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肚區歷史文化與古蹟 蘇淑娟 蘇世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肚區歷史文化與古蹟 蘇淑娟 蘇世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肚區歷史文化與古蹟 蘇淑娟 蘇世昌

2 目錄 大肚區地方唸謠 地理位置 聚落發展 古蹟--- 磺溪書院 追分車站 大肚山上的子民---瑞井

3 大肚鄉地方唸謠 返回 大肚溪,圓滾滾。七月天,小臨盆:生西瓜,叫金蘭。 洋香瓜,一度贊。甜名聲,說不完。

4 地理位置 大肚區東與南屯區為界,北與龍井區毗連,東南與烏日區相接,南面及西南面以大肚溪與彰化縣之彰化市及和美鎮對望。

5 地理位置---行政劃分 面積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人口數 人 行政區域村鄰---17村335鄰

6 地理位置---地形 本區地當大肚台地的西南末端與清水隆起海岸平原的南段部分,南以大肚溪與彰化縣境之八卦台地及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相鄰。
區內擁有平坦微斜的高台面、錯綜起伏的斜坡山丘坑谷、微微隆起中的海岸平原、悠悠貫流左右氾濫滿佈沙洲的大肚溪,形成頗具變化的地形景觀。 境內地勢以東南隅的萬壽山﹝二九四‧○九公尺﹞為最高,以西北角成功里寮仔聚落西方的大肚溪岸附近一‧三至三‧七公尺為最低,整個地勢從東南向西北低降。

7 聚落發展(一) 史前文化---本區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已有人類活動的記錄。所發現的遺址在社腳村、頂街村,而從出土文物推斷應屬牛罵頭文化距今約45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最重要是營埔遺址營埔村的發現因為它是中部首次被發掘故以地點命名距今約3500~2000年前。 平埔文化---居於本區的平埔族屬於拍瀑拉族早期的聚落為大肚社。十七世紀時荷蘭人已經有所接觸並把它置於北部集會區管轄。1646年漢人向荷蘭人提出的村落包稅已擴及當地並建立村落。明鄭時期大肚社人舉事官軍二次征討大破之。

8 聚落發展(二) 清朝時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本地屬於臺灣府諸羅縣管轄雍正元年(1723)隸彰化縣。
清代漢人拓墾的記錄最早可追溯至康熙四十年代(1702~1710)漳人入墾。 康熙末年官道已從府城修築至大肚乾隆十二年(1747)王田庄出現乾隆三十九年(1774)大肚街出現另外下街的河港也興起都象徵墾務日盛。 光緒十一年(1885)臺灣建省後劃歸臺灣縣管轄。 日治時期---步入日治乙未割臺時營埔曾是臺日軍隊激戰的戰場。 明治二十八年(1895)大肚屬臺灣縣彰化支廳管轄。 明治四十二年(1909)改隸臺中廳沙鹿支廳大正九年(1920)再改隸臺中州大甲郡大肚庄。 至於交通建設以大正十一年(1922)通車的海線鐵路最為重要。 戰後時期---民國三十四年本地由臺中縣大甲區管轄並改稱大肚鄉此後名稱一直沿用迄今。

9 營埔文化(一) 營埔文化是台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類型其分佈範圍大致分佈在台灣中部濁水溪、大肚溪、大甲溪中下游地區的河邊階地和丘陵上。 營埔文化第一次發現是年日本考古學家國分直一在臺中縣大肚鄉營埔村的營埔遺址為便於學者作分類與比較往後考古學家便將同類型文化特徵以最早發現的遺址名稱定名為營埔文化。 營埔文化是台灣中部地區分佈範圍廣大遺址眾多的文化類型台灣史前文化史上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的文化類型。

10 營埔文化(二) 返回 營埔文化以灰黑色陶器為主、紅褐色陶次之。石器主要有打製石鋤、石鏃、矛頭及網墜。
營埔遺址磨製長方形石刀 說明磨製長方形石刀出土於台中縣大肚鄉營埔遺址器身帶二穿左右兩端成字型較為罕見距今約二千年。 營埔文化以灰黑色陶器為主、紅褐色陶次之。石器主要有打製石鋤、石鏃、矛頭及網墜。 一九九九年科博館人類學組考古學門重新發掘發現了不少古代灰坑。由營埔出土陶片的稻殼印痕可推測當時中部地區已種植稻米。

11 平埔族---名稱由來 「平埔」兩個字就字面的意思而言就是「平地」的意思「族」則是指稱某一特定的人群。
就此而言「平埔族」是用來指稱「居住在平地的人群」的簡易稱呼。

12 平埔族---分布區域 年前早在漢人來到台灣拓墾、定居之前台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從北部的宜蘭、基隆一直到恆春就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人群在居住著。

13 平埔族---分類(一) 一、凱達加蘭族---分布於淡水、台北、基隆一帶現已近絕跡。 二、雷朗族---分布於台北、中和一帶現已絕跡。
三、噶瑪蘭族---分布於宜蘭、羅東、蘇澳一帶以及移往花蓮市附近及東海岸之豐濱鄉與台東縣長濱鄉等地。 四、卡斯族---分布於苗栗、新竹一帶。 五、巴布拉族或稱拍瀑拉族---分布於大甲一帶。

14 平埔族---分類(二) 六、貓霧揀族或巴布薩族---分布於彰化附近。 七、巴則海族---分布於豐原附近。
八、洪雅族---分布於彰化、嘉義和南投一 帶。 九、西拉雅族---分布於台南至屏東一帶以及移往花蓮縣富里鄉台東縣關山、池上等地。 十、邵族---分布於日月潭附近。邵族是否屬於平埔族尚待察證

15 平埔族---特徵 全台有95%的人有平埔血統。 依人類學的研究結果是大眼睛、雙眼皮、粗眉、顴骨突和手指細長等以上特徵都有可能。
民間的說法是手彎起來後,從手掌看下來接近彎處沒有一條切線,就是平埔族,腳的小指甲若無分裂也是。 依居住地來判斷,若祖先有住的地名有社、番或是很難翻譯的地名,就是以前的平埔社存在。 從姓氏判斷,以下姓都是很有可能,潘、陳、戴、李、劉、力、穆、錢、萬、偕、翁、蕭、金、馬、蒲、茆、夏、巫、羅、田、卓、葉和魏,有些比較少的姓,則為不是客家人即為平埔族後代,這是因為乾隆將助平亂有功的原住民賜姓的關係。

16 大肚區的平埔族 最早居住於大肚區的平埔族為拍瀑拉 (Papora)平埔族。 大肚為拍瀑拉族其中一社Tatuturo的譯音。
漢人移民在此地的開闢,可溯及荷蘭時期王田設置,至明鄭時期為營鎮屯田之地,今仍留有王田、營盤、營埔等地名可佐證。 拍瀑拉 (Papora)平埔族的分布區域。

17 大肚鄉的平埔族---聚落 蕃仔田---山陽里縱貫鐵路東側之稻田 蕃社---台紙大肚廠福利社新村舊址
返回 大肚鄉的平埔族---聚落 蕃仔田---山陽里縱貫鐵路東側之稻田 蕃社---台紙大肚廠福利社新村舊址 蕃子崙---瑞井里境內,台中監理所過遊園路以西。 埔仔頂番社---社腳里的東部,為未退入埔里地區前大肚平埔族居住地 。 蕃子山---大東里東側之山丘,咸豐年間移居埔里盆地。

18 古蹟---磺溪書院 磺溪書院位於臺灣的臺中市大肚區磺溪里文昌路六十號,俗稱為文昌祠。

19 磺溪書院---歷史(一) 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大肚庄趙順芳及烏日楊占鰲二位士紳,創立西雝社。原本是一些文人士子以文會友的集會場所,同時也有許多士紳募集善款當作學租招收孤寒學子,所以也有義塾的用途。

20 磺溪書院---歷史(二) 後來有感於該區的文教風氣尚嫌不足有待發揚,所以經趙順芳還有趙順芳之子趙壁興夥同蔡燦雲、蔡瀚雲、張錦上等人再度發動社員募集,籌建「文昌廟」,並在文昌廟中開闢「磺溪書院」,於光緒16年(1890年)竣工,廣招大肚下堡地區(現今大肚區、龍井區、烏日區等三鄉鎮)的學子,作育英才。

21 磺溪書院---歷史(三) 竣工後為正式學堂,講堂教室設有書桌、坐椅,並附設寢室供遠到學生住宿,日後曾為大肚國小前身大肚公學校校址。 齋堂

22 磺溪書院---歷史(四) 台灣光復之後,磺溪書院數度遭竊與變賣其廟產。在1959年時更遭逢八七水災,屋宇與門牆都遭到嚴重的破壞。

23 磺溪書院---歷史(五) 1984年大肚鄉公所聘請著名建築學者研究調查,1985年經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出資進行修復工程,並且名列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24 磺溪書院---歷史(六) 民國---民國88年(1999年)9月21日的集集大地震之後,原臺中縣共有14古蹟遭到損壞,磺溪書院也曾經被外觀判定為「有立即性危險」的建物,不過所幸受損情況並不嚴重,並在民國91年(2002年)底修復完成。

25 磺溪書院---供奉 磺溪書院內祭拜有五尊神明文昌帝君、孚佑帝君、文衡帝君、朱衣星君與魁斗星君,合稱為「五文昌」,是古時科舉時代掌管所有考試的神明。

26 文昌帝君 又稱梓潼帝君,相傳姓張名亞子,為文教守護之神。 平時助妳成績步步高升,考試助妳金榜題名。

27 關聖帝君 為三國志有名武將關羽。 又稱文衡帝君。 商人之神。 招來財運,退散惡靈。

28 朱衣帝君 亦稱朱衣神,傳為文學之神。 科舉之神,幫助科舉考試。

29 魁星帝君 又稱魁星爺、大魁星君,魁即北斗七星之首。 讀書人侍奉為守護神,可庇護參加考試金榜題名,飛黃騰達。

30 孚佑帝君 亦稱純陽祖師,又稱呂祖(呂洞賓)。 八仙之一,守護神世。

31 磺溪書院---建築(一) 磺溪書院為清末文教築中之精品。
磺溪書院是四合院式,有門廳或稱山門(1)及講堂或稱正殿(2)兩進,講堂前有拜亭(3),兩側護龍(4.右護龍5.左護龍) 右廂房各七間,為介於民宅與孔廟之間的平面結構。

32 磺溪書院---建築(二) 第一落門廳(山門)共有七開間,中央三間凹入開三門;左右兩端亦開有八角窗。
第一落屋頂的屋簷線,自中間向兩翼逐次降低,屋頂分為五個段落,在中央的三個段落作法個別獨立,形成六個燕尾,加上左右兩端的歇山式屋頂。 飛揚的三川燕尾脊與層層疊降的屋面,鋪陳廣達七開間的立面,其氣勢之磅礡、技術之高超、形狀之繁複、外觀之富麗……如此豐富而壯麗的屋頂組合,可說是台灣建築史中少見的佳作。

33 磺溪書院---建築(三) 第二落為正殿與拜亭,正殿兼具有祭祀和講堂的功能,高聳的棟宇和簡樸的裝飾,塑造出正殿莊嚴肅穆的空間。
拜亭的比例穩重,燕尾脊曲線極為優美,欄杆望柱和陛石,月臺的形制,丹墀的拜亭空間,歇山惑的屋面造型與雕鏧細緻的木構架,不但使拜亭成為全區建築視覺焦點,也襯托出正殿主體建築的莊風貌,是磺溪書院建築中最富裝飾意味的一處空間。

34 磺溪書院---建築(四) 門廳高出地面三階,講堂高出地面五階,講堂之前有拜亭,而拜亭築於臺上,臺高六十分分,是由孔廟建築中「月臺」的形式轉換過來,只是規模略小、正殿前的拜亭空間,是磺溪書院建築特色之一。

35 磺溪書院---裝飾(一) 磺溪書院是最富於建築裝飾的書院,細部裝飾及磚作工夫特別優秀: 高出地面五十公分,嵌有綠釉花磚的基地。
以青綠為主的彩繪紋樣。 兩翼側室牆面,圖案別緻,變化繁多之磚雕。

36 磺溪書院---裝飾(二) 門口的一對青石獅子,雕工極佳。 講堂兩側的過水基腳,有罕見的浮雕磚刻。

37 磺溪書院---裝飾(三) 鑿精緻的木、磚、石雕。 用青磚及紅磚交砌出複雜的線腳,十分費工。

38 磺溪書院---裝飾(四) 講堂兩側的磚柱上,都刻上圖案,精工細琢,匠心獨運。 在壁門的處理上,以磚磨成曲面,令人讚嘆!
花瓶門和劍環門,以磚砌成,頗見功夫。

39 磺溪書院---裝飾(五) 磺溪書院整個建築相當考究,細部裝飾到特殊的屋頂型態都是很華麗的結構。 每面窗戶四周,都有趣味盎然的磚刻。

40 磺溪書院---對聯 「雅歌孝友」---已遺失 「經天緯地」

41 磺溪書院---對聯 溪流映碧千層浩瀚起文瀾 磺石舒丹半壁嵯峨開筆陣  前廳內側石柱對聯為:  

42 溪光瀲灩映文光 磺氣蔚蒸鍾士氣  前廳外側石柱對聯為:  磺溪書院---對聯

43 溪光棋一帶鹿諸遙連 磺氣鬱雙尖鼇山並峙   講堂前拜亭內側石柱上對聯為:  磺溪書院---對聯

44 磺溪書院---對聯 溪痕聯碧漢彩耀臺垣  磺氣接丹霄靈通帝座  講堂拜亭外側石柱對聯為: 

45 返回 磺溪書院---對聯

46 追分車站 追分車站位於台灣臺中市大肚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海岸線的鐵路車站。
「追分」(おいわけ)為日文漢字,為「分岐路」之意,因本站一經海岸線通往彰化,一經成追線通往山線之成功車站。 因販售「追分-成功」紀念車票而聞名。

47 追分車站---歷史 1920年12月15日海岸線自臺中線王田驛(今 成功車站)首先通車至清水,稱為「王田支線」。
1922年10月11日海岸線全線通車,另設追分驛(今 追分車站)直通彰化。「王田驛=追分驛」間的路段,即成為今天的成追線。 現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48 追分車站---構造 為木造車站,有島式月臺兩座。
島式月台,又名中置式月台、中央月台,是鐵路月台的一種型態,為路軌在兩旁,月台被夾在中間的設計。

49 追分車站---圖片集 上圖--- 車站背面 下圖--- 車站內部

50 返回 追分車站---圖片集 上圖--- 前往第一月臺的平面穿越道 下圖--- 追分車站第一月臺

51 返回 瑞井 聚落發展 瑞井三寶 瑞井特有 望高寮古堡

52 瑞井 瑞井最初為林仔厝,後來王仔厝的村民為了躲避孳生的土匪,搬到林仔厝來共保,隨後又搬來了吳厝、許厝的人,此後不再稱林仔厝,改為井仔頭 。
根據彰化縣誌記載,井仔頭地名始見清道光年間,其地名由來係因大肚台地南半段有二條南北並走之斷層線,一為西麓推定斷層線,一為清水斷層。於此二斷層線上,常湧出泉水,形成多處井泉。井仔頭西南山谷為井泉湧出地,有三口井,因位在其上頭,故稱井仔頭。 早期聚落沿瑞井路兩側成東西向發展,至民國60年代,受台中港與台中工業區之影響,帶動遊園路上的新興住宅與商業化。

53 瑞井---行政區域沿革 清代---台灣縣大肚中堡井仔頭庄 日據時期1---台中廳 沙轆支廳龍井目區 大肚中堡井仔頭庄井仔頭
返回 清代---台灣縣大肚中堡井仔頭庄 日據時期1---台中廳 沙轆支廳龍井目區 大肚中堡井仔頭庄井仔頭 日據時期2---台中州 大甲郡大肚庄井仔頭 光復---台中縣大肚鄉 瑞井村 台中市大肚區瑞井里

54 返回 瑞井里三寶 古井 隨營媽祖(軍中媽) 緬梔花

55 瑞井里三寶---古井

56 三井位置圖

57 往古井的道路 通往第三古井道路 通往第二古井道路 通往第一古井道路 下深崁的道路

58 古井---第一口井 整修後 飲水井

59 古井---第一口井 現貌 飲水井

60 古井---第二口井 儲水井

61 返回 古井---第三口井 洗衣井

62 瑞井里三寶---隨營媽祖

63 瑞安宮 籌建工作由當時村長 洪坤田先生發起。 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初時動土開工。 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十恭迎神像,進廟登位安爐。
民國七十五年完工。 總工程經費:四百三十餘萬元。

64 瑞安宮---隨營媽祖 全台唯一一尊迎自湄州的媽祖。
遶境---因媽祖神像直接來自大陸,神格地位與台灣其他地區的主廟一樣,所以當廟裡舉辦台灣地區倒內活動時,稱為遶境,而不是進香。

65 瑞安宮---祈福活動 每月初一、十五會在廟前舉辦敬神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及十月十五日會舉行遶境活動。
返回 每月初一、十五會在廟前舉辦敬神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及十月十五日會舉行遶境活動。 這兩天庄內家家戶戶都會宴請親朋好友,後隨著社會風氣的儉樸,由兩天改為一天(三月二十三),至今已全取消,但遶境活動仍存在。

66 瑞井里三寶---緬梔花

67 返回 瑞井里三寶---緬梔花

68 瑞井特有---紅土角厝 現大多已毀損

69 瑞井特有---彎彎曲曲的庄道 岔路多 看不見盡頭
如此設計,主要是為了防盜,早期大肚山有許多土匪(在今中國石油公司儲油庫窩藏最多,被稱為「土匪仔湖」),盜匪入侵,巷戰成為村人最後一搏的機會。 岔路多 看不見盡頭

70 瑞井特有---供水站殘跡 返回 井位於深崁下方,汲水不易。
民國四十九年 美國籍東海大學教授亨德先生,見大肚山人為水辛苦位水忙,捐出畢生退休金,為大肚山四庄(瑞井、蔗部、南寮及新莊)建立簡易自來水 ,並於每庄設供水站,造福鄉里 。 圖中水泥柱即為當時的供水站。 雖於每庄設供水站 ,但目前只剩位於瑞井巷口這根水泥柱殘跡。

71 望高寮古堡 位於大肚山東側山坡,又稱大肚古堡。 為吊鐘型古堡或稱人頭形古堡。 共有三座,路左側編號03,右側為02、01。

72 望高寮古堡 大肚古堡是指二次大戰末期,日軍為抵抗盟軍進攻台中市,特別挖掘有地下道連貫的三座古堡。
地下道深達十公尺,縱橫交錯,因全部用混凝土支撐,通風良好,至今保持完整。

73 返回 望高寮古堡 古堡位於大肚山頂,視野極佳,東邊眺望台中市全景,西邊俯攬西部平原與大肚、追分一帶村落,田野風光盡入眼簾。


Download ppt "大肚區歷史文化與古蹟 蘇淑娟 蘇世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