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讲 林则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讲 林则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讲 林则徐

2 目 录 一、林则徐简介 二、林则徐生平 三、虎门销烟 四、学术思想 五、影响及评价

3 一、林 则 徐 简 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 二、林 则 徐 生 平 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早的事。当林则徐启蒙入学以后,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父亲林宾日。林宾日虽然家境贫寒,考场失意,但国学修养深厚,为人刚正不阿,处事清高耿介,是一位品学具佳的人物。50余年的教学生涯,培养了众多的学生,举人、进士就达数十人,而他最杰出的学生正是他的儿子林则徐。

5 林则徐十四岁时,考中秀才,同年,林则徐就与郑大模之女郑淑卿订婚。以当时来说,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嫁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见的事情;同年林则徐入读鳌峰书院,书院的院长是敢于冲撞和珅的郑光策,在郑光策的带领下,林则徐专心向学。 1804年,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就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年底,前往京师参加会试,但名落孙山。

6 1806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了视野。因人品和才华得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被招为幕僚。 年在张师诚的幕府4年之久,身份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师生关系的随员。林则徐目睹并且参与了一个省级最高长官的政务活动和军事活动,并有机会熟悉朝廷的典章制度,这对其后来担任总督、钦差,都是重要的知识积累。   

7 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期望的入仕做官。
林则徐在翰林院度过七年岁月,被派往不同地方工作,但仍是微不足道的小京官。 1816年8月1日,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他父亲林宾日得知此事后,因感怀自己过去的经历,特地致信儿子,要儿子慎选人才。林则徐此后多次任考官期间,均公正严肃的工作,因此在士人之间博得良好的名声,甚至落第的考生皆致信向林则徐讨论请教。  

8 1820年2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满洲贵族的背景,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行事果敢,不假情面,导致同僚的猜忌、冷嘲热讽,林则徐因此对官场厌倦。 1820年7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 1821年,那时林宾日病危,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而去。

9 1822年4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
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  

10 1830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从6月到次年7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 1832年2月,调任江苏巡抚。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 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1 1838年11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不久,林则徐先后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 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

12 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 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 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 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 1841年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13 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到达新疆后,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塞防论”的先驱。 1845年,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期间由于税收繁重、自然灾害等原因,陕西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反抗官府的斗争此起彼伏。林到任后下令对“刀客”严加镇压,并申明对地方官中镇压得力者将奏请朝廷予以嘉奖;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使陕西局势得到暂时的稳定 。

14 1847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
1849年秋,因病重奏请开缺回乡调治。 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10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 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15 三、虎 门 销 烟

16 马克思谈英国的鸦片贸易 在英国政府的庇护下,英国鸦片贩子纷纷拥入广州。早在东印度公司掌握着鸦片贸易的垄断权时,印度就成为对华经销鸦片的基地。马克思曾揭露东印度公司在鸦片贸易中的职能,他说: 它强迫一部分印度的农民种植罂粟。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使罂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尔各答,在那里.鸦片由政府标价拍卖,国家官吏把鸦片移交给鸦片商人,然后又转给走私商人,由他们运往中国。

17 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政策,使得鸦片向中国流入量成倍、成几十倍地翻番,它由最初年输入量的200箱、l000箱、至19世纪30年代激增至40000多箱。

18 随着鸦片输入量的激增,造成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东印度公司的孟加拉鸦片每箱成本222卢比,在加尔各达的卖价是1785卢比,获利1563卢比。英国商人将鸦片运入中国,每箱售价增至2678卢比,商人又可获利朗3卢比。这一年,英印政府征收鸦片税237万卢比。

19 1835年初,罗宾臣出任商务监督。为方便以鸦片走私为主要方式的活动,11月底,商务监督处移至单桅快船“路易莎”号上办公。1836年5月,英国政府指示罗宾臣将商务监督处的管理权从澳门扩大到零丁洋。
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英国鸦片贩子掀起了走私狂潮。他们从印度的加尔各答、孟买等地将鸦片运进零丁洋上,等待中国买主前来接头。更有甚者,组织建立起走私船队.配备武装,由走私偷运变为强运。其它西方园家的商人也纷纷加入走私队伍,美国、荷兰、法国等国也各有三四只或一、二只鸦片趸船停碇在零丁洋上。 到1837年,英国的鸦片船已发展到25只。

20 庞大的吸食人群 道光元年开始,清廷屡颁严厉禁烟的命令,事实上却没有认真实行。
“内地嗜食渐众,贩运者积岁而多”,以至“上自官绅士大夫,下逮商贾工役.效尤吸食,相习成风,终日沉酣.废食失业”。特别是“海疆商贾码头及通衢繁会之区,吸食者不可胜数”,估计全国吸食者有数百万人之众。

21 鸦片之害 鸦片贸易造成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白银外流,中国没有统计数字,但许乃济、黄爵滋奏折中所举的数目,乃是漏银一千多万两至三千多万两。黄文中说: “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录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 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 数千万两。以中国有用之 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 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22 让道光帝痛下决心的奏章 就是这道奏章,令道光皇帝下了禁烟的最后决心。 1838年8月,林则徐完成了《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奏折。
奏折首先列举了富有说服力的数字:“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约有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货?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矣……吸鸦片者。每日除衣食外,至少亦需另费银一钱,是每人每年即另费银三十六两。以户部历年所奏,各直省民数计之,总不止于四万万人,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巵即不止于万万两。” 文末,林则徐以惊心的文字写道:“当鸦片未盛行之.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就是这道奏章,令道光皇帝下了禁烟的最后决心。

23 上奏禁烟

24 肩负重任 道光帝命湖广总督林则徐火速来京。 1838年12月26日。林则徐抵京。次日递折请觐见。
由这日起 ,至1839年1月3日止.道光帝连续八次召见,商议禁烟大事。林则徐在被接见中。还奉恩旨,在紫禁城内骑马。 12月31日,道 光帝在第五次召见中,给林则徐颁发了钦差大臣关防,令他“驰赴粵省,查办海口事件”,所有该省水师,兼归节制。 道光帝将禁烟清源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林则徐。为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他承接重任,下决心为中华民族“除此巨患”。

25 收缴烟土 林则徐抵广东,“时在洋趸船二十二只,每船内贮存鸦片,俱闻不下千箱”。林则徐强调“此次特遣查办,务在永杜来源,不敢仅顾目前,因循塞责”,决定将原拟驱逐趸船的计划,改为“责令众夷人将趸船所有烟土尽行缴官”,并“销除净尽”。 1838年3月18日,林则徐谕令十三行商人,传谕外商呈缴鸦片。同时,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中,说“尔等来至天朝地方,即应与内地民人同遵法度”,令他们将鸦片全部呈缴;同时要他们具结保证: “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当时一共收缴走私鸦片二万一千三百零六箱。

26 销毁鸦片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命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27 虎门销烟 3/8/2017

28 虎门销烟 3/8/2017

29 虎门销烟震动中外 1839年6月3日(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起林则徐亲自主持在虎门毁化缴获的鸦片,“就地开挖石池”,用石灰和盐卤将烟土“戳化成渣,送出大海,涓滴不留”。 英国人也不能不承认“大家对于钦差大臣究竟如何处理已经呈缴的鸦片”的种种“揣测”被打破了,他真的“用石灰盐卤水,将烟土烧毁,冲入大海了” 。

30 虎门销烟 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31 中国人民禁烟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感到“鸦片贸易的末日似乎是到了”,觉得“天色昏暗悲惨”。禁烟运动是以反对英国侵略者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侵略中国为主旨的一次伟大爱国运动。它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的帷幕,也是国际禁烟史上的第一块丰碑。新中国成立后,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铭刻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伟大形象;人民政府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林则徐销烟池旧地建立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

32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虎门销烟浮雕

33 鸦片战争 与收缴鸦片和虎门销烟巨大胜利相比,在“具结”上,林则徐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此时林则徐背腹受敌。中国内部的琦善等人破坏禁烟,而英国侵略者正在紧锣密鼓得谋划以侵略战争的手段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 1840年6月,英军舰队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军见林则徐戒备严密,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再北上直逼天津。 清道光皇帝惊恐万分,立即派直隶总督琦善和英军谈判。琦善向英国侵略者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惩办林则徐。于是英国侵略者撤兵南下。道光皇帝把林则徐撤职承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和英军谈判。

3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英军以武力相威胁,在英军的枪炮下,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中英代表在南京议和。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的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5 鸦片战争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派军舰到中国领海,为英国侵略者助威。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又扩大了侵略权益。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6 禁烟运动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辉煌的一页,在世界历史上也是足以称道的。
林则徐禁烟、销烟受到了马克思的称赞。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位“国际禁烟日”。 1987年12月联合国第42届联大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每年的“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北京天文台1996年6月7日发现的小行星(国际永 久编号 7145)命名为“林则徐星”。

37 四、学术及思想 诗 歌 书 法 佛 学

38 诗歌 林则徐称自己“先政后文”, 然而,他不只是杰出的政治人物,而且才气横溢,文笔敏锐,博览经史。其诗作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林则徐一生中的诗作数量极丰,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他曾自编《试帖诗稿》、《使滇吟草》、《拜石山房诗草》、《黑头公集》、《闽中小题砺锷集》、《云左山房诗钞》等诗集。《试帖诗稿》在浙冮发现,仅为残本;《使滇吟草》现存福州市文管会;《闽中小题砺锷集》于2005年在福建泉州发现,为唯一流传之本;流传最广是《云左山房诗钞》,其余皆以散失。

39 书法 林则徐除喜爱作诗之外,亦善书法,他从唐朝书法入手,因为嘉道年间盛行“馆阁体”,科举选拔皆重视楷书,而唐朝楷书发展最为成熟。林则徐为学习书法基本功,学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之书法,直接临摹他们的书法作品。对于楷书,林则徐最推崇文征明和董其昌,所以林则徐晚年的楷书作品中,带有两者的风格。至于草书,唯独推崇元朝的鲜于枢。 此外,林则徐暨学书法又学作画,他藏有米芾的真迹,自《蜀素帖》看出书中皆有画的道理,认为书法和绘画相通,即“画从书入,书以画入”,非书法精熟者不能识书昼。绘有《梦菜图》、《杏花红雨图》、《报闰图》,亦评画,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则不多。

40 林则徐越华书院联

41 佛学 福建巡抚张师诚,号兰渚,是一位虔诚的净土宗佛教徒。当林则徐任张师诚的幕僚时,张师诚不仅将政治学问传授给林则徐,还包括了其佛教思想。林则徐受其影响,一生笃信佛教净土宗。林则徐曾用蝇头小楷书写《阿弥陀经》等五种经咒,终生随身携带,其经本只有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当上海佛学书局欲再版林则徐的经文抄本时,唯有放大影印,才能明察其中的文字。 林则徐的青年时期,受佛教思想熏陶,无论政务繁冗,还是坐轿中,仍坚持背颂佛经,并深信力行,说过:“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足见虔诚。亦是此佛教利人为善的助人思想,为林则徐日后不顾威胁利诱,坚定不移地禁烟的动力来源之一。

42 五、影 响 及 评 价

43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挽联对其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
纽约林则徐铜像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44 开创了近代中国的许多个“第一 世界禁毒第一人, 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近代翻译西方报刊第一人,近代引进西方技术制造武器第一人,
近代运用国际法第一人, 近代首倡商人集资开发矿业第一人, 近代主张保护主权、发展对外贸易第一人, 近代首倡自铸银币第一人, 近代创建新式海军第一人, 近代身体力行实践开发边疆第一人, 近代首先提出警惕俄患第一人。

45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在抗击外来侵略者时表现的最集中、最鲜明、最具有感召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第一位举起这面旗帜的正是林则徐。林则徐留给后世的影响集中到一点是他那种仰之弥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他在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那一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46 学习西方 最深刻的一点是林则徐为了探求富国强兵的道理,深解“知己知彼”和“师夷长技”的重要性。
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毛泽东称赞林则徐具有变革开拓精神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7 学习西方 在严厉禁烟和虎门销烟的过程中,林则徐对从事正当贸易和愿意遵式具结的外国商船予以鼓励和表扬,允许他们进来,与鸦片走私及抗拒具结的外商区别对待,坚持“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政策,予以争取和分化,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个正确的对策却为不明世界大局、顽固自大的道光帝所反对和否定,在封建专制的淫威下,林则徐被迫执行他所不赞成的不分青红皂白与英国所有商船永远断绝贸易的命令。

48 学习西方 林则徐禁烟前,中国封建王朝仍以“天朝君临万国”的妄自尊大心态紧闭大门,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清朝官员也称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万岁”就不能下跪。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相信夷人膝盖伸展不便,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因此,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估计也是不足的。不过,林则徐和那些顽固、愚昧的封建官僚的区别在于,他一旦接触到外部世界,便逐步发现和承认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49 学习西方 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5辑。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50 学习西方 此外,他还组织有关人员摘译西方报刊上的议论中国的资料辑成《华事夷言》;摘译瑞士人瓦特尔关于国际法的著作编成《各国律例》(或译作《万国公法》);又摘译英国僧侣池尔洼的《对华鸦片贸易》等书。通过这些翻译过来的西方著述和资料,林则徐了解到不少“夷情”,并据此制定了“控制之方”,也就是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 他还请人翻译西方关于大炮瞄准法等武器制造方面的应用书籍,以学习外国的先进军事技术,改进和提高清朝军队的武器和作战能力。林则徐的这种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的思想,也就是魏源后来在《海国图志》中所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与一般封建官僚闭目塞听、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恰成鲜明的对照。

51 学习西方  译书活动开拓了林则徐的眼界,增长了他的见识。通过对译出材料的比较分析,林则徐得以较正确地判断时局变化,及时调整禁烟政策及对外政策,客观上为禁烟活动的初步胜利以及防范侵略奠定了基础。而他在译书活动中反映出的对外开放思想更是深远地影响了后世,并带动了一批觉醒人物如魏源、姚莹、左宗棠等。 魏源编纂的《海国图志》就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姚莹则支持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仿效林则徐译“夷书”、“夷信”;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在林则徐的影响下也引进西方先进造船技术,创办了马尾船政学堂,为发展近代海军培养了不少人才。

52 学习西方  就连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也受过林则徐的启发。变法主要人物康有为就曾说“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始”,可见其对林则徐译书持肯定态度。其他如冯桂芬、梁启超等也是沿着林则徐开辟的道路继续探索改变中国落后现状的途径。虽然林则徐的译书活动最终被道光帝一道圣旨扼杀,译书所得的资料情报仍然增进了国人对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多方面的了解。译书活动开创了系统研究西方的先河,对近代思想界起了宝贵的启蒙作用。 在这之后,"了解夷情"的书籍层出不穷,如汪文泰的《红毛番英吉利考略》(1841),萧令裕的《英吉利记》(1842)、徐继畲的《瀛寰志略》(1848),梁廷柟的《海国四说》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53 参考书目 1. 薛桂芬.晚清巨人传·林则徐:哈尔滨出版社,2001. 2. 张素玢.林则徐——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8.
2. 张素玢.林则徐——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8.  3.杨国桢.林则徐大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林庆元.林则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Download ppt "第一讲 林则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