象而作卦辭。西伯,周文王,在殷時為西伯。幽,囚禁。史載紂王曾囚文王於羑(一ㄡˇ)里,文王於獄中推演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周旦顯而制禮:言周公在顯達時制作《周禮》。周旦,即周公,姓姬名旦,相傳《周禮》為其所作。 隱約:困窮不得志。 加:移,轉移、改變。 則:意同「故」,所以。

26 尺璧:徑長一尺的璧玉,極言其大而珍貴。 已:助詞,無義。 強力:努力自勉。強,音ㄑ一ㄤˇ,勉。 懾:音ㄓㄜˊ,畏懼、害怕。 遷化:遷移變化,此處指死亡。 論:指《中論》一書。 成一家言: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學說。

27 問題與討論

28 一、典論論文一文探討文學批評中的哪些課題?
答:典論論文討論的問題相當廣泛,大致有下列幾方面: 1.批評論─主張審己度人,才能避免文人相輕,敝帚自珍的毛病。此外,還要避免「貴遠賤近」、「向聲背實」的態度,才能客觀公正地評論文章。 2.作家論─客觀評論建安七子詩文的優劣短長。

29 3.文體論─文體各有所宜。曹丕認為「文本同而末異」、「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4.文氣論─作家才性各有所偏,故風格自然不同。曹丕認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5.文用論─強調文章的價值,賦予文學以獨立的生命。曹丕認為:「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30 二、曹丕認為文氣「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你贊同這個論點嗎?
答:曹丕強調氣的「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不免流於「天才決定論」。而且強調作家個別的才性,忽略了作品風格是作家生活的環境和藝術素養的結果,因此他的說法不夠周延。後天的努力、經驗的增廣、環境的改變,都會影響作家風格的改變。

31 三、古今中外哪些作家「不以隱約而弗務」?哪些「不以康樂而加思」?請舉一、二例。
答: (1)不以隱約而弗務—如曹家被抄後,曹雪芹在艱苦的環境中即使窮得常常「舉家食粥」,依然勤力創作紅樓夢;吳敬梓家產淨盡,科舉落第之後,益發貧困潦倒,仍不斷寫作,攻擊時弊,文名漸漸傳遍江南,成為文壇盟主;劉俠十二歲時罹患罕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自此身心飽受病痛煎熬,不但持續寫作,還成立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32 張拓蕪也是典型的苦學成功和殘而不廢的堅強鬥士,中風殘障後,寫下自傳性系列作品,風行四方。
(2) 不以康樂而加思—袁枚半生富貴,還擁有著名的隨園,生活優渥富裕,然以詩名聞當世,提倡「性靈說」,為「江右三大家」之一;德國文豪歌德家庭環境富裕和樂,但無論其天賦與境遇多優越,仍以無比的堅毅與努力才能完成許多傑作,躋身世界文壇,成為浪漫主義的先驅。

33 四、作者認為「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面對短暫的人生,你認為有哪些方式或作為可以使人「不朽」?
答:除了傳統「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外,在資訊日新月異的網路世界中,「不朽」可以有很多新方式。諸如網路文學的形式,可以在網誌上盡情創作,擁有粉絲,獲得肯定;或是像臺東 陳樹菊阿嬤一樣,她獲選為時代雜誌全球一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證明了「影響力」絕非菁英階層的專利。

34 以一個平凡菜販微薄的收入,積蓄難以想像的能量;刻苦簡約的生活,釋放出沒有邊際的愛心;對自己百般省儉,對助人卻極盡慷慨,活出臺灣的素樸和驕傲。


Download ppt "典論論文目錄 課文 注釋 問題與討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