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明代戏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明代戏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明代戏剧

2 第一节 明代戏剧的概况 一、明代戏剧概况 明代戏剧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 两大系统:明杂剧  元杂剧发展而来      明传奇  宋元南戏发展而来

3 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二、明清传奇概念: 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三、传奇与杂剧的分别:传奇体式庞大; 宫调灵活; 多人轮唱; 角色行当更加细腻。

4 四、传奇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的加工,梁辰鱼的成功运用《浣纱记》,昆山腔渐渐压倒其他声腔。
五、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 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

5 六、明代戏剧的分期以及特点: 前,为嬗变期,基本上仍然是元之余波,并且有一个很长的萧条时期;中,为复苏期,传奇已经替代杂剧的地位;后,为繁荣期,汤显祖等大戏剧家都是这一时期收获的。

6 第二节 明代杂剧 一、明杂剧发展概况 1、明代初期的杂剧。除了朱权、朱有燉以外,余无足道者。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更是中国戏剧历史上的一部举足轻重的戏剧理论著作。朱有燉的杂剧以神仙道化、伦理剧为多,比较有名的是《香囊记》

7 2、中期的杂剧 总体来说,已经处于颓势。只有几个作家如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徐渭(《四声猿》)等,尚能继往开来。特别是徐渭的《四声猿》(包括《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堪称明代中期杂剧之翘楚。

8 3、后期的杂剧 是杂剧创作的巩固时期。数量较多,但令人难忘者少,已经远远不能与方兴未艾的传奇相比。

9 二、徐渭 * * 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浙江山阴人。仕途、家庭两不幸,一生坎坷。
家庭:出生百天,父亲亡故;年约十岁,嫡母赶走生母;十四岁,嫡母病故;二十六岁,爱妻病逝;一场诉讼,遗产尽空。 仕途:才名少著,却科场失利;得胡宗宪赏识,而胡下狱死; 结果:猜而妒(疑妻杀妻);生前名不出乡里;胸有一腔悲愤不平之气。 二、徐渭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一.《四声猿》的创作时间与命名 《四声猿》是徐渭的四部杂剧《翠乡梦》、《雌木兰》、《狂鼓史》、《女状元》的合称。 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一方面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感慨;一方面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借剧本作中夜长啸。 在明中期包括传奇在内的戏剧中,徐渭的杂剧《四声猿》是彻底摆脱封建说教的迂腐,闪耀着新的思想光彩的杰作。

23 《雌木兰》和《女状元》都是写女扮男装的故事:木兰代父从军,驰骋疆场;黄崇嘏考取状元,为官精干。
这两种剧都突出了女子的才能,对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提出针锋相对的挑战。在《女状元》中,还对科举制度大加嘲讽调侃。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不受儒缚”的性格。

24 《翠乡梦》捏合了传说中红莲和柳翠的故事,又借禅宗思想来表达对禁欲主义的厌恶和批判。剧中写高僧玉通苦修数十年难成正果,却在一夕之间就被妓女红莲破了色戒;他的后身化为柳翠,沦落风尘,却一经点明,立时顿悟成佛。 剧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用禁欲的手段,决不可能达到道德完善,而且这种戒律脆弱不堪一击;倒是经历过人世的沉沦,反而能领悟人生的真谛。这里写出了禁欲主义的虚伪和困窘。

25 三、《狂鼓史》 1.内容:《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但把剧情改为曹操死后,在阴司由祢衡对着他的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因此可以直骂到曹操临终时“分香卖履”之事,更为痛快淋漓。

26 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

27 2.艺术: (1)情节安排上将故事移到阴间,不仅借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果报的不爽;还借判官的安排使祢衡成为绝对的主角,能够更酣畅地舒愤。同时因是事后文章,所以对曹操的斥骂便“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显得更加痛快淋漓。 (2)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即使用典,也是选择一些常见的。 (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

28 第三节 明代的传奇 一、明代传奇的分期: (1)明代前期的传奇,由于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多是一些一些宣扬伦理道德的风化之作。代表作有《五伦全备忠孝记》《五伦香囊记》等。

29 (2)明代中期的传奇无论是内容题材,还是声腔的演变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种转变的标志就是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王世贞《鸣凤记》,梁辰鱼《浣纱记》。

30 李开先的《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但与小说相比,该剧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鸣凤记》是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政治时事剧,对后来的传奇创作有较大影响。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昆腔曲调写作的剧本,对昆曲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剧本借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写法,对后世传奇也有明显影响。

31 (3)   明末是传奇创作更为繁荣的时期。著名的传奇作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创作倾向是批评封建专制,张扬个性。如宣扬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剧作,除《牡丹亭》外,还有《娇红记》、《玉簪记》、《红梅记》等优秀作品,具备较高的文学品位。

32 二、明代三大传奇 李开先的《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但与小说相比,该剧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

33 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昆腔曲调写作的剧本,对昆曲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剧情为春秋时期吴越争雄的故事。剧本借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写法,对后世传奇也有明显影响。

34 《鸣凤记》是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政治时事剧。讲述以杨继盛为代表的一群忠臣与奸恶的宰相严嵩及其党羽英勇斗争的故事。

35 吕天成《曲品》慨叹::“《鸣凤记》记诸事之恶,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

36 二、吴江派和临川派的争论 (1),沈(王景)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曲论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
(2)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则强调“曲意”,追求剧本的文学价值。

37

38

39 汤显祖

40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 1、生平:汤显祖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腐败、黑暗王朝。21岁中举,后来科考一再受挫,34岁才中进士,在南京作太常寺博士。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时政,被贬广东徐文县任小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后因爱女、娇儿、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官,隐居临川玉茗堂。

41 2、创作 传奇五种:《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 汤显祖主要著作图影

42 二、思想与“至情论”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观神交多年。 汤显祖辞官归隐也受祖传家风影响。祖父40岁后隐居乡村;祖母对佛经诵读不倦;启蒙老师徐良傅景仰蓬莱仙境,业师罗汝芳深通神佛吐纳之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信仰。

43 2、“至情”论 内容有三: ①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 “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②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题词》) ③“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

44 第二节 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 江西抚州牡丹亭

45 一、《牡丹亭》题材渊源及剧情 1、题材渊源: ①《牡丹亭题词》:“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见《太平广记》之《法苑珠林》、《列异传》) ②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重刻增补燕居笔记》)

46 2、剧情梗概: 第一出《汉宫春》词: 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睢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47 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意义 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48 三、《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主题上: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 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49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剧作 一、“临川四梦”的另外三戏 1、《紫钗记》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剧作 一、“临川四梦”的另外三戏 1、《紫钗记》 作者《题词》:“霍小玉能做有情痴,黄衫客能做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 2、《南柯记》 淳于棼顿悟:“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

50 二、“临川四梦”的比较 1、“四梦”相同处: 3、《邯郸记》 卢生大悟:“糊涂帐,六十年光景,熟不得半箸黄梁!”
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王思任《牡丹亭序》)。 1、“四梦”相同处: 一是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 二是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现出浪漫特色。

51 2、“四梦”不同处: 首先,从题材内容看,前两剧属儿女风情戏,女性为主;后两剧属政治问题剧,男性为主。
其次,从哲学主张、理想皈依看,风情戏标举真情、至情可歌可泣;政治戏揭示矫情、无情可鄙可憎。 晚明王思任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情也。”(《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 汤显祖:“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 最后,从曲词风格看,风情戏艳丽多姿;政治戏尖锐深刻。


Download ppt "第五章 明代戏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