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題解 二、專題講述的新嘗試 三、試編教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題解 二、專題講述的新嘗試 三、試編教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題解 二、專題講述的新嘗試 三、試編教材
通俗小說與市民生活 一、題解 二、專題講述的新嘗試 三、試編教材

2 一、題解 從《九八課綱》著手….

3 《九八課綱》 日常生活與大眾文化 傳統中國社會,飲茶文化往往與聽戲、說書有關。本主題可以從市民生活及休閒文化入手,討論戲劇及通俗文學之演變,更可從戲劇及通俗文學之內容討論倫理價值及社會教化

4 開始解題…. 一、方法 二、目標 物質上 討論戲劇及通俗文學之演變 從市民生活及休閒文化入手 從戲劇及通俗文學之內容 精神上
討論倫理價值及社會規範(之演變)

5 茶、戲劇、通俗文學三種文化面相的相關 物質-市民生活與休閒文化 茶 精神-倫理價值與社會規範 戲劇 通俗文學 (通俗小說)
1957年出土的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泥質灰陶 戲劇 通俗文學 (通俗小說)

6 「物質、精神」兩大面相 大眾生活 物質的 精神的  市民生活  休閒生活  倫理價值  社會規範
1957年出土的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泥質灰陶

7 「通俗文學」的定義 淺近而適合社會大眾水準,流行於民間的文學作品,領域廣泛,常是正統文學的源頭。可分為歌曲、小說、戲劇和唱詞四大類。亦稱為「俗文學」。 出處: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8 表現北京市民生活 《駱駝祥子》:表現出30年代北京的市民生活

9 點石齋畫報:表現清末市民生活

10 毫髮無憾 描述晚清廣東出口華人頭髮,成為大宗生意
毫髮無憾 描述晚清廣東出口華人頭髮,成為大宗生意

11 休閒文化 逸樂作為一種價值 在習慣了從思想史、學術史或政治史的角度,來探討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後,我們似乎忽略了這些人生活中的細微末節。

12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 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
無論是流行時尚的服飾妝扮、精緻可口的美味佳餚,甚至出外遊山玩水、廟會進香,都成為當時江南婦女生活中精采的一部份。

13 所謂「歷史專題」,在本課綱中,並非以專題的史實發展為授課目標,而是以培養核心能力「歷史思維」或「歷史意識」為主旨 (變遷的意識)
《課綱》,要我們做什麼? 所謂「歷史專題」,在本課綱中,並非以專題的史實發展為授課目標,而是以培養核心能力「歷史思維」或「歷史意識」為主旨 (變遷的意識)

14 《課綱》要求的專題體例 提出「問題意識」,帶動各個專題之討論 圖像也可當作史料,必要時配合文字說明
歷史敘述 提出「問題意識」,帶動各個專題之討論 一手史料 圖像也可當作史料,必要時配合文字說明 學者研究 除了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外,社會科學學者的觀點亦應列入參考。 作業設計 培養學生史料分析、歷史解釋及從事小型研究報告的能力。必要時設計小型討論會的題目及討論大綱。

15 設計一堂訓練主動思考的歷史課 將「問題意識」帶入課堂 將圖像史料與文字敘述相配合 採納社會科學學者的觀點 培養學生史料分析、歷史解釋
課程設計 將「問題意識」帶入課堂 課程內容 將圖像史料與文字敘述相配合 觀點 採納社會科學學者的觀點 目標 培養學生史料分析、歷史解釋 從事小型研究報告的能力 設計小型討論會的題目及討論大綱

16 題解之二 從「通俗小說」著手….

17 歷史上的通俗文學 通俗文學 歌曲、戲劇和唱詞 通俗小說 唐代 俗講、變文 傳奇小說 宋元 戲劇、雜劇 話本 明清 小說

18 通俗文學的特色 對象 通俗文學服務的人數遠多於雅正文學 目的 皆有教化的目的,但是表現手法及服務對象皆不相同 商業
通俗文學形成商品化,與唐代以後社會經濟的發達有密切關係 出路 士人階層中多數無法從科舉取得出身的士人,因此有取得另一條安身立命的出路的可能

19 雅正文學與通俗文學之比較 庶民大眾 商品化 逸樂 雅正文學 通俗文學 士人 士人、書會才人 士大夫 人數少 人數多 怡情養性 經世致用 教化
創造者 士人 士人、書會才人 服務對象 士大夫 人數少 庶民大眾 人數多 目的與特色 怡情養性 經世致用 教化 商品化 逸樂

20 雅、俗文學的比較 雅正文學 士階層 出仕 士大夫 創作通俗文學 庶民階層 通俗文學 庶民大眾

21 宋代的士大夫與民間大眾 理學 士大夫 逸樂 民間大眾

22 宋代以後都市生活型態有重大的轉變 作息時間延長:夜市出現 活動空間擴大:坊市制度破壞 休閒娛樂多元化:說書、戲劇、飲茶

23 唐長安

24 北宋汴京

25 宋代商業市鎮的興起 商稅 中央政府 集市 集市 集市 集市 集市 鎮市 鎮市 集市 集市 鎮市 鎮市 集市 大城市 集市 集市 鎮市 鎮市

26 草市:新的商業市區 唐朝 坊市制度下鄉村的定期集市 宋朝 部分集市逐漸發展成為居民點,甚至發展成為新的商業市區

27 宋代商人地位的改變 社會上逐步改變了賤視商人的傳統觀念,商人成為封建國家的「四民」(士、農、工、商)之一,取得了「齊民」的資格。

28 敘述一名富家公子與市場上賣胡粉的女子相愛,公子在幽會時暴斃,最後死而復活、結成連理的離奇故事。
南朝劉義慶《幽明錄》的〈買粉兒〉 敘述一名富家公子與市場上賣胡粉的女子相愛,公子在幽會時暴斃,最後死而復活、結成連理的離奇故事。

29 宋人《京本通俗小說》的〈錯斬崔寧〉 話本說劉貴有一妻一妾,家道中落,借錢十五貫歸家,與妾陳二姐戲言是典當她所得的錢。陳二姐當夜偷偷逃回娘家,途中遇賣絲客崔寧,結伴同行。賊人靜山大王闖入劉家偷錢,賊劈死劉貴,攜錢潛逃。鄰居發覺後告官追捕,見崔寧與陳二姐同行,身邊並有錢十五貫,就把二人送官。二人屈打成招,同被處死。後來劉妻王氏又為靜山大王劫去,事久吐露真情,才告官平反冤獄。

30 「新四民論」-王陽明 《傳習錄拾遺》說:「雖經日作買賣,不害其為聖為賢」

31 「百姓日用即道」-王艮 百姓日用條理處, 即是聖人之條理處, 聖人知便不失, 百姓不知便為失。

32 李贄(1527~1602) 認為: 《西廂記》、《水滸傳》是「古今至文」

33 二、專題講述的新嘗試 如何設計一個專題…

34 找出主題 主題B 主題A 主題C 主題D 主題E

35 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主題 角度1 主題B 角度2 角度3 角度4 角度5 角度n

36 重新探索歷史現象或賦予更完整或精闢的見解
主題B 概念 產生 重新探索

37 實例-找出主題:明朝中期以後 明朝中期以後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初

38 實例-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主題 內容1 明中期以後倫理價值及社會教化 內容2 內容3 內容4 內容5 內容n

39 實例-重新探索歷史現象或賦予更完整或精闢的見解
明中期以後倫理價值及社會教化 ?概念 產生 重新探索

40  為什麼選擇明中葉之後? 明中葉 北宋 南宋 元 文學作品 創作者 書會才人說話人 文人 文體 話本 擬話本 形式 說唱藝術 時代一
時代二 創作者 書會才人說話人 文人 文體 話本 擬話本 形式 說唱藝術 文學作品

41 葉盛(1420-74)觀察 明代中期小說 主要是歷史上的名人 以營利目的出版 迎合大眾的口味 針對南方、北方之文化差異而設計 小說 主角
書坊 以營利目的出版 內容 迎合大眾的口味 針對南方、北方之文化差異而設計

42 《三言》及《二拍》反映的現象 分析 所有的兩百多個故事中,起碼有七十個故事是取材於當時的商人 現象 反映了當時棄儒從商的社會現象

43 余英時的看法 自十六世紀以後小說與戲曲已經成為通俗文化的核心,並且由文人與商人所共享。重要而應該注意的是明清士商界線模糊以後,「士」一辭也有了新的社會意義

44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 徽州風俗以商賈為第一等生業,科第反在次著。

45 三、試編教材 通俗小說與市民生活

46 通俗小說與市民生活

47 課文目錄 壹、「通俗小說」與市民生活 一、說故事的人:從一個小灰陶俑說起 貳、通俗小說中的市民 參、通俗小說中的市民與現實生活的差異
二、故事的發展:通俗小說的發展 三、說故事的地方:城市 四、製作故事的人:書會才人 五、故事的消費:書肆 貳、通俗小說中的市民 參、通俗小說中的市民與現實生活的差異

48 壹、「通俗小說」與市民生活 緣起 通俗小說的歷史 城市 印刷術 書會 通俗小說 生產 消費 以市民為主的商業產物

49 一、說故事的人:從一個小灰陶俑說起 你喜歡聽別人說故事嗎?你多久沒有聽到人家說故事了?
你喜歡看故事書嗎?你上次看故事書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 1957年出土的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泥質灰陶 說故事的人

50 說唱俑 這是東漢時期四川地方街頭說唱藝人的灰陶俑。 你是否會聯想到街頭藝人正在觀眾面前利用簡單的道具-小鼓與棒槌,述說一個精彩的故事?
說故事的人

51 說唱俑:請你模仿一下他的表情與動作,有沒有娛樂效果?
說故事的人

52 仔細觀察看看:你知道他所講述的故事內容嗎?
這位說唱藝人的表情十分生動活潑,笑得非常燦爛,右腳也不由自主地抬高了起來,額頭上的皺紋也非常明顯地被擠了出來。 把不存在的聲音與逼真的動作都傳達給現代的觀眾,可惜的是,他所講述的故事內容已經無法知道了。 說故事的人

53 說唱俑的時代意義 代表東漢時期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說唱表演已經很風行 同類型的灰陶俑很多,填補了庶民生活中我們較少注意到的休閒娛樂的一塊空白。
說故事的人

54 你是觀眾的話,你會不或喜歡看這樣的表演?
說故事的人

55 現代的說唱藝術-相聲 你有聽過人家說相聲嗎? 它與古代的說唱俑有哪些相同處? 有哪些相異處? 說故事的人

56 從「聽」故事到「看」小說 從一個小小的灰陶俑可以想見:古代說唱藝人的身影牽動了許多觀眾的喜怒哀樂。
庶民大眾的休閒生活在商業日漸發達的社會中所占的比重愈來愈大。 通俗文學的出現,讓我們可以從另一種角度(閱讀)來探索市民生活的真實面相。 逸樂文化

57 通俗小說發展的背景 物質 生活寬裕 使宋元時期的說唱藝術 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心理 娛樂需要 逸樂文化

58 通俗小說發展的背景 商業活動的興盛及城市生活的多采多姿,再加上印刷出版業的發達,使得宋元時期的說唱藝術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說故事的地方

59 清明上河圖中表現的宋代城市生活 你能找出還有哪些圖片可以看到宋代以後的市民生活嗎?
說故事的地方

60 通俗小說發展的背景 商業興盛 宋元時期的說唱藝術 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城市生活 印刷業發達 說故事的地方

61 二、故事的發展-通俗小說的誕生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在唐代中期以後陸續出現了一些說唱藝術,述說神話、傳說與故事。
例如:講經、論議、變文、說話、俗賦、詞文等,滿足了眾多民眾在工作之餘的心理需求。 聽故事的時期

62 說話 其中,說話是講唱藝術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是以說故事為主、歌唱為輔的表達方式,後世稱為「說書」。
宋代說話的風氣很盛,分成了小說、講史、說經、合生等四種流派。 聽故事的時期

63 小說 宋代說話的類型 講史 說經 合生 聽故事的時期 大多是民間短篇故事,內容有言情、俠義、神怪、公案等
從史書中的片段擷取下來再加以發揮,表演形式通常是只說不唱 說經 以佛經內容為題材,是承襲唐代變文的一脈 合生 在表演形式上為兩人合作演出,大多是以一人命題,另一人回答的方式表現 聽故事的時期

64 通俗小說的誕生 看 聽 故事的轉變 話本 擬話本 講經 論議 小說 變文 講史 平話 說話 俗賦 說經 詞文 合生 中唐 宋元 明 說唱藝術
東漢 中唐 宋元

65 話本出現的因素是什麼? 話本是說話者的故事文字,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也能夠滿足閱讀的慾望。在這樣的需求下,一些文人就把說書人說話的內容記載下來,稱為「話本」 看故事的時期

66 從話本到小說 《紅白蜘蛛》及《六十家小說》中的宋元作品,雖然從總體上看還相當粗糙和幼稚、不成熟,但已完成了從民間藝人口頭創作向文人書面文學的過渡,它們可以看成是短篇通俗小說的先驅。 看故事的時期

67 擬話本 一些文人將史書、文言小說或前人的著作改寫成說話表演形式的通俗文學作品,稱為「擬話本」。
「話本」與「擬話本」都廣受民眾的喜愛,說明了從「聽」的講唱藝術到用「看」的通俗文學之間有其一脈相承的關係,但都是庶民娛樂生活的一個重要面相。  看故事的時期

68 通俗小說的發展 唐中期 萌芽期 敦煌遺書中的唐代話本小說 宋元 過渡期 平話(講史)、小說(話本) 晚明 成熟期 擬話本 看故事的時期

69 從話本到小說 說話 說話 說書 三國演義 儒林外史 小說 話本 話本 擬話本 三言、二拍 看故事的時期

70 小說與講史的比較:你比較喜歡聽哪一種? 南宋說話伎藝中最廣泛普遍流行的一種 小說 短篇,這也是小說這一名詞的起源 一種與小說競爭的說話伎藝
內容往往過於冗長繁瑣 不如小說那般受到一般民眾的歡迎 看故事的時期

71 小說的優勢是什麼? 技巧 劇情 功能 結果 看故事的時期 簡潔扼要地抓住每一個精彩的環節 將人物的性格及事件發展的高潮表露無遺
描摩社會現況、反映現實 結果 能深入人心,廣為流傳 看故事的時期

72 三、說故事的地方在哪裡?城市 生活空間 地位重要 城市居民 說故事的地方 緊密相連,不似農村那般分散,人們在共同空間裡相聚及活動的機會大增
生活空間 緊密相連,不似農村那般分散,人們在共同空間裡相聚及活動的機會大增 地位重要 往往是交通要點及政治、軍事、經濟的重心 城市居民 文化水準與消費能力相對地比其他地區高出許多 說故事的地方

73 中國城市的人口數 說故事的地方 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全國有10個 長安、汴州及揚州出現夜市 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有50個
唐朝中期 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全國有10個 唐朝末期 長安、汴州及揚州出現夜市 北宋後期 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有50個 東京(今開封)人口約100萬人 南宋後期 臨安人口有124萬人 說故事的地方

74 城市居民對休閒生活的需求  因此,市民在文教及娛樂方面的需求亦大為增加,在這種環境下,娼樓酒館、勾欄瓦子大為興盛,一起聽說書的情況也較常出現。宋元以來蓬勃興起的通俗文藝,正體現了市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 說故事的地方

75 城市居民的需求 需求 文教及娛樂方面的需求大為增加 現象 娼樓酒館、勾欄瓦子大為興盛 一起聽說書的情況也較常出現 意義
宋元以來蓬勃興起的通俗文藝 體現了市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 說故事的地方

76 乾隆酒館戲圖 慶春樓圖 說故事的地方-酒館

77 勾欄 勾欄的台是有頂的,上面像座鐘樓 觀眾三面圍坐,觀眾席是個木坡

78 勾欄 說故事的地方

79 城鎮裡的居民有哪些? 上層 皇室、官員、士紳、富商 中層 工商業者、手工業工匠、小商販、未發跡顯貴的讀書人 下層 貧民、無業遊民、差役、僕役
說故事的地方

80 城鎮居民與鄉村居民的比較 城鎮居民 鄉村居民 文化水準 較高 較低 娛樂需求 消費能力 說故事的地方

81 印刷術與通俗小說的關係如何? 中晚唐 五代 北宋 故事的生產 雕版印刷術逐漸興起 唐僖宗時,成都印刷各種書籍出售 大量印書
開封、杭州、四川、福建是印書中心 許多書坊主人編撰通俗文藝作品發行 書坊出版話本,滿足大多數市民需求 故事的生產

82 印刷術對通俗小說的影響? 明代中葉之後,由於印刷業發達,書本已經較以往容易流通;再加上市場的需求量大,促使文人也參與話本的寫作,話本小說也因此由聽講方式漸進為「只能看不能聽」的文學作品了。 故事的生產

83 「娛樂」在通俗文學中的作用 城市 書會才人 創作 話本 娛樂 市民階層 出版商 書籍 商業 消費

84 出版商與通俗小說的關係? 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出現,文人擬作話本的風氣遂開始興盛起來。從《初刻拍案驚奇》的序言裡,可以知道凌濛初是看到馮夢龍所編輯的「三言」頗為暢銷,因而在「肆中人」(書店老闆)慫恿下寫了「二拍」。

85 四、誰是說故事的人?書會才人 不得志的文人與藝人組成書會 話本的作者大多為佚名文人 文人也參與話本的寫作
宋元 不得志的文人與藝人組成書會 話本的作者大多為佚名文人 晚明 文人也參與話本的寫作 話本小說由聽講方式漸進為「只能看不能聽」的文學作品

86 書會才人 書會裡的作家稱為才人﹐他們大都是淪落都市﹐謀生無路﹐才為勾欄﹑瓦舍的各種演唱技藝寫作唱詞﹑話本或雜劇。他們社會地位不高﹐比較熟悉下層人民的生活﹐同情他們的遭遇。

87 說書人的組織 說話藝人有自己的行會組織—雄辯社,他們在裡頭互相切磋技藝,交流經驗,傳遞訊息,提高彼此的說唱水準。漢墓說唱俑的表情、動作與樂器,能夠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說書表演的一種型態。

88 五、「故事」的消費:書肆 除了官府刻書與學校刻書外,私人經營的書坊、書肆也刻印書籍。許多書坊主人兼通文墨,自己編撰通俗文藝作品,又主持刻印與發行。這些民間書坊出版的話本開本小,紙質差,但因名目新,售價低,故銷路廣,能滿足大多數市民的需求。

89 貳、 通俗小說中的市民 以《二刻拍案驚奇》為例 1.官僚政治的黑暗面 2. 庶民的教化 3. 社會地位及結婚對象
4. 居鄉士紳的生計及惡劣行徑 5. 商人地位的提高

90 1.官僚政治的黑暗面 最是那不識時務執拗的腐儒做了官府,專一遇荒就行禁糶、閉糴、平價等是。他認道是不使外方糴了本地米去,不知一行禁止,就有棍徒詐害。(卷一「進香客莽看金剛經;出獄僧巧完法會分」) 參見徐文助,〈二刻拍案驚奇引言〉,收錄於《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三民書局,民80年,初版),頁5。

91 2. 庶民的教化-惜字 老者道:「老漢姓姚,是此間漁人。幼年不曾讀書,從不識字,只靠著魚蝦為生。後來中年,家事儘可度日了。聽得長老們說因果,自悔作業太多,有心修行。只為不識一字,難以念經,因此自恨。凡見字紙,必加愛惜,不敢作賤。如此多年。…」 卷一「進香客莽看金剛經;出獄僧巧完法會分」

92 3. 社會地位及結婚對象 桂娘道:「…抑且不知你為儒?為商?作何生業?我嫁雞隨雞,也要商量個終身之策。一時歡愛不足戀也。」翰林道:「你不需多慮,只怕你不嫁得我。既嫁了我,包你有好處。」桂娘道:「有什麼好處?料沒有五花官誥夫人之分!」 卷三「權學識權認遠鄉姑;白孺人自嫁親生女」

93 誰是明中葉少女心中的理想丈夫人選? 第一順位:高官 第二順位:儒生 第三順位:商人 卷三「權學識權認遠鄉姑;白孺人自嫁親生女」

94 4. 居鄉士紳的生計及惡劣行徑 且說楊僉憲自從考察斷根回家,自道日暮窮途,所為愈橫。家事已饒,貪心未足。終日在家設謀運局,為非作歹。…楊僉憲有所紅花場莊子,滿地種著紅花,廣衍有一千餘畝,每年賣那紅花有八九百兩出息。 卷四「青樓市探人蹤;紅花場假鬼鬧」

95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青樓市探人蹤;紅花場假鬼鬧」
僉事俛首無辭,只得認了道:「一時酒醉觸怒,作了這事。乞看縉紳體面,避蓋些則個。」廉使道:「縉紳中有此!不但衣冠中禽獸,乃禽獸中豺狼也。石按臺早知此事,密訪已久,如何輕貸得!」 卷四「青樓市探人蹤;紅花場假鬼鬧」

96 5. 商人地位的提高 婦人拭淚答道:「事急無奈,只圖一死。」因將救夫賣豬,誤收假銀 說,一一告訴。徽商道:「既然如此,與小兒何干?」婦人道:「沒爺沒娘,少不得一死,不如同死了乾淨。」徽商惻然道:「所欠官銀幾何?」婦人道:「二兩。」徽商道:「能得多少?壞此三條性命!我下處不遠,快隨我來,我捨銀二兩,與你還官罷。」 卷四「青樓市探人蹤;紅花場假鬼鬧」

97 通俗文學中的庶民觀念有哪些? 政治觀 政治黑暗,人民的性命被視為草芥 透過報應說,勸誡為官者要勤政愛民 社會 階級 商人地位普遍提升
商人施恩救人贏得社會普遍的讚賞 高級官員是社會階層的佼佼者 劣紳魚肉鄉民,危害庶民生計 宗教觀 社會教化的影響力甚大 積陰德能受到好報的觀念深入民心

98 參、通俗小說中的市民與現實生活的比較 通俗小說的目的為可資談助,與現實生活有段差距;這些人物的生活描寫也可以視為當時社會的縮影,但不能被視為全部 「三言」、「二拍」大部分以極端、特殊的對象、行為作題材,而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只占少部分。

99 做做看… 請你從「三言」、「二拍」中找出一 段你最喜歡的故事情節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給同學聽。 試著與當時的社會做一比較。

100 馮夢龍的「三言」選材標準: 一曰著果報 二曰明勸懲 三曰情節新奇 四曰故典瑣聞

101 通俗小說與現實社會的差異 晚明社會 小說中的社會 政治 教化 社會 享樂 消費 經濟

102 小說與現實 在「三言」、「二拍」故事中出現的許多社會現象,如:政治社會的黑暗、社會階層、商人地位提高、善惡終有報…等,可以約略看出晚明社會的一些端倪。 由於享樂及消費的精神占了大部分,通俗文學可視為群眾心理的投射或對社會現況不滿的發洩。

103 通俗小說與文藝復興文學之比較 對應第三冊3-1…

104 第三章 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 第一節 歐洲社會的蛻變
商業、城市與大學的興起 十字軍運動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兩大文明的衝突,卻帶來東西方的文化、貿易接觸,有助於歐洲王權與商業的發展。 敘述士林(經院)哲學的出現及大學的興起。 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 興起 說明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是歐洲文化的重大轉折期,討論「人文主義」的意義與內涵,重要人文學者與藝術家的貢獻。

105 中世紀德國的城堡

106 文藝復興時期 李奧納多‧達文西的人體比例,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把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特色。

107 但丁 義大利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

108 但丁《神曲》 寫於1307年至1321年,全詩為三部分:《地獄》、《煉獄》、《天堂》,內容譴責教會的統治,但仍然未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

109 但丁《神曲》 但丁以第一人稱記述自己35歲時(人生的中途)誤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徵罪惡),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三隻猛獸攔住去路,一隻母狼(象徵貪慾),一隻獅子(象徵野心),一隻豹(象徵逸樂),又一種說法是說它們分別象徵教宗、法國國王和佛羅倫斯人。他在呼救時出現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對他說:「你不能戰勝這三隻野獸,我指示你另一條路徑」。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然後把他交給當年但丁單相思暗戀的情人貝亞德的靈魂,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110 但丁遇到母狼(象徵貪欲、教宗)

111 但丁遇到獅子 (野心、法國國王) 菲力四世

112 但丁遇到豹 逸樂、佛羅倫斯人 聖母百花大教堂

113 地獄篇插圖—用船搭載死者的靈魂

114 義大利學者、詩人和早期的人文主義者,被認為是人文主義之父。
佩脫拉克 義大利學者、詩人和早期的人文主義者,被認為是人文主義之父。

115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作家、詩人,以故事集《十日談》留名後世。
薄伽丘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作家、詩人,以故事集《十日談》留名後世。

116 《十日談》的內容 敘述1348黑死病流行時,十名青年男女在鄉村的別墅避難,每人每天講一則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則故事,記有王公貴族,騎士僧侶,也有販夫走卒,市井平民,情節多姿多彩。 在《十日談》中,基督教傳教士簡直成了惡魔的代名詞,貪財好色,甚至無惡不作。

117 《十日談》,繪於1487年

118 倫敦市長遊行馬車 倫敦市成立:1189年

119 布克哈特有句名言:文藝復興,是在發現世界、發現人。回歸自然、回歸古人,是一切看的見的景物的模仿者。
人文主義 布克哈特有句名言:文藝復興,是在發現世界、發現人。回歸自然、回歸古人,是一切看的見的景物的模仿者。


Download ppt "一、題解 二、專題講述的新嘗試 三、試編教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