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走进德国职业教育 郑志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走进德国职业教育 郑志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走进德国职业教育 郑志刚

2 目 录 1、感性之维 职业教育何以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2、理性之思 “双元制”、行动能力和行动导向 3、行动之鉴 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3 一、感性之维 读城识人。在德国,城市和人同样具有着个性和品格;在古典与现代、浪漫与温馨、宽宏与严谨的文化都市中折射出的是德国优秀的公民教育体系。其中,举世瞩目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

4 触摸德国 感悟职教魅力。。

5 二、理性之思 德国的职业教育定为义务教育 ——德国的宪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以说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前总理科尔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 ——德国教育家胡勃

6 1、德国的教育体系 10 9 4 综合中学 小学(6岁入学,读4年) 综合高中 13 文理中学 文理高中 (主体中学) (实科中学)
综合中学 小学(6岁入学,读4年) 综合高中 13 文理中学 文理高中 (主体中学) (实科中学) 特殊学校 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 实验中学 普通职业 技术学校 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 中职培训学校 职业高中 企业 双元制培训 综合型大学 应用型大学 双元制大学 多样化的继续教育

7 2、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力量主要归功于德国人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素质和德国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公认为是最核心的秘密武器,是促成德国工业强盛的关键所在。

8 2.1 双元制的含义 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种学习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9 2.2 “双元制”的一些做法: 1)学生资格及来源 学生凭初中文凭向企业申请(先了解信息),企业对申请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和考试。热门工种申请的人多,得到批准的少。企业收到学员后,由企业为学员联系职业学校。 其他20% 高级文理 主体中学40% 中学10% 实科中学30%

10 2)签订合同 学生一旦被企业录取,必须签订正式合同,合同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和五年相关行业工作经历且考察合格 ,参加国家考试合格,按“双元制”培训模式在学校实习的同时到教师培训学院学习,两年后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3)教师 4)学制与学习方式 学制一般三年,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学习时间安排在企业,少于三分之一在学校,企业与学校的沟通是个难点。有时企业收的学员来自不同的职业学校,问题更为突出。

11 5)企业培训资格 资格获取须经认证,取得资格方可举办“双元制”培训。一些中小企业未取得资格的,可以进行联合申请,有50%的企业获得资格,其中的25%举办“双元制”培训,国家不强行规定企业举办,但举办的企业有很多好处,如:税收减免,获得联邦培训经费拨款,优先获得技术工人,用优惠待遇留住毕业生等。

12

13 6)立法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义务教育原则框架和职业教育由联邦立法规范外,其余由各州立法,只有职业教育是在全德统一实施。在职业学校60%实行“双元制”教学。2006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把原来的两法(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全新修订合而为一。

14 2.3 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 注重实践 面向未来工作 实用主义 民众的理念高度认同 思想层面 校企合作 企业为主 法律完备 政府的财政支持
2.3 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 注重实践 面向未来工作 实用主义 民众的理念高度认同 思想层面 校企合作 企业为主 法律完备 政府的财政支持 机制层面 课程模式 能力本位 教师的敬业精神 模式层面

15 2.3 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 思想层面: 德国教育专家胡勃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这是对双元制指导思想较为精辟的概括,其表达了双元制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它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一思想层面的二个重点在于“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还是课程方案的描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

16 机制层面 双元制是一种制度,其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便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这一切均使双元制的“机制层面”更为健全、更为完善,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17 模式层面 德国双元制又是一种模式,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为达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上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为双元制能力本位的实现并为现代化企业培养适应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18 2.4 双元制培养模式 两种培训机构 两种身份 两类教学内容 两类教师 两类教学原则 两类考试 两种证书 职业资格证 毕业证 行会考试
2.4 双元制培养模式 两种证书 职业资格证 毕业证 两类考试 行会考试 学校考试 两类教学原则 培训章程 教学计划 两类教师 实训教师 理论教师 两类教学内容 职业技能 专业理论 两种培训机构 企 业 职业学校 两种身份 学徒工 学 生 实训教材 理论教材

19 2.5 双元制课程模式 双元制课程模式 企 业 职业学校 ——普通课程 (德语、宗教、体育) ——专业课程 (理论、制图、计算)
2.5 双元制课程模式 双元制课程模式 企 业 职业学校 ——普通课程 (德语、宗教、体育) ——专业课程 (理论、制图、计算) ——实践知识 (应用性的工艺技术) ——实用的专业理论 ——实践的操作技能 培训车间 企业生产车间 ——培训计划 ——培训课程 ——实践训练 ——严肃的生产现场 ——参与生产在生产中学习 ——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20 2.6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1)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1) 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2.6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1)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1) 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企业需求原则 相对稳定原则 广泛适应原则 阶梯式课程结构

21 2.6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2)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2)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启发式、讨论法等 项目引导法等 行业协会统一考核
2.6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2) 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2)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启发式、讨论法等 项目引导法等 行业协会统一考核 保证质量、普遍承认 课程实施以“双元”合作为基础 教学活动以受培训者为主体 考试考核以职业要求为标准 课程编制以基础面宽为基点 职业基础的宽泛性 职业岗位的针对性

22 2.7 双元制教育教学特征 考试考核以职业 资格为标准 专业设置以职业 分析为标准 教学过程以受训学员为中心 课程开发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2.7 双元制教育教学特征 德国双元制 职业教育教学 特征 考试考核以职业 资格为标准 专业设置以职业 分析为标准 教学过程以受训学员为中心 课程开发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培训目标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23 2.8 中、德职业培训模式之比较

24 2.9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1 3 5 7 9 2 4 6 8 10 工学的紧密结合 企业的广泛参与 协会的关键作用 互通的各类教育
2.9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1 3 5 7 9 2 4 6 8 10 工学的紧密结合 企业的广泛参与 协会的关键作用 互通的各类教育 优秀的师资队伍 统一的质量标准 严格的培养方案 规范的评价体系 错位的专业布局 科学的课程体系及 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25 3 、行动能力 Title in here 自激性 开放性 实践性 行动能力 行动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使学生能够整体、自我地获取经验且构建应用知识,与职业情景和生活情景结合的能力。具有实践性、自激性、开放性的特点。

26 3.1 行动体系与学科体系教学比较 行动体系 学科体系 职业情景; 教学反思; 学习管理 分析、归纳 项目、案例 综合、演绎 仿真、引导
3.1 行动体系与学科体系教学比较 行动体系 职业情景; 教学反思; 学习管理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中心小组学习;自我调节;咨询建议 项目、案例 仿真、引导 学科体系 专业知识 程序知识 迁移知识 专业教室; 教学简约; 内容传授 教学方法:教师中心教师讲述;师生对话;考试考核 分析、归纳 综合、演绎

27 3.2 行动能力的教学过程 1、行动能力的理念 2 强调-过程反思 人际系统的重要性 3 核心-优化学习过程 4
3.2 行动能力的教学过程 1、行动能力的理念 2 强调-过程反思 人际系统的重要性 3 核心-优化学习过程 4 理念-“行动即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 5 教学设计的原则-行动导向 1 提出-以人为本

28 职业行动能力 2、职业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为满足行业与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观,把6大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抓。 职业行动能力 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 人事能力 沟通协 作能力 方法能力 学习能力

29 3、如何培养“行动能力” 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中贯策“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打破学科体系,按模块来组织学习内容。
学生树立就业为导向,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

30 教学模块 设计模块的依据是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块的命名都是动词,如“能够……” 模块的内容都是学生实际要做的事情。 模块是较大的单元,各自独立,最后组成完整的行动能力。 一个模块由一个教师或多个共同完成。

31 ······ 教学大纲与教学模块的关系 教 学 大 纲 教学模块1 教学情境1 教学模块2 教学情境2 教学模块3 教学情境3
教学大纲是一个统一的规定,各校如何实施以及如何与企业合作,由各校决定。 各个模块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时间。 “教学情境”始终贯策“行动能力”培养目标。

32 实际岗位 教学大纲 职业学校教师实施 工作任务 教学模块 教学情境 目标 任务 时间 对比 注意: 从工作任务到教学模块再到教学情景的过程难免出现信息失真,所以要将后者与前者对比,看是否充分反映教学模块与工作任务。 这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专业教师要具备学科知识以及实践能力,须深入企业(提出进修要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持人、导演,学生是主体,自主、主动学习。

33

34 4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符合行动导向理念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行动导向是一个设计教学过程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教学方法原则,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

35 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 评价反馈 检查控制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指导文件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指导学生要做什么,到哪里收集信息,怎么收集。学生在指导文件的引导下完成各步操作。 展示成果的过程也是老师和同学参与评价和获取信息的过程。 制定计划 评价反馈 学生为行动作出规划:各组明确任务,分工具体到人,并作书面计划。 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展示工作成果,两者对照。但对学生而言,过程和结果最重要。 学生就计划内容集体与老师作交流、讨论,教师对时间、分工等不妥之初提出修改意见。 检查控制 做出决定 教师批准后,由学生执行,强调每位学生的参与,共同完成计划,并记录工作过程。 实施计划

36 4.1 行动导向教学法方法 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方法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粘贴版教学法 实验法

37

38 4.2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行动导向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教学 形式 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 学习 内容 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能更多的获得直接经验。 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也通过某类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但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或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 目标 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 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 教师 作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知识的传授者。 传递 方式 双向的,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悉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便于指导和交流。 单向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参与 程度 学生参与程度很强,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 学生参与程度较弱,其结果往往表现为要学生学。 激励 手段 激励是内在的,是从不会到会,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来实现的。 以分数为主要激励手段,是外在的激励。 质量 控制 质量控制是综合的。 质量控制是单一的。

39 1 4.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点 2 3 4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在分工中发挥个人优势,在协作中加强沟通与配合。 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相处、学会融入集体。

40 4.4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与学的角色变化。 学生: ①重点是培养行动能力; ②强调独立自主、主动学习; ③以行动为导向,独立承担责任;
④自我调节、掌握进度; ⑤较高的主动性、积极性; ⑥团队合作精神; ⑦以目标为导向。 教师: ①扮演咨询者角色; ②给学生以指导、建议; ③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框架; ④给出一定范围; ⑤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⑥调节可能的分歧和纠纷等; ⑦给出反馈意见。 改变?

41 4.5 职业教育的转变 教学目标 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导向 学科系统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工学结合) 学科系统化课程
职业教育的转变 学科系统化的能力 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导向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师为中心的(教的)教学方法 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学方法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工学结合) 学科系统化课程

42 三、行动之鉴 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校发展的启示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设 计的改革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三)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四)大力培养 “双师型”教师和引进行业优秀人士来参与职业课程教学 启示 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与企业广泛开展真正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43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尤其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来说身负重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成功,是有其历史传统、社会观念、国家体制、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原因,而且这种体制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操之过急”,只有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机理念和培养、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本专业的教学建设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Download ppt "走进德国职业教育 郑志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