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辐射 . 第二章 辐射  辐射是物体发射电磁波 所有物体都发射与其温度相应的电磁波 物体也吸收电磁波 辐射是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 太阳辐射是地球和大气能量来源,是大气中发生各种变化和过程的能量基础。 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 大气温室效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辐射 . 第二章 辐射  辐射是物体发射电磁波 所有物体都发射与其温度相应的电磁波 物体也吸收电磁波 辐射是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 太阳辐射是地球和大气能量来源,是大气中发生各种变化和过程的能量基础。 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 大气温室效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二章 辐射 

3 辐射是物体发射电磁波 所有物体都发射与其温度相应的电磁波 物体也吸收电磁波 辐射是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 太阳辐射是地球和大气能量来源,是大气中发生各种变化和过程的能量基础。 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 大气温室效应

4 主要内容 辐射的基本知识 太阳辐射 地面和大气辐射 黑体与灰体 辐射与电磁波 辐射基本规律 太阳的高度与方位、昼长变化 太阳辐射概述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与植物的关系 地面和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温室效应

5 辐射的基本知识 辐射定义 电磁波 辐射的基本规律 基尔霍夫定律 (Kirchhoff) 斯蒂芬—波茨曼(Stefan-Boltzman)定律
维恩(Wien)位移定律

6 任何物体(>-273℃)都会向外发射与其温度相对应的电磁波,即辐射,也称热辐射
发射能量,辐射能 物体也能吸收电磁波 辐射是物体间能量交换的重要方式。

7

8

9 振动与波

10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电磁感应 电磁波 振动的分子、原子、电子等产生电磁波 热辐射

11

12 不同电磁波的具体波长范围 可见光波长范围 名称 波长范围 紫外线 100埃~0.4微米 可见光 0.4微米~0.76微米 红 外 线 近红外
0.76微米~3.0微米 中红外 3.0微米~6.0微米 远红外 6.0微米~15微米 超远红外 15微米~1000微米 毫米波 1~10毫米 厘米波 1~10厘米 分米波 10厘米~1米 色彩名称 波长范围 0.40~0.43微米 0.43~0.47微米 0.47~0.50微米 绿 0.50~0.56微米 0.56~0.59微米 0.59~0.62微米 0.62~0.76微米

13 斯蒂芬—波茨曼(Stefan-Boltzman)定律
黑体和灰体  黑体:能将投射到其表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如地面、太阳 表面。只能部分吸收的为灰体 黑体的辐射强度(E)与其表面的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E=σT4   σ=5.67×10-8是斯蒂芬—波茨曼常数。 普通物体的辐射强度     E= ε σT4   ε:辐射率

14 维恩(Wien)定律 连续辐射波(光)谱 物体辐射能力最强的电磁波波长与T成反比 λmax=2897/T (μm)

15

16 例如: 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最大辐射波长 λmax=2897/6000=0.48μm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288K,放射的最大辐射波长为    λmax=2897/288=10μm

17 基尔霍夫定律 (Kirchhoff) 物体易发射某波段的电磁波,同时也易吸收相同波段的电磁波
物体对电磁波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如大气、水、玻璃、塑料薄膜、雪等。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18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电磁波,高温物体发射的强度大,波长短,低温则较弱,波长较长
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物体对电磁波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地面可看作黑体,吸收、辐射能力都 强 黑色的路面 红外测温仪、夜视设备、红外感应等

19

20 太阳辐射 太阳的高度与方位、昼长变化 太阳辐射概述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植物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21 太阳高度与方位意义 太阳高度日变化 年变化 地区变化 建筑物朝向、温室顶面倾角、山的南北坡差别、果园行向、空调安装方位等

22 地平线 天顶 太阳光线 日出正东 正午正南 日落正西 春秋分太阳的高度与方位:

23 地平线 天顶 日出东偏北 正午 日落西偏北 回归线以北:正南 回归线:天顶 回归线以南:正北 夏至太阳方位

24 日出 东偏南 正午 正南 日落 西偏南 冬至太阳方位

25 昼长的时空变化 昼长即是太阳从地平面升起到落下的这段时间,也叫日长或可照时间。 光照时间= 昼长+曙光+暮光 纬度越高,曙暮光时间越长
与植物的光周期有关

26

27 太阳辐射概述  太阳辐射光谱 辐射强度 太阳常数 辐射强度、照度、量子通量密度

28 太阳辐射光谱 定义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 图中: 实线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 虚线是温度在6,000K时的黑体辐射光谱。

29 太阳辐射概述

30 太阳辐射概述 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 能量分布 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7% 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43% 可见光区50%
生理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

31 太阳辐射概述 太阳辐射强度 在垂直照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辐射能量。 太阳常数
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1367W/m2

32 太阳辐射概述 辐射强度:w/m2,用能量计算。 照度:光照强度,米烛光(lux),夏日中午可高达12万lux以上。照明等。
光(量)子通量密度:E/ m2· s 1E=6.02×1022个光子,用于光合作用等较好。                   

33 太阳辐射概述 太阳紫外线(UV)(选讲) 具有较高的能量,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UVC  的紫外线对生物有杀伤作用,可杀死单细胞生物,降低人体免役力,伤害人眼的视网膜,致使失明,好在这部分紫外线基本上被大气中的O3吸收掉了,很少到达地面。

34 太阳辐射概述 UVB  波段 紫外线有少量到达地面,这部分紫外线能量也较高,可穿透人的皮肤,产生日灼,甚至皮肤癌(90%的皮肤癌与有关),有意思的是,UVB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

35 太阳辐射概述 UVA 波段 紫外线能量相对较低一些,可使皮肤变红,对免役系统有一定危害。紫外线作用下,皮肤细胞中会产生一些黑色素,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线,起到保护作用(白种人与日光,皮肤癌)。

36 太阳辐射概述 紫外线指数预报 紫外线指数:中午前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用0至15表示。夜间为0,最强为15。
 1级:0、1、2  2级:3、4  3级:5、6 中等强度,有一定影响  4级:7、8、9较强,危害较大  5级:10以上,危害大,需预防

37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吸收作用 散射作用 反射作用

38 大气反射 大气吸收

39 吸收作用 吸收后变为热能,可使气温升高 水气 0.93~2.85微米之间 吸收物质 臭氧 0.2~0.3微米 尘埃等 大气主体成份无吸收作用
水气 0.93~2.85微米之间 吸收物质 臭氧 0.2~0.3微米 尘埃等 大气主体成份无吸收作用 太阳辐射不是大气       直接热源  太阳辐射主体未被吸收 眼对紫色不敏感

40

41 水汽吸收最强的是在红外区,从0.93-2.85微米之间的几个吸收带。最强的太阳辐射能是短波部分,因此水汽从总的太阳辐射能里所吸收的能量是不多的。据估计,太阳辐射因水汽的吸收可以减弱4-15%。
氮和氧,只有氧能微弱地吸收太阳辐射。在波长小于0.2微米处为一宽的吸收带,吸收能力较强;在0.69和0.76微米附近,各有一个窄吸收带,吸收能力较弱。 臭氧在大气中含量虽少,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强。 微米为一强吸收带,使小于0.29微米的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较弱,仅对红外区4.3微米附近的辐射吸收较强,但这一区域的太阳辐射很微弱,被吸收后对整个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42 散射作用 辐射遇到大气中的质点,以此为中心向 四面八方散开。只改变方向。 高层大气,或天空晴朗 散射质点:分子 分子散射
又称雷莱散射 散射作用 辐射遇到大气中的质点,以此为中心向 四面八方散开。只改变方向。 高层大气,或天空晴朗 散射质点:分子 分子散射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      成反比 类型 蓝天、多彩天空的原因 天空多尘埃、云雾时 粗粒散射 散射质点:粒子 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反射作用 云层反射平均达50~55% 大气中较大颗粒的埃尘 散射作用指向天空的部分

56

57

58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组成 太阳高度角 影响因素 大气状况:云量、尘埃 大气透明度等 海拔 比较:
     大气透明度等 海拔 比较: 高纬和低纬度地区,冬天和夏天,平原和高原 ,晴天和阴天太阳辐射的差异?

59 太阳高度角与辐射强度 太阳高度角越大,辐射强度越强

60 太阳高度角与辐射强度 高度越小,路径越长,损失越少

61 太阳直接辐射光谱与高度角的关系 光谱成分 0.5 5 10 20 30 50 90 紫外线 0.4 1.0 2. 0 2.7 3.2 4.7
0.4 1.0 2. 0 2.7 3.2 4.7 可见光 31.2 38.6 41.0 42. 44. 43. 45.3 红外线 68.8 61.0 58.0 56. 54. 52. 50.0

62 太阳辐射与植物关系 l. 波长大干1μm的辐射 被植物吸收转为热能,不参与生化作用。
2 波长为0.72-1μm 伸长起作用,其中0.7—0.8μm称为远红光,对光周期和种子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与果实颜色。 太阳辐射与植物关系 3. 波长为0.61—0.72μm的辐射(红、橙光) 被叶绿素强烈吸收,光合作用最强 4.波长为0.51—0.61μm的辐射(绿光)   表现为低光合作用与弱成形作用。 5.波长0.4—0.51μm的辐射(蓝、紫光) 被叶绿素强烈吸收,表现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 6. 波长0.315—0.4μm的辐射 起成形作用,如使植物变矮、叶片变厚等。 7. 波长0.28—0.315μm的辐射 对大多数植物有害。 8. 波长小于0.28μm的辐射 能立即杀死植物。

63 地面和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净辐射 大气温室效应

64 地面辐射 1~30 μm 主要在10 μm附近 一般,波长>4 μm称长波辐射 波长<4 μm称短波辐射 如地面温度15℃时:
   E=εσT4=0.9 × 5.67×10-8 ×2884     =346.7(w/m2)   λmax=2897/T=2897/288=10 (μm)

65 大气辐射 辐射主体:co2、水气、云、尘埃等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 大气在8~12 μm吸收率很小 大气天窗
是地表失去能量的通道 大气天窗

66 地面有效辐射 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是地表实际失去的辐射能 地表温度,越高,辐射力越强 空气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影响因素 空气湿度,越大,有效辐射越小 天空云量,越多,有效辐射越小 海拔高度,越高,有效辐射越大

67

68 地面净辐射R 又称地面辐射差额、辐射平衡 R=(S+D)×(1-a)-F0 S:直接辐射 D:散射辐射 a: 反射率 F0:地面有效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R=(S+D)×(1-a)-F0 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 S:直接辐射 D:散射辐射 a: 反射率 F0:地面有效辐射

69 意义: 影响因素 R是地面净得到或净失去的辐射能,对天气和气候有重在意义。 R>0,净得到辐射能 R<0,净失去辐射能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下垫面反射特征 大气状况 海拔高度 影响因素

70 大气温室效应---全球性议题、核心 地球辐射平衡温度 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与地球失去 的辐射能应相等,否则会升温或降温
理论上地球均温为-18℃ 实际为+15 ℃ 这是大气温室效应的结果

71

72

73 玻璃阻隔室内外空气热交换 温室效应原因 短波辐射易进,长波不易出 大气温室 效应: 短波辐射易进,长波不易出 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必要的 问题在于温室效应的增强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近百年地球均温升约0.6℃ 预计未来升温1至6 ℃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 极地、高山、高原冰川减少 气象灾害增多、增强

82 1、名词解释:  辐射、辐射能、电磁波谱、净辐射、辐射差额、地面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分子散射、漫反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近红光、远红光、近红外光、远红外光、黑体、太阳常数、光合有效辐射 2、物体辐射的基本规律? 3、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能量比例? 4、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哪些影响? 5、比较高原和平原、高纬和低纬、冬天和夏天、中午和早上的太阳辐射。 6、地面有效辐射及影响因素? 7、地面净辐射及影响因素? 8、太阳辐射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9、为什么天气晴朗时天空呈蓝色,而浑浊时呈灰白色?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10、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大气天窗?


Download ppt "第二章 辐射 . 第二章 辐射  辐射是物体发射电磁波 所有物体都发射与其温度相应的电磁波 物体也吸收电磁波 辐射是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 太阳辐射是地球和大气能量来源,是大气中发生各种变化和过程的能量基础。 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 大气温室效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