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臺灣傳統婚嫁禮俗認知之研究 投稿類別: 家事類 作者: 陳姿蓉。台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時尚科三年忠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臺灣傳統婚嫁禮俗認知之研究 投稿類別: 家事類 作者: 陳姿蓉。台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時尚科三年忠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臺灣傳統婚嫁禮俗認知之研究 投稿類別: 家事類 作者: 陳姿蓉。台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時尚科三年忠班
陳翊熏。台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時尚科三年忠班 黃科涵。台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時尚科三年忠班 指導老師: 陳明雅老師 李京玲老師

2 壹●前言   在過去,婚禮時刻和程序的完整顯示著一樁婚姻的幸福與否。然而,遵循各種習俗、避免衝撞禁忌,將這些都做到無可挑剔,是否就能有個幸福的婚姻?   過去的傳統結婚儀式十分嚴謹,婚禮必須時刻提心吊膽,深怕一個不注意惹的未來親家不開心。   我們需要對一些習俗有基本的認知,在了解各自的意義與價值後,再去做取捨,汰換老舊古板的並傳承古人智慧下的結晶。

3 一、研究動機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大家都希望這天能順順利利,在一連串籌辦的過程中,卻時常因為各式習俗使彼此意見不合,進而引起許多爭論。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大家都希望這天能順順利利,在一連串籌辦的過程中,卻時常因為各式習俗使彼此意見不合,進而引起許多爭論。   大多數的人遵從習俗卻不知其背後意涵,在祖先所傳承下來的智慧中,應該完全跟隨傳統還是因時制宜?對此,我們想瞭解現代社會人們普遍對婚嫁習俗的認識,忙碌的生活是否仍適合傳統繁複的婚禮習俗。

4 二、研究目的 (一) 、 瞭解古禮之婚嫁習俗之意涵 (二) 、 探討現代人們對於傳統古禮婚嫁習俗之認知
(三) 、 探討現代人們對於傳統古禮婚嫁習俗之接受意願

5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限制 本研究使用紙本問卷及網路問卷調查,採用隨機發放。 因時間與人力關係,本研究之紙本問卷僅限大台南地區。
限制 再這個部分因時間以人力的關係 年齡層分布較不均勻

6 五、研究流程圖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需要嚴謹的研究流程。我們首先確認研 究問題與研究目的進行資料蒐集以確認本研究的方向與目的;接 著透過相關文獻的回顧,藉以發展出研究架構、設立研究假設;依 據研究假設發展本研究的問項,藉由調查修正問像內容,以更符合 本研究 之目的;並進行資料的分析;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根據以上述程序,將其繪成本 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圖 : 我們經過文獻收集之後 編制問卷 最後透過問卷調查 得到的結論以及建議 圖 1:研究流程圖

7 貳●正文 一、婚俗歷史 傳統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 1.婚前禮,即「訂婚」 2.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
3.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 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所謂的六禮,據儀禮的記載,分別是: 1.納釆(議婚、提親、說親) 2.問名(討年生、問八字) 3.納吉(小定、過定) 4.納徵又稱納敝、納成(大定、行聘、完聘) 5.請期(送日頭、送日子、乞日) 6.親迎(迎親)    傳統婚俗講究儀節禮數,凡事必須依同姓不婚、門當戶對、明媒正娶,合乎六禮的步驟進行,十分注重吉利、慎始,以臻圓滿的結合。 一搬來說歷史的部分 傳統婚姻有分定婚及結婚和歸寧

8 二、婚禮習俗 新娘要戴金戒指、金手鐲、金項鍊,黃金是長輩們送的祝福,代表好福氣的意義象徵,新娘子要帶著福氣貴氣​(黃金)嫁過去。當天安排小朋友拿橘子代表吉利、長壽,蘋果代表平安。 通常結婚的第三日新婚夫婦攜帶禮品相揭同往女方家,是新娘回娘家省親的禮俗。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門,稱為「歸寧」、「三朝回門」、「頭轉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 基本上婚姻的基本狀態 戒指交換 歸寧三天內

9 三、婚禮流程 娶新娘 新娘到了 在這邊一般來說 婚姻由祭祖迎親 然後喝甜湯等等出嫁過程 一些習俗過程等等 1.
娶新娘   新娘到了 1. 祭祖:男方再出門迎娶新娘以前,應先祭拜祖先。 快到家前應放鞭炮,以告知家中,準備接娶新娘來到。媒人先下車口唸吉祥話。 2. 迎親:新郎+媒人+儐相(六或十二人)隨車前往女方家。燃炮。迎親車隊前往女方家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新郎用扇子在車頂打三下,又用腳踢車門三次,再由小男孩捧福橘請新娘下車;表吉祥吉利,因娘以紅包答禮。 3. 姊妹桌:親娘與姊妹.閨中女友一起吃飯,以表依依不捨之情,大家說些吉祥話,祝福覓得好君郎。 新娘下車由好命婆持竹篩或黑傘覆在新娘頭上,引導新娘過爐火.踩瓦片.敬茶,男方家中之長輩將新娘介紹給家人認識,並求家中興旺及早生貴子。 4. 喝甜湯:女方備甜湯(茶)給新郎及迎親賓客喝。 敬茶拜祖,新郎新娘,與家人一起祭祖,在拜見父母與家人,吉時送入洞房。 5. 祭祖:新娘拜神明.祖先,叩拜父母,接受新郎獻花,依擇定吉時隨新郎,並由「年高多幅」好命人扶持上車。伴娘也隨車前往。 洞房過程要點如下: 入洞房,米篩放在床上。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褲子下可放錢幣,表示生財.做庫,從此兩人一條心。 6. 出嫁:放爆竹.關門,已示不歸。離開前由女方家長輩將碗水潑在地上(示不歸);新娘放扇,表拋下壞脾氣,且在車子後蓋「竹篩」以象徵繁榮。 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7. 報喜:迎娶車隊應於途中燃放鞭炮,以報喜訊。 新人吃新娘圓(黑棗.花生.桂圓.蓮子吉祥材料做成的甜湯,象徵「早生貴子」)。由好命婆幫忙新人互挾甜湯,並說吉祥話。 在這邊一般來說 婚姻由祭祖迎親 然後喝甜湯等等出嫁過程 一些習俗過程等等

10 四、聘禮 各項應備物品 男方 聘金 、禮餅、金飾及手錶 、龍鳳燭一對、龍鳳炮一對、斗二米、福圓、糖仔路、四色糖(桔餅、冬瓜糖、冰糖、糖果)、茶葉、 排香一對、祖紙一對、伴頭花一盒、麵線六束、酒二十四瓶 、酒水牲禮(酒一瓶、洗手雞一隻) 、半豬(或洋火腿十八、三十六條)、贈與女方六件或十二件禮品、紅包禮、媒人禮。 大訂(大聘):傳統行聘以「聘金」為禮,需為雙數,金額由雙方家長溝通後決定,並用新鈔票以紅紙圈起來,並互贈雙方禮品,通常為六件禮或十二件禮。男方送女方之禮品為:衣料、皮包、手錶、手鐲、耳環、頭飾、鞋子、腰帶、化妝品....等,女方送男方之禮品為:領帶、西裝衣料、襪子、手錶、袖扣、領帶夾、皮鞋、皮帶、皮夾、帽子、襯衫....等。 小訂(小聘):金額也由雙方家長溝通後決定,需為雙數,並用新鈔票以紅紙圈起,金額較大訂少即可。 女方 紅包禮、 甜湯圓、甜茶 、點心、袋仔絲、紅糖、鉛錢、鉛粉、肚圍 、五穀種子、生炭、燈芯、棉石榴、桂花盆栽各一盆,招待男方賓客的酒席,回贈新郎的六件或十二件禮品(皮鞋、皮帶、皮夾....等)、媒人禮。 傳統的訂婚聘禮,通常有大聘禮、小聘禮以及米香做為禮餅,另外搭配上其他一般禮品以表示對訂婚的隆重之意。 在聘禮部份男女大部分會準備 ???準備聘禮鞭炮 傳統的禮盒 女方會準些大聘小聘部分 一帶

11 三、問卷調查與分析   根據上述的文獻探討,本組針對「臺灣傳統婚嫁禮俗認知之研究」進行問卷調 查,藉以探討與了解現代人對臺灣傳統婚嫁禮俗的意見與看法。本研究以大台南地 區不同年齡層的民眾發放問卷調查,共發出121份,回收回來共121份,刪除不完整的 答案及重複填入的答案,得到有效問卷共101份,藉由此問卷調查我們希望可以進一 步了解現代人對於古禮的認同及理解。以下是本組的問卷分析: 一.性別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以女性為主要調查對象,女性佔81%,男性佔 19 %。 二.年齡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年齡層的分佈以20歲以下佔39%,31-40歲佔25%,41-50歲佔17%,其餘共佔19%。 習俗之作一些到查 透過問卷調查 我們分析結果如下 性別部分 幾啪幾啪 年齡調查從20-60調查我們主要在佔了? 30-40之間 有些 12’樣李都是男女雙方要準備

12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學歷的分佈以高中/職佔41%,國中/小佔36%,大學/專佔19%,博/碩士佔4%,高中/職族群為大多數。
三.學歷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學歷的分佈以高中/職佔41%,國中/小佔36%,大學/專佔19%,博/碩士佔4%,高中/職族群為大多數。 四.婚姻現況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單身人數佔66%,已婚人數佔34%,單身族群為大多數。 我們在調查部分

13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80%,不知道的人數佔20%,由此可知知道的人為大多數。
1.結婚當天忌肖虎之人觀禮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80%,不知道的人數佔20%,由此可知知道的人為大多數。 以認同度來說,此習俗有31%的人表示普通,無特別意見,其次是30%的非常不同意,第三名是20%的不同意,由此可知大多數人對此習俗無特別想法。 我們經由分析已對生肖的部分是否觀禮 通常有80%都知道這習俗 一般來說這個習俗的同意度 這個習俗的一個狀態不是很認同 當天新娘最大 屬虎觀禮 傳統的認知是不太好

14 2.新娘子在婚禮出門當天不能頂天見陽光,必須持八卦米篩 ( 黑傘 ) 護其走上禮車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77%,不知道的人數佔23%,由此可知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以認同度來說,此習俗有40%的人表示普通,無特別意見,其次是27%的同意,第三名是16%的非常同意,由此可知大多數人對此習俗無特別想法。 必須-需要用 頂天-不能用

15 3.結婚當天安排小朋友拿橘子 (吉利 / 長壽 ) 或蘋果 (平安)
3.結婚當天安排小朋友拿橘子 (吉利  / 長壽 ) 或蘋果 (平安)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76%,不知道的人數佔24%,由此可知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以認同度來說,有33%的人同意此習俗,其次是30%的非常同意,第三名是27%的普通,由此可知大多數人是贊同此習俗的。 知道居多 小孩子當天要拿橘子 代表平安和極力 在調查當中 知道這個習俗的人站70% 一搬來說 同意和非常同意站~~%

16 4.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出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86%,不知道的人數佔14%,由此可知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以認同度來說,此習俗有40%的人表示普通,無特別意見,其次是26%的同意,第三名是16%的非常不同意,由此可知大多數人對此習俗無特別想法。

17 5.結婚前夕,新郎必須找一位未成年男孩同睡新床,以期婚後早生貴子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41%,不知道的人數佔59%,由此可知不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以認同度來說,此習俗有47%的人表示普通,無特別意見,其次是17%的非常不同意,第三名是15%的不同意,由此可知大多數人對此習俗無特別想法。 結婚前夕 不知道的站~~%這邊知道 沒太多想法站40% 多想法 可以接受狀況 他們接受度上可 沒有很排斥

18 6.新郎新娘在洞房花燭夜食用「豬心」,表示會「同心」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21%,不知道的人數佔79%,由此可知不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以認同度來說,此習俗有56%的人表示普通,無特別意見,其次是16%的同意,第三名是12%的不同意,由此可知大多數人對此習俗無特別想法。

19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我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27%,不知道的人數佔73%,由此可知不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7.結婚當天,新娘出門時,姑嫂均要迴避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我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27%,不知道的人數佔73%,由此可知不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以認同度來說,有35%的人非常不同意此習俗,其次是31%的普通,第三名是22%的不同意,由此可知大多數人是非常不認同此習俗的。 題目要先唸喔 結婚幫天對於姑嫂盡量避免見面 不知道的人居多 非常不同意的站35% 對這種習俗~~由此可之戰60%對這習俗是不認同的

20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10%,不知道的人數佔90%,由此可知不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8.新婚一百二十天內新娘不可以用鏡子照別人 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知道此習俗的人數佔10%,不知道的人數佔90%,由此可知不知道的人數為大多數。 以認同度來說,此習俗有38%的人認為普通,表示無特別意見,其次是37%的非常不同意,第三名是18%的不同意,由此可知大多數人對此習俗無特別想法。 在新婚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習俗 但在這個部分有~~~幾啪是不同意的 另外的可能是對這個部分沒太多想法

21 参●結論 一、結論   本研究結果經由文獻探討資料收集統整後,發現傳統古禮的過程是繁複的,在時代的變遷下,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古禮雖有其深遠之重要涵義,在嫁娶時卻選擇簡化執行。   根據問卷調查,現代人普遍對婚俗抱持中立的看法,而有正向及祝福之意的習俗較能獲得大眾的認同,可知大家在婚俗的意義上是有多加留意的。此外年輕一代的人對於古禮的部分有很多的不暸解、不認同,單身族群更是如此。   經過本次之研究,研究小組們認為傳統婚俗之意涵有文化傳承之重要性,現今社會應多提供學子探索古禮的資訊並重視古人之智慧。 整體的結果 很多習俗沒有太大的意見 單身 我們的文獻資料收集統整後 古禮的整個過程是非常繁複 從中了解特別意涵 現在人忙碌 婚宴比較簡化 針對年輕一輩的人更是如此 透過研究部分 傳統的意函還是有重要性 在小組研究 文化的意涵 多提供訊息學子來探索古禮的智慧

22 二、建議 1、往後做類似研究時,能進行深度訪談,如此可更了解受試者的真實想法。 2、媒人在婚俗方面有一大涉獵,建議可以訪問媒人,就能對婚俗這塊有更深入的了解。

23 肆●引註資料 註1、謝郁苓。探討中國婚禮習俗。中學生論文網。 註2、林郁玲。台灣傳統結婚習俗的探討。中學生論文網。 註3、廖芊羽、賴俞涵。婚禮的祝福─認識東亞的結婚習俗。中學生論文網。 註4、周家慶。台灣傳統婚禮習俗的文化意義及基督教信仰回應。台南神學院神學系、所道學碩士論文。 註5、婚禮研究改進專案小組(2014)。平等結合 互助包容─現代國民婚禮。已出版。台北市內政部民政司編輯。 註6、蔡宜錦.。中西禮服史。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註7、 註8、 註9、 註10、

24 報告結束,謝謝大家。


Download ppt "臺灣傳統婚嫁禮俗認知之研究 投稿類別: 家事類 作者: 陳姿蓉。台南市私立長榮女子高級中學。時尚科三年忠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