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M2.5的来源与危害 仲少飞 中国环保运动大会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M2.5的来源与危害 仲少飞 中国环保运动大会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M2.5的来源与危害 仲少飞 中国环保运动大会宣

2 PM2.5的来源与危害 PM2.5的概念 PM2.5的来源 PM2.5的标准 PM2.5的危害 PM2.5的防治

3 PM2.5的概念 TSP,英文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的缩写,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集器在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是小于10微米的微粒。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4 三者关系 TSP<->PM10<->PM2.5:大于PM2.5粒径的悬浮物主要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当湿度增加时,污染物表面富含水份,通过相互凝聚成较大颗粒发生沉降;当相对湿度变小时,污染物表面吸附力小,不易凝聚沉降,风力作用下已凝聚的颗料会分解,由于粒径变小更易悬浮造成持续的污染。

5 PM2.5的来源 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6 PM2.5的来源 自然来源: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7 PM2.5成分 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8 北京PM2.5来源研究 2000年有研究人员测定了北京的PM2.5来源: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氨盐各占17%、10%、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废气贡献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屑贡献1%。有趣的是,吸烟也贡献了1%,不过这只是个粗略的科学估算,并不一定准确[1]。该研究中也测定了北京PM2.5的成分:含碳的颗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铵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了69% 。类似地,1999年测定的上海PM2.5中有41.6%是硫酸铵、硝酸铵,41.4%是含碳的物质

9 PM2.5的标准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10 世界卫生组织pm2.5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世卫组织为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针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也制订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准则值,其中第一阶段为最宽的限值,新标准的PM2.5与该限值统一,而PM10此前的标准宽于第一阶段目标值,新标准也将其提高,和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限值一致。

11 我国的pm2.5国家安全合格标准  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

12 PM2.5图表

13 PM2.5不同地区浓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地图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 由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制作。他们根据NASA的两台卫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了一张显示出2001年至2006年PM 2.5平均值的地图。 在这张图上红色(即PM2.5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14 PM2.5全球浓度分布图

15 我国PM2.5标准的实施分哪些阶段 根据环保部规定:新标准(GB3095-2012)分四个时段分步实施: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16 PM2.5的危害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不足人类头发丝的1/2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17 PM2.5的危害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18  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19 致病病毒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20 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21 PM2.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种种证据表明,目前这些小颗粒物对细胞损伤已是公论

22 对人体寿命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即使在监控标准最严格的欧洲,38万6000人每年还是会在PM2.5的阴霾下致之死地,而且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也因此减少8.6个月。

23 形成灰霾 灰霾的成因与天气有着重要的关系,一是风速、二是气温、三是湿度,风速加速灰霾的扩散和稀释速度,而气温和湿度则是控制灰霾的主要因素
例如:相对湿度为90%,温度在5℃时,可溶性固体溶入水中降低了水的蒸汽压,微小水滴因为曲率半径变小其蒸汽压又得到提高,形成了微小的溶液液滴与气体的动态平衡。这些微小液滴的粒径从纳米至微米级别,在这个级别上微观效应的化学反应更为突出,形成很多亚稳态的有毒物质。由于液滴的存在,形成了光的吸收、折射与散射现象,降低了空气的透明度。

24 灰霾天气

25 PM2.5<->光化学烟雾 PM2.5对视觉的影响较大,特别是0.1-1μm(相当于PM1)之间的颗粒是形成灰霾的祸首,在这一级别上,电化学、纳米结构、表面化学等微观现象更为突出,颗粒物粒径与可见光波长相似,极易形成光的折射、散射、吸收等现象,大幅度降低大气的光感觉。

26 PM2.5的防治 PM2.5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车污染,特别是冬季和初春,北方植物的自净化作用几乎为零,很多水面结冰,水域自净化能力也很低,必需采用人工的方法来处理。取暖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因此减少污染源的方式面临较多的问题。 灰霾主要集中于相对湿度较低的天气,特别是冬春季,雨后和潮湿的天气则大幅缓解。对大气增湿成本低、效果好,采用喷淋和喷雾的方法可以水冼空气,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27 PM2.5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主要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控制源头,不能在城市上风向建大气污染重的企业,要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二是要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做到少排废气;三是提倡使用天然气、水电、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尽量少使用煤炭、重油和废料等污染重的燃料;四是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提高机动车辆污染排放标准;五是要控制生活污染,餐饮油烟机要定时清洗,干洗机要封闭操作,通过洒水作业等方式防止建筑和道路扬尘;六是要注意农业农村污染,不能露天烧秸秆和垃圾,少用农药和化肥,多种树。

28 防治PM2.5污染政府该做什么 政府要制订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约束违法排污现象,制定配套的经济、技术政策,鼓励发展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公共交通,组织实施污染治理。同时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引导公众共同保护大气环境。

29 企业应该做什么 企业是排污“大户”,要肩负起环保责任,及时公开污染排放情况,杜绝偷排漏排。要实行清洁生产,采取更为先进的废气处置工艺,注重节能减排,积极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做到生产过程中少排或者不排放废气。要注重研究开发绿色环保的产品,使生产的产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体健康。

30 防治PM2.5污染,大家应该怎么做 人人都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人人都是大气污染的制造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方面要关注身边的大气环境,要敢于监督、揭发身边的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更要身体力行,广泛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当中,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比如多种树,多走路,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开车,少使用塑料袋,少使用油性油漆,少食用烧烤、油炸食物等,形成人人关注PM2.5,人人参与空气污染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31 蓝天白云下的城市 请爱护我们的环境,为了身心健康,为了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而奉献出一份力量。


Download ppt "PM2.5的来源与危害 仲少飞 中国环保运动大会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