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吸入麻醉药 白俪 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 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而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吸入麻醉药 白俪 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 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而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吸入麻醉药 白俪 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 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而产
生全身麻醉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吸入全麻药分为 挥发性液体吸入全麻药(如乙醚、恩氟烷)和挥发性 气体吸入全麻药(如氧化亚氮)。 第四章 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 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 白俪

2 前 言 吸入全身麻醉的深度取决于脑组织中吸入 麻醉药的分压(浓度)。诱导或苏醒同样的取 决于脑中吸入麻醉药分压的上升或下降的快慢。 吸入麻醉药进入机体后,需要跨过多种生物膜 如肺泡膜、毛细血管膜、细胞膜等最后进入脑 组织中的作用部位。所以了解吸入麻醉药的药 代学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正确使用吸入麻醉 药以达到预期麻醉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 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简 史

3 二、吸入麻醉药的理想条件 1、理化性质稳定,易于长期保存,无燃烧爆炸性,与麻醉器 械碱石灰或其他药物接触不产生毒性物质; 2、无异味,对呼吸道无刺激性; 3、血气分配系数小,在血和组织中溶解度低,麻醉深度易于 调节,可控性强; 4、麻醉作用强,可使用低浓度,以避免缺氧; 5、诱导及苏醒迅速、平稳、舒适、无后遗作用; 6、有良好的镇痛、肌松、安定、遗忘作用、无术中知晓、可 不用或少用辅助药; 7、能抑制异常应激反应,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8、在机体内代谢率低,代谢产物无明显药理作用和毒性; 9、安全范围大,毒性低、不良反应少而轻、尤其是对 循环、呼吸影响小,对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 无明显毒性,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无严重变态 反应,不污染空气,不损害手术是工作人员的健康; 10、所需设备简单、使用方便,药源丰富,价格低廉。

4 三、理化性质与分类 根据吸入麻醉药在常温常压下可分为: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气体性吸入麻醉药 分配系数是一个重要性质
分配系数指在分压相等的情况下,即达到 动态平衡时,麻醉药在两相中的浓度比值。 血/气 脑/血 肝/血 肾/血 肌肉/血 脂肪/血 血气分配系数大、药物在血中溶解度大、诱导 缓慢、苏醒期较长、代谢率高。

5 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表(37℃) 药物 血/气 脑/血 肝/血 肾/血 肌肉/血 脂肪/血 难
药物 血/气 脑/血 肝/血 肾/血 肌肉/血 脂肪/血 地氟醚 0․ ․3 1․ ․ ․ 氧化亚氮 0․ ․1 0․ ․ ․3 七氟醚 0․ ․7 1․ ․ ․ 异氟醚 1․ ․6 1․ ․ ․ 安氟醚 1․ ․4 2․ ․ 氟 烷 2․ ․9 2․ ․ ․ 乙 醚 ․0 1․ ․ ․ 甲氧氟烷 ․4 2․ ․ ․ 从药理学角度可把血液看成麻醉药的贮存库,麻醉药在其中 暂时失去活性,贮存库的大小随血液中的溶解度而异。

6 四、体内过程 定义: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不感到手术刺激导致的疼痛,称吸入麻醉。麻醉深浅与脑组织中的药物分压有关。

7 (一)、麻醉药的转运过程

8 (二)、影响经膜扩散速度的因素 吸入麻醉药是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进行转运的。 分压差×扩散面积×温度×气体溶解度 扩散速度∝ 扩散距离× 分子量
1、当给定的病人和药物,通常只有分压差是 一个可变因素,实际上药物经膜扩散速度是由膜两 侧的分压差所决定的。 2、对于不同的病人,扩散面积和距离可有 不同。

9 (三)、进入肺泡的速度 影响麻醉药进入肺泡速度的因素有二: 吸入麻醉药的浓度 肺通气量 1、吸入浓度的影响
(1)吸入浓度:系指吸入麻醉药在吸入混合 气体中的浓度。 (2)浓度效应(Concentration effect):指吸 入浓度与肺泡麻醉药的浓度呈正相关,吸入浓度 越高,进入肺泡的速度越快,肺泡麻醉药浓度上升越快,血中麻醉药的分压上升越快。

10 同时,浓度效应还可以增加吸气量。当 吸入麻醉药浓度增大时,血液摄取增多, 使肺泡产生负压,引起被动性吸气量增加, 以补充被摄取的容积,从而加快了麻醉药 向肺内的输送,因此肺泡浓度或肺泡分压 (PA)也上升越快。 吸入麻醉药浓度的提高有利于药物的吸 收和麻醉加深,故为缩短麻醉诱导期,在 麻醉开始时应吸入较高的浓度。

11 (3)、第二气体效应(Second gas effect)
指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和低浓度气体时,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浓度及血中浓度提高的速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气体时为快。 因为浓缩效应和增量效应¥ 单纯吸入1%氟烷时,肺泡内最大浓度接近1%,如吸入含有80%第一气体(N2O), 1%第二气体氟烷及氧气的混合气体时,肺泡中氟烷的浓度可提高到1.4%。 血中溶解度低的第二气体, 其第二气体效应明显。

12 混合气体 80%第一气体(N2O) 1%第二气体氟烷及氧气

13 增量效应 负压增量效应 混合气体 负压

14 ①、加快诱导。 ②、减轻其不良反应。 ③、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单纯吸入1%氟烷时,肺泡内最大浓度接近1%,如吸入含有80%第一气体(N2O), 1%第二气体氟烷及氧气的混合气体时,肺泡中氟烷的浓度可提高到1.4%。 临床上常把含氟吸入麻醉药与N2O合用,就是利用第二气体效应,有以下优点: ①、加快诱导。 ②、减轻其不良反应。 ③、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15 氟烷 乙醚 2、肺通气量的影响:增加每份通气量,肺泡内吸入麻醉 药的浓度迅速增加,肺泡内麻醉药分压上升,动脉血中麻
醉药分压也随之上升,诱导期缩短。 8 N2O 1.0 4 2 8 氟烷 0.5 肺泡内浓度 / 吸入浓度 4 2 8 4 乙醚 2 40 (min) 20 肺通气量对肺泡麻醉药物浓度的影响

16 (四)、吸入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 λ×Q×(PA-PV) 摄取量= λ为该吸入性麻醉药在血中的溶解度 Q 为心排出量
概念:指吸入性麻醉药从肺泡向血液中转运。 λ×Q×(PA-PV) 摄取量= 大气压 λ为该吸入性麻醉药在血中的溶解度 (血/气分配系数) Q 为心排出量 PA 为吸入性麻醉药在肺泡中的分压 PV 为吸入性麻醉药在静脉血中的分压

17 ● ● 血/气分配系数:指在体温条件下吸入麻醉药在血和气二相中达到平衡时浓度的比值。 影响因素:
1、麻醉药在血液中的溶解度(solubility) ● 溶解度又称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 指麻醉药(蒸气或气体)在两相中达到动态平衡 时的浓度比值。 ● 血/气分配系数:指在体温条件下吸入麻醉药在血和气二相中达到平衡时浓度的比值。

18 根据吸入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大小分类: ★易溶性:乙醚、甲氧氟烷 ★中等溶解度: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 ★难溶性:氧化亚氮等 当吸入浓度恒定时,易溶性麻醉药经肺循环 迅速从肺泡移走,大量溶解在血液中,PA上升 较慢,诱导期长,清醒也较慢。相反,难溶性的 麻醉药,血中溶解度低,PA、Pa、 Pbr上升快,诱导期短,清醒快。

19 λ大 λ 小 诱导期短、清醒也快 缓慢 诱导期长、清醒也慢 Pa Pbr PA 缓慢 缓慢 较快 较快 Pbr Pa PA 较快 易 溶 性
Pa PA 较快 λ 诱导期短、清醒也快

20 心排血量↑→肺循环血流量↑ →血液摄取药物↑ →PA上升缓慢。
2、心排血量 在通气量不变的条件下, 心排血量↑→肺循环血流量↑ →血液摄取药物↑ →PA上升缓慢。 休克等→心排血量↓ →血液摄取药物↓ →PA、Pa、Pbr上升快 心排出量对吸入麻醉药的影响与溶解度有关 心排血量对易溶性麻醉药影响明显。

21 3、肺泡与静脉血麻醉药的分压差 麻醉药跨肺泡膜扩散的速率与肺泡和静脉血麻 醉药分压差成正比。
诱导期,静脉血(肺动脉)将大量麻醉药转运至全身组织,此时Pv远低于PA; 随麻醉的进行,全身组织和Pv逐渐升高,摄取逐渐减少。

22 (五)、进入组织的速度(分布) 影响因素 : ①麻醉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 ②局部组织血流量 ③动脉血-组织间麻醉药的分压差 ④组织容积或质量
组织饱和后,摄取停止 进入组织的动脉血分压=离开组织的静脉血分压 肺泡内分压=静脉血分压 肺泡浓度≈吸入浓度 影响因素 : ①麻醉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 ②局部组织血流量 ③动脉血-组织间麻醉药的分压差 ④组织容积或质量

23 1、麻醉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 即组织/血分配系数:在正常体温下,组织与血液二 相中麻醉药达到动态平衡时麻醉药浓度的比值。
组织摄取能力=组织容积×组织溶解度 组织摄取能力与组织/血分配系数和组织容积成正比。 就同一组织而言,组织/血分配系数大者,组织分压 上升慢;反之则上升快。

24 肌肉组织等:血流量居中,但容量大,达平衡时间
2、组织的血流量 不同组织中麻醉药分压上升的速度虽受组织/血分配 系数和组织容量大小的影响,但由于各种麻醉药,除脂 肪外的组织/血分配系数比血/气分配系数差异小,故组织 分压明显受组织血流量的影响。 血流丰富的组织(脑、肺、肾、心脏等):容积小 (6L),但血流量大,分压上升快,达到平衡时间短。 血流量较小的组织(脂肪):容积大(14.5L),但血 流仅为心排血量的1.5%,分压上升慢,达平衡时间长。 肌肉组织等:血流量居中,但容量大,达平衡时间 介于两者之间。

25 故有人建议:在急救时 为加速麻醉诱导,可以让病人吸入一些二氧化碳。因为: ⑴二氧化碳可兴奋呼吸、增加肺通气量、加速动脉血中麻醉药分压的上升; ⑵二氧化碳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加快脑内麻醉药分压的上升速度而加速麻醉诱导。

26 3、动脉血-组织内麻醉药的分压差 组织摄取与动脉血-组织麻醉药的分压差成正比。 麻醉初期:组织与动脉血麻醉药的分压差大,
组织摄取及分压上升速度快; 后期:组织内麻醉药分压与动脉血分压逐渐接 近,组织摄取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提高吸入浓度,使组织与动脉血麻醉药分压差增 大,组织摄取增快。

27 (六)、吸入麻醉药的生物转化 吸入麻醉药大多脂溶性高,原形很难经肾排泄,主要经肺排泄,但各药或多或少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主要经肝脏微粒体酶转化。 其转化与静脉给药的转化一样。

28 (七)、排泄 1、部位:少量代谢产物及大部分原形药物主要经肺排泄。也可经手术创面、皮肤、尿液排除体外。
当停止吸入麻醉药时,静脉血不断把组织中的药物转运至肺脏排除体外,此过程与麻醉诱导期相反。 此时,Pa下降,随后组织分压也下降,肺及血流丰富的组织分压下降快,脂肪最慢。 2、影响因素 ⑴、血流量:血流丰富的组织麻醉药分压下降快;

29 ⑵、脂溶性:脂溶性高的麻醉药,其 肺泡内浓度下降缓慢,清醒也慢; ⑶、血/气分配系数及组织/血分配系数大的麻醉药,其肺泡内浓度下降缓慢,清醒也慢; ⑷、通气量:增加通气量可以加快吸入麻醉药从肺脏的排泄。 意义:麻醉过深时,增加通气量可以 加快吸入麻醉药从肺的排泄。

30 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 调节肺泡中麻醉药的浓度,不但可以调节诱导期的长短、麻醉深度,也可以调节麻醉状态的恢复。 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1、概念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病人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如外科切皮)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该麻醉药的浓度。单位为容积Vol%。

31 2、意义 3、特点 (1)、“相同相似”性质; (2)、MAC稳定,在不同种属间差异小; (3)、 MAC具有“相加”的性质;
各种吸入麻醉药对中枢神经 系统的抑制作用的量-效曲线 都比较陡峭,即较小地增加 剂量引起较大的效应改变。 不同麻醉药应用相同 MAC可以产生相似的 中枢抑制效应。 3、特点 0.5MAC恩氟烷加上0.5MAC氧化亚氮所产生的中枢抑制作用等于1MAC乙醚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1)、“相同相似”性质; (2)、MAC稳定,在不同种属间差异小; (3)、 MAC具有“相加”的性质;

32 4、影响MAC的因素 (1)年龄与性别:年龄增高,MAC降低;性别对MAC无影响。
(2)某些疾病状态MAC降低:PaCO2>12.4KPa 或降至小于1.33kPa;PaO2小于4.3kPa;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贫血;休克。 (3)体温:各种麻醉药因温度而引起的脂溶性变化呈函数关系,温度降低使MAC呈直线下降。(41℃-26℃)。 (4)某些药物: ①镇定药和安定药:降低MAC。 ②麻醉性镇痛药:降低MAC。

33 ③抗胆碱酯酶药:可使实验动物的MAC降低,并与
剂量相关。 ④局部麻醉药:静脉滴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可降 低MAC。 ⑤改变血浆Na+浓度的药:血钠增高,MAC增加。 ⑥抗躁狂药:锂盐使吸入麻醉药耐受力降低。 ⑦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儿茶酚胺含量的药物:甲基多巴、利血平减少脑中CA,使MAC降低;麻黄素、苯丙胺促进中枢释放CA,使MAC增加,但长期使用这类药物,由于中枢CA被耗竭,反而使MAC降低。

34 ⑧非去极化肌松药:泮库溴铵,使氟烷MAC降低,可能是微量泮库溴铵透入血脑屏障,阻断神经节的结果。
⑩其他: A、酒精:饮酒病比不饮酒者需要较大剂量的吸入麻醉药,即增加MAC,但饮酒后即刻使MAC降低。 B、孕妇:孕酮具有麻醉作用,MAC降低。 C、纳洛酮:能对抗巴比妥类和恩氟烷的麻醉作用,使MAC增加,并能对抗氧化亚氮的镇痛作用。

35 麻醉药首先与神经细胞膜的 脂质成分发生物理性结合,从 而干扰细胞功能。细胞膜在神 经元的外面,有双层脂质分子 构成,故极有可能是麻醉药的 主要作用部位。 麻醉药分子进入神经细胞膜的 脂质后,引起细胞膜体积膨胀, 当超过临界容积后,就压缩镶嵌 在脂质中的蛋白质,导致钠、钾 通道、乙酰胆碱受体和酶等发生 构型和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突触 传递。 【作用机制】 吸入性麻醉药经肺泡动脉入血,而到达脑组织,阻断其突触传递功能,引起全身麻醉。其作用机制的学说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脂溶性学说”、“热力学活性学说”、“临界容积学说”、“相转化学说”、“突触学说”、“蛋白质学说”。但脂溶性学说,至今仍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36 能够引起全身麻醉的药品种类很多,其化学 结构差别很大,没有共同的化学基团,缺乏明 确的构效关系,却有相似的药理效应。 有力的依据是化学结构各异的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与其脂溶性之间有鲜明的相关性,即脂溶性越高,麻醉作用越强。 现认为吸入性麻醉药溶入细胞膜的脂质层,使脂质分子排列紊乱,膜蛋白质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抑制神经细胞除极,进而广泛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全身麻醉。

37 麻醉 溶于膜 脂质分子 脂质层 排列紊乱 阻断神经冲 抑制神经 动的传递 细胞除极化 脂溶性越高, 麻醉作用越强
膜蛋白质及离子通 道构象和功能改变 阻断神经冲 动的传递 抑制神经 细胞除极化 麻醉 脂溶性越高, 麻醉作用越强 干扰递质门控的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离子通道复合物功能,其中与GABA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离子通道复合物的作用。

38 吸入性麻醉药 吸入性麻醉药有挥发性液体: 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甲氧氟烷、 地氟醚、七氟醚 吸入性麻醉药还有气体:氧化亚氮、氙

39 第二节 恩氟烷( enflurane, ethrane )
【药理作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 (二)、循环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五)、其它的作用

40 (一)、中枢神经系统 1、全麻效能高、强度中、血气分配小、诱导、苏醒较快。 2、随血中恩氟烷浓度升高,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逐 渐加深 。
3、惊厥性棘波是恩氟烷深麻醉的脑电波特征 PaCO2低于正常时棘波更多。当PaCO2升高时,棘波的阈值也随之升高。 4、临床上可伴有面及四肢肌肉强直性阵挛性抽搐 。 5、若动脉压保持不变,则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 加,颅内压升高 。 6、恩氟烷是较强的大脑抑制药。麻醉愈深,脑氧 耗量下降愈多 。 7、恩氟烷有中等强度的镇痛作用。

41 (二)、循环系统 1、恩氟烷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剂量 增加而加重 。
2、低血压与麻醉深度成正比,临床上把血压下降作为恩氟烷麻醉过深的指标 。 3、恩氟烷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可并用肾上腺素 4、恩氟烷降低心排出量,并与PaCO2值有关; PaCO2升高时,心脏指数明显增加。 5、恩氟烷麻醉时对心率的影响与麻醉前的心率相关。 麻醉前心率略快者(90次/分),麻醉后可减慢; 麻醉前心率略慢者(65次/分)则可增快。

42 (三)、呼吸系统 1、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不增加气道分泌,增加吸 入浓度亦不引起咳嗽或喉痉挛等并发症; 2、恩氟烷是一种较强的呼吸抑制药;
3、“呼吸麻醉指数”(呼吸停止浓度/麻醉所需浓度) 较甲氧氟烷、氟烷均低; 4、恩氟烷的呼吸抑制主要为潮气量下降; 5、恩氟烷能降低肺顺应性; 6、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病人,恩氟烷 与氟烷麻醉均可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43 (四)、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1、恩氟烷单独使用或与肌松药合用所产生的肌松 作用可满足各种手术的需要;
2、恩氟烷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运动终板去极化, 可能是干扰离子通过膜通道所致; 3、恩氟烷对氯化筒箭毒碱、潘库溴铵等非去极化肌 松药有强化作用,新斯的明不能起完全对抗; 4、恩氟烷停止给药后,肌松作用迅速消失; 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突出优点, 可以不用或少用肌松药。

44 (五)、其它的作用 1、短期内需反复麻醉的病人, 恩氟烷对肝功能的影响很轻; 2、恩氟烷能产生轻度肾功能抑制, 但麻醉结束后很快恢复;
3、恩氟烷有松弛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4、恩氟烷能降低眼压,故适用于眼科手术; 5、恩氟烷除使血中醛固酮浓度升高, 儿茶酚胺降低外, 对皮质激素、胰岛素、ACTH、ADH 及血糖均无影响;

45 【临床应用】 1. 优点及适应证 ①化学性质稳定,无燃烧爆炸危险; ②诱导及苏醒快,恶心呕吐少; ③不刺激气道,不增加分泌物;
1.   优点及适应证 ①化学性质稳定,无燃烧爆炸危险; ②诱导及苏醒快,恶心呕吐少; ③不刺激气道,不增加分泌物; ④肌肉松弛好; ⑤可并用肾上腺素。 以上优点也就决定了其适应证, 恩氟烷吸入麻醉适应于各部位、各年龄的大小手术; 重症肌无力手术;嗜铬细胞瘤手术;糖尿病手术 眼科手术等。

46 2.缺点及禁忌证 ①对心肌有抑制作用; ②在吸入浓度过高及低PaCO2时可产生惊厥; ③深麻醉时抑制呼吸及循环。 禁忌证应包括: 严重的心、肝、肾脏疾病, 癫痫病人, 颅内压过高病人。

47 第三节 异氟烷 异氟烷(isoflurane,forance)是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 是恩氟烷的同分异构体。因为提纯较难,目前价格太贵。
第三节 异氟烷 异氟烷(isoflurane,forance)是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 是恩氟烷的同分异构体。因为提纯较难,目前价格太贵。 异氟烷为目前受欢迎的吸入性全麻药,其突出的优点为: 1、性质稳定,不燃烧,不爆炸,化学性质最稳定。遇钠石 灰不分解。 2、诱导迅速,溶解度低,镇痛作用中等。苏醒迅速恢复亦快。 3、心血管功能稳定,使心肌对儿茶酚胺不敏感,心律稳定。 对心输出量无明显影响,可并用adr,是异氟烷的突出优点。 4、肌松良好,并能加强肌松药的效能。 5、瞳孔缩小,眼球固定中央。 6、除全麻后暂时性中枢神经抑制外,无中枢神经的兴奋性, 无抽搐和惊厥。 7、生物转化极微,无组织毒性,无致癌作用,麻醉后呕吐少见。

48 异氟烷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患者; 2、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哮喘); 3、冠心病、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及肝肾功能损害;
4、癫痫、颅内压增高; 5、神经外科麻醉; 6、妇产科患者; 7、控制性低血压;

49 异氟烷不良反应 异氟烷禁忌症 1、不适宜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狭窄; 2、不适宜剖宫产或孕妇,极度松弛子宫肌肉,产后 出血增加。
1、气味刺鼻,影响诱导顺利进行。 2、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使呼吸频率增加,有强的呼吸抑 制作用。 3、深麻醉时可产生心功抑制作用,使外周血管阻力明显 减低,引起血压下降。 4、寒颤发生率高。 5、不能吸入过久,否则,苏醒可延迟。 6、诱导期可有咳嗽、屏气,故一般不用于麻醉诱导。 异氟烷禁忌症 1、不适宜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狭窄; 2、不适宜剖宫产或孕妇,极度松弛子宫肌肉,产后 出血增加。 3、麻醉药通过胎盘,对胎儿可产生不利影响

50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又名笑气
第四节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又名笑气 氧化亚氮特点 1、为无色味甜无刺激性液态气体,性稳定,不燃不 爆,在不缺氧的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无毒; 2、用于麻醉时,患者感觉舒适愉快; 3、镇痛作用强平稳。用于无痛分娩、创伤镇痛等; 4、停药后苏醒较快; 5、对呼吸和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但对心肌略有 抑制作用; 6、氧化亚氮的MAC值超过100,麻醉效能很低,需与其他麻醉药配伍方可达满意的麻醉效果; 7、血/气分布系数低,诱导期短,主要用于诱导麻醉或与其他全身麻醉药配伍使用;

51 麻醉乙醚(anesthetic ether)
1、为无色澄明,易挥发液体,有特异臭味,易燃易爆; 2、使用时应避开火,并不得使用电刀、电凝器; 3、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及乙醛,使毒性增加; 4、麻醉浓度的乙醚对呼吸功能和血压几无影响,对心、 肝、肾的毒性也小; 5、乙醚尚有箭毒样作用,故肌肉松弛作用较强; 6、诱导期和苏醒期较长,易发生意外,现已少用; 第一期,镇痛期:适用于小手术和分娩二期。 第二期,兴奋期:不宜做任何手术和外科检查。 第三期,外科麻醉期: 可进行大多数外科手术。 4.第四期,麻醉中毒期:应立即停药及抢救。

52 氟烷(halothane) 1、为无色透明液体,略带水果香味,无刺激性。沸点50.2℃, 不燃不爆,但化学性质不稳定。应贮存褐色瓶中;
2、氟烷的MAC仅为0.75%,麻醉作用强,血/气分布系数也较小, 故诱导期短,苏醒快; 3、麻醉深度较易调节; 4、氟烷的肌肉松弛和镇痛作用较弱; 5、使脑血管扩张,升高颅内压; 6、对呼吸道无刺激性,可抑制唾液腺、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分 泌,可使支气管扩张。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病人; 7、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诱发心律失常等; 8、反复应用偶致肝炎或肝坏死,应予警惕。 9、子宫肌松弛常致产后出血,禁用于难产或剖腹产病人。

53 氙(xenon) 1、氙( xenon, Xe) 是一种化学元素,为惰性气体,属稀
有的气体,大气仅含 %。无色无味无臭,不造成环境 污染,不易跟其他元素化合。空气中只含有极少量的氙。把氙 装入真空中通电,能发出蓝色的光。 2、氙的油气分配系数为1.9,血气分配系数为1.4,故 诱导、苏醒迅速。氙的MAC为71%,镇痛作用略强于N2O。麻醉效 能强于N2O。 3、氙对心肌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无明显影响,不增加心肌 对儿茶酚胺致心律失常的敏感性,不抑制心肌收缩力,对心血 管功能影响轻微,适用于心血管手术。 4、氙使呼吸阻力和呼吸道压轻度增加,不影响肺顺应性。氙 目前不能人工合成,价格昂贵。 5、无任何不良反应,还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 6、脑血管损害、脑组织水肿、颅内压高的患者慎用。

54 感谢 dpmazui Thank you

55

56


Download ppt "第四章 吸入麻醉药 白俪 吸入麻醉药的药动学 吸入麻醉药的药效学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而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