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线段的比(1) 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亚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线段的比(1) 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亚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线段的比(1) 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亚玲

2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评价分析

3 一 学习任务分析 重点:线段比的概念、表示及其求解 线段的相等关系 相似图形 线段的比例关系 向量比 线段比 数量比 全等图形 比较 概念
运算:加、减、乘、除(线段的比) 线段的相等关系 相似图形 线段的比例关系 全等图形 向量比 线段比 数量比 重点:线段比的概念、表示及其求解

4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活动经验(自我发展 知识技能(比例、 意识、表现欲、合作 线段、全等图形) 交流能力)
难点:求线段的比,应用线段比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 三 教学目标分析 (2)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了解线段的比、比例尺的概念;会求两条线段的比、运用比例尺求图上长度和实际长度;应用线段的比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6 四 教学方法分析 讲练结合 教法 探索发现式 多媒体辅助 学法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7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环节二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环节三 归纳总结,抛出概念 环节四 例题示范,学以致用
环节五 课堂训练,巩固提升 环节六 拓展应用,知识升华 环节七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环节八 布置作业,反馈提高

8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内容1 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形状相同图片的例子,课上展示交流,同时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富有银川特色的图片:鼓楼、沙湖、凤凰碑,介绍本章内容——相似图形,通过回顾构成图形要素:点、线、面,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认识相似图形,引发学生思考相似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课堂中用学生搜集到的相似图形展开教学,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出课题自然。 预设效果:学生们很兴奋,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

9

10

11

12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五 教学过程分析 内容2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内容2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把大树和小颖的高分别看成如图所示的两条虚线段AB,CD, (a)请以厘米为单位测量AB= __cm; CD=__cm,则 等于多少? (b)请以毫米为单位测量AB= __mm; CD=__mm,则 等于多少? (c) 如果以米和分米为单位测量,得出 结果一样吗?由此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已知小颖的身高是1.6m,大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13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内容2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把大树和小颖的高分别看成如图所示的两条虚线段AB,CD, (a)请以厘米为单位测量AB=__cm; CD=__cm,则 等于多少? (b)请以毫米为单位测量AB=__mm; CD=__mm,则 等于多少? (c) 如果以米和分米为单位测量,得出 结果一样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已知小颖的身高是1.6m,大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 在复习小学关于比例知识的同时,以图片和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问题(1)的三小问层层逼近,为学生得出“两条线段长度之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但要采用同一个长度单位”的结论作足铺垫,问题(2)引导学生求出大树实际高度,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预设效果:学生们跃跃欲试,对解决问题充满期待。

14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二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活动一(四人小组合作)(1)分别以厘米、毫米、米、分米为单位,测量线段AB,CD的长度,求出 的值,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2)已知小颖的身高是1.6m,计算大树的实际高度。 活动二(同桌合作)用不同的单位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与宽(精确到1mm),求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运用观察、测量、归纳等手段,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结论,活动一是解决上一环节提出的问题,而活动二通过测量身边最为熟悉的数学书,发现和活动一相同的结论,产生思维碰撞,使得“线段的比”呼之欲出,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预设效果: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得出了结论,求知欲达到了最高点。

15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三 归纳总结,抛出概念 抛出线段的比的概念: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其中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那么 ,或AB=k·CD. 设计意图:由环节二的铺垫,此时给出线段的比就变得极其自然,所以这里用了“抛”字。通过这样设计,体现了“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 这种现代教育观,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导,力求避免照本宣科地讲解,不断创设教学情景,建立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思想。 预设效果: 学生在聆听思考中初步掌握了知识,并有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16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四 例题示范,学以致用 例1 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为1:9000)上,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分别为16cm,10cm. (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 (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它们的实际长度之比呢?(师生共同回顾比例尺的概念后,完成例题,教师板书并强调线段比的顺序性、单位的一致性 ) 设计意图:这是课本上的例题,题目难易适度,问题由浅入深,起到好的示范作用,通过练习对线段比这一概念加以巩固和理解。 预设效果: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例题,解决问题,能够学以致用,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17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五 课堂训练,巩固提升 1、(展示图片)图中的芦苇高度为2.5cm,如果比例尺为1:10,则芦苇的实际高度x=____cm(独立完成,全班展示交流) 2、在比例尺为1:8000我校地图上,矩形操场的图上尺寸是1cm× 2cm ,矩形操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独立完成,同桌互批后全班交流)

18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五 课堂训练,巩固提升 1、(展示图片)如果比例尺为1:10,图中的芦苇高度为2.5cm,则芦苇的实际高度x=___cm(独立完成,全班展示交流) 2、在比例尺为1:8000我校地图上,矩形操场的图上尺寸是1cm× 2cm ,矩形操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独立完成,同桌互批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习题1选自宁夏人引以为傲的沙湖,习题2是学生熟悉的操场,两道题都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情景,而就是看似熟悉的芦苇、操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知道它们的高度、尺寸,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通过思考、计算,相互评价、矫正,计算出芦苇高度、操场尺寸,变未知为已知,这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线段比、比例尺的了解,同时在计算时强调单位要统一,这也对定义中“同一长度单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预设效果: 学生通过思考、计算,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效突破难点。

19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六 拓展应用,知识升华 1、问题:还记得一开始给出的鼓楼图片吗?你想不想知道它的实际高度呢?你能应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活动准备:鼓楼图片、卷尺、笔、纸 活动内容: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测量方案,计算鼓楼的实际高度。 2、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的实例?

20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六 拓展应用,知识升华 1、问题:还记得一开始给出的鼓楼图片吗?你想不想知道它的实际高度呢?你能应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活动准备:鼓楼图片,卷尺,笔,纸;活动内容: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测量方案,计算鼓楼的实际高度。2、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的实例? 设计意图:鼓楼是银川市代表建筑,考虑到无法直接测量,此时给出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尽情想象、交流、讨论,从而确定方案解决问题,这也与一开始给出的鼓楼图片形成呼应。问题2学生可以联系生活,指出更多利用线段比的实例,如手机模型等。通过解答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长社会见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预设效果:大部分学生通过想象、交流、讨论,求出了鼓楼的实际高度,同时举出很多实例,如地图、指示图等,部分学困生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出现困难,教师应适时参与到讨论中启发引导,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问题。

21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七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1) 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想知道什么…… (2) 学完本堂课后,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何评价?同伴中表现突出的是谁?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既有知识的系统小结,又有思想方法的小结,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收获,进一步了解了线段比、比例尺,并能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预设效果: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畅谈自身的感受体会,身心愉悦的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22 五 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八 布置作业,反馈提高 1、课本103页1,2,4(必做题);
 环节八 布置作业,反馈提高 1、课本103页1,2,4(必做题); 2、根据我校行政楼建筑模型(在行政楼二楼),准备卷尺、笔、纸,设计方案,计算出行政楼的实际高度(选做题1) 3、根据已给的凤凰碑图片,准备卷尺、笔、纸,设计方案,计算出凤凰碑的实际高度(选做题2) 设计意图: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意图就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预设效果:学生比较容易完成必做题目后,部分学生意犹未尽,会选择四人合作的方式完成选做题目。

23 六 教学评价分析 1、注重根据学生的生活事实、数学事实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问题的设置、活动的设计都力求通过学生的动脑思考、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来完成。 3、注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 4、注重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形象的展示问题内容,迅速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紧紧抓住,展开教学。

24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线段的比(1) 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亚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