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2 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 雅尔塔体系

3 从斯大林时期开始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从斯大林时期开始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 苏联的改革 “乱” 赫鲁晓夫改革 “僵” 勃列日涅夫改革 “垮” 戈尔巴乔夫改革

5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的结果 政治改革的结果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1.背景: 2.时间: 3.内容: 3.结果: 4.实质:
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经济改革的结果 经济发展每况愈下 供不应求现象严重 通货膨胀现象严重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政治改革的结果 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 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未建立起能实现平稳过渡的领导机构 1.背景: 经济基础日趋衰弱 军事负担非常沉重 综合国力逐渐衰退 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2.时间: 1985年 3.内容: 经济改革: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改革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3.结果: 加快了苏联的解体 4.实质: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6 二、苏东剧变 1.苏联解体 经过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八一九事件”(1991.8.19)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掌权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联体正式成立

7 《阿拉木图宣言》

8 二、苏东剧变 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1.苏联解体(1991年12月) 过程 标志: 原因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的路线、政策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实行“和平演变”政策 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9 二、苏东剧变 1.苏联解体(1991年12月) 过程 标志 原因 实质 影响 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10 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 雅尔塔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11 二、苏东剧变 2.东欧剧变 时间: 1989下半年到1991年

12

13 东欧剧变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推倒柏林墙——两德合并

14 东 欧 国 家 更 名 简 表 原 名 新 名 更名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 波兰人民共和国
原     名 新     名 更名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1989年10月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 1989年12月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0年4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年10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1月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91年4月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4月

15 二、苏东剧变 2.东欧剧变 3.认识: 这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16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启示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2、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要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4、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7 归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实践: 挫折: 发展: 空想——科学 首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多国: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18 D C C 巩固练习: (1)导致苏联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益衰弱是因为苏联( ) A.注重解决农业问题 B.扩大企业自主权
(1)导致苏联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益衰弱是因为苏联( ) A.注重解决农业问题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注重发展工商业 D.片面发展重工业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初期主要集中在( ) A.政治领域 B.军事领域 C.经济领域 D.文化领域 (3)“八一九事件”之后,苏联的国家大权转移到了谁及其支持者的手中( ) A.戈尔巴乔夫 B.亚纳耶夫 C.叶利钦 D.普京 D C C

19 C D (4)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 A.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 B.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4)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 A.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 B.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5)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立陶宛宣布独立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阿拉木图宣言》 C D

20 材料:上世纪初到90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
(1)这一升一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苏东剧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1)升(十月革命的胜利);降(苏联解体) (2)红旗在克里姆林宫的升降说明社会主义运动自诞生以来,其发展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前进的。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Download ppt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