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3版 冯特君 主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3版 冯特君 主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3版 冯特君 主编

2 一、绪论 4、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性及方法。 1、开设该课程的背景、必要性及其发展历程。 2、该课程的研究对象、体系和特点。
3、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4、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性及方法。

3 1.1开设该课程的背景、 必要性及其发展历程 1.1.1背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4 1.1.2必要性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我们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比较重视系统的理论学习,但联系实际少;
比较重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但理解外国少; 比较重视宣传社会主义,但科学的介绍资本主义少。

5 1.1.3发展历程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 随后发生的东欧剧变、海湾战争、南斯拉夫分裂和内战、苏联解体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震动了世界。

6 关于这门课程,还有一种议论:说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是三门课,这一门课程怎么能把它们都包括进去呢?

7 这门课程不是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的专业课。
现在全面对外开放,并且不断扩大,必须客观的了解外部世界。 这门课程要把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的知识有机综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新课。

8 1996年,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列入这门课程内容之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两极格局终结,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发展迅速,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9 1.2 该课程的研究对象、体系、特点 1.2.1研究对象 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当今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这个大系统,通过学习要对当今国际社会有一个总体的、基本的、正确的认识。

10 1.2.2 体系 绪论 第一章 当代世界总格局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 第三章 当今时代的主题 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11 第四章 极力谋求独霸地位 的美国 第五章 以联合谋发展 的欧洲 第六章 走向政治大国 的日本 第七章 苏联的演变 与俄罗斯的重振

12 第八章 艰难奋进的发展中国家 第九章 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 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第十章 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

13 1.2.3特点 第一,现实性很强。 第二,综合性很强。 第三,政策性很强。 第四,理论性很强。

14 1.3、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1.3.1课程的目的 一、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情况,获取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问题、研究世界。 三、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

15 1.3.2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 第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要掌握世纪情况,重视资料的收集,做认真全面的分析研究。 第三,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6 1.4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性及方法

17 1.4.2研究世界格局的主要方法 研究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研究大前提 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 及其基本矛盾
研究的基本方法 正确估量各种力量

18 关键词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世界经济 世界格局 美苏争霸 综合国力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19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2、怎样认识这门课程的四个特点? 3、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性何在?

20 第一章 当代世界总格局 两极格局 多极化

21 1.1.1、雅尔塔体制与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1.1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 形成、演变和终结 1.1.1、雅尔塔体制与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雅尔塔体制 涵义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2 美国凭借雄厚的实力推行独霸世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47年 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1947年6月5日 “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 1947年美国开始保护 和复制日本右翼势力

23 1949年1月,杜鲁门提出“第四点计划” 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4 1.1.2、20世纪50年代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 美国杜鲁门政府咄咄逼人的攻势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对苏联和东欧各国构成威胁,苏联采取行动,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5 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时 苏联阵营采取的行动 时间 1947年7月 在1947年7月至8月间 1949年10月1日 1955年5月
苏联阵营应对事件 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实施了“莫洛托夫计划 ” 苏联和东欧各国迅速与新中国建交 苏联和东欧各国缔结了《华沙条约》

26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意识形态 对抗表现 两面旗帜的斗争 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冷战”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27 1.1.3、20世纪60年代 的动荡、分化与改组 一、民族独立国家的大批涌现&第三世界的崛起 二、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28 1.1.4、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 多种力量的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世界格局的主导方面是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两国争夺态势互有攻守,20世纪70年代美守苏攻,80年代前期美攻苏守。

29 多种力量的迅速发展 一、第三世界 反帝、反殖和反霸 二、西欧 制约两个超级大国 三、日本 要成为政治大国。 四、中国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0 1.1.5、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由美苏缓和到两极格局终结
1985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改革与西方搞缓和。 各个国家、各种力量都在谋求自己的发展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效果各有不同。

31 东欧各国经济危机严重+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国际政治新思维”
1989年冬,东欧剧变

32 1991年发生的“八·一九”事件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

33 “一超四强”:美国是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是四大力量。
1.2转换中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1.2.1两级格局终结, 新的世界格局没有形成 两级格局的终结是苏联自行消亡所致。 “一超四强”:美国是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是四大力量。

34 这种格局不是一种稳定状态,存在不确定因素。
俄罗斯 不确定因素 日本

35 1.2.2大国关系的调整 和伙伴关系的涌现 冷战后,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要搞单极格局,称霸世界。 面向21世纪的新型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互相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发展合作,不相互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36 1.2.3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多极化发展趋势论断的根据:美、欧、日、中、俄VS新的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 多极化发展趋势论断的根据:美、欧、日、中、俄VS新的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

37 五大力量的基本框架 美 4 5 2 1 6 中 俄 10 9 8 7 3 日 欧 1、美、欧、日 123是基础 2、美、俄、中 456是关键
3、美、欧、俄 174欧洲一翼 4、美、日、中 285是亚洲一翼 4 5 2 1 6 10 9 8 7 3

38 1.3当今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的新特点 1.3.1经济全球化对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影响 一、有利于当今国际力量对比态势的延续。
二、为欠发达经济体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三、复合相互依赖有助于削弱国际格局的竞争性。 四、在全球性层面提出了一个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问题。

39 二、美国单边主义有一定社会基础,会有延续性。 三、单边主义具有为新帝国倾向服务的特征,有遏制多极化的考虑。
1.3.2美国单边主义对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一、单边主义具有条件性。 二、美国单边主义有一定社会基础,会有延续性。 三、单边主义具有为新帝国倾向服务的特征,有遏制多极化的考虑。 四、单边主义将受到多边主义的挑战。

40 9.11事件具有重大的国际政治意义。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单边主义发展的新顶点。

41 1.3.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一、美国的相对实力优势 二、潜在大国不可能甘心接受。 三、中、俄、德、法、印度等推动多极化的努力。
四、联合国=力量和体制基础。

42 1.3.4多极化进程将是曲折复杂的 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关键:主张多极化的力量VS谋求单极霸权的力量 实力计算包含物质层面因素和精神层面因素。
在各种力量变化之中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43 关键术语 雅尔塔体制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两极格局 多极化 一超多强 单边主义

44 复习思考题 1、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3、怎样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单极和多极的矛盾斗争?它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

45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 VS 发展不平衡

46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

47 2.1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2.1.1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国际货币基金体系 关贸总协定 对西欧日本 扶植 对亚非拉 新殖民主义
对西欧日本 扶植 对亚非拉 新殖民主义 对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技术封锁

48 2.1.2社会主义经济集团的形成 苏联模式 “莫洛托夫计划” 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

49 2.1.3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国际金融体系 20世纪70年代受冲击 发达国家能源和原料 世界经济发生 受到冲击
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国际金融体系 20世纪70年代受冲击 世界经济发生 巨大转折 发达国家能源和原料 受到冲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国内经济条件变化大

50 1973年石油斗争 1979年资本主义世界再次发生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转变 布雷顿森林瓦解 美国丧失了头 号金融大国地位 第三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

51 世纪90年代原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欧洲联盟(EU)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东南亚国家联盟 南方共同市场关税联盟

52 2.2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2.2.1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经济全球化表现:水平分工取代垂直分工+市场经济体制席卷全球+贸易壁垒下降+全球性投资规范形成+……

53

54 2.2.2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并行 一体化的涵义 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由经济全球化推动的全球层次的一体化安排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并存。

55 2.2.3“新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新经济”的涵义 “新经济”的优势 “新经济”的兴起

56 “新经济”的重要影响 1、调整世界经济关系 2、给人类社会带来挑战 3、冲击世界政治与安全 4、导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变化

57 2.2.4世界经济各主体之间既相互竞争, 又相互协调
主权国家 国际经济组织 非国家行为主体 跨国公司 世界各国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和发展目标,基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开展了竞争和协调。

58 2.3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 2.3.1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 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经济实力水平的不平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 南北贫富悬殊 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 先进国家发展迟缓, 后进者可以赶上或超过先进国家 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表现

59 贫富分化是不平衡规律造成的最严重后果。 这种分化表现在:发达国家 VS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同种族、民族之间 不平衡规律导致各国实力对比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转变。

60 2.3.2环境恶化问题 1972年 罗马俱乐部出版 《增长的极限》 1972年 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环境宣言》 1987年4月
联合国世界环境 与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

61 1992年6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关于环境与发展的 里约宣言》 1997年12月 日本京都 《京都议定书》

62 2.3.3能源短缺问题 从历史上看,人类的能源消费经历了木炭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当前,石油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比重最大的。
高油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的消费格局发生变化。

63 2.3.4粮食危机问题 粮食危机是各国关注的首要问题。 非洲南部、南亚和东南亚是受饥荒威胁最严重的地区。 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推进,
农业受到削弱 缺乏资金进口粮食 粮食生产国播种面积减少 土壤生产能力退化 粮食危机 的原因

64 1996年11月,世界各国领导人聚会罗马举行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
2002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总部又召开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5年回顾会议。

65 关键术语 世界经济 经济多极化 经济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 一体化 新经济 经济发展不平衡 贫富分化 可持续发展

66 复习思考题 1、战后世界经济演变的根源是什么? 2、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原因和意义?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67 第三章 当今时代的主题 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 当今时代的主题 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和平 VS 发展

68 3.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时代主题的涵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 “战争与革命” 1984年5月,邓小平 “和平与发展”
3.1.1时代主题的转换: 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的涵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 “战争与革命” 1984年5月,邓小平 “和平与发展”

69 1990年3月,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党的十四大 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 2004年,胡锦涛同志《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70 3.1.2“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提出依据

71 3.1.3两大主题的辩证关系 及其意义 和平发展不是彼此孤立的。 一方面,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
另一方面,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72 两大主题提出的意义 1、突破了对世界大战可能性和备战紧迫性的偏激认识。 2、有利于科学认识当今世界面临的根本问题。
3、揭示了国际社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73 3.1.4维护和平——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一)当代战争的根源、性质与特点 1、战争的根源 2、战争的性质 3、当代战争的主要特点: 从战争的频度和程度看 从战争涉及的国家类型看 从战争的地理范围看

74 (二)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完善联合国维和机制,推动国际裁军和军控 3、发展壮大世界和平运动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75 3.1.5促进发展——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一)发展问题的成因 1、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资本主义生产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经济组织 2、军备竞赛的恶果

76 (二)进入21世纪,各国面临发展困境 1、南北差距继续拉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展问题的核心 2、发达国家的再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77 (三)促进发展的途径 1、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3、加强南南合作 4、发展中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78 3.2为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3.2.1国际秩序及其历史演变 (一)国际秩序的涵义和特征 国际秩序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国际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围绕一定的目标,再国家利益博弈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79 国际秩序的特点 1、整体性 2、客观性 3、相对稳定性

80 (二)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 “欧洲秩序”确立 和殖民扩张开始 的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期 凡尔赛体制从建立 到失败和资本主义 一统天下的局面
被打破 旧的国际秩序受到 巨大冲击和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萌发展 的时期

81 3.2.2不同的“国际新秩序”观 (一)美国、日本和西欧“国际新秩序” 1、美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
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模式 强调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 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框架

82 “新帝国论”

83 2、日本的“国际新秩序”观 目标: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 建立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强调经济和科技力量的作用。

84 3、西欧的“国际新秩序”观 在目的方面,西欧同美国、日本是一致的。 反对美国“一极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
在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西欧主要国家存在一定的分歧。

85 (二)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目标是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应该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
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 基本内容

86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2.2.3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而共同奋斗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必要性 可能性 现实性

87 (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是 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途径
政治和安全领域 经济领域 文明领域

88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个渐进的变革过程,要做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和斗争
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存在几十年的时间,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基础,因此只能逐步改变它、改造它。

89 关键术语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秩序 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关系民主化

90 复习思考题 1、“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试析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91 第四章 极力谋求独霸 地位的美国 美国政治经济 独霸世界

92 4.1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4.1.1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利坚式道路”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783——1890)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三阶段
过渡时期 (1891——1913) 帝国主义头号强国 (1914——1945)

93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一、外来移民 技术和劳动力 二、西进运动 地理条件,资源丰富 三、长期和平统一 社会稳定
一、外来移民 技术和劳动力 二、西进运动 地理条件,资源丰富 三、长期和平统一 社会稳定 四、没有经历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阻力小

94 4.1.2美国政治体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实质 天赋人权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主权在民 代议制 普选制 三权分立 联邦制

95 总统制 两党制 三权分立 权力 立法 司法 行政 执掌 部门 国会 最高 法院 总统

96 4.2当代美国经济政治的变化 4.2.1当代美国经济的新变化 经济调整和初步繁荣(1947——1953) 低速增长期(1954——1960)
调整增长期(1961——1969) “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 “新经济”增长期(1992年至今)

97 战后美国经济新变化

98 4.2.2当代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一、行政权力加强。 二、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三、美国人民运动不断发展。

99 4.2.3当代美国的社会经济矛盾 (一)经济危机和“滞胀” 高赤字 高国债 高失业率

100 (二)社会矛盾和“社会病”

101 4.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前,美国谋求独霸的全球战略的确立与调整(1945——1991)
4.3美国谋求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4.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前,美国谋求独霸的全球战略的确立与调整(1945——1991) “孤立主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102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 到20世纪60年代末 1、杜鲁门时期 2、艾森豪威尔时期 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

103 (二)、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1、尼克松、福特时期 2、卡特时期

104 (三)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1、里根时期 2、乔治·布什时期

105 (四)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与东欧苏联剧变 和平演变的概念 美国和平演变的内容

106 4.3.2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 的调整和新特点 (一)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 克林顿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提出“参与和扩展” 克林顿执政8年,对外政策的主要成绩

107 (二)乔治·W·布什政府 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9·11事件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美国进行全球性军事战略调整

108 4.4美国国际地位走势评估 4.4.1美国是目前唯一的“一超”,拥有 最强大的综合国力 经济实力最强大 科技创新能力最 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人口基数大、素质高、增长快 强大的“软实力”

109 4.4.2“多强”力量发展不平衡,还不足以 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欧盟 VS 美国 日本 VS 美国 俄罗斯 VS 美国 印度 VS 美国 第三世界 VS 美国

110 4.4.3中国目前尚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 实力,也没有挑战美国霸权的意愿
国际公认,中国是冷战后除美国之外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的综合国力还谈不上短期内“赶超”美国。 对中国“赶超”美国的困难程度我们要清醒认识。

111 4.4.4美国实力目前基本上达到顶点,但其走向衰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美国实力目前基本达到顶点。 美国并不能为所欲为。 美国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其目前的国际地位,世界多极化格局将是长期的过程。

112 关键术语 “美利坚式道路” 民主共和制度 三权分立 代议制 经济危机 “滞胀” “遏制战略” “尼克松主义” 和平演变

113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美国的“新经济”?其影响如何? 2、试析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及其实质。 3、怎样评价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其发展趋势?

114 第五章 以联合谋发展的欧洲 联合 VS 剧变 VS 重组

115 5.1西欧的联合自强 5.1.1西欧经济与政治 (一)西欧经济 西欧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 宏观经济 稳定的国际经济 调节机制 环境与第三世界
廉价的能源、 原材料 第三次 科技革命 西欧国家 经济联合 美国的援助

116 (二)西欧社会政治 1、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2、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险 + 社会扶助 + 社会服务

117 西欧社会福利的背景

118 3、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与社会民主党的发展 民主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改良 和平变革

119 5.1.2欧洲一体化 (一)西欧走上联合之路的动因 西欧政治家的认识 防止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再起 冷战的影响 美国促进西欧联合

120 (二)一体化的进程 起步和草创时期 1950年5月到1957年3月 探索和发展时期 1957年到1991年12月 全面深化和扩大时期
《欧洲联盟条约》签署以来

121 (三)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从西欧范围看 从世界范围看 推动西欧经济发展 增强了西欧国际地位 维护西欧内部稳定 提供了经济一体化成功的范例

122 欧盟引发人们思考的问题 1、欧洲一体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实现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

123 5.1.3西欧国家对外关系 (一)欧美关系 关系疏远表现 联盟关系表现 安全关系 价值观念 与战略目标 政策问题 安全防务 经济摩擦
双边贸易

124 (二)西欧与苏联及俄罗斯的关系 (三)西欧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四)西欧同中国的关系

125 5.2东欧国家的发展演变 5.2.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一)东 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1、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2、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126 (三)东欧国家对外关系 1、与苏联的关系 2、同西方的关系 3、同中国的关系

127 5.2.2东欧剧变

128 5.2.3东欧国家的转轨 (一)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 东欧经济转轨的涵义 经济转轨的内容 (二)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 政治转轨的涵义
政治转轨的内容 政治转轨的特点

129 (三)东欧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 1、以“回归欧洲”为首要目标 2、剧变后,与苏联关系冷淡 3、加强区域性合作 4、加强与中国等亚太国家的关系

130 5.3冷战后欧洲的重组 5.3.1德国的统一及其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一)德国统一的进程 两德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差异
两德政府在统一问题表现的积极进取与消极被动对比 分裂是冷战强加与德国的

131 (二)德国统一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经济上 政治上 德国对外政策的制约因素: 1、历史包袱 2、国际上的制约力量 3、德国的实力有限

132 5.3.2欧盟的扩大及其意义 (一)欧盟的扩大 欧盟扩的涵义: 狭义上讲 广义上讲 (二)欧盟扩大与欧洲联合的前景 把东南欧纳入一体化
把土耳其纳入一体化 欧盟扩大与“大欧洲”建设的关系

133 三、北约东扩与欧洲安全体系的重构 (一)北约东扩 加入北约是中东欧 国家的愿望 美欧欲填补中东欧 的安全真空 北约东扩的 决定因素
美国欲加强美欧 关系的纽带 欧洲安全需依靠 美国

134 (二)北约东扩的影响 一、欧洲形成了以北约为主导的欧洲安全结构 二、牵动着世界政治与安全格局 三、东扩实现方式反映了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四、美国与西欧盟国的协调合作面临考验

135 关键术语 民主社会主义 福利国家 欧洲一体化 欧共体 欧盟 北约东扩 东欧国家 东欧剧变

136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民主党在西欧政坛的崛起及其建设福利国际的实践?
2、什么是欧洲一体化?试析欧洲一体化的动因与作用。 3、分析北约动扩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137 第六章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民主改革 政治大国外交

138 6.1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6.1.1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一)美国的军事占领与民主改革 美国占领日本
《占领初期美国对日本政策基本原则》 改革的主要内容

139 (二)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 与1955年体制的形成 建立以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 国会、内阁、法院相互制衡 日本政党制度,实行多党制
“1955年体制”的内涵

140 6.1.2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一)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倾斜式生产方式” “充分保护农业利益” 美国对日政策改变
朝鲜战争爆发 日本经济 恢复原因

141 (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在战前和战后经济 基础上实现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 政局稳定、政策得力
日本民族历史文化影响

142 (三)“泡沫经济”的形成 “泡沫经济”,一般是指在不切实际的盈利预期和投机狂热的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为特征的虚假繁荣。

143 6.1.3从政治侏儒向政治大国转变 的外交战略 (一)战后初期“亲美一边倒”的政治侏儒外交战略 (二)从被动外交走向主动外交 1、“新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和与美对等关系建立 2、开展经济外交 3、推行多边自立外交

144 (三)政治大国外交 1、“政治大国”目标 2、向政治大国战略目标迈进的具体措施 政治上 经济和科技上 军事上 外交上

145 6.2冷战后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6.2.1冷战后的日本经济 (一)“泡沫经济”破灭与10年经济停滞 萧条阶段
(1991年3月至1993年10月) 没有景气感的景气阶段 (1993年11月至1997年5月) 经济危机阶段 (1997年6月至 1999年4月)

146 (二)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改革 积极的财政政策 改革金融体制 改革财政结构 改革经济结构

147 (二)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改革

148 (三)进入21世纪的日本经济 1、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回升 2、日本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日本经济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149 6.2.2冷战后的日本政治 (一)“1955年体制”的终结 与日本政局的动荡 1、美苏对立结束 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 2、自民党长期政治腐败
1、美苏对立结束 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 2、自民党长期政治腐败 3、自民党内派系斗争严重

150 (二)政治体制改革与大众政治理想 1、冷战后的日本政治体制改革 2、大众政治理想

151 (三)日本政治趋向右倾保守化

152 2、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原因 3、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

153 6.3冷战后日本政治大国外交的基本走向 6.3.1日本的国际新秩序蓝图与外交目标 20世纪90年代提出“国际新秩序”蓝图 推进“积极进取”的政治大国外交

154 6.3.2冷战后的日本对外关系 (一)强化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继续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政治上,日美关系被置于对外关系的首位
经济上,矛盾加深: 经济贸易矛盾加深+日美在亚太争夺主导权

155 (二)全面加强与欧洲的协调 (三)积极开展亚太外交,谋求建立日本主导的“亚太新秩序” 经济上 政治上 安全上

156 (四)从世界局势和自身外交战略的角度处理中日关系
(五)与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157 (六)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 1、开展“争取支持外交” 2、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行动 3、为联合国系统提供工作人员 4、积极缴纳会费 (七)积极参与八国集团活动

158 6.3.3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前景 国内制约因素 国际制约因素 日本只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159 关键术语 非军事化 民主化 1955年体制 日本奇迹 泡沫经济 亲美一边倒 政治侏儒 多边自主外交 亚太新秩序

160 复习思考题 1、试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应怎样认识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及其影响?
3、结合近年的实例剖析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质和前景。

161 第七章 苏联的演变 与俄罗斯的重振 苏联解体 俄罗斯重振

162 7.1苏联的发展、演变与解体 7.1.1战后苏联政治经济发展与对外战略的演变 (一)战后苏联的政治体制与改革 1、战后苏联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苏联模式”的涵义 2、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

163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 1、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战后苏联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 3、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164 (三)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 1、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过程 斯大林时期 (1945——1953年) 赫鲁晓夫时期
(1953——1964年) 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1982年) 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5——1991年)

165 2、对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评价 (1)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复杂性 (2)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根源

166 7.1.2苏联的演变与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的演变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2、改革过程:加速发展战略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与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与对外战略的调整 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167 (二)“八·一九事件”与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 苏联共产党解散 苏联解体

168 7.1.3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和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直接原因 深层原因 外部原因

169 (二)苏联解体的教训 要加强执政党建设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要坚持改革开放,创造先进生产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170 (三)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 1、国际共运受挫 2、两极格局终结 3、影响者欧洲形势的发展 4、独联体填补了苏联解体后的力量空白 5、影响各类型国家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

171 7.2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与经济 7.2.1俄罗斯联邦的政治 (一)叶利钦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更与政治体制的转轨 1、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更
2、俄罗斯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 重新确立联邦制+建立总统共和制+建立议会民主制+确立总统集下的三权分立制+形成了多党制

172 3、相对稳定的俄罗斯政局 4、车臣危机爆发

173 (二)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变革 1、改革和加强了联邦制 2、重点打击严重违法的金融、工业和媒体寡头势力 3、加强了总统权力的政党基础 4、重拳打击车臣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

174 7.2.2俄罗斯联邦的经济 (一)“休克疗法”与俄罗斯经济体制的转轨 “休克疗法”的涵义 实行紧缩政策 实行经济自由化 实现私有化
1、“休克疗法” 的主要措施

175 2、对“休克疗法”的评价 在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方面有积极成果 代价巨大 教训深刻

176 (二)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 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1、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 2、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与金融震荡

177 (三)21世纪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 与普京的经济改革 1、21世纪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 2、普京的经济改革 3、经济持续增长 4、普京采取的新的措施和目标

178 7.3俄罗斯对外关系及其在国际舞台上 的地位和作用
7.3.1冷战后俄罗斯的对外战略 (一)向西方“一边倒”阶段 (二)“双头鹰”式的全方位外交阶段 (三)强国外交阶段

179 7.3.2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一)与独联体国家建立特殊关系 (二)积极发展与欧洲的伙伴关系 (三)争取与美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180 (四)稳步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写作伙伴关系 (五)加强与亚太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81 7.3.3俄罗斯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普京上台后对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作了重新认识: 俄罗斯地位大不如前,但是仍能对未来国际秩序的建立发挥重大影响。 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两极对抗消失,使俄罗斯在国际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机会加大,冲突危险降低

182 关键术语 苏联模式 “休克疗法” “一边倒” “双头鹰”式外交政策 强国外交 独联体 首脑外交 总统集权体制 车臣危机 私有化

183 复习思考题 1、怎样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 3、试析俄罗斯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作用。

184 第八章 艰难奋进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政治经济发展

185 8.1世界政治中的发展中国家 8.1.1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概念的由来 “第三世界”概念的涵义 “第三世界”概念的由来

186 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存在勿庸置疑: 冷战后,该群体的基本特征未变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未变 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反霸”的主力军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存在

187 8.1.2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 (一)民族殖民地问题的产生和被压迫民族的觉醒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
发展三阶段

188 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了双重后果: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 “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

189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战后初期,以亚洲为中心,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以1955年的亚非会议为标志 拉丁美洲 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再掀起高潮

190 (三)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标志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 “77国集团”

191 8.1.3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192 8.1.4发展中国家的多样性与共性 (一)发展中国家的多样性 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意识形态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性
1、共同的历史遭遇 2、共同的现实任务 3、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愿望 4、加强团结合作的共同要求

193 8.2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政治经济的发展 8.2.1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 (一)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 落后国家不能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不具备物质基础 不具备阶级基础 不具备组织基础

194 (二)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内基础和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渗透到这些地区 2、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层 3、国家的领导权 4、这些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

195 (三)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基础和条件 二战对老牌殖民主义者削弱 两极对峙 社会主义劣势和苏联模式示范效应丧失 战后科技革命 资金技术来源于资本主义世界

196 8.2.2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 (一)政治体制 西方共和制政体 传统君主制政体 军人政权

197 (二)政治思潮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三)政治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成效 问题

198 8.2.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二)经济发展成就和问题

199 (三)经济调整和改革 (四)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的涵义 “北京共识”的涵义

200 8.3对外关系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8.3.1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一)南北关系 冷战时期的 南北关系 冷战后的南北 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当前南北关系 的新特点

201 (二)南南关系 1、南南合作的兴起与发展 2、当前南南合作的特点 3、南南关系的主要问题

202 8.3.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一)促使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重要力量 (二)改变联合国面貌的主要力量

203 (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
(四)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推动力量

204 关键术语 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 新干涉主义 亚非会议 不结盟运动 “77国集团”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

205 复习思考题 1、试析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及其意义。 2、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应该如何认识?
3、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作用如何?

206 第九章 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 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VS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207 9.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毛泽东 的国际战略思想
9.1.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208 (二)20世纪60年代经历严峻考验的中国外交 1、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2、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斗争

209 3、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 4、中国同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关系得到发展 (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突破

210 9.1.2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和平与发展 基本目标 (二) 独立自主 根本原则

211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准则 (四)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212 8.2.3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取得 外交胜利的指南 (一)国家利益观 (二)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三)对中国实力的估量

213 (四)制定和坚持的对外政策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维护世界和平,坚决反对侵略。 3、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确处理同各种国家关系。 4、重视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和它们的团结合作。

214 9.2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 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9.2.1、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战争和和平的新观念 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独立自主原则有了新内容 “一国两制”新构想

215 9.2.2 中国对外关系的崭新局面 (一)大国关系的新调整 (二)同西方其他大国的关系也得到稳定发展 (三)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取得显著进展

216 (四)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不断加强
(五)中国全面的参与了国际事务

217 9.2.3、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及其深远影响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 1、核心是国家利益观 2、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3、客观的估量中国的综合国力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8 (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形成 的坚实基础 思想根基 国际形势的变化 邓小平非凡的经历、经验和总结 (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精髓及其深远影响

219 9.3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9.3.1冷战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地区热点层出不穷,天下仍不太平。 “一超多强”,西方国家矛盾上升。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作用加大

220 (二)冷战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对冷战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我们要有全面认识 面对新形势,我国的外交政策也作了某些调整

221 9.3.2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222 9.3.3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在冷战后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党中央在全面贯彻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重要观点。 唐家璇概括的12个方面

223 9.4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论” “中国必然发生质变论” “中国威胁论” “中国无足轻重论”
国际上不同的论调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论” “中国必然发生质变论” “中国威胁论” “中国无足轻重论” “中国崩溃论”

224 9.4.2回答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要客观评价中国综合国力 物质基础、重要依据
(一)要客观评价中国综合国力 物质基础、重要依据 (二)要深刻认识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能动性的因素

225 (三)要充分地估计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精神因素
(四)要科学的估量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历史起点

226 9.4.3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的意义 摆事实,讲道理,以正视听 要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同时,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进步、成就和不足
对青年一代,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自己

227 关键术语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 多极化 区域集团化 “三个代表”

228 复习思考题 1、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2、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如何评价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29 第十章 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VS 国家利益

230 10.1 国际组织的理论概说 10.1.国际组织的类别划分与历史发展 划分标准 国际组织类别 成员主体 的性质 政府间 非政府间 成员的
地域来源 全球性 地区性 组织的功能 政治性 专门功能性

231 2、国际组织的历史演进 近代欧洲国际会议 国际联盟的成立 联合国及其体制安排 二战后至今国际组织 蓬勃发展

232 10.1.2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 的地位与作用 非领土性 非主权性 非强力性 国际组织的特点

233 国际组织的作用 1、是具有国际法地位的行为主体 2、维护特定范围内的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功能 3、提供全球公共问题的处理机制
4、实现国家政策目标+修正国家行为+运动自主权发挥政治影响力

234 10.1.3国际组织的行政运行体制 组织架构 决策体制 财政保障体制

235 10.2全球化、国际组织与国家利益 10.2.1全球化、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的政治化 作为过程的全球化: 它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它是与西方主导的现代化同步的过程

236 问题领域意义上的全球化: 国家性或地区性问题向全球范围的“外溢” 全球治理的必要

237 10.2.2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组织 与国际利益的关系 国家利益的涵义 国际组织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国际利益主要由国家及其政府决定,但界定国家利益的外部制约因素却大大超出传统的认知框架。

238 以国际组织及其制约力量为主要形式的外部要素在界定和实现国家利益方面的作用日益章显。
国际组织也日益成为各国争取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239 10.2.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利益 与国际组织 国际政治领域看: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之后 从国际经济领域看: 中国于2002年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40 中国处理与国际组织关系时更加注重: 1、突出的塑造与经贸、金融、社会等领域的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 2、弱化中国的国际组织及其体制的批评者角色 3、强化在地区合作机制中的主导地位

241 10.3当代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一)《联合国宪章》及其基本架构 联合国的宗旨 联合国的机构设置

242 (二)联合国在当代国际政治中 的地位与作用

243 (三)联合国的改革问题 维和体制改革 安理会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问题 组织机构改革问题

244 10.3.2八国集团(G8) 八国集团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宗旨、演变

245 10.3.3重要的国际专门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演变 世贸组织的宗旨 世贸组织的决策机构

246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该组织的宗旨 该组织的机构设置

247 (三)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的结构设置 世卫组织的主要职责功能

248 (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该组织的发展演变 该组织的宗旨和功能

249 10.3.4重要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一)欧洲——大西洋地区 欧洲联盟+北约 (二)亚太地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

250 (三)美洲地区 美洲国家组织+南美国家共同体 (四)非洲地区 非洲联盟

251 关键术语 国际组织 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家利益 联合国改革 八国集团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252 复习思考题 1、试析国际组织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用。 2、简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利益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3、怎样正确评价联合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Download ppt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3版 冯特君 主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