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和文学思想 2.了解《牡丹亭》的剧情 3.重点掌握《惊梦》中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为什么做梦? 杜丽娘为什么与柳梦梅“梦中幽会”? 梦后,杜丽娘对“梦中幽会”的态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和文学思想 2.了解《牡丹亭》的剧情 3.重点掌握《惊梦》中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为什么做梦? 杜丽娘为什么与柳梦梅“梦中幽会”? 梦后,杜丽娘对“梦中幽会”的态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和文学思想 2.了解《牡丹亭》的剧情 3.重点掌握《惊梦》中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为什么做梦? 杜丽娘为什么与柳梦梅“梦中幽会”? 梦后,杜丽娘对“梦中幽会”的态度

4 4.分析《惊梦》中的思想和主要人物性格 5.了解《牡丹亭》的影响

5

6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汤显祖 (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7 青木正儿:“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一奇也。”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屡应会试不第。

8 《明史》: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
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广东徐闻。

9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 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 其余三剧:《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玉茗堂四梦》。

10 哲学思想 罗汝芳,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 “左派王学”:这个学派抨击程朱理学,怀疑封建教条,反对束缚个性。
李贽:汤显祖离遂昌任后,曾在临川和李贽相见。李在狱中自杀后,汤显祖作诗哀悼。

11 达观(紫柏)禅师: 李贽和达观是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佛号“寸虚”

12 “至情”理论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而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式——戏曲

13   1、明清传奇的体制:与杂剧的区别  杂剧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14 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

15 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16 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如《桃花扇》中的《哀江南》。

17   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18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19   2.《牡丹亭》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西厢》交胜。 ——张埼《衡曲麈谈》 “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沈德符《顾曲杂言》

20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汤显祖 《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 《牡丹亭》足可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21 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为追求爱情因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为情而死,揭露了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摧残的事实,为情而生,表达了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22 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伤心岂独是小青。 《花朝生笔记》 冯小青在弥留之际写下生命绝唱。

23 3.《惊梦》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戏。    前半出写游园,后半出为惊梦。作者通过杜丽娘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牢笼的强烈愿望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

24 从情节看,它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而前半出“游园”,杜丽娘受到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因而引起下半出离奇的梦。

25 第一部分: 梦前 春色恼人——思春、怀春 残酷的现实没有给杜丽娘提供产生爱情的温床,于是产生寄托的对象——梦

26 梅兰芳:“汤显祖在《游园惊梦》里对人物、景致的描写是费尽心思的……”。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 汤显祖

27 第二部分:梦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

28 杜丽娘的理想爱情方式 问题:杜丽娘既然盼望“早成佳配”,意中人的到来却让她“旦作斜视不语介”、“欲言又止”? 如何看待杜丽娘性格?

29

30

31 花神上场 神话色彩 浪漫风格 礼顺人情

32 直面男女情欲,肯定自然本能,第三者目光观察二人的幽会,并不直露 朦胧之美
作者时带着激情和博爱精神 赞美他们的情爱。同情年轻人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

33

34 梦中的杜丽娘,恣情享受刻骨铭心的爱情欢乐
“美满幽香不可言” -----杜丽娘

35 柳梦梅对杜丽娘的一片关心 杜丽娘对刘梦梅的百般依恋

36 作者以杜丽娘为主角,从女性角度正面表现比任何前代更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明代妇女所受的压迫,表现她们的苦闷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对女性充满同情和尊重,渴望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

37 第三部分: 梦 后 老夫人的教育方法,怪她裙衩上,花鸟绣双双。
第三部分: 梦 后 老夫人的教育方法,怪她裙衩上,花鸟绣双双。 唐 宋若莘 《女论语》:“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38 明 吕坤 《闺范》: “妇人者,伏于人者也;温柔卑顺,乃侍人之性情。”

39 春香:“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闺塾》)

40 分析: 满园春色与花园冷静对比 爱春惜春与无情无欲对比 阴阳配合正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疼爱女儿 纵容

41

42

43 冲突:礼教和程朱理学,父母不允许她有“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权利。两种思想的冲突、
礼教与自然的冲突、母女两代人之间的冲突

44 人性的复苏与回归,追求人性,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即灭天理,颂人欲,冲破理学禁锢的枷锁,以求得对活生生的自然的人的体认与尊重。

45 杜丽娘生活在黑暗如漆的封建礼教的牢笼中,她的人类本身的自然情欲却并未泯灭殆尽,而是始终在她的心灵深处蛰伏着、勃动着。她的内心充满着珍惜年华、追取情感、享受青春的强烈的紧迫感,她做起了大胆的怀春之梦。

46 幽禁于深闺中的少女 春情难遣,情欲无所不在,杜、柳幽会,花神保护,对人的情欲的肯定。《牡丹亭》所宣扬的杜丽娘之“情”是不被封建者所接受与允许的。因而,这种强烈歌颂爱情、宣扬情感的作品,其反封建的意义十分明显。

47 世俗生活中有自然情欲与自由个性,王阳明鼓吹的“心学”,泰州学派——狂奴与疯子的李蛰,强调以人的内在的自然情感、欲求为人体本性,肯定人的自然情欲、需求和愿望,表现了一种人欲战胜儒家传统道德的新观念。

48 十七岁的娄江女子俞二娘,因《牡丹亭》而伤感身世,愤惋而终。
对古人的影响 十七岁的娄江女子俞二娘,因《牡丹亭》而伤感身世,愤惋而终。 《柳亭诗话》 杭州女伶商小玲因演唱《牡丹亭·寻梦》,哀恸而身亡。 《退余丛话》

49 内江女读《牡丹亭·还魂》而愿奉箕帚。 焦循《剧说》

50

51 一、作者简介 二、《桃花扇》 三、课文精讲 四、经典赏析

52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堂,自称云亭山人,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是孔子六十六户中的官庄户,父亲是位举人,自幼在书香门第中,年长之后因为屡次考试都不能中第,就生气进入了曲阜城东北的石门山隐居。

53 康熙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衍圣公让孔尚任为皇帝讲经并充任引导官,深得皇帝的赏识。后来就升任国子监的博士。为官期间,写成了反映明王朝亡国之恨的《桃花扇》。

54 后来被皇帝罢免,“挥泪酬知己,歌骚问上天。”又回到了石门山隐居,于康熙五十七年病逝。
   一生作有传奇《桃花扇》、《小忽雷》(与顾彩合著),诗文《石门集》、《湖海集》、《长留集》(与刘廷玑合著)等。

55   《桃花扇》是写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该剧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语语真实,即使纤细科云,也都有所本,以传奇而作信史读,是传奇中的佳作。

56 主 题    《桃花扇》作为一出意在思考“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桃花扇小引》)的历史剧,以其“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桃花扇》试一出“先声”)的写实性特点,寄寓了作者深刻的黍离之悲,及对明末清初这一“天崩地解”的巨大历史变革所作的沉思与考量。

57   剧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须眉毕现,脍灸人口。而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无疑是作者最推崇的人物。

58 一、《板桥杂记》中卷: 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余有诗赠之曰: 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
 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余有诗赠之曰: 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 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59 武塘魏子中为书于粉壁;贵阳杨龙友写崇兰诡石于左偏,时人称为“三绝”。由是香之名盛于南曲,四方之士,争一识面以为荣。

60 二、《板桥杂记》下卷:    李贞丽者,李香之假母,有豪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与阳羡陈定生善。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梦》皆能妙其音节,尤工《琵琶》。

61 与雪苑侯朝宗善。阉党阮大铖欲纳交于朝宗,香力谏止,不与通。朝宗去后,有故开府田仰以重金邀致香。香辞曰:“不敢负侯公子也。”卒不往。

62 三、侯方域《壮悔堂文集·李姬传》   ……(姬)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初,白宛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者,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63 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64   在这些关于李香君的记载中,除提到她擅长琵琵外,其人似无更能擅名动人之处。论色,比不上“声甲天下之声”的陈圆圆;论艺,比不上“顿老琵琶,妥娘词曲,则只应天上,难得人间矣!”的郑妥娘;论诗论画,更非其所长,比之彼时秦淮艳姝如柳如是、董小宛、马湘兰之流者,殊逊色多矣!

65 复社名流之奖掖,以其“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的识见略高于时人。据余怀《板桥杂记》所载,其名盛于南曲,还是由于余怀作诗,魏子中之书法,杨龙友为画,“时人称为三绝”之后,也还是由于士大夫的题赠而得名。

66 其与侯方域的交往,还称不上情系终生辗转而求的情侣关系。侯方域在《壮悔堂文集·答田中丞书》中才说:“余因与相识,间作小诗赠之,未几下第去,不复更与相见。”

67 人物形象分析 李香君 阮大城 杨龙友 马士英

68 李香君的高风亮节: 却奁、拒媒、守楼、寄扇、骂筵。
举凡明辨是非、钟情笃义、威武不屈、富贵不淫、斥奸骂谗的美德令节都在这几出戏里得到酣畅淋漓的展示。

69 写侯生,则多用曲笔,且时有抑损,最明显者,要在“却奁”一出”。

70 于侯生所作所为,常用春秋笔法。 “辞院”时,难舍燕尔新婚,所惶无计; “赚将”时,劝谏高杰不纳,拂袖而去,致辜史帅重托;

71 要之,侯方域在戏中不过是一个满腹识见却无处施展的无用书生而已。

72 不仅是感慨朝代兴替,亡国追凭的, “不独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73 “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

74 电视连续剧《香君恨》,并搬上了荧屏。李香君居住过的庄园改名李姬园,就位于商丘睢阳区西南7公里处。

75 1、结构巧妙。 2、人物性格鲜明。

76   电影《桃花扇》赏析:   讨论:电影结尾与《桃花扇》原著不同,这样改写的得失?

77 1、阅读《桃花扇》全剧 2、读孔尚任《桃花扇小识》,说说《桃花扇》传奇“奇”在何处?

78


Download ppt "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和文学思想 2.了解《牡丹亭》的剧情 3.重点掌握《惊梦》中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为什么做梦? 杜丽娘为什么与柳梦梅“梦中幽会”? 梦后,杜丽娘对“梦中幽会”的态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