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36条建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36条建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36条建议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36条建议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贺 斌

2 汇报提纲 引言: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篇 管理篇 学生篇 教师篇 评价篇

3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理念 综合性:打破学科本位、学科壁垒,强调重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性:打破课本至上、知识点至上,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把世界(自然、社会、生活)当成学生的教科书; 活动性:打破四堵墙、45分钟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进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期望: 以研究性学习为龙头 冲出四堵墙的教室,突破45分钟的课堂,把世界当成学生的教科书。 听到的才能学会;
看到的才能记住; 做过的才能学会。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体验; 把今天的学习方式与明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一致起来。 4

5 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从总理的痛心谈起
“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和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曾坦陈过他的痛心:“我听到一个例子感到很痛心。我们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我们的药品,人离不开啊,90%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总理的痛心凸显了对我国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忧虑,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6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性的关注度:课程:自助餐;教学:个性与差异性,因材施教;差异是一笔财富)
全面、和谐、均衡地发展(合作的效度:开齐开足课程课程:发展性与均衡性,给学生事情做,还是给学生东西记;做题做事;生活实践) 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自主的程度:学生自主学习、控制课堂的自由度;选择性与多样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与课程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究的深度——问题的数量与深度;探究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

8 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视觉/空间关系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交往/交流智能 自知/自省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 生存智能

9 一、理念篇

10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1 1.概念理解——把握三个要点 这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周围的世界,来自真实的自然、社会和生活 学生是“研究者”,问题是实际存在的,是学生感兴趣并通过自己寻找资料和数据来解决问题

12 2.课程性质——把握三个要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国家必修、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 一是要基于学生直接经验;
二是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三是体现知识综合运用。

13 3.课程目标——培养三种能力 研究性学习主要培养三种能力 ①培养敏锐的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②培养搜集与积累资料以及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③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学会沟通、分享和合作。

14 培养三种人文素养 ①培养科学道德 ②培养科学态度 ③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15 4.课程实施——坚持三个理念 ①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③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6 5.课程实施——落实三个特点 ①开放性 ②探究性 ③实践性

17 ①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

18 ②探究性 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
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19 ③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20 二、管理篇

21 6.课程取向——坚持三个面向 ①面向全体学生:防止精英主义倾向。 ②面向学生生活:防止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活动;
③面向社会实际:既要顾及当地,又要面向“地球村”这一大社会。

22 7.内容选择——坚持三个原则 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②体现学校的特色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③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23 8.课程设计——注意三个特点 自主性 综合性 生成性

24 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自主性就是要让学生自己作主,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来选题,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和研究方法与过程,决定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教师万不能设计一个套路让学生去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模仿或照做一番,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25 综合性 就是强调知识的重组整合、联系运用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也是研究性学习区别于学科中的探究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功能。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弥补分科主义课程和教学造成的知识与能力的缺失。

26 生成性 每一个研究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但研究的过程并非根据预定目标设定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展开和深入,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这是研究性学习生成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其魅力所在。

27 9.内容选择——坚持三个原则 ①因地制宜,发掘资源 ②逐渐积累,形成序列 ③适应差异,形成特色

28 10.课程组织——防止三个误区 精英化:导致多数学生的消极“陪读”,丧失兴趣。
成人化:拔高学习目标,会造成探究内容及课程功能的窄化、偏离学生的生活和扼杀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 学科化:带来了“教学化”和教材化,从而导致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成为泡影,与我们期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大相径庭。

29 11.课程实施——坚持三不主义 不规定课题:规定课题将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 不使用教材:教材又会将学生导向固定的框框;
不包办代替:包办代替将导致学生主动创造能力的缺失。

30 12.加强管理——建议三个不准 省厅意向:课程计划是国家的法规,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设定的必修课,学校有责任保证开齐开足,因此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实施。 建议: 凡没有按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校,不准评为示范性学校或优秀学校; 凡没有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师,不准评优; 凡不能指导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研人员,不准评优。

31 13.课程安排——建设三种模式 单一模式: 综合模式: 分层模式: 单一方法,单一学科,单一主题 多主题,多方法,自主开放;
目标分层;主题分层;内容递进分层

32 14.分层模式——三种设计类型 即课程的开发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发展层次,分为: 目标分层; 主题分层; 内容递进分层

33 目标分层: 即课程的开发是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而设计的,一般主要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来设计课程。

34 主题分层: 即按照主题序列将课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35 内容递进分层: 即根据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来组织课程。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瑞安中学所设计的研究型课程方案。

36 第一,目标分层案例: 课程开发是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而设计的,一般主要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来设计课程。 案例介绍——

37 高中学校: 高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综合意识和整体认识能力;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并学会判断问题的价值。 高二:培养学生搜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方案)、构建知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为学生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奠定初步的基础。

38 初中学校: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 以"选题"为载体,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演说答辩等几种常见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识,并通过亲身尝试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着重培养以下几种实践能力:查阅文献资料的技能,网络技能,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数据归类统计的能力,与人谈话的技巧,演说技巧,答辩中的临场应变能力等。

39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 以"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为载体,在实践中继续运用和巩固已经学过的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同时尝试观察、实验等新的研究方法,着重培养: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资料搜集、数据整理的科研意识,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制订计划、独立构思的能力,观察生活、独到地分析问题的意识等。

40 初二年级第一学期: 以"实施研究"为载体,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不断巩固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同时着重培养:预见困难并进行预防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应变和处理的能力,坚韧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综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协作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的能力,关注社会、他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41 初二年级第二学期: 以"撰写研究报告、演示汇报"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整理并利用资料佐证观点的能力,熟练操作、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清晰自如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条理明晰的书面表达能力,综合思辩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

42 第二,主题分层案例: 高中案例: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主题是"文艺与人生",偏重人文教育,要求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科学基本研究方法的训练,学习观察社会、了解社会。 高一下学期: 主题是"人与自然",偏重于科学教育,要求学生体验一个课题研究的完整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尝试围绕一个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进行解决与证明。

43 高二上学期: 主题是"我与祖国",偏重于德育教育,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规范的调查与研究的训练,从形式、方法、分析到结论都强调规范、完整,让学生从自己的调查或研究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社会、了解人、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44 高二下学期: 主题是"我的未来",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经过前三个学期的训练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在设计研究题目、实施调查、实验、制作、发明等研究活动中,体现个性发展,课题结果要有一定的创造性。

45 高二、高三之间的暑期: 主题是"社会实践",全部学生到本区的街道、居委会挂职锻炼,获得对社会实际的深入体验,锻炼社会工作能力,结合挂职锻炼,提出合理化建议,直接参与社区服务。

46 初中案例: 将五大活动主题——社会实践系列、科学探索系列、报评书评系列、语言操演系列他别按年级进行分列(主要是初一、初二两个年级):

47 以科学探索系列为例—— 初一年级: 学科背景下的问题研究。比如实验的改进、实验的设计,以及学科知识的综合、融汇和对外迁移等。专题有《关于简易启普发生器》、《化学实验室废气回收的设想》、《初中阶段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系列研究》、《恒等变形》等。

48 初二年级: 综合理科背景下的问题研究。比如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高科技动态等,专题有:《生活和生产中的压强知识》、《鸟类的饲养--生物的多样性和我们的未来》、《信息技术和我们》、《关于纳米技术》等。

49 第三,内容递进分层案例: 初中案例 循序渐进的三个部分: "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课程;
"追寻创造发明的踪迹"体验性课程: "探索未知的领域"小课题研究型课程。 上述三门课程是按照"分段推进、反复强化"的原则组织实施的。

50 初一上学期: 本着"生活是创造源泉"的基本理念,首先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生活,实施"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课程,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进行专题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怀疑和探究性思维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与能力。同时通过这一课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关注与了解。

51 初一下学期: 着眼让学生获得创造发明的切身体验,在完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课程后,实施"追寻创造发明的踪迹"体验性研究课程,通过追寻一项创造发明,使学生了解创造发明的全过程,重演创造发明的各个环节,进而体验其中的甜酸苦辣;并利用榜样效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技能,获得创造发明的真实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与信心。

52 初二学年: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关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开设"探索未知的领域"小课题研究课程,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某方面问题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使学生参与创新性的活动,并形成一些创造性的成果。

53 高中案例 "分清层次、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高一年级:
以人文、社会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想象力及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54 高二年级: 以自然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具有独立、合作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55 高三年级: 以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学习与未来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尝试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56 三、学生篇

57 15.学习目的——实现三个目标 ①掌握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②养成态度: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学会合作: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58 16.学习方法——沟通三个层面 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层面是指 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习 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①课堂教学的方法(发现法、探究法) ②学科内课题研究(长作业,探究活动) ③课程融合设计(强调知识重组整合,自主体验探究)。

59 17.学习策略——整合三大板块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板块。所谓整合三大板块,就是要以研究性学习为龙头,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另外与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整合起来,获得更高的课程效益。

60 18.学习观念——树立三个意识 ①问题意识: ②方法意识: ③成果意识:
强调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而不能由老师规定课题; ②方法意识: 是强调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是要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③成果意识: 没有成果意识,研究过程往往会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影响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

61 19.研究过程——抓住三个重点 ①重发现: 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要素是发现,发现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或有价值的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在对问题的探索中获取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是个体自身在全新内容或领域的独特领悟。

62 ②重方法: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人生打下一坚实的基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所以它更侧重方法和过程。

63 ③重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决定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直接参与学习和社会生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课程改革实现人性化、社会化、个别化、生活化的必然要求。

64 20.确定课题——注意三个问题 题目太大或太宽泛: 题目太抽象: 题目太小:
似乎很有雄心壮志,但实际上自己也不清楚想做什么,题目没有任何时间、地点、范围、内容的限制。 题目太抽象: 要研究的内容连自己都说不清该怎样界定,不会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题目显得累赘,不醒目;开始确定了一个研究方向,后来又对其他问题感兴趣,题目没有改,但研究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了。 题目太小: 像在回答一道问答题或练习题。

65 你清楚自己想研究什么问题吗? 案例:有关“污染”问题的拆分:
一个问题确定后,可供研究的内容宽泛,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研究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从不同角度拆分你想研究问题。 案例:有关“污染”问题的拆分: 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或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从种类:水、空气、土壤、噪声、光 从地点:地区、省市、国家、不同地域比较(横向、纵向) 从要点:现状、原因、影响、解决办法 从不同方面:社会、政治、环境、文化、军事、经济

66 现在,你可以问自己:我到底想研究什么? 题目:《近五年来我市某河某段水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你可以不断缩小范围,一步步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凸现出来—— 问题:污染 地域:本地区污染 种类:本地区水污染 目标:本地区某条河河水污染情况 具体地点: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污染情况 时间:本地区某条河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况及对策 题目:《近五年来我市某河某段水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67 怎样表述你的研究课题? 通常有两种表达主式: 陈述式 问题式

68 陈述式 是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表述。如: 当地古建筑的历史及现状的调查研究 关于名人与当地旅游业关系的探讨
几种钙产品的存在形式、钙含量与价格的比较研究 简易太阳能集热器的自制与应用 光污染与城市绿化

69 问题式 是采用提问、反问、设问的方式来表达问题。如: 本地为什么文化名人多? 如何安全使用热水器? 减肥药品真的适合中学生吗?
我校学生喜欢哪些课外读物? 这两种喜欢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关键要简明扼要,突出中心,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你想研究什么。

70 21.组织形式——体验三种形式 小组研究 个人研究 集体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可以有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
例:集体共同围绕一个大的领域或专题,小组研究一个问题,个人再生成深入研究。

71 22.研究内容——涉及三个领域 自然 社会 生活(自我) 国外中小学生自然、社会研究领域与问题

72 23.课题研究——掌握三种方法 三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社会调查法 科学实验法 历史文献法
科学研究有很多种具体方法,如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与加工信息的方法,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测量、分析、比较、评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此外还有表现与创造的方法、交流与合作的方法、科学实验法、社会调查法、历史文献法、畅想(猜想、假说)论证法、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等等。 三种常用的科研方法: 社会调查法 科学实验法 历史文献法

73 24.项目设计——建立三种模型 进行带技术性的研究,常用: 数学模型: 实物模型: 电子模型:
一般而言,对空间性规划问题,如小区的绿色规划等,比较适宜用实物模型或电子模型;对时间性规划问题,如区域近期人口或车流规划等,比较适宜用数学模型。

74 25.学生研究——克服三种障碍 不会自我管理 工作没有计划性 学习缺乏主动性

75 26.研究成果——采用三种形式 ①文字类 ②实物类 ③电子类

76 文字类: 课题研究论文 科学实验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读书报告 策划设计书

77 实物类: 静态模型:微缩,示意; 动态模型:航模、车模;

78 电子类 音像制品 多媒体制品 网页 广告

79 27.研究过程——防止三个问题 ①防止简单敷衍 ②杜绝抄袭剽窃 ③力戒好大喜功

80 四、教师篇

81 28.教师指导——做好三项工作 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也离不开教师卓有成效的指导。 教师角色: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
教师的主要工作: ①主题建库:(国内外建库案例) ②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掌握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③案例引导;模仿学习。

82 29.实施环节——抓住三个阶段 ①起始阶段(准备进入)—— ②中间阶段(实施阶段)—— ③结题阶段(交流评价)——

83 ①起始阶段(准备进入): 了解主题或选题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参观考察、座谈讲座、头脑风暴等,确定感兴趣的问题,形成子课题;
自愿组成研究活动小组; 自主确定选题,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及工具、研究进程等; 组内分工; 论证开题。

84 ②中间阶段(实施研究) 收集资料 处理资料(归类、整合,定量定性分析) 研究交流讨论,撰写报告,逐步丰富并形成成果

85 ③结题阶段(交流评价) 制作课件 各自展示,分享成果,交流质疑答辩;
学会欣赏,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多元评价,确定结果。 多种成果展示、自我实践反思、力求生成深化。

86 31.教师指导——讲求三种策略 教师要想在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帮助,必须讲求三种指导策略: ①积极介入策略 ②适度指点策略
③全面关注策略

87 ①积极介入策略: 学生缺乏从事研究的经验,教师应从指导研究方法入手,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88 ②适度指点策略: 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但不拿出具体问题; 提供查询线索,但不直接呈现资料; 引导思路,介绍方法,但不给具体的研究结论;

89 ③全面关注策略 既要关心学生学到哪些知识,也要关注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哪些知识以外的收获;
既要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也注意其人际交往、社会责任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既要重视论文、实物等显性成果,也要重视科学态度、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等隐性成果。

90 五、评价篇

91 32.评价机制——注意三个特点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②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③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学生;专家;家长;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③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92 ③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有形与无形相结合; 档案评价、操作评价、答辩会评价相结合。 ……

93 33.学校评价——抓住三个环节 ①开题评价 ②中期评价 ③结题评价

94 ①开题评价: 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95 ②中期评价: 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的资料积累情况,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
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对于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排除障碍。

96 ③结题评价: 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的体验情况、全过程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97 34.评价取向——注意三个要点 注重过程:重结果更重过程 强调体验:更注重研究的经历和体验 多元发展:确定评价标准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

98 35.评价策略——强调三个要点 ①强调自我反思: ②强调普遍成功: ③鼓励脱颖而出:
要让学生当评价的主角: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坚持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②强调普遍成功: 要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合格; ③鼓励脱颖而出: 激励学生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

99 36.评价目的——学生三个收获 反思促进: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激励进取:产生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求是欣赏: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欣赏自己和别人

100 请大家批评指正 祝各位身体健康 谢谢!


Download ppt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36条建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