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当代诗歌散文阅读方法论》 第三章 艾青诗歌阅读示例 2009.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当代诗歌散文阅读方法论》 第三章 艾青诗歌阅读示例 2009.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代诗歌散文阅读方法论》 第三章 艾青诗歌阅读示例

2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大诗人艾青的生平事略。 掌握艾青各时期代表作的思想内涵。 深刻体会艾青的美学思想。 懂得艾青为什么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

3 第三章 艾青诗歌阅读示例 艾青,本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的一个地主家庭,1996年5月5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艾青坎坷多难的一生,同我们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艾青浑厚博大的创作,深切传达了20世纪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生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气质和生活。艾青,是光荣的人民的儿子,伟大的人民诗人。下面,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分成四节,来简略系统地了解艾青的生平创作,并阅读艾青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4 第一节《大堰河――我的褓姆》――抗战之前艾青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南美洲的旅行》――建国初期与文革时期艾青的创作与生活 第四节《光的赞歌》――社会主义新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

5 第一节《大堰河――我的褓姆》――抗战之前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在5岁以前的生活是在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里度过的。 1928年7月,艾青考上了杭州的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即今浙江美术学院)。 从1929年初春到1932年1月,艾青在巴黎度过了难忘的三年。 回国以后,1932年7月12日晚,艾青在“春地画会”上世界语课时,遭到法租界巡警的袭击,和其它十二个美术青年一同被捕。

6 1933年1月14日的清晨,艾青望着铁窗外纷飞的大雪,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家乡,想起了抚育过自己的慈祥的褓姆,心潮起伏,一气呵成,写下了他的不朽的诗篇《大堰河――我的褓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7 诗人怀着对逝者深深的感恩之情,通过对一连串典型的生活事象的具体描绘,以饱含深情的排比句式,讴歌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和纯朴美丽的内心世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8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9 大堰河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一生,但她总是含着笑不停地操劳着,以自己辛勤的劳作供养人们生存,以自己的乳液和光热温暖着人们的心,这就是诗人为大堰河建造的永久的塑像,也是千千万万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但社会是如此的黑暗和不公,“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10 大堰河活着时“含着笑”地拼命操劳,和“含泪的去”以后的凄清悲凉,这一鲜明的对比,将大堰河和无数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命运作了相当典型的概括和总结,也深深渗透着诗人对劳动人民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11 《大堰河――我的褓姆》,是一条永远不绝的深挚感情汇成的河,诗人对往事的追怀,对逝者的讴歌,对人生的感叹,对世界的愤懑,通过排比和复沓的修辞手法,都完全融合在这滚滚滔滔、回环婉转的长河之中了。多少回,当别人朗诵或自己吟咏这首诗时,艾青都掉下了眼泪。

12 《大堰河――我的褓姆》在艾青的创作生涯乃至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第一次署上了“艾青”这一笔名,几十年后,这个名字享誉世界;它第一次以对我们民族生活的透彻了解和逼真描绘,深深地追怀和赞美了一位中国的贫苦农妇,诅咒了社会的黑暗和不义,并将这一感情“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褓姆和她们的儿子”,它是艾青成长为伟大的人民诗人的第一座里程碑;它第一次以浑厚沉郁的气息和自由回荡的旋律,使无数读者感受到了艾青自由诗的巨大艺术魅力,艾青今后在自由诗中的一切创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端倪。

13 第二节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 艾青于1937年冬天来到战时的首都武汉。 1937年12月28日夜间,艾青写下了著名的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14 诗一开篇,艾青就以这样两句沉痛悲怆的咏叹,开始了对中国人民深重苦难的披示:无数人的家园被暴戾的敌人烧毁;妇女在死亡的恐怖里受尽刺刀的戏弄;到处是无家可归的难民……诗人以深广的忧愤,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以沉痛的悲吟,强烈传送着民族共同的忧伤;并渴望以自己的诗篇,与受难中的人民一起承受苦难:

15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象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16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17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象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1937年12月28日夜间

18 这就是著名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看到了震动人心的大手笔。那“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的悲怆诗句在篇中反复出现,这一高度概括着我们民族深重苦难的悲怆画面和这一出自诗人心灵最深处的悲怆旋律,将永远撼动着中国人的心灵;这种典范的艾青式的忧郁的美感,也将永远提升着中国人的心灵的品位。

19 1938年1月,应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李公朴先生聘请,艾青与萧红、萧军、聂绀弩、端木蕻良、张仃等人一起来到临汾执教,后临汾吃紧,艾青又从陕西于38年3月回到了武汉。
两个多月的北方之行,艾青目睹了北方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和落后贫穷的生活,他对人民的苦痛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他自觉地把个人的情感完全交予了时代,“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就在颠簸的旅途中,艾青写下了《风陵渡》《手推车》《北方》《乞丐》《补衣妇》等名作。

20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21 在《乞丐》中,艾青描写了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高超的造型能力,将“乞丐”的形象定格在如此典型的画面里:
在北方 乞丐用固执的眼 凝视着你 看你在吃任何食物 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 乌黑的手 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向任何人 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

22 这批作品,连同以前创作的《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篇章,合集为《北方》,作为“七月诗丛”之一,后来于1939年在桂林自费出版。这是诗人继《大堰河》后的第二个诗集。艾青在序文中写道,“我是酷爱朴素的,这种爱好,使我的情感显得毫无遮蔽,而我又对自己这种毫无遮蔽的情感激起了愉悦。很久了,我就在这样的境况里继续着写诗”。《北方》完成了诗人的创作意图,是新文学战斗传统的胜利,也是艾青美学的胜利。

23 1938年4月,又一首著名的长诗《向太阳》,在艾青的笔下诞生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是艾青创作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艾青创作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飞跃。从此,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诗人以更为广阔的视野,不仅表现人民的苦难,更传达了我们伟大民族在苦难中顽强的斗争精神;不仅鞭挞社会的不平,更热烈地赞美和执着地追求光明;而诗人那感伤的心灵,经历了以往苦难岁月的磨炼,也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更为博大的境界。

24 《向太阳》 初升的太阳 昨天 照在我们的头上 我把自己关在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精神的牢房里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四面是灰色的高墙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 昨天 我把自己关在 精神的牢房里 四面是灰色的高墙 …… 现在好了 一切都过去了

25 《向太阳》是一首热烈的赞歌,它以“太阳”为象征,以炽烈的语言,回荡的旋律,“以最高的热度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赞美着革命理想,并由衷地抒写了诗人心灵的醒觉和升华;《向太阳》又是一幅气韵雄浑的巨幅油画,它以奇丽的想象,流光溢彩的场景,生动展示了我国人民在抗战年代热烈紧张的生活和乐观主义的神情面貌,反映了中华民族于危难时迸发的同仇敌忾的意志和献身精神,表达了人民对民族解放的向往。这首长诗,不仅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鼓舞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就是在今天读来,也仍令人感奋不已。

26 1938年8月,艾青离开武汉经湖南衡山于11月底到达桂林。这时的桂林,汇集了不少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时间,各文化团体主办的形势座谈会、时事报告会、抗战文艺讲演,几乎天天都有;音乐会、美展、诗歌会也都没有间断;大小日报、晚报有十余家,各种杂志数十种;文化活动十分丰富。 艾青于1939年初春到《广西日报》当副刊编辑,后来又同远在香港的戴望舒合编诗刊《顶点》,由香港出版。生活是紧张而朴素的,就在这样的氛围里,艾青又完成了两首著名的长诗《他死在第二次》和《吹号者》。这是两首献给千千万万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抗日军人的诗篇,也是以鼓声和号角,激励千百万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诗篇。

27 《吹号者》 号角是美的―― 它的通身 发着健康的光采, 它的颈上 结着绯红的流苏。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28 …… 现在他开始, 站在蓝得透明的天穹的下面, 他开始以原野给他的清新的呼吸 吹送到号角里去, ――也夹带着纤细的血丝么? 使号角由于感激
以清新的声响还给原野, ――他以对于丰美的黎明的倾慕 吹起了起身号, 那声响流荡得多么辽远啊……

29 从38年到39年,艾青还写了论文《诗与宣传》、《诗与时代》、《诗的散文美》以及《诗论》和《诗人论》,总结了自己从32年开始诗歌创作以来的实践经验,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想,这批著述,对我国新诗美学的理论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筚路蓝缕之功。

30 1939年秋,艾青从桂林来到湖南,在新宁县“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担任国文教员。这里位于西南山岳地带,有一种原始的山野之美,工作之余,艾青常常在江畔、林间和旷野上散步,写诗作画。
新宁半年,他写了《旷野》《冬天的池沼》《矮小的松木林》《青色的池沼》《水牛群》《小马》《灌木林》《山毛榉》《桥》《独木桥》《树》《秋》《水牛》《斜坡》《兵车》《解冻》《初夏》《没有弥撒》《街》《愿春天早点来》《太阳》《山城》《沙》《马雅柯夫斯基》等一批作品。后来经过编选,在重庆出版了诗集《旷野》。从这些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旷野》充分显示了艾青诗人兼画家的双重才能,这里的不少诗作,几乎都是一幅幅精湛的风景油画。

31 《秋》 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 收割后的田野上…… 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 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色 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化的平面;
雾的季节来了―― 无厌止的雨又徘徊在 收割后的田野上…… 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 与遗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色 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化的平面; 而深秋的访问者――无厌止的雨 就徘徊在它的上面…… 人们都开始蛰伏到 那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 只有两匹鬃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 慢慢地走向地平线 搜索着田野的最后的绿色…… 1939年秋,湖南

32 但艾青并无意作散淡的田园诗人,这位时代的吹号者,此时虽“远离烽火,闻不到‘战斗的气息’”,久久地“沉于莽原的粗犷与无羁,不自禁而有所歌唱”,但“每一草一木亦寄以真诚,只希望这些歌唱里面,多少还有一点‘社会的’东西”。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在这样主要的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中,依然深深渗透着诗人对国事民情的关心;诗人以画家的眼光,对自然风物所做出的剪裁取舍,也依然以人民的生活为重心 。

33 《旷野》 …… 在那芦篙和荆棘所编的篱围里 几间小屋挤聚着―― 它们都一样地 以墙边柴木的凌乱, 与竹竿上垂挂的褴褛, 叹息着
徒然而无终止的勤劳; 又以凝霜的树皮盖的屋背上 无力地混合在雾里的炊烟, 描画了 不可逃避的贫穷…… 农人从雾里 挑起篾萝走来, 篾箩里只有几束葱和蒜; 他的毡帽已破烂不堪了, 他的脸象他的衣服一样污秽, 他的冻裂了皮肤的手 插在腰束里, 他的赤着的脚 踏着凝霜的道路, 他无声地 带着扁担所发出的微响, 慢慢地 在蒙着雾的前面消失…… 旷野啊―― 你将永远忧虑而容忍 不平而又缄默么?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1940年1月3日晨

34 这诗中的小屋、柴木、竹杆上垂挂的褴褛、雾里的炊烟、挑着扁担的农人,经诗人的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多么典型的旧时代农村贫苦生活的画像。而居住在这样贫寒小屋中的质朴的农民兄弟,一旦被风暴所惊醒,他们的身上,却有着山毛榉一般的力量:

35 《山毛榉》 春日的雷雨, 粗暴地摇撼着山毛榉; 摇撼着我的心啊! 山毛榉,昂然举起了头, 在山野上飘起褐色的发, 感染了大地的爱与忧郁,
把根须攀缠住岩石与泥土 …… 历尽了冰霜与淫雨, 山毛榉慨然等待着霹雳的打击, 和那残酷的斧斤所带来的 伐木丁丁的声音…… 1940年春

36 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正义的力量是伟大的,由这力量所形成的时代洪流,将使我们民族的胜利,成为不可遏止的历史必然:
于是 被从各处汇集拢来的水潮所冲激 江水泛滥了―― 它卷带着 从山顶崩下来的雪堆 和溪流里冲来的冰块 互相拼击着、飘撞着 发出碎裂的声音流荡着; 那些波涛 喧嚷着,拥挤着 好象它们 满怀兴奋与喜悦 一边捶打着朽腐的堤岸, 一边倾泻过辽阔的平野, 难于阻拦地前进着, 经过那枯褐的树林, 带着可怕的洪响, 汹涌到那 闪烁着阳光的远方去了…… 《解冻》

37 《旷野》是艾青的第三本诗集,诗人是年青的,诗也是年青的;年青的《旷野》,散发着旷野之美。

38 1940年的春末,艾青离开湘南往重庆,到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重庆育才学校任教。在乘船驶向重庆的途中,艾青的思绪如江水般起伏,他想起这严峻的岁月,正在召唤着无数祖国的优秀儿女,投身到伟大的斗争之中;而正是这伟大的民族斗争,使青春更为绚烂,人生更有意义;时代在赋予我们苦难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光荣和梦想。于是,从194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五四”青年节,连续几天,在舟车旅途之中,艾青以奔涌的思绪和丰富的想像,以一场显示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火炬大游行为背景,写就了抗战时期又一首优秀的长诗《火把》 。

39 长诗《火把》堪称《向太阳》的姊妹篇,是那个时代的一首青春之歌,它主要通过对唐尼和李茵的形象刻画,把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青年姑娘们的日常生活和斗争鲜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把她们内心的苦闷、追求与憧憬表现得精细入微。诗人创造性地大量运用对话和电影剪辑的手法,写出了一部召唤光明的电影诗。这种体裁对新诗来说是个创举。《火把》显示了诗人创造新的诗歌形式的巨大才能,为新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40 艾青于1940年5月初到达重庆,陶行知先生立即委派他担任育才学校新文学系主任,兼任“新文学讲话”课的教员。
在重庆半年多的时间里,艾青又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里有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鞍鞯店》,有讽刺各样卑劣灵魂的《城市人》,有洋溢着国际主义的《哀巴黎》;也有看来纯属描写自然景物或生活风貌的诗,如《旷野(又一章)》《老人》《公路》《高粱》《篝火》《荒凉》《广场》《夜》等,在这些诗里,我们可以感觉到,那种自《向太阳》和《火把》所迸发出的青春力量和生命的欢愉,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艾青的诗作中。

41 《旷野(又一章)》 玉蜀黍已成熟得象火烧般的日子 在那刚收割过的苎麻的田地的旁边 一个农夫在烈日下 低下戴着草帽的头,
伸手采摘着毛豆的嫩叶。 静寂的天空下, 千万种鸣虫的 低微而又繁杂的大合唱啊, 奏出了自然的伟大的赞歌; 知了的不息聒噪 和斑鸠的渴求的呼唤, 从山坡的倾斜的下面 茂密的杂木里传来…… 1940年7月8日

42 《高粱》 我还记得的:昨天 我又从那斜坡上走过―― 我们的那些高粱已很高很高了, 而且每根的顶上都挂着果实…… 丰满的累累的果实啊,
在早晨阳光照着的旷野上, 在澄碧的天空的下面, 象无数少女的沉重而闪光的垂发。 …… 我还记得的:我从那里走过, 好象听见高粱唱着快乐之歌……

43 《公路》 象那些阿美利加人 行走在加里福尼亚的大道上 我行走在中国西部高原的 新辟的公路上 …… 即使我是一颗蚂蚁
或是一只有坚硬的翅膀的蚱蜢 在这样的路上爬行或飞翔 也是最幸福的啊…… 1940年秋

44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0年艾青活跃于“大后方”文化中心重庆,在这三个半年头中,艾青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辗转走过了我们祖国的许多地域,他亲眼目睹了我们民族在日寇铁蹄下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伟大斗争精神,他的内心被这一切深深激动着,他自觉地以自己异常勤奋的诗歌创作,献身于当时最为迫切的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

45 诗人臧克家对艾青这一时期的创作,曾做出过公正的评价:“在抗战初期,成绩最好的是艾青。他连续发表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诗,歌颂了中国士兵的英勇的大无畏精神,但不是概念化的或口号的,而是通过具体人物的形象的描写,在具体描写里,沁透着诗人真实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

46 在这一时期,艾青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吹号者》《火把》等一系列既忠实于时代,又胸臆火热饱含美感的杰出诗篇,形成了自己浑厚沉郁的风格,显示出了一个大诗人的才华。人们从以艾青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新诗人的创作中,真切感受到了新诗呼唤民族觉醒的伟大力量和它的巨大艺术魅力;人们有理由相信,跟随着民族解放战争的雄伟进程,艾青和中国的新诗创作,也必将走向自己的全面胜利。

47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在重庆的进步作家都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跟踪、恐吓和迫害,在周恩来同志的帮助下,艾青和另外的四个作家一起,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跟踪,沿途经过四十七次的检查,于41年3月8日安然到达延安。

48 艾青在延安度过了四年半的时光,又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毛泽东》、《少年行》、《古松》、《给太阳》、《风的歌》、《村庄》、《我的父亲》、《献给乡村的诗》、《时代》、《野火》、《黎明的通知》和叙事诗《雪里钻》等等。艾青这一时期的优秀之作,有的依然保持着浑厚沉郁的抒情风格;有的则在浑厚沉郁之中更多地表现出热烈和明朗。人们可以感到,艾青正在经历着思想和艺术上新的开拓和追求;人们也可以感到,延安的生活,使艾青这位“大堰河”的儿子,变得更为成熟和坚定。在对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斗争历史的永不懈怠的描述中,艾青的笔下,将更多地出现对理想与未来的热烈追求,对人类光明前途的执着确信,对人民苦难生活中美和力量的热烈赞美――

49 《古松》 你和这山岩一同呼吸一同生存 而又那么繁复交错 你比生你的土地显得更老 甚至蜜蜂的家属在里面居住 比山崖下的河流显得更老
你的身体又弯曲,又倾斜 好象载负过无数的痛苦 你的裂皱是那么深,那么宽 而又那么繁复交错 甚至蜜蜂的家属在里面居住 蚂蚁的队伍在里面建筑营房 而在你的丫杈间的洞穴里 有着胸脯饱满的鸽子的宿舍―― 它们白天就成群地飞到河流对岸的平地上去 ……

50 《给太阳》 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 你把快乐带给人间, 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 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你是时间的锻冶工,
美好的生活的镀金匠; 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 飞旋在古老的荒原上…… ……

51 《风》 等一切生物经过长期的坚忍 经过悠久的黑暗与寒冷的统治 我又从南方海上的一个小岛起程 站在那第一只北航的船的布帆后面
带着温暖和燕子、欢快和花朵 唱着白云的柔美的歌 为金色的阳光所护送 向初醒的大地飞奔……

52 《黎明的通知》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53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54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55 抗日战争时期,是艾青一生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是艾青创作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和黄金时代。正是在那样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艾青形成了自己浑厚沉郁、天然蕴藉的美学风格,并以自己丰厚的创作实绩,将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的创作,推上了一个完全成熟的境界,艾青当时的创作水平,也就代表着当时中国新诗的最高水平。

56 1947年到1948年,艾青在河北省获鹿、束鹿、涿鹿等一带农村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写下了一组诗《播谷鸟》,内有《耙地》、《送粪》、《浇地》、《掏土》、《春雨》、《喜鹊》、《播谷鸟》、《送参军》八首清新愉悦的小诗。这八首诗,从内容到语言,都迥异于艾青以前的创作。它们是一组辽亮的田野短笛,热情洋溢地吹出了新中国第一代翻身农民无比喜悦的心情;它们是一阵晶莹透亮的春雨,洒落在中国农民刚刚获得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新的土地上――

57 《浇地》 …… 这是新分到的土地 这是发香的土地 驴子走 这是亲爱的土地 水车转 驴子走 太阳下山了 水车转 天也暗了 但他们还不回去
一个男人 用锄头引水 水头向前渗 向前渗 浸透了干土 驴子走 水车转 太阳下山了 天也暗了 但他们还不回去 好象连夜里 也要宿在地里

58 《春雨》 云从东方来 天下雨了 从东到西 从南到北 雨洒着冀中平原 农民牵着牲口 回去了 水车不转了 轮子停了 到处都淋着雨水
到处都好像在笑 一个农妇 站在门口看着雨 笑着说 “有了地了 天又下雨了 真的翻了身” ……

59 这是一组完全属于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生活的诗,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与其说是艾青的创造,毋宁说是历史的创造!中国人民经历了近百年来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完全崭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与人民和时代一同奋斗前进着的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新的时代气息,强烈地感受到了第一次有了自己土地的农民,那种新鲜、满足、甜蜜,甚至有几分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翻身农民的,也是整个时代和整个中国的!这种新鲜的情绪和强烈的感受本身就是诗!我们应该感谢艾青,他使我们在半个世纪后颇为功利的今天,又一次领略了那永难再来的、新中国初春的气息!

60 第三节 《南美洲的旅行》 ――建国初期与文革时期艾青的创作与生活
第三节 《南美洲的旅行》 ――建国初期与文革时期艾青的创作与生活 在这一时期繁忙的政务中,艾青于1953年的春天,回到了阔别16年的家乡,住了一个星期,祭扫了乳母大堰河的坟,也看望了大堰河的儿子。艾青上次离开家乡正是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那时他27岁,故乡和祖国都在经历着最为深重的民族苦难,现在艾青43岁了,经历了漫长的16年,故乡和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乡一周,艾青沉浸在故乡的山山水水之中,沉浸在对童年往事的深情回忆之中。浓郁的乡情,是那样长久地感动着诗人,于是,在次年的春天,他怀着亲切愉悦的心情,写下了充满生命温情的怀乡之作《双尖山》 。

61 《双尖山》 是什么鸟在窗户外面 唱着,唱着,唱着, 在早晨的清静的空气里, 它的歌声这样嘹亮而又圆润 这歌声引起了我的记忆,
我在家乡双尖山的峰顶. 也听见过这迷人的歌声…… ……

62 双尖山,双尖山, 你是群山的母亲, 群山环护着你, 象是你的儿孙, 而成千的山村, 星散在你的脚边. 它们远远近近仰望着你, 吸饮你所倾注的甘泉……

63 …… 我想,再过几年 在那辽阔的原野上, 将出现高压线, 在青青的山岗上, 也将建立起伐木厂, 公路将伸进这苍郁的森林, 在这静静的山谷里, 疾奔着的,叫啸着的 将是运载木材的车辆…… 那时候啊,那时候 我一定再回来, 看看我的双尖山, 看看我的家乡。 1954年春

64 《双尖山》是艾青建国初期创作处于相对低潮时的一首优秀之作。我们明显地感到,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故乡,永远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充满温情的地方。这种脉脉温情,本身就是美好的诗。

65 1954 年7月,艾青受智利众议院议长和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邀请,前往智利,参加聂鲁达的五十寿辰,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做世界和平运动的工作。这次访问,取道莫斯科、布拉格、维也纳、日内瓦、里斯本、达卡、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这是一次经欧洲到南美洲的旅行,这是一次新中国的诗人俯瞰世界的旅行;同时,这也是命运给予艾青的一次摆脱心灵羁绊的旅行。这次历时两月的旅行,艾青创作了组诗《南美洲的旅行》。这一组诗歌,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新时代,使人们又一次看到了艾青诗歌的本色之美,感受到了艾青摆脱羁绊后活跃的心灵和为新生活歌唱的巨大热情――

66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飞机在高空中飞翔 一朵朵白云象在微笑 我的心是阳光满照的海洋 我写过无数痛苦的诗
一边写,一边悲伤 如今灾难总算过去了 我要为新的日子歌唱 1954年7月16日在大西洋上空

67 途经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艾青看到这个森林王国,这个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将近十年的时候,于今仍被苏、英、法、美四国分别占领着。艾青不禁感慨系之,写下了《维也纳》这首国际题材的名作。在诗中,艾青把维也纳比作一个美丽的但却是患了风湿症的少妇,面貌清秀而四肢瘫痪;把维也纳比作一架坏了的钢琴,一半的键盘发不出声音;把维也纳比作—盘深红的樱桃,但有半盘是已经腐烂了的。艾青感慨地写道――

68 《维也纳》 星星不能只半边有光芒, 歌曲不能只唱一半; 自由应该象苹果一样―― 鲜红、浑圆是一个整体。 我的心啊在疼痛, 莫扎特铜像前的喷泉
所喷射的不是水花 而是奥地利人民的眼泪; 再伟大的天才 也谱不出今天维也纳的哀歌啊! 天在下着雨, 街上是灰白的水光, 维也纳,坐在古旧的圈椅里, 两眼呆钝地凝视着窗户, 一秒钟,一秒钟地 在捱受着阴冷的时间…… 维也纳,让我祝福你: 愿明天是一个晴天, 阳光能射进你的窗户, 用温柔的手指抚触你的眼帘…… 1954年7月8日晚,维也纳

69 来到巴西滨海的里约热内卢时,艾青看到这座城市完全像解放前的旧上海。一个冒险家的乐园,到处是热闹的慌乱,黑人在这里担负着重体力的或最下贱的工作,男的推车、看门、当石工、卖苦力,赤着脚站在街头,蹲在路边;女的多数当佣人,带孩子做饭,甚至卖淫为生。艾青,这位曾经抒写了中国人民深重苦难的诗人,又一次为人间的不公和下层人民的苦难所忧伤,他即景生情,速写般地勾勒了这样一幅典型的画面:

70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在那楼梯的边上, 有一个黑人姑娘, 她长得十分美丽, 一边走一边歌唱…… 她心里有什么欢乐? 她唱的可是情歌?
她抱着一个婴儿, 唱的是催眠的歌。 这不是她的儿子, 也不是她的弟弟; 这是她的小主人, 她给人看管孩子; 一个是那样黑, 黑得象紫檀木; 一个是那样白, 白得象棉絮; 一个多么舒服, 却在不住地哭; 一个多么可怜, 却要唱欢乐的歌。 1954年7月17日,里约热内卢

71 这是一首对比如此鲜明而强烈的诗,它描绘了被剥削者和剥削者的差别与对立,对非人道的种族歧视进行了揭露与谴责。这首诗所蕴含的对苦难人民深切的同情以及简练而高超的造型能力,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艾青1938年所写的《乞丐》,也使我们更加理解了艾青于1938年在《诗论》中写下的一段话:“诗人应该有和镜子一样迅速而确定的感觉能力,――而且更应该有如画家一样的渗合自己情感的构图。”

72 艾青的这次南美之行历时两个月。六十天时间里,艾青写了近二十首诗,包括像《大西洋》、《在智利的海岬上》、《办签证的故事》等较长的作品,平均三天一首,而且多为上乘之作。人们说:“这才是艾青的声音”。艾青也感到,好久没有这样顺手了。他用这样一行字来结束自己厚厚的南美之行日记:“看样子我还是能写的。”这两个月,是艾青漫长的诗歌创作史上闪光的一瞬,它使我们强烈地感到,心灵的解放,就是创作的解放;一个人摆脱了心灵的羁绊,将爆发出最大的能量。这两个月,也是艾青个人生活史上欢乐的一瞬,他的欢乐是那样情不自禁地流露在他的诗篇里。这位“写过无数痛苦的诗”的诗人,如今他所迸发出的欢乐,他对青春的祝福,对和平的祝福,也将深深感染着今后岁月中的人们:

73 《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 ――为年轻的人们而写》
让我和你跳一个舞 跳一个象风一样轻的舞 跳一个使裙子旋转的舞 跳一个青春的舞、热烈的舞 …… 秋天多么美 秋天的夜晚更迷人 树枝投下了最初的落叶 空气象是冰镇过的果汁 1954年8月28日晚,莫斯科

74 《南美洲的旅行》,可以看作是艾青30年代创作的《巴黎》、《马赛》,40年代创作的《欧罗巴》、《哀巴黎》、《土伦的反抗》、《敬礼啊――苏维埃联邦》等一批国际题材诗作的延续,这种对于人类历史命运的普遍关注和思考,这种驾驭国际题材创作的大视野和高超的能力,对于一个伟大的人民诗人来说,是必须的。我们可以看到,国际题材的创作,将贯穿艾青的一生。

75 1958年4月,被划为右派分子,撤消美术家协会理会、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和《诗刊》、《收获》编委职务。
艾青被打成右派后,得到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的帮助,于1958年的春天,到东北黑龙江的北大荒国营农场生活了一年半,在此期间,写了两部长诗《踏破荒原千里雪》、《蛤蟆通河上的朝霞》。 1959年11月,艾青又从东北转道北京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锻炼,从此一去16年,直到1975年春,为到北京治眼疾,才离开了新疆。

76 1960年夏天,艾青调到石河子农垦部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他离开乌鲁木齐,在石河子安了家。石河子在乌鲁木齐以西200多公里,它是一座在五十年代的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城,是整个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的石河子垦区的绿色中心,著名的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荒原上的一颗明珠。诗人真诚地喜欢这里朝气蓬勃的建设景象,喜欢这片新辟的绿洲――

77 《年轻的城》 我走过许多城市 数这个城市最年轻 它是这样漂亮 令人一见倾心 …… 它像一个拓荒者 全身都浴着阳光 面对千里戈壁 两眼闪着希望

78 艾青一直没有停止写作,写了许多诗,积累了三、四十万字的小说素材。准备写一部反映莫索湾建场历史的长篇小说《沙漠在退却》。石河子,这个淹没在钻天杨之中的、祖国辽远西部的小城,已经渐渐变成了艾青的第二故乡,它消磨了一个伟大诗人的珍贵岁月,也以它的纯朴慰藉着诗人受伤的心。时光在无情地流逝,艾青似乎也准备在此安然地度过晚年。 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79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饱经苦难的艾青,已经66岁了,回顾坎坷颠沛的岁月,他写下了感人至深、概括着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虎斑贝》:

80 《虎斑贝》 ……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过能见到这么美好的阳光 1979年12月17日,晨一时

81 这首诗是艾青苦难的写照,更是艾青开阔的襟怀和顽强意志的写照。他说:“我是乐观的,也是达观的。一辈子不知道摔过多少跤。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土就完了。”这位沧桑的老人,当时并没有想到,随着中国人民历史性的巨变,随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他的被压抑二十年之久的深沉诗情,就要喷薄而出,他将要又一次以丰厚的创作实绩,登上自己一生创作的第二座高峰,以非凡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82 第四节 《光的赞歌》――社会主义新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光的赞歌》――社会主义新时期艾青的诗歌创作 1978年年底,著名的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在艾青的笔下诞生了,并立即发表于1979年1月号的《人民文学》上。读着这首境界恢宏、气势雄浑的诗篇,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艾青,这位大堰河的儿子,这位在苦难的岁月里,写出过《太阳》、《黎明》、《向太阳》、《火把》、《给太阳》、《太阳的话》、《野火》、《黎明的通知》等一系列“光明主题”诗篇的诗人,在历尽二十余年的坎坷磨难之后,依然是那样执着地向往光明、歌颂光明、追求光明。

83 山野的篝火是美的 港湾的灯塔是美的 夏夜的繁星是美的 庆祝胜利的焰火是美的 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 光从不可估量的高空 俯视着人类历史的长河 我们从周口店到天安门 象滚滚的波涛在翻腾 不知穿过了多少的险滩和暗礁 我们乘坐的是永不沉没的船 从天际投下的光始终照引着我们……

84 《光的赞歌》在艾青的创作生涯中,是又一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艾青一生,追求光明,歌颂光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光明主题”的诗作,《光的赞歌》的完成,使诗人这一主题的创作,终于在诗人晚年的时候,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光的赞歌》,仿佛是命运在不公平中,给予艾青的特殊礼遇。《光的赞歌》出现在艾青晚年的创作中,是艾青人生观、哲学观、美学观的诗的总结和表述;同时《光的赞歌》出现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它以巨大的思想力量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又一次使艾青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呼唤着我们的人民奋然而前行。随着生活的变化、时光的流逝和年岁的增长,《光的赞歌》也在不经意间,悄然完成了自延安时期开始的,艾青的诗风由浑厚沉郁向朴素明朗的变化。《光的赞歌》使人们强烈地感到,已届高龄的艾青,依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他的诗情和才华,依然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85 1979年5 月,艾青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团,访问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意大利三国。
在访问西柏林时,艾青写下了《墙》――柏林墙。 一堵墙,象一把刀 把一个城市切成两片 诗人指出这墙 只是历史的陈迹 民族的创伤 即使再高、再厚、再长一千倍,

86 又怎能阻挡 天上的云彩、风、雨和阳光? 飞鸟的翅膀和夜莺的歌唱? 流动的水和空气? 千百万人的 比风更自由的思想? 比土地更深厚的意志? 比时间更漫长的愿望?

87 在奥地利,艾青访问了林茨、萨尔斯堡、巴登,并且又一次来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艾青说:“奥地利维也纳是我在一九五四年到南美洲时曾经路过,而且住过几天的地方,那时我把她形容为患了风湿症的妇人;而现在,经过了二十六年之后,她变得象欢乐的少女,容光焕发了。”――

88 《重访维也纳》 过多的外国旅游者 把维也纳的气温提高了 欢乐象啤酒泡沫 要从杯子里满出来了

89 这个富庶、和平、好客以及遍布森林的国家,给了艾青美好的印象,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把他对奥地利人民与和平的祝福,通过连续写下的《蓝色的多瑙河》、《奥地利之一》、《奥地利之二》、《维也纳》、《重访维也纳》、《维也纳的鸽子》,献给了这个美丽的国家:

90 《奥地利之一》 欧罗巴的心脏地带 是连绵千里的森林 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是密不透风的森林 是高速公路盘旋而上的丛林 是旅游者流连忘返的园林 是百鸟啼啭的果木林 是绿得醉人的密林 人们说:“欧罗巴的心是绿的” 奥地利是欧罗巴的心

91 《维也纳的鸽子》 维也纳的鸽子正飞到 施特劳斯雕像的提琴上 平静地合上了翅膀 维也纳的鸽子 是我们这时代的天平上的 一颗小小的法码
维系着千百万人对于和平的愿望

92 在意大利,艾青访问了都灵、热那亚、米兰、威尼斯和罗马。
此次意大利之行,对他的一生创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艾青一生最后一首长篇力作《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在归国后不久的北京,在北京的盛夏,很快就诞生了。

93 这是一首以诗人一生坎坷的经历为底蕴,以苍劲的笔触,揭示、概括人类深重苦难的诗篇;也是一首以斧钺之笔,以古罗马的大斗技场为背景,揭示人类深重的罪恶,象征性地表现人类几千年阶级斗争历史的诗篇;同时,这也是一首以激越的感情,以深邃的思力,热烈地呼唤正义和伟大的斗争,给予世人以深刻警示的诗篇。

94 全诗开篇,诗人首先描绘了当年奴隶相互搏杀的惨烈场面和人类深重的罪恶:号声一响,死神上场,当角斗士的都是奴隶,挑选的一个个身强力壮,他们都是战败国的俘虏,早已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如今被押送到斗技场上,等于执行用不着宣布的死刑,面临着任人宰割的结局,像畜棚里的牲口一样――

95 相搏斗的彼此无冤无仇 却安排了同一的命运, 都要用无辜的手 去杀死无辜的人; 明知自己必然要死 却把希望寄托在刀尖上; …… 参加角斗的互相看不见 双方都乱挥着短剑寻找敌人 无论进攻和防御都是盲目的―― 盲目的死亡、盲目的胜利。

96 而千万人却穿着节日盛装,按照权力和等级坐在不同位置上,狂热地观看一场残酷的悲剧,从别人的痛苦和惨死激起自己的欢畅――
这就是古罗马的斗技场 它延续了多少个世纪 谁知道有多少奴隶 在这个圆池里丧生。 神呀,宙斯呀,丘比特呀,耶和华呀 一切所谓“万能的主”呀,都在哪里? 为什么对人间的不幸无动于衷? 风呀,雨呀,雷霆呀, 为什么对罪恶能宽容? 最可恨的是那些 用别人的灾难进行投机 从血泊中捞取利润的人, 他们的财富和罪恶一同增长; 斗技场的奴隶越紧张 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 厮杀的叫喊越响 越能爆发狂暴的笑声; 看台上是金银首饰在闪光 斗场上是刀叉匕首在闪光 两者之间相距并不远 却有一堵不能逾越的墙。

97 如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已成了历史的遗物,像战后的废墟,沉浸在落日的余晖里,它不能不引起诗人的疑问和沉思:它究竟是光荣的纪念,还是耻辱的标志?它是夸耀古罗马的豪华,还是记录野蛮的统治?它是为了博得廉价的同情,还是谋求遥远的叹息?奴隶社会最残忍的一幕虽然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雾里,但――

98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 在当今的世界上 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 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 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一九七九年七月 北京

99 全诗就这样在睿智的思考中结束了,但它却带给人们以强烈的感发和不尽的思绪。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邃的历史眼光,写给世人的警世之作: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贫穷、苦难、邪恶和霸权却依然存在,人类社会要真正达到文明普照的彼岸,还要经历不懈的斗争和漫长的历程!

100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和《光的赞歌》一样,是又一首里程碑式的作品;或者也可以说,《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和《光的赞歌》,是艾青复出后诗歌创作的双子星座。如果说《光的赞歌》是艾青一生追求光明的结晶,那么,《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则是艾青对于人类苦难生活和斗争历史的最终绝唱!我们可以认为:赞美光明,追求光明;揭示苦难,呼唤斗争;是艾青一生创作的两大主旋律,现在,历尽沧桑的艾青,终于为这两大主旋律,谱写出了最后的动人的高潮。这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境界,是读者和作者都终于可以无憾于心的境界;站在这种境界上,回首命运的安排,我们真是感慨万千!

101 1982年5月,为了祝贺诗人创作生活五十周年,在诗人的故乡浙江省,举行了隆重的“艾青诗歌学术报告会”和“艾青诗歌朗诵会”。人们用美好的语言,盛赞艾青是“人民的诗人”,为当代中国诗歌“建造了一座真善美混凝土的丰碑”。

102 艾青应邀到会并发表讲演,他深有感慨地说:“农民种地五十年,工人做工五十年,没有什么纪念的。写诗是没有什么荣誉可言的。我走过漫长的黑暗的隧道,想不到能走到洞口,看到了真正的光明。我们即使再艰苦、困难,但中国在前进,人民在前进,是有前途的。我们应该感谢人民、歌唱人民。最崇高的称号是人民的儿子。”

103 这段话是艾青的肺腑之言,也最充分地反映了一位人民诗人的本色。属于人民的诗人,必定会受到自己祖国人民的爱戴;属于人民的诗人,也必定会贏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104 法国学者苏珊娜.贝尔纳,称艾青是最宜于对外介绍的诗人。“那是因为,这跟他内心的声音,跟他诗歌的真实和纯朴有关。诗歌达到了这种内在的程度,就有可能溶化在任何一种语言里,只要译文基本上做到了表情达意就可以取得成功”。(《艾青诗选.法文本序》)

105 在1979年5月的巴黎诗会上,艾青的名字和法国人民最喜爱的两位诗人艾吕雅和普列维尔的名字,和世界著名的诗人舍甫琴柯、希克梅特、洛尔伽、聂鲁达、里尔克等人的名字,并列在法兰西歌剧院诗歌朗诵会的节目单上。
1985年艾青被授予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06 美国学者罗伯特.C.费兰德,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几十年来,他的诗被译成俄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罗马尼亚文、捷克文、匈牙利文、保加利亚文、芬兰文、朝鲜文……他的诗越过无数国界,到达了北美、南美、大洋洲…… 今天,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全世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107 艾青自己非常喜欢他当年在智利海边写下的一首诗,现在,当我们行将结束对艾青诗歌系统阅读的时候,我们恍然明白,或许就在那个时候,艾青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首诗,对于他的一生,具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

108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109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 1:《大堰河――我的褓姆》的文学史意义。 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所表现出的忧郁的美感。
3:艾青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形成的浑厚沉郁、天然蕴藉的美学风格。 4:《春雨》、《喜鹊》等八首小诗的美学意义。 5:《南美洲的旅行》所表现出的艾青诗歌的本色之美。 6:《光的赞歌》的思想意义。 7:《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的思想意义。 8:《光的赞歌》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在艾青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意义。 9:伟大的人民诗人的本色。

110 本章学习建议 1: 认真研读艾青各时期的代表作,熟记和吟诵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我爱这土地》。 2: 研究艾青诗歌的语言特色。
3:比较研究艾青和土耳其著名诗人希克梅特、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的诗作,理解美国学者罗伯特.C.费兰德,为何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111 推荐书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艾青诗选》 四川人民出版社《归来的歌》 广东人民出版社《艾青叙事诗选》 江苏人民出版社《彩色的诗》
香港文学研究社《艾青选集》 时代图书有限公司《艾青抒情诗选一百首》 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诗论》 四川文艺出版社《艾青选集.第一卷》 四川文艺出版社《艾青选集.第二卷》 四川文艺出版社《艾青选集.第三卷》 杨匡汉 杨匡满著、上海文艺出版社《艾青传论》 江苏人民出版社《艾青专集》


Download ppt "《当代诗歌散文阅读方法论》 第三章 艾青诗歌阅读示例 2009.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