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及额外益处 陆品红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及额外益处 陆品红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及额外益处 陆品红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2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3 女性独立自主的里程碑 1960 年6月,第一个复方口服避孕药在美国上市 被誉为“女性独立自主的革新性突破” 赋予了女性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

4 女性独立自主的里程碑 COC在欧洲上市之初,妇女避孕在欧洲尚不被法律和社会所接受。因而最初是作为 “治疗痛经”药物而引入,“避孕”也并非是适应症,而是被列为一项“副作用” 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妇女要求医生处方这种“治疗痛经”的药物

5 女性独立自主的里程碑 1993年,COC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为现代7大奇迹之一
“20世纪最被低估其益处的发明之一,实际上它和抗生素,疫苗一样挽救了无数生命”

6 COC已成为发达国家女性使用最多的避孕方式
占该年龄段女性人口百分比 年龄 (岁) Fuchs et al., 1996

7 避孕机制 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排卵;增加宫颈粘液的粘稠度,阻止“精子先生”进入子宫腔;干扰子宫内膜的生长,影响受精卵在子宫“落户”;改变受精卵的运行速度,使受精卵与子宫内膜的发育不同步,也能干扰受精卵在子宫“落户”。 7

8 50年累积的充分证据 非常有效: 久经验证的安全性: 迅速可逆: 广泛的非避孕健康益处 正确使用> 99% 有史以来研究最为透彻的药物
50年临床证据与使用经验 迅速可逆: 平均停药2周恢复排卵 广泛的非避孕健康益处 8

9 不同避孕药的区别: 雌激素的剂量不同 孕激素的类别不同 COC发展的两大趋势: 1.雌激素含量逐渐下降:150微克降到20微克
2.开发选择性更高的高效孕激素并减少剂量

10 Dose reduction (mcg/day)
COC的发展方向 炔雌醇 合成孕激素 选择优品 Dose reduction (mcg/day) 降低剂量(μg/天) 160 DRSP LNG NETA MPA MGA DSG GSD CPA CMA DNG Progesterone 140 120 100 80 低剂量—35µg以下 60 40 COC50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降低雌激素剂量和选择品质更为优越的孕激素成分。 其中,雌激素剂量已从最初的150μg降低到了目前的35 μg以下,称为“低剂量COC”,使得COC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但继续降低的空间很小了。 因此,目前对COC的进一步研发集中在了孕激素的优化选择上 20 1960 1969 1975 1985 2000

11 COC中雌激素剂量降低的原因 降低副作用 血栓发生的频率 凝血系统的变化 对糖代谢的影响 恶心、呕吐、乳房触痛、头痛 11
为什么我们需要努力寻求一种更低雌激素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呢? 因为: 有一些研究观察到雌激素的剂量与血栓的发生率有关(Sartwell et al 1969; Inman et al 1970;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1974; Stolley et al 1975; Vessey et al 1977; Bottiger et al 1980).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雌激素剂量与凝血系统的改变有关。(Graeff et al 1977; Bonnar 1987). 一些不严重但是较麻烦的副作用,如恶心、乳房触痛和呕吐,与口服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成分有关。 (Guillebaud 1985). 11 11 11

12 合成孕激素 孕酮衍生物 17α-螺甾内酯 19-去甲睾酮衍生物 孕烷类 雌烷类 甾烷类 炔诺酮 醋酸炔诺酮 双醋炔诺醇 甲基炔诺酮
左炔诺孕酮 诺孕酯 去氧孕烯 孕二烯酮 屈螺酮 醋酸甲羟孕酮 醋酸环丙孕酮 醋酸氯地孕酮 12 12

13 复方口服避孕药高效、简便、可逆 COC具有高效、简便、可逆等优势。
大多数COC的给药方案于月经周期的第1~5天开始服用,每天1片;停药4~7 d,停药期间有少量阴道流血即撤退性出血。 正确服用,COC的避孕有效率可达99%以上。 导致COC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服药不规律和漏服。当1个周期中漏服3片甚至更多药片时,其妊娠的可能性最大。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4 复方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应用 COC适用于大多数健康育龄期女性的常规避孕,但在处方时需排除COC禁 忌证及风险因素。(WHO《避孕方法选择的医学标准》,2009) COC禁忌症 COC慎用情况(见附1、2) 药物相互作用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5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16 在妊娠前1-5月内服用OC的妇女或者服用OC期间意外妊娠的妇女,其婴儿染色体畸形发生率没有增加
Harlap S,. Teratology Jun;31(3):381-7.

17 妊娠前服用或妊娠后误服COC均不增加子代畸形率
对12 项前瞻性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 妊娠前服用或妊娠后误服COC均不增加子代畸形率 所有畸形 0.99( ) 先天心脏畸形 1.06( ) 肢体短小畸形 1.04( ) 因此,停药后即可妊娠,无需等待3~6个月 Bracken, OCs and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VOL.76, NO.3, PART 2, Sep, 1990

18 COC对生育力有保护作用 COC具有可靠的避孕效果,可减少非意愿妊娠(宫内或异位妊娠),从而减少了因流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及对生育的影响。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9 VTE是低剂量COC的罕见不良事件,发生率非常低
COC中雌激素的剂量与VTE发生风险有关,降低COC中的雌激素(炔雌醇)含量,能明显降低VTE 的发生风险。建议使用低剂量COC,即COC中炔雌醇含量≤35μg。 VTE是低剂量COC的一种罕见不良事件,VTE发生风险显著低于妊娠和产后 未妊娠、非COC使用者的VTE发生率为5/10 000妇女年 COC使用者为9/10 000妇女年 妊娠妇女为29/10 000妇女年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 服用时间越长,风险越低 第一年内风险最高,尤其前6个月
服用时间越长,风险越低 第一年内风险最高,尤其前6个月 发生率 服用时长(月) Figure adapted from Dinger, et al. Contraception 2007;75(5):344–54

21 间歇服用,VTE风险同样升高 服用3个月 服用5个月 服药行为 停药 服用前 停药5个月 VTE发生率 Time

22 亚洲人凝血因子V突变率低,故VTE风险低
凝血因子Ⅴ Leiden 突变是目前已明确的与VTE相关的遗传缺陷。研究显示,该突变在高加索人群发生率为5.27%,比亚裔(0.45%)高出10余倍,故亚洲人群发生VTE的风险远低于高加索人群。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3 COC与心血管的关系——甄别危险因素,风险可控
控制风险的关键——识别“高危女性” 吸烟(尤其是年龄>35岁) VTE家族史及个人史 肥胖(BMI > 30时应慎用) 同时伴有其它VTE危险因素 Paul Brenner, M.D.Professor, OB-GYN USA 23

24 文章内容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25 COC服用时长与妇科癌症风险的关系 (Oxford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 contraceptive Study)
0–4 年 5–8 年 >8 年 相对风险 服用时长 乳腺癌 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0.1 1.0 10.0 Most of the OCs used in the study were estrogen-containing (50 µg) COCs; only 3% of women were using progestin-only OCs. Data were generated using a cohort of women in the UK. Meta-analyse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have, for the most part, failed to show a robust association between COC use and breast cancer.1-6 At worst, the studies showed only a small effect of COCs on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and any effect gradually declined over time following COC cessation. COCs appear to have little or no effect on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instances where an increased risk was identified, this reduced over time following COC discontinuation. References Breast cancer an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collaborative re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o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nd women without breast cancer from 54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Lancet 1996;347(9017):1713–27. Kahlenborn C, Modugno F, Potter DM, Severs WB.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s a risk factor for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Mayo Clin Proc 2006;81(10):1290–302. Vessey M, Painter R.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nd cancer. Findings in a large cohort study, Br J Cancer 2006;95(3):385–9. Marchbanks PA, McDonald JA, Wilson HG, Folger SG, Mandel MG, Daling JR, Bernstein L, Malone KE, Ursin G, Strom BL, Norman SA, Weiss LK. Oral contraceptive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02;346(26):2025–32. Heinemann LAJ, Lewis MA, Kühl-Habich D, Braendle W, Moehner S (on behalf of the German Cohort Study on Women’s Health Research Group). The risk of breast tumours and lifetime history of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rticle in German]. Geburtsh Frauenheilk 2002;62(8):750–7. Hannaford PC, Selvaraj S, Elliott AM, Angus V, Iversen L, Lee AJ. Cancer risk among users of oral contraceptives: cohort data from the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oral contraception study. BMJ 2007;335(7621):651. Vessey & Painter. Br J Cancer 2006;95(3):385–9 25

26 COC与卵巢癌 发病显著风险降低;服用时间越长,风险越低 服用5年风险降低20% 服用15年风险降低50-80% 停用30后该保护作用仍持续
对卵巢癌家族史女性具有更强保护作用 服用4年风险降低90% 从未使用者 服用年限 相对风险(95%CI)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5 10 15 20 COC在全球已预防20万例卵巢癌发生和10万例相关死亡 未来数十年内,每年可至少预防3万例卵巢癌发生 COC使用者 1.Collaborative Group o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Ovarian Cancer.Lancet 2008;371:303. 2. Contraceptive Technology.20th Edition.2011 26

27 COC与子宫内膜癌 发病显著风险降低;服用时间越长,风险越低 服用12个月风险降低40% 服用10年风险降低80%
停用20后该保护作用仍持续 可逆转子宫内膜增生,预防内膜癌 Contraceptive Technology.20th Edition.2011 27

28 COC与乳腺癌 总体:不增加风险,与使用时长无关 BRCA1或BRCA2突变:不增加风险 家族史:不增加风险 35-44岁
OR (95% CI) 45-64岁 现用者 1.1 ( ) 1.3 ( ) 曾用者 1.0 ( ) 0.9 ( ) 使用时长 <1年 1.0 ( ) 0.9 ( ) 1-5年 0.9 ( ) 5-10年 1.0 ( ) Contraceptive Technology.20th Edition.2011 POLLY A. MARCHBANKS et al. N Engl J Med. 2002;246:2025. 28

29 COC与宫颈癌 <5年:不增加风险 1,2 >5年:轻度增加风险 1,2 停用后风险下降 无需增加宫颈细胞学筛查频率 欠发达国家
从未使用者 自20岁起服用5年 自20岁起服用10年 <5年:不增加风险 1,2 >5年:轻度增加风险 1,2 停用后风险下降 无需增加宫颈细胞学筛查频率 年龄 浸润性宫颈癌累积发病率 (每1000女性) 发达国家 年龄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Cervical Cancer. Lancet,2007;370:1609. 29

30 文章内容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31 AUB定义 月经周期频率、周期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四要素之一出现异常即为AUB 正常子宫出血(月经)与AUB术语的范围
月经的临床评价指标 术语 范围 周期频率 月经频发 <21d 月经稀发 >35d 周期规律性(近1年的周期之间的变化) 规律月经 <7d 不规律月经 ≥7d 闭经 ≥6个月无月经 经期长度 经期延长 >7d 经期过短 <3d 月经量 月经过多 >80ml 月经过少 <5ml

32 AUB分类 —按发病进程提出了新术语 慢性AUB:近6 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AUB,一般不需要紧急临床处理、但需进行规范诊疗的AUB

33 AUB分类 —按发病原因的新分类系统PALM-COEIN系统
结构性原因 (PALM) 子宫内膜息肉(AUB-P) 子宫腺肌病(AUB-A) 子宫肌瘤(AUB-L) 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AUB-M) 非结构性原因 ⃰ (COEIN) 全身凝血功能障碍(AUB-C) 排卵功能障碍型(AUB-O) 子宫内膜局部异常(AUB-E) 医源性(AUB-I) 未分类(AUB-N) ⃰ 现有影像学技术或组织病理学尚无法确诊的AUB Fertil Steril. 2011;95(7):2204-8, 2208.e1-3

34 2014年中国AUB诊断与治疗指南COC推荐 AUB-C 治疗应与血液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共同协商,原则上应以血液科治疗措施为主,妇科协助控制月经出血。氨甲环酸、短效口服避孕药也可能有帮助。 AUB-O 止血的方法包括孕激素子宫内膜脱落法、大剂量雌激素内膜修复法、短效口服避孕药或高效合成孕激素内膜萎缩法和诊刮。 AUB-E 对此类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月经过多,建议先行药物治疗,推荐的药物治疗顺序为:(1)LNG-IUS(2)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3)短效口服避孕药;(4)孕激素子宫内膜萎缩治疗。

35 COC治疗 AUB-O 与单纯雌激素或单纯孕激素药物相比,COC的止血率更高、止血时间更短。
建议每次1~2片,每8~12小时重复1次,血止3天后逐渐减量至每天1片维持至本周期结束。 对于出现中重度贫血的患者,可增加COC的服药天数以推迟月经,待贫血改善后停药发生撤退性月经。 对于青少年排卵功能异常AUB者推荐选择低剂量COC(20-35μgEE),尤其是伴有多毛症和雄激素过多症者, 抑制卵巢和肾上腺雄激素产生 增加激素结合球蛋白,进一步减少游离雄激素 改善痤疮和多毛症状,有助于恢复月经周期

36 COC用于控制周期(AUB-COEIN)

37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38 PMS的治疗 轻度症状可采用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节、维生素和钙剂补充、社会支持和认知行为治疗
上述治疗如果效果不好,应选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两种治疗方案: 一种是针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性激素水平波动,如GnRH类似物,雌二醇,COC; 另一种是针对大脑神经突触的神经递质,如SSRI, NSRI 治疗以COC和抗抑郁药物为首选

39 COC:PMS 具有抗盐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的COC治疗PMS和PMDD,可明显改善经前期类似PMS症状。
屈螺酮3mg/EE20μg的COC服用模式对PMS治疗的效果的比较研究表明,服用24天含激素药片加4天空白药片用法能更好改善PMDD症状。 2006年,FDA公布支持 其治疗希望避孕的经前期情绪障碍(PMDD)妇女。

40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41 COC治疗痤疮机制 女性高雄 (痤疮) COC抗高雄 (治疗痤疮) 雄激素分泌(卵巢、肾上腺) 性激素结合蛋白 有活性雄激素(游离睾酮)
双氢睾酮(5α还原酶活性) (醋酸环丙孕酮 屈螺酮) 靶器官受体结合力

42 COC治疗痤疮 所有COC对痤疮均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对于有避孕要求的女性痤疮患者是极其理想的选择。

43 痤疮——不同类型COC对比 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 含去氧孕烯的COC比含左炔诺孕酮的COC效果明显 含屈螺酮的COC效果好于含诺孕酯的COC

44 COC治疗痤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
激素治疗女性痤疮适应证为: ①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疹常好发于面部中下1/3,尤其是下颌部位;重度痤疮伴有或不伴有月经不规律和多毛; ②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③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 ④常规治疗如系统用抗生素甚至系统用维A酸治疗反应较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者。 避孕药:是抗雄激素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避孕药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构成,其中孕激素成分如果有抗雄激素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 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和炔雌醇屈螺酮等 口服避孕药的起效时间需要2~3个月,通常疗程>6个月.一般要求皮损完全控制后再巩固1~2个月再停药.停药过早会增加复发的概率。

45 COC治疗多毛症 多毛症的治疗原则是纠正性激素不平衡、减缓毛发生长或使其停止、改善生命质量
COC通过增加SHBG,抑制卵巢雄激素合成来降低血清游离睾酮水平达到治疗多毛症的目的 COC已成为绝经前无妊娠要求的妇女治疗多毛症的一线药物治疗

46 多毛症——不同类型COC对比 含有第3代孕激素(如去氧孕烯、孕二烯酮)的COC,其孕激素成分具有低雄激素活性,能够用于治疗多毛症。

47 COC治疗多毛症疗程 终毛的更新比较慢,通常至少需要6个月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才能有疗效 国外的临床指南也推荐使用COC 1~2年治疗多毛症

48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49 COC:内异症、腺肌症、痛经 COC治疗内异症疼痛的机制是通过抑制排卵和子宫内膜生长,从而减少月经量和前列腺素分泌,降低宫腔压力和子宫痉挛。
内异症相关疼痛症状的控制 预防术后复发 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和月经量增多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50 COC:内异症相关疼痛症状的控制 对于轻中度痛经患者,如果无手术指征且无生育要求,可以不经手术确诊内异症而进行经验性药物治疗。
对重度痛经的内异症患者,可以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6个月,之后可使用COC进行后续治疗。 COC也可用于治疗内异症相关的CPP、性交痛和排便痛。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51 COC:预防术后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手术后使用COC或GnRH-a 3~6个月并后续使用COC,可预防术后疼痛和内膜异位囊肿的复发。 如果无COC的使用禁忌且无生育要求,COC可以长期使用。 治疗期间应随诊内异症病情的变化。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52 COC: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的疼痛和月经量增多
子宫腺肌病可以引起严重的痛经和月经量增多。 COC可使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萎缩,使月经量减少,痛经减轻。 治疗原则同内异症。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53 COC使用方法 周期性COC用法是模拟月经模式,突破性出血的机会较少,患者依从性较好。
痛经可以先周期性用药,如果无效,则可改成连续用药。 内异症相关的非周期性CPP 则建议连续用药。如果连续用药仍无效,则改用其他方法如二线药物治疗。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54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55 COC缓解内异症相关CPP 由于COC有避孕作用,对于有避孕要求的患者可作为一线治疗。若出现撤退性出血和COC使用相关疼痛(多出现在使用COC空白片期间)可以改为连续服用COC,疗程一般为6~12个月。 COC缓解内异症相关CPP的效果与GnRH-a 相仿,但是潮热、阴道干涩等不良反应较少,而且相对价廉,因此,目前国内外推荐COC作为缓解内异症相关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内异症手术后常需药物来控制疼痛,可周期性使用COC,若效果不佳,可改为连续用药,后者控制痛经复发的效果更佳。经2~3个月的治疗后若疼痛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则需改用GnRH-a治疗。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56 COC降低CPP发生率 COC的避孕成功率达99%以上,使非意愿妊娠发生率和人工流产率降低,有助于减少流产后感染和宫腔粘连,防止PID和异位妊娠发生,从而降低此类疾病引起的CPP。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57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58 概述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仍未明确 生育年龄的高发病率和绝经后发病率降低的临床特点,提示该病可能与性激素有关
并无证据显示,低剂量COC促进肌瘤的生长 WHO指出,子宫肌瘤患者无使用COC的限制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59 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包括孕激素、COC、非甾体类抗炎药、GnRH-a。 在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中,COC的不良反应最小。 COC不能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但可以减少月经量并且规律月经周期。临床上应用COC能暂时治疗子宫肌瘤相关的出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60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61 COC降低PID发生率 与未使用COC的妇女相比,COC使用者在使用期间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
COC使用是炎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之前使用COC但停用较长时间如2~4年后,COC的炎性疾病保护作用会逐渐减弱。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与未使用避孕方法或使用屏障避孕方法的妇女相比,使用COC会使输卵管炎的发生风险降低50%~80%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62 COC保护PID的机制 COC的孕激素成分使子宫颈黏液的黏度增加并增厚,不利于细菌生长,子宫颈黏液栓的形成可以抑制细菌的上行感染途径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63 1. COC的避孕应用 2. COC的长期使用安全性 3. COC的非避孕应用 COC与生育的关系 COC的现状 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COC对AUB的作用 COC对PMS的作用 COC对女性痤疮、多毛症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COC治疗CPP 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COC对PID的作用 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64 COC: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保守治疗可以选择COC 使用3~6个月。 子宫内膜息肉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复发。
TCRP术后使用短效COC不但在减少术后出血、调整月经周期等方面有一定疗效,而且,可显著控制息肉复发。手术后加用孕激素、COC和孕三烯酮均能明显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COC和孕三烯酮的疗效优于孕激素,其中COC的接受性和依从性优于孕三烯酮。 建议TCRP术后联合COC 治疗3~6 个月以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65 COC非避孕应用小结 COC避孕同时,是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症相关疼痛的一线药物 并可以治疗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和月经量增多,可选择周期性或者 连续用药;可以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疼痛和囊肿的复发。 COC避孕同时,是治疗CPP首选的经济实惠药物,连续用药效果可 能优于周期性用药;有助于降低CPP发病率。 COC不影响子宫肌瘤生长,子宫肌瘤患者可以规范使用COC。COC 不能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但可以减少月经量并控制月经周期。 COC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减少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COC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保护性因素。有避孕需求的女性,宫腔镜子 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联合COC治疗3-6个月,可以减少子 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66 附1-复方口服避孕药使用禁忌证

67 附2-复方口服避孕药慎用情况

68 谢 谢! 68


Download ppt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及额外益处 陆品红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