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湯華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湯華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湯華盛
憂鬱症的辨識與處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湯華盛

2 何謂憂鬱症? 情緒:低落、激躁不安、生氣 想法:負向思考、無助無望 行為:失眠(嗜眠)、無食慾(食慾增加)、自傷傷人

3 憂鬱症有多普遍? 世界衛生組織(WH0)並己將其與癌症、愛滋病同列為二十一世紀三大殺手。
一般男性終其一生有12%的機率罹患憂鬱症,女性為20% 。 憂鬱症除了會導致個人無法上學、上班等社會功能障礙,這會帶來高自殺死亡率,根據統計,有五成以上的自殺者患有憂鬱症 。

4 憂鬱症的種類? 輕度憂鬱症 重度憂鬱症 躁鬱症,鬱期 器質性憂鬱症:中風、巴金森症等

5 我有重度憂鬱症嗎? 憂鬱情緒,對諸多事情缺乏興趣 達2週以上。 1.失眠(或嗜眠) 2.無食慾、體重減輕(或食慾大增,體重增加)
3.無精力、動作思考緩慢。 4.激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決定事情。 5.罪惡感。 6.無助無望感、自殺意念或行為。

6 憂鬱症的成因?-1 生物因素: 腦功能- 賀爾蒙與內分泌系統- 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神經傳導介質(neurotransmitter): 血清素(serotonin) 正腎上腺皮質素(norepinephrin) 多巴胺(dopamine) 賀爾蒙與內分泌系統-

7 邊緣系統 統管情緒、身體、性慾與壓力反應。 下視丘:統管體溫、睡眠、食慾、性慾、壓力反應、腦下垂體(調節賀爾蒙) 杏仁核(amygdala)
海馬回(hippocampus)

8 神經傳導介質 血清素↓ 正腎上腺皮質素↓ 多巴胺: ↓ mesocortical,mesolimbic dopamine →cognitive, motor, and hedonic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

9 內分泌系統 下視丘(經由神經傳導物質) → 腦下垂體 → 分泌各種賀爾蒙 下視丘(CRH) →腦下垂體(ACTH)→
腎上腺分泌可體松(cortisol)濃度居高不下

10 憂鬱症的成因?-2 基因: 雙親中有一位是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其子女得重鬱症的機率是25% 。
若兩個均是患者,子女得病的機率升至50-75%。 若雙親或手足有一位得重鬱症,則你有1.5-3倍得重鬱症的機會。

11 憂鬱症的成因?-3 社會心理因素: 工作壓力、親人失落、創傷事件等
kindling-sensitization hypothesis. –初次的憂鬱發作,改變邊緣系統與腦內生化,讓接續的憂鬱症更容易發生。 learned helplessness 童年不愉快:性、身體虐待,跟父母分開、父母親生病等。11歲以前的分離或死別。

12 壓力與疾病

13 憂鬱症的成因?-4 病前性格:依賴、強迫、歇斯底里的個性,易患憂鬱症。 精神分析與精神動力因素:運用「內射」機轉
認知理論:負面的扭曲生活經驗,負面的自我評價,悲觀,無助等。

14 性格與壓力 1.積極、侵略型的人格特質 (A型性格) 2.消極、平和型的人格特質(B型性格)

15 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素?-1 性別:女性為男性的2倍。 女性比較願意就醫 男性壓抑憂鬱情緒,濫用酒精或藥物, 不願意就醫
女性承受較多的社會家庭壓力 女性承受較多的性、身體的傷害 女性的賀爾蒙的變化

16 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素?-2 婚姻:失婚、分居 年齡:發病年齡20-50歲。65歲以上更脆弱。 曾經發病:1/2的病人會再發病。
遺傳:親屬有憂鬱症或躁鬱症者,容易得憂鬱症。

17 治療憂鬱症的方法? 藥物:抗憂鬱劑 選擇性血清素抑制回收劑(SSRI) MAOI 三環抗鬱劑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 人際理論治療

18 認知重整的模式(一) ◎A(觸發事件)→C(結果:非理性的情緒、 生理或行為反應)
◎A(觸發事件)→B(信念/認知/自動想法) →C(結果--非理性的情緒、生理或行為反應)

19 認知重整的模式(二) ◎ A→B→C→ D1(駁斥/檢覈),D2(正向內言) →E(結果--理性的想法、情緒、生理或行為反應)
★先駁斥、檢覈,然後用正向的內言代替。 ※問自己三個問題: (1)有什麼證據支持原來的想法(想法的合理性與真實 性)? (2)有沒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正向思考)? (3)就算原來的想法合理與真實,那又如何(結果因應)?

20 運動是治療憂鬱的天然良藥 維吉尼亞大學心理治療教授布朗博士 研究了一百零一位憂鬱的學生,將他們分爲運動組和不運動組。
布朗博士說:「二星期慢跑五天,十星期就能明顯地降低沮喪積分。而一星期跑三天的人,亦有同樣的成績,但在這期間不運動的人,卻沒有任何改變。」

21 激烈運動之後腦啡增加5倍 舒爽愉快!

22 靜坐減壓身心舒暢 超過150名紐約電話公司的員工學習放鬆技巧。五個月後,他們的焦慮、失眠能減少,高血壓也降低。同時也發現較容易戒煙、減重。他們感覺較有自信及快樂。 許多研究都肯定靜坐能降低血壓、膽固醇,有益心臟健康。

23 現代人如何預防憂鬱症? 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凡事往好處想,不執著,能捨能得。 有適當的休閒活動:多與大自然接觸,與人群接觸,減輕工作壓力。
學習因應壓力的適當模式:平時做減壓的工作,不累積壓力,不讓自己崩潰。 學習放鬆技巧:肌肉放鬆術、靜坐、冥想等。 閱覽心理、哲學叢書、信仰宗教等。

24 一個可長可久的解決之道 有充足的睡眠 多運動 每天持之以恆


Download ppt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湯華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