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缺氧(hypoxia).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缺氧(hypoxi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缺氧(hypoxia)

2 第一节 概述 一.氧的摄取、输送和利用

3 缺氧:供氧↓或用氧异常→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4 一.常用的血氧指标: 1.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定义: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5 正常值:PaO2:100mmHg (13.3kPa) PvO2:40mmHg (5.33kPa)

6 影响因素 : PaO2:吸入气氧分压和肺呼吸功能 PvO2: 可反映内呼吸状态

7 2.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 CO2max) 定义:100ml血液中Hb为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 正常值:CO2max=1.34(ml/g)×Hb(15g/dl) ≈ 20 ml/dl

8 影响因素: Hb的质和量

9 3.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 CO2) 定义:100ml血液实际带O2量 Hb结合的氧(主要) 溶解于血浆的氧(极小,0
3.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 CO2) 定义:100ml血液实际带O2量 Hb结合的氧(主要) 溶解于血浆的氧(极小,0.3ml/dl)

10 正常值:CaO2 19 ml/dl CvO2 14 ml/dl
影响因素:PO2和CO2max

11 4. 血氧饱和度(SO2): 定义:Hb的氧饱和度。. CO2-溶解的氧量 CO2 SO2= CO2max. ×100% = CO2max

12 正常值: SaO2 95% SvO2 70% 影响因素:PO2

13 氧离曲线 (ODC): SO2随PO2的变化而改变,二者间呈一特殊“S”形曲线函数关系,称氧离曲线。

14 影响因素:2,3–DPG 、[H+]、 PCO2、 血温
↑:Hb与O2的亲和力↓,曲线右移 ↓:Hb与O2的亲和力↑,曲线左移

15 5.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CvO2): 定义:组织从100血液中摄取并利用的氧量。 正常值:约为5ml/dl。

16 影响因素: a.血液与组织细胞处氧分压差 b.弥散时间 c.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17 组织的供氧量= CaO2×组织血流量 组织的耗氧量= CaO2-CvO2× 组织血流量

18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

19 一、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低氧血症 ) — O2摄取障碍 概念:由于PaO2↓→ CaO2↓→供O2不足。 (组织的供氧量= CaO2×组织血流量)

20 原因: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高原或高空﹑矿井或坑道等(大气性缺氧) (2)外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或换气障碍(呼吸性缺氧)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心内右–左分流(如法四)

21 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PaO2. CO2max. CaO2. SaO2. CaO2–CvO2 ↓. N. ↓. ↓. ↓
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PaO CO2max CaO SaO2 CaO2–CvO2 ↓ N ↓ ↓ ↓ CaO2–CvO2 : N(慢性缺氧代偿时)

22 肤色:发绀(紫绀) (cyanosis) 发绀: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50g/L,可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23 发绀≠缺氧

24 二、血液性缺氧— 血液携氧障碍 (等张性低氧血症)
二、血液性缺氧— 血液携氧障碍 (等张性低氧血症) 概念:由于Hb量↓或质的异常,CO2max↓→CaO2↓→供O2不足。 (组织的供氧量= CaO2×组织血流量)

25 (1)贫血 (2)碳氧血红蛋白血症:CO中毒

26 a.CO + HbFe2+→HbFe2+–CO,失去携氧能力;
b.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10倍,故CO在较低浓度时即可充分与Hb结合,使血液携氧能力↓;

27 c.CO抑制红细胞中糖酵解→2,3–DPG↓,氧离曲线左移,即HbO2释放氧能力↓;

28 HbCO + O2 HbO2+ CO

29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等 氧化剂中毒 氧化剂 Hb–Fe2+ HbFe3+OH 还原剂

30 a.MHb中的Fe3+ 因与合OH–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

31 “肠源性紫绀”: 肠道细菌 腌菜(硝酸盐 ) 亚硝酸盐→MHb,使病人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类似紫绀。

32 (4)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 a.输入大量的库存血:2,3–DPG↓ b.输入大量的碱性液体:pH↑ c.Hb病

33 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PaO2 CO2max CaO2 SaO2 CaO2–CvO2 N ↓ ↓ N ↓

34 肤色: 贫血—苍白色 CO中毒—樱桃红色(常见)or苍白色 MHb—咖啡色or青石板色

35 三、循环性缺氧—O2输送障碍 (低动力性缺氧,低血流性缺氧) 概念:由于组织血流量↓而导致 供O2不足。

36 原因: (1)全身性循环性缺氧:休克﹑心衰 (2)局部性循环性缺氧:如血管栓塞 动脉管腔狭窄 缺血性缺氧 淤血性缺氧
原因: (1)全身性循环性缺氧:休克﹑心衰 (2)局部性循环性缺氧:如血管栓塞 动脉管腔狭窄 缺血性缺氧 淤血性缺氧

37 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PaO2 CO2max CaO2 SaO2 CaO2–CvO2 N N N N ↑ 肤色:发绀

38 四、组织性缺氧(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O2利用异常 概念:组织﹑细胞利用O2异常所引 起的缺氧。

39 原因: (1)组织中毒(线粒体功能受毒物抑制): 氰化物(CN–),硫化物等

40 CN– + Cytaa3Fe3+→Cytaa3Fe3+CN–,后者由于不能转化为还原型而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使呼吸链中断。

41 (2)细胞损伤:如放射线/内毒素 →线粒体损伤 (3)线粒体呼吸酶合成障碍: 如VitB1、B2、PP缺乏

42 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PaO2 CO2max CaO2 SaO2 CaO2–CvO2 N. N. N N. ↓
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 PaO2 CO2max CaO2 SaO CaO2–CvO2 N N N N ↓ 肤色:玫瑰红色(HbO2↑)

43 缺氧常为混合性 心力衰竭: 循环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 失血性休克:?性缺氧

44 低氧血症: CaO2↓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45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一)呼吸系统 PaO2(<60mmHg)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运动↑→通气量↑﹑换气量↑→摄氧量↑

46 何型缺氧呼吸系统代偿最明显? *低张性缺氧

47 (二).循环系统 1.心输出量↑ 2.血流重分布↑ 3.肺血管收缩 4.毛细血管增生
(二).循环系统 心输出量↑ 血流重分布↑ 肺血管收缩 毛细血管增生

48 1.心输出量↑ (1)心率↑:缺氧(通气↑→肺膨胀→刺激肺牵张感受器)→交感神经兴奋 (2)心肌收缩性↑: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 (3)静脉回流↑:胸廓呼吸运动及心脏活动↑

49 2.血流重分布: (1)心﹑脑血流量↑ (2) 皮肤﹑腹腔(尤其是肾)血流量↓

50 3.肺血管收缩 机制: (1)交感神经作用:交感神经兴奋→肺血管平滑肌α受体→血管收缩 (2)体液因素作用:缺氧→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失平衡→缩血管物质(如LTs,TXA2,ET) (3)缺氧直接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缺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Na+↑→肺血管收缩

51 肺血管收缩为什么具有代偿意义 ?

52 4.毛细血管增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53 (三)血液系统 1.红细胞↑ (1)急性缺氧:容量血管收缩→贮血释放 (2)慢性缺氧: EPO↑ →骨髓造血↑

54 2. 2,3-DPG↑→氧离曲线右移 (1)2,3-DPG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后者的空间构型,使之不易与氧结合;
(2)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增多时可使红细胞内pH↓,通过Bohr效应可使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55 红细胞↑及氧离曲线右移? 可增加氧的运输和Hb释放氧。

56 氧离曲线右移有何意义?

57 (四)组织细胞的适应 1. 组织、细胞利用氧能力↑:线粒体数目↑,呼吸链中酶的活性↑ 2. 无氧酵解↑: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偿能量 3
(四)组织细胞的适应 1.组织、细胞利用氧能力↑:线粒体数目↑,呼吸链中酶的活性↑ 2.无氧酵解↑: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偿能量 3.肌红蛋白↑:骨骼肌氧储备↑ 4.低代谢状态: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和耗能过程减弱→低代谢状态,有利于在缺氧下生存。

58 急性缺氧:以?的代偿反应为主 慢性缺氧:以?的代偿反应为主

59 急性缺氧:以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为主
慢性缺氧:主要靠增加组织利用氧和血液运输氧的能力

60 二.功能代谢障碍 (一)缺氧性细胞损伤 1.细胞膜的变化: Na+、Ca2+内流; K+外流 2.线粒体的变化 3.溶酶体的变化

61 (二)CNS功能障碍: 对缺氧非常敏感 2% of body weight % CO % of total O2 consumption

62 (三)外呼吸功能障碍

63 (四)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1.肺动脉高压 2.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3.心律失常 4.静脉回流↓

64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代谢耗氧率:CNS机能状态; 机体代谢情况 2.机体的代偿能力:器官功能﹑年龄 锻炼﹑缺氧程度/时间

65 第五节 氧疗及氧中毒 氧疗: 吸氧→PiO2↑→PaO2↑→物理溶解的氧量↑,SaO2↑→CaO2↑ 。

66 氧疗对低张性缺氧(异常分流除外)效果最好;
对CO中毒效果也较好; 氧疗对其它类型的缺氧也有一定作用。

67 氧中毒 概念:吸入气氧分压过高(>0.5个大气压)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机制:与活性氧有关。 分型:肺型和脑型氧中毒

68 (1)肺型氧中毒:慢性 (1 个大气压,8小时后) (2)脑型氧中毒:急性 (2~3个大气压,短时间)
(1)肺型氧中毒:慢性 (1 个大气压,8小时后) (2)脑型氧中毒:急性 (2~3个大气压,短时间)

69 参 考 书 1. 金惠铭主编. 病理生理学(5版). 人 民卫生出版社 2. 陈主初主编. 病理生理学(七年制教 材)
参 考 书 1.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5版).人 民卫生出版社 2.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教 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 3.王迪浔,金惠铭主编.人体病理生理 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Download ppt "缺氧(hypoxia)."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