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學習目標 1. 瞭解十九世紀工業化與現代休閒的出現。 2. 瞭解二十世紀初到二次大戰前,英國休閒遊憩政策 的發展。 3. 瞭解二次大戰後到二十世紀末,英國成為福利國家, 其就業政策與公私部門投入遊憩的效應。 4. 瞭解美國二十世紀初遊憩運動的發展及其對二十一 世紀的影響。 5. 瞭解觀光的發展沿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學習目標 1. 瞭解十九世紀工業化與現代休閒的出現。 2. 瞭解二十世紀初到二次大戰前,英國休閒遊憩政策 的發展。 3. 瞭解二次大戰後到二十世紀末,英國成為福利國家, 其就業政策與公私部門投入遊憩的效應。 4. 瞭解美國二十世紀初遊憩運動的發展及其對二十一 世紀的影響。 5. 瞭解觀光的發展沿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0 Chapter 3 休閒遊憩的發展沿革

1 學習目標 1. 瞭解十九世紀工業化與現代休閒的出現。 2. 瞭解二十世紀初到二次大戰前,英國休閒遊憩政策 的發展。 3. 瞭解二次大戰後到二十世紀末,英國成為福利國家, 其就業政策與公私部門投入遊憩的效應。 4. 瞭解美國二十世紀初遊憩運動的發展及其對二十一 世紀的影響。 5. 瞭解觀光的發展沿革。

2 遊憩櫥窗 世界最美的鐵路-挪威柏根鐵路 挪威柏根(Bergen)鐵路,興建於1909 年。被票選為世界最美的鐵路,穿越北歐最高的山脈。從挪威首府奧斯陸到柏根全程6.5 小時。 挪威國鐵的座位寬敞乾淨,餐車舒適。列車長兼導遊,透過擴音器介紹重要的行程與景點。車行約兩小時後,列車長讓乘客在Fossen 停留六分鐘,舒展筋骨、拍拍照、觀賞湖光山色及小站風情。 列車在山洞與湖景間穿梭,層層高山未融盡的白雪,最遠方的山終年結冰。

3 導讀 Fred Coalter(1990)認為學習休閒遊憩歷史發展的重要性包括下列三項因素: 1. 當前有許多大型的公共設施,曾花費地方政府相當多的支出,此乃十九世紀都市快速發展下所衍生的產物,包括都市公園、 博物館、游泳池、及圖書館等。這些設施的供給,滿足了老百 姓日常休閒遊憩的需求。 2. 透過這些大型公共設施,可加以考量公私部門之間分配的適當性。 3. 休閒的態度與政策的制訂,通常有許多歷史性的因素,會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需求、經濟背景與政治狀況。因此透過決策過程中對社會、經濟與政治背景的認知,對遊憩規劃與管理者而言是很有啟發性的。

4 Fred Coalter 在其所著的「The Mixed Economy of Leisur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Voluntary and Public Sectors of the Leisure Industries」一文中,將英國休閒遊憩的發展分為下列三個時期,茲摘譯分述於第一節到第三節: (1) 十九世紀:工業化與現代休閒的出現。 (2) 二十世紀初( ):休閒遊憩政策與福利國家 基礎的奠定。 (3) 戰後( ):福利國家出現,就業政策與社會 富裕,以及商業團體、志願組織與公部門投入遊憩的效 應。

5 第一節 十九世紀:工業化與現代休閒的出現 休閒的觀念源於「自由時間」(Free Time), 亦即自由
(Freedom)與選擇(Choice)的概念。其發展可從工業 化前後的社會狀態比較而得知。 工業化以前的社會,運動、消遣等活動多與工作有關,現代休閒則是強調「個別選擇」(Individual Choice)與「自我表達」(Self-Expression),是較為自由、隨性的活動參與。

6 十九世紀末期,影響英國休閒政策的因素可總括為下列六項(Coalter,1990):
(一) 都市貧富懸殊(Urban Deprivation) (二) 身體健康(Physical Health) (三) 道德福利(Moral Welfare) (四) 社會整合、社會控制與社區發展(Social Integration、 Social Control & Community) (五) 自我改善(Self-Improvement) (六) 公共供給的限制(Limits of Public Provision) 十九世紀的休閒遊憩發展,政策主導者由中央政府轉移至地方政府;設施的提供也由公部門轉為私部門,並且到後期開始面臨企業化的競爭。

7 知識分享 新竹車站 基隆新竹間的鐵路於1893( 光緒19)年11 月全段通車,總長106.7公里,臺北新竹間則有78.1 公里。
1898(明治31)年總督府為求全盤開發臺灣,以吸引日本官商資本進入。 1908(明治41)年4 月20 日,基隆到打狗全線通車。 新竹火車站,屬後期文藝復興建築,兼有巴洛克風格與德式歌德風,是縱貫鐵路上長老級火車站,長久以來一直是新竹市地標,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1998( 民國87) 年6 月23日經臺灣省政府核定為省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8 第二節 20世紀初:休閒遊憩政策與福利國家的 奠定
第二節 20世紀初:休閒遊憩政策與福利國家的 奠定 二十世紀初公部門、私部門及志願組織各自崛起,形成混合經濟(mixed economy)的時期。Fred Coalter(1990)將此一時期的發展分別從五個角度來討論: 一、從福利國家的考量出發 (Welfare State) 英國在二十世紀初擬定了許多社會福利政策 在土地使用方面,則於1909 年制定了城市計畫法(Town Planning Act),此一法案正式將遊憩性的開放空間(Recreational Open Space)列為土地使用的一項,而 1919 年成立的森林委員會(Forestry Commission)則 是第一個可提供遊憩的政府部門。

9 二、從健身強國的考量出發 (Health of the Nation) 1930 年代,面對歐戰的危機,英國政府擔心國力不強無法對抗德國,因此提倡強國政策(Health of the Nation),於1937 年提出健身與遊憩法案(The Physical Training & Recreation Act),並成立健身委員會(Fitness Council),提供地方政府及公益團體發展體育與遊憩的補助。 三、增加大眾遊憩機會 (Increase Public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為了增加大眾的遊憩機會,英國政府於1939 年通過登山法案 (The Access to the Mount Act),以鼓勵大眾進入山林地區從事休閒遊憩,可惜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未能實行。

10 四、志願組織的崛起 (the Expansion of the Voluntary Sector) 非營利性的志願組織從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並在1939 年以 前成為全國性的團體,扮演監督的角色,其責任是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施加壓力,以促使英國政府更重視休閒遊憩的需求,進而制定政策,加強理性遊憩的提供。這類組織包括:運動委員會(Sports Council) 、以及後來成立的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鄉村委員會(Countryside Commission)等。

11 五、商業化休閒的發展(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eisure)
英國在此一時期開始實行有薪休假制度(Paid Holidays), 到了1939 年, 全國約有60% 的產業有週休一日的制度。而隨著休閒時間的增加,商業休閒活動開始蓬勃發展。 由上述發展可知,二十世紀初期(尤其是指1930 年代),現代休閒遊憩的混合式經濟漸漸成形,其主要特性包括下列三點: (Coalter,1990) 1. 強勢且高度組織的第三團體扮演監督的角色,例如, National Trust。 2. 商業團體提供大量的遊憩設施(如電影院、旅遊)與遊憩商 品(如自行車、報紙)等。 3. 英國政府透過補助金贊助志願組織的發展。

12 知識分享 挪威Flam 鐵路之旅-與山中精靈的邂逅

13 第三節 福利國家與商業團體、志願團體及公部 門的發展
第三節 福利國家與商業團體、志願團體及公部 門的發展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政府對於社會經濟層面的指導與管制大量增加,並追求社會的公平性,因而出現福利國家的制度。此一時期的發展特色,以及與休閒遊憩之間的關係,根據Coalter(1990)的論述摘譯如下。 一、市民權的擴張 (Right of Citizenship) 1944 年英國通過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授與地方政府提供民眾休閒遊憩的機會,並提倡創造社會訓練的機會。

14 二、自然保育與遊憩發展的兩難 (the Dual Duties of Preservation & of Recreation Opportunities) 英國政府於1949 年通過國家公園與鄉村通道法案(National Parks & Access to the Countryside Act),並成立國家公園委員會(National Parks Commission),此一理想期能對自然景觀負起保護的責任,又要創造戶外遊憩的機會,最終目的仍在於自然保育。

15 以臺灣為例,臺灣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自2010 年起計畫籌設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為國家公園。以澎湖縣的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等四島及周邊島礁與海域為計畫範圍,全區面積35, 公頃,其中部分陸域範圍已於2008 年公告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近年國家公園推動的生態旅遊模式,逐漸受到認同,保護環境也可以成為產業,帶來效益。 國家公園之意義在於它是一種為保留自然而劃定的區域,由政府所擁有,目的是保護該地不受人類發展和污染的傷害。

16 三、志願組織與會員的成長 (Growth in the Voluntary
Sector) 英國在戰後實質所得提高、非工作時間增加,自給自足的遊憩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或擴張,各式各樣的民間團體與半遊憩組織的會員也快速成長。 以臺灣為例,中華民國露營協會創於1975 年,並加入世界組織 F. I. C. C.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CAMPING ET DE CARAVANNING)。每年積極派員參加日本全國家庭露營大會及世界露營大會,因此爭取到1997 年主辦世界大露營,藉此大型活動,協助政府於新北市福隆闢建了可容納千人露營的龍門露營渡假休閒中心。

17 四、大眾消費市場蓬勃發展 (Mass Consumer Market)
從1960 到1970 年代,是英國休閒遊憩市場蓬勃發展的時期。新產品不斷的推出,間接促進遊憩行為。 上館子(eating out)也成為當時一項新興的休閒活動,不但帶動餐飲業的發展,也促使大量資金投入休閒遊憩市場,並造成商業部門休閒遊憩市場的集中。 五、公共政策的休閒效應 (Public Policy vs. Leisure Effects) 休閒遊憩商業化的發展,促使英國政府新訂相關法令如電動玩具法(Gaming Law)、開業執照的要求(Licensing)、以及娛樂稅等。 休閒遊憩發展至此,志願組織與政府部門及商業團體已成為三 角鼎立的局面,互相監督、相互制衡。1970 年代中期開始, 英國的休閒遊憩政策開始轉變,從「遊憩的福利」

18 (Recreational Welfare),到「福利遊憩」(Recreation as Welfare)。
在臺灣,從中央單位、公營事業到地方政府皆持續積極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因應國內外遊客遊憩需求、兼顧傳統農業轉型,以一級農產業之生產為基礎,結合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協助業者投入休閒農業。歷年來藉由修正法規與推動方案積極推動休閒農業旅遊,例如98 年將休閒農業的推動納入「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 台糖公司於93年成立休閒遊憩事業部,除利用優勢區位之商業區土地開發為購物中心、特產中心,也利用糖業遺址及人文景觀,開發融合具休閒、運動、養生、會議、知識四大功能之多元化之休閒遊憩計畫

19 地方政府如宜蘭縣,103 年施政計畫中亦延續成功經驗辦理宜蘭國際童玩節,並發展「歡樂宜蘭年」活動。

20 知識分享 莫斯科地鐵 莫斯科地鐵使用率極高,且因地鐵月台華麗裝飾讓莫斯科地鐵舉世聞名,而有「地下宮殿」的美譽。莫斯科地鐵起建於1931 年,初期主要取法倫敦地鐵的設計,加以正值二次大戰,也需有兼具防空洞的功能。 莫斯科地鐵行駛距離總長達300 公里,有182 個車站,近一萬輛列車往來行駛,班次頻繁、深入城市各大小角落。 每一個地鐵站區與月台都擁有獨特的風格,由獨立的建築師或團隊所設計,內部多以珍貴石材鋪裝,呈現出華貴典雅的空間氛圍,附加以彩繪玻璃吊燈、社會主義風格的鑲嵌畫、生動的石雕刻等,精湛的工藝讓行走其中的人們彷若身處藝術陳列館一般。

21 第四節 遊憩運動與當前發展 遊憩運動(Recreation Movement)這個名詞,意指「透過公部門或私部門,提供有組織的休閒活動,以達成預期的社會成果」。Kraus 認為美國遊憩運動的發展主要是受到下列三位人士的影響: 一、Joseph Lee 身為律師兼慈善家,Lee 被稱為是「兒童遊戲場運動」之父, 他為了小孩子的遊戲空間,贊助很多遊戲場與公園的開闢,同時透過演講與寫作,到處宣揚兒童遊戲場與遊憩的重要。

22 二、Luther Halsey Gulick Gulick 是一位醫生,對於教育與遊憩有特別的興趣,他舉辦了美國第一所夏令營,活躍於美加地區的YMCA,他到處演講遊戲與遊憩的重要,鼓吹並提升婦女同胞的遊憩活動。 三、Jane Addams Addams 女士是社會工作先驅者,她非常關心小孩與青少年的需要、注意美國大城市中移民家庭與窮人的生活,並發展出許多偉大的教育、社會、與遊憩活動計畫。

23 遊憩運動的內容主要包括下列三項: (一) 成人教育運動(The Adult Education Movement) 二十世紀初( )學苑運動(Lyceum Movement)成為全國性的組織,有900 個地方支部,其活動內容包括演講、讀書會、及其它教育性的活動,讓美國成人教育的夢想實現。 (二) 中央與地方公園系統的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a Network ofNational、State & Municipal Parks) 美國的公園系統包括國家公園、州立公園、地方公園。全球第一座國家公園是設立於1872 年的黃石公園;第一批州立公園則建於1864 到1900 年;而地方公園的發展美國遠較歐洲慢,英國早在1841 年便制定城市之肺法案,提供都市公園,美國的第一座地方公園是紐約的中央公園,建於1873 年。

24 臺灣自1961 年開始推動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1972 年制定「國家公園法」之後,相繼成立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與台江共計8 座國家公園,並於2014 年6 月公告「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為第9 座國家公園。 ( 三 ) 兒童遊戲場運動( The Playground Movement) 兒童遊戲場的起源是為了滿足大都市中貧窮的工人階級,在擁擠的生活環境中,一點點綠地空間的需求。美國第一座兒童遊戲場是建於波士頓的Boston Sand Park。

25 在臺灣,龍潭湖風景區於2013 年新建大型溜滑梯與環湖木棧道,大型溜滑梯利用環境原有緩坡以拋光磨石子光製成,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遊玩重新成為宜蘭的熱門景點。
Kraus 認為進入二十一世紀,影響專業規劃與管理的考量,包括:家庭結構的改變、環境關懷、休閒的普及、社會道德標準的改變、以及工作價值的再創等,茲摘譯分述如下: 1. 家庭結構的改變 ( Changing of Family Structures) 遊憩規劃與管理者應該認知到家庭組成已經從過去的幾 代同堂改變為核心家庭與單親家庭。

26 2. 環境關懷(Environmental Concerns) 對於環境的關懷,除了廣大的野外空間以外,也應該包括 都市公園、小型公園、兒童遊戲場、以及老舊的鄰里公園 與水岸地區。 3. 休閒的普及(Availability of Leisure) 1990 年代以後雖然休閒時間減少,人們對休閒的需求卻不 減,當財務資金足夠時,高品質的遊憩活動也可以持續提供。 4. 社會道德標準的改變(Changing Public Moral Standards) 二十一世紀傳統價值觀再度受到重視,家庭旅遊成為各個階 層重要的休閒遊憩活動之一。

27 5. 工作價值的再創(Resurgence of Work Values) 二十一世紀全球金融風暴,美國華爾街的工作倫理與價值觀成 為社會輿論探討的議題。新世紀「要快樂才會賺錢」的新觀點,更加強休閒遊憩對於工作投入的影響與重要性。

28 知識分享 台北轉運站 臺北轉運站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是臺灣第一座集合長途客運車站、購物中心、影城、旅館、辦公大樓、集合住宅、不同類型設施的大型複合式交通轉運設施;因其座落於「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通九號用地,故一般又稱為交九轉運站。 台北轉運站於2009 年啟用,分為「京站」和轉運站主體兩個部分。京站部份包含集合住宅、飯店、購物商場等;轉運站位於該建物東南側的一至四樓,包含候車月台、售票處、一樓和地下一樓的兩層商店街。

29 台北轉運站是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於2004 年所辦理的第一個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開發計畫,總樓地板面積計243,335 平方公尺;其中長途客運轉運站樓地板面積25,996 平方公尺,規畫設置50 席月台。台北轉運站三樓與市民大道高架道路有匝道連接,不需經過市區平面道路,降低道路交通衝擊。

30 第五節 觀光發展沿革 渡假勝地(Holiday Resorts)興起,不再只強調有水的地方,使得水療旅遊於十八世紀末結束其全盛時期,而進入海邊渡假(Seaside Resorts)。 Burkart and Medlik(1990)認為觀光的前提是“到外地去”,而要到外地去必須依賴交通工具,因此交通是發展觀光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工業革命以後交通工具的進步日新月異,也直接影響觀光的發展。依照交通工具的演進將觀光發展分為三個時期: 一、 鐵路時期 鐵路出現後,Thomas Cook 於西元1841 年初創「鐵路旅遊」,跟著鐵路所到之處,而有套裝旅遊、海岸旅遊(法國浪漫運動)、登山旅遊、滑雪旅遊等特定型態旅遊的出現。

31 二、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WW1~WW2)-汽車私有化及巴
士的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國家積極復甦,對假期、所得、及生活水準的需求提高。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航機時期 觀光盛況開始恢復,而且範圍更為廣泛,各國的國際觀光開始普及,主要是受到航空運輸便宜、快速,以及觀光業者市場行銷及管理技術的鼓動。 此一時期都市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擁擠的都市造成都市人口開始嚮往回歸鄉村,再加上「有薪渡假」制度的出現,使得觀光的需求與發展越顯重要

32 知識分享 彰化扇形車庫 臺灣縱貫鐵路各重要車站,皆有車庫設計,日治時期稱「機關庫」,今稱「機務段」,以調度、維修機關車(火車頭)。其中,以「扇形車庫」最具特色,日治中期興建的台北、新竹、彰化、嘉義、高雄、高雄港等車庫,即為此種建物。 「扇形車庫」(RailwayRoundHouse)的名稱由來,正因其是如同一面摺扇造形的車庫,百年來的臺灣火車車庫,以此種車庫最富特色,其輻射如折扇狀的一間間車庫,都是為整備、維修蒸汽機關車而設計的,更顧慮蒸汽機關車不方便倒著行駛的特性,而在其前設置一座轉車台(TurnTable,原以人力,後改為電力),以供機關車一百八十度迴轉。轉車台如扇軸、輻射狀鐵軌如扇骨、建物是扇面,此種建築型態與設計,有豐富的建築表情。

33 民國89 年9 月1 日,成為縣定古蹟,未來將規劃成為「蒸汽火車博物館」,除靜態展示多種機關車外,尚有1950 年日本日立生產的65 噸蒸汽救險吊車,是蒸汽火車製造技術顛峰期的代表作,也是臺灣鐵路唯一的蒸汽大吊車。

34 旅遊廣角鏡 觀光發展類型 二十世紀以後的旅遊型態為大眾旅遊(Mass Tourism),根據Hollway(1989)「The Business of Tourism」一書,將觀光的發展分為下列各種類型加以說明。此外套裝旅遊(Package Holiday)也成為觀光發展的主要趨勢,一併說明於下。 一、純粹休閒遊憩 (Relaxation and Physical Recreation) 1. 主要目的為身心真正的放鬆。 2. 目的地包括海邊、郊區、山林、野外等。 3. 觀光客的需求為吸引人的風景、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以及 尋求3S(沙灘、陽光、海洋)。

35 4. 就歐美的趨勢而言,郊區、山林觀光由來已久而穩定成長, 海邊度假則有增高的趨勢。 5
4. 就歐美的趨勢而言,郊區、山林觀光由來已久而穩定成長, 海邊度假則有增高的趨勢。 5. 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日光浴可能導致皮膚癌,因此過去追 求“ Brown is Beautiful”(棕色就是美),現在則改為“ Pale is Interesting”(白色也不錯)。 二、觀光、旅遊與文化交流 (Touring、Sightseeing、and Culture) 1. 與第一類型的觀光目的類似,都是為了休閒。 2. 目的地以著名的風景區、市中心區為主。 3. 觀光客的需求為四處遊覽(Wandering),希望看遍所有 的名勝,原因為自我教育、追求自我或炫耀,此類型的遊 客必備的設備為照相機。

36 4. 每晚可能住不同的旅館,因此對旅館業者而言,此類觀光客
為短期住宿者。 5. 比上述3S 遊客更需要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多為線形旅遊 型態,而較少定點旅遊。 6. 住宿、交通、門票之安排甚為重要。 三、拜訪親友 (Visiting Friends and Relatives,VFR) 1. 此類型的旅遊,就觀光產業而言,並不能算是真正的觀光客, 因為消費較少,經濟效益不大。 2. 對於交通業者而言是重要的市場。以歐美發展趨勢而言,有 六分之一到英國的外國人是為了拜訪親友;而有二分之一到 美加的外國人也是為了拜訪親友。 3. 此類遊客最常去的地方為「非觀光區」。

37 4. 華僑回國探親曾是臺灣國際觀光市場的重要來源。 5
4. 華僑回國探親曾是臺灣國際觀光市場的重要來源。 5. 臺灣在20 世紀後半葉開放赴大陸探親,創造了VFR 的龐大 市場。 四、商務旅遊 (Business Travel) 1. 過去觀光區的規劃常忽略此一類型的遊客,雖然商務旅遊以 作生意、業務、會議為目的,但同時也消費、娛樂,如同 一般觀光客。 2. 此類型的旅遊不受季節、氣候影響,亦不受經濟不景氣或外 匯變動之影響,甚至在不景氣時反而有較多的商務旅遊機會, 因此對觀光業者而言,掌握此類遊客相當有利,因為需求明 確、成長穩定,故可正確預測及事先規劃。 3. 旅遊活動較一般遊客少,且偏重傍晚的活動。

38 4. 此一型態為價格不彈性,需求較多,如租車、翻譯、旅館內 事務性及通訊設備都需具備齊全。 5
4. 此一型態為價格不彈性,需求較多,如租車、翻譯、旅館內 事務性及通訊設備都需具備齊全。 5. 社會型態改變,女性商務遊客越來越多,觀光事業亦受影響,例如,旅館的建築型態、客房的佈置等。 6. 此類型的遊客花費較高,因此所受待遇較佳,包括機場貴賓室、頭等艙或商務艙、會議中心休息室、鮮花、水果、書報等。 五、會議觀光 (Conference Tourism) 1. 商業界、學術界經常舉行會議觀光,其目的為資訊交換與文化交流,世界著名的會議城市包括柏林、哥本哈根、漢堡、洛杉磯等。

39 2. 以美國而言,大型會議中心極多,包括可容納兩萬五千人以上的會議廳。
3. 大規模會議的遊客較一般遊客貢獻較高利益。 4. 21 世紀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各大城市皆興建超 大的會議中心,以做為邁向現代城市的指標。以上海首家獲 得ISO9001 認證的國際性展覽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為 例」,占地3.2 萬平方公尺、建築總面積11 萬平方公尺,擁 有一個4300 平方公尺的多功能廳、一個3600 平方公尺的 新聞中心,以及近30 個大小不同規格多種的會場。

40 六、獎勵旅遊 (Incentive Tourism) 1
六、獎勵旅遊 (Incentive Tourism) 1. 始於1960 年代美國地區,為老闆對屬下的一種獎 勵。21 世紀則有保險業、人壽業、傳銷業的大規 模員工獎勵旅遊。 2. 美國目前約有500 家專業的獎勵旅遊規劃公司。 3. 國際觀光客中每年有四百萬人屬於此一類型。 4. 另有特定目的觀光,如歐洲農民組團至美國參觀先 進的農業技術與機器。 七、會展旅遊( Meeting、Incentive、Conference、 Exhibition, MICE) 21 世紀全球觀光產業蓬勃發展,其中會議展覽與獎勵旅遊(Meetings, Incentives, Conventions, Exhibitions, MICE)年產值高達2,800 億美元,亞洲並逐漸成為MICE 產業之重心。

41 八、其他特別動機的旅遊 1. 包括遊學、運動、健康、宗教等,衍生出遊學之旅,運動觀光、醫療觀光、宗教觀光等類型與產品。 2. 這些類型的旅遊在亞洲市場正蓬勃發展。 九、套裝假期 (The Package Holiday) 在觀光產業中所使用的專業術語為全包式旅遊(Inclusive Tour,IT),是一種完整的觀光產品,包括來回交通、食宿、旅遊活動等,由旅行業者以單一價格提供給消費者,因此又稱為套裝旅遊(Package Holiday)。此一類型的旅遊為線型旅遊(Linear Tour),從一個地方玩到另一個地方,而非固定停留於某一地區。在出國旅遊人數多的國家相當盛行,尤其對於長途旅行的未知,可提供安全性與各種訂位的保證。

42 套裝旅遊起源於西元1850 年代及1860 年代,由英國的Thomas Cook 所發明,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興盛,原因包括下列四點:
1. 經濟與社會狀況的改變促成大眾旅遊。 2. 大戰中所使用的軍用飛機轉為民航機,航空業者可以任 何價格將剩餘座位整體賣出,以確保使用率;而旅行業 者則將交通與旅館的供給結合,提供優惠的價格。 3. 套裝及廣告行銷的觀念由美國引入歐洲,消費者開始接 受全包式的旅遊方式。 4. 法律與經濟上的管制間接造成此類型旅遊的發展,因為 外匯管制造成手續上的繁雜,反而是透過專業、專責的 旅行業者較為安全方便;而航空私有化的禁止則造成航 空公司的獨佔性。

43 1970 年代以後,全包式旅遊蓬勃發展,並持續發展到現在,其原因如下: 1
1970 年代以後,全包式旅遊蓬勃發展,並持續發展到現在,其原因如下: 1. 經濟成長、航空價格下降、外匯管制放鬆,國際觀光旅遊大 為興盛。 2. 旅行業者投入航空業及旅館業,形成整合性更大的產業。 3. 旅行業者相互競爭。 4. 觀光產業的規則與管制措施越來越多,業者越健全。 全包式旅遊又可因航空公司的政策而分為下列兩種形式: (一) 定期套裝旅遊(Inclusive Tour by Excursion) (二) 包機套裝旅遊(Inclusive Tour by Charter)


Download ppt "學習目標 1. 瞭解十九世紀工業化與現代休閒的出現。 2. 瞭解二十世紀初到二次大戰前,英國休閒遊憩政策 的發展。 3. 瞭解二次大戰後到二十世紀末,英國成為福利國家, 其就業政策與公私部門投入遊憩的效應。 4. 瞭解美國二十世紀初遊憩運動的發展及其對二十一 世紀的影響。 5. 瞭解觀光的發展沿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