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林则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林则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林则徐

2 简介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3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祖籍福建省莆田县,清代初期迁至福州。林则徐出生在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这个家庭最突出的特点是贫困和苦读。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号旸谷,29岁中秀才,37岁有了第二个儿子林则徐. 林则徐的母亲是当时有名的儒生陈时庵的第五个女儿,名轶。工于女红,尤善剪裁手工艺品。

4 林则徐幼年、少年时代,首先接受了母亲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惊天动地的行为和多莫高深的学问,而是以平凡但高尚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无形中确立了子女高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林则徐从母亲那里接受了节俭、勤劳、仁义、待人温厚克己的品德,使其一生受用不尽。

5 当林则徐启蒙入学以后,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父亲、鳌峰书院主持人郑光策和疾恶如仇的林雨化先生。
林宾日虽然家境贫寒,考场失意,但国学修养深厚为人刚正不阿,出事清高耿介,是一位品学具佳的人物。50余年的教学生涯,培养了众多的学生,举人、进士就达数十人,而他最杰出的学生正是他的儿子林则徐。

6 林宾日不仅在学问上因材施教, 而且十分注重优良品德的培养。在贫困环境中“不妄取一钱”,在平民地位“不忘与一事”,洁身自好,决不随波逐流。对他人之难“犹己”。这种父教,对林则徐后来为官时的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都有重大的影响。

7 另一位对林则徐的思想品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是林雨化(字希五)。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因为揭发福建按察使钱士椿办案谋私,反遭迫害,含冤入狱。林雨化被流放发配到新疆,十岁的林则徐就曾参加过那悲壮的送别。林雨化先生倍受磨难,释返家乡时已经形销骨立,但仍然正气凛然。

8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9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

10 1804年秋天,刚满19岁的林则徐考中举人,可谓一帆风顺。林则徐从父母致命成婚,一事双喜临门。夫人郑氏,就是后来林则徐深处逆境时给他以莫大支持和安慰的夫人郑淑卿。林则徐第一次在北京参加会试,结果落榜,经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同年6月回到家乡,当了私塾先生。但是林则徐在挫折面前并没有灰心失望。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11 1806年,林则徐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邀请,到厦门担任文书,这段经历使林则徐对19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有了新的、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当时的厦门已是一个向外省、外国敞开门户的商业贸易集散地。鸦片在此时就已经输入到厦门。

12 当一名文书绝不是林则徐的理想。此时此刻的林则徐,虽然在阅历和生活知识的积累上获得了很多有意的知识,但仍然处在彷徨的道路上。客观上有时代的需要,主观上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林则徐的幸运在于偶然的机会,使他遇上了伯乐---张师诚。

13 张师诚( ),浙江归安人,乾隆年间进士,是一位熟知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专家。嘉庆年间,张师诚离开北京到山西、河南、江苏、江西等地担任知府、道台、按察使、布政使。1806年由江西巡抚上调任福建巡抚,使他有机会发现了林则徐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作为一名福建社会管辖一省的封建大吏,忠君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但张师诚求贤若渴,识才、爱才、倾全力提携人才,特别是发现、培植了林则徐这样一位品学具佳的人才。

14 嘉庆11年除夕,就任福建巡抚不久的张师诚翻阅本省送来的贺禀,发现其中有一份极富文采,决定派人连夜去请这位执笔这前来会晤。林则徐随差人赶到省城已近黄昏。张师诚见来客既然是一位20岁左右的青年,心中暗暗吃惊。要他拟办了一份紧急的奏折,连夜赶出。此时张师诚全然没有高官大吏的盛气,以轻松、和蔼诚恳的态度与林则徐侃侃而谈。

15 林则徐自嘉庆12年到16年( )在张师诚的幕府4年之久。它的身份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师生关系的随员。林则徐目睹并且参与了一个省级最高长官的政务活动和军事活动,并有机会熟悉朝廷的典章制度,这对其后来担任总督、钦差,都是重要的知识积累。1811年2月林则徐第三次上京应试,考中进士,开始了独立的官宦生涯。

16 准备......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7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

18 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欣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

19 收缴......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20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21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22 销毁......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 公斤。

23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缴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24 具结...... 与收缴鸦片和虎门销烟巨大胜利相比,在“具结”上,林则徐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此时林则徐背腹受敌。中国内部的琦善等人破坏禁烟,而英国侵略者正在紧锣密鼓得谋划以侵略战争的手段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

25 1840年6月,英军舰队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军见林则徐戒备严密,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再北上直逼天津。
清道光皇帝惊恐万分,立即派直隶总督琦善和英军谈判。琦善向英国侵略者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惩办林则徐。于是英国侵略者撤兵南下。道光皇帝把林则徐撤职承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和英军谈判。

26 英军以武力相威胁,在英军的枪炮下,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中英代表在南京议和。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的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7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派军舰到中国领海,为英国侵略者助威。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又扩大了侵略权益。

28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9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辉煌的一页,在世界历史上也是足以称道的。道光为了屈从英国侵略者的威逼,不惜拿林则徐、邓廷桢作为牺牲品, 9月28日,道光下令将林则徐、邓廷桢撤职查办,卖国贼琦善出任两广总督。

30 林则徐被革职的消息传出后,卖国贼当然弹冠相庆,但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林则徐蒙冤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他们敢于蔑视皇权,看望林则徐的人每日不断。林则徐因功获罪,在中国腐朽的封建社会中,皇上为了平衡某些关系而拿忠臣良将做牺牲品,虽然屡见不鲜,但没有哪一次比这一次更加无耻。 1842年12月10日林则徐到达遣戍的重点伊犁惠远

31 林则徐留给后世的影响集中到一点是他那种仰之弥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在抗击外来侵略者时表现得罪集中、最鲜明、最具有感召号。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第一位举起这面旗帜的正是林则徐。我们追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会发现爱国主义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屈原主要是一位大诗人,李纲、岳飞、文天祥他们抗金、抗元、称为爱国者但从民族的整体意义上讲,

32 ●严禁鸦片是中国内政,拯救数以百万计的吸食者,这本身就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鸦片战争发生后,林组徐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者,但中国内部的投降派剥夺了他战斗的权力。这场战争如果由林则徐、邓廷桢指挥,完全有可能战胜远离本土的侵略者。

33 ●最深刻的一点是林则徐为了探求富国强兵的道理,深解“知己知彼”和“师夷长技”的重要性,称为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的对手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贪婪、最野蛮的英国殖民主义者,仅这一点,必然使他成为世界性的人物。

34 林则徐诸多优秀品德集中到一点,是在他的全部生命中,特别是身居高位以后,燃烧着对中华民族高度的责任感。这种强烈的至死不渝的责任感,结合时代特征派生出具体的业绩,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严禁鸦片,发展生产……林则徐的品德和业绩,还有深刻的道德伦理方面的意义,林则徐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历史人物,但他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和权人来,他英勇无畏的精神突破了时代额羁绊,称为一代伟人!

35 历史的印记

36 谢谢 21班 姜志林 毕冶 沈杰 王二印 吴迪 吴桐 多吉旺扎


Download ppt "林则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