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球古今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球古今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球古今談

2 地球與其他星體相互運行關係的發展 地心說-亞里斯多德:(西元前四世紀) 宇宙是球狀且有限的,而地球位在宇宙的 中心。
行星與其他天體是附著在以地球為中心的 許多球殼上,而這些球殼以不同的速度旋 轉。

3 地球與其他星體相互運行關係的發展 地心說-托勒密:周轉圓模型(西元二世紀)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
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 土星依序繞地球運行。 可解釋行星逆行

4 地球與其他星體相互運行關係的發展

5 地球與其他星體相互運行關係的發展 日心說-哥白尼:十六世紀初
1. 太陽是宇宙中心。除了月球外,所有行星 (包括地球)都是以圓形軌道繞行太陽運 行。 2. 恆星則是附在離太陽很遠的天球,並且靜 止不動。 3. 可解釋行星的逆行現象。 錯誤

6 地球與其他星體相互運行關係的發展

7 「地心說」解釋火星的逆行 地心說: 火星繞地公轉軌道為 均輪,火星除了在均 輪上移動,另有本輪 的運轉(如圖,從綠 圈→藍圈→紅圈), 所以火星軌跡便從① →②→③。

8 托勒密解釋火星的逆行 <<教材內容>>「地心說」對火星逆行現象的解釋。火星附著於一個稱為「本輪」的圓上,而「本輪」的圓心則位在另一個稱為「均輪」的圓上,繞行地球。 動畫取自: 火星 8

9 「日心說」解釋火星的逆行 地繞日一圈週期比火星繞日一圈週期短, 如圖: E1→P1→火星投影在1 E2→P2→火星投影在2
1→2→3順行 3→4火星逆行 與現在觀測結果符合

10 行星的順逆行

11 上課 夫妻約定把“上床”叫“上課”。 一日老婆發短信給老公:“今晚上課。” 老公回信:“有應酬,改自習!” 老婆不悅。 次日老公說要上課,
老婆回曰:“不必了,昨晚我已請家教!”

12 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圓的-畢達哥拉斯 :駛近的船桅頂先出現

13 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圓的-亞里斯多德: (1)旅行的人向南走,其所看到南方的星座位置 會變高,代表地表是有曲度的。
(2)由月食的影像知道投射在月球上的是地球 的影子,地球形狀是圓形。

14 古今對地球形狀的看法 地球是圓的-麥哲倫:航海繞行地球一圈,證明地球是圓球狀。
地球是圓的-現代太空觀察: 1961年蘇聯人乘坐太空船進入太空,目睹圓球狀的地球。

15 古今對地球形狀的看法 地球是扁橢圓形 牛頓:地球自轉因而使赤道所受的離心力最大,南北兩極最小,如此造成地球赤道半徑略長而兩極半徑較短。
李歇爾:1672年,法國天文學家經由鐘擺實際測量的結果,發現地球赤道的重力值最小,往兩極方向重力值則較大(單擺的週期(T)與其擺長(ℓ)和重力值(g)的關係為: 。重力大表示距地心較近

16 1672年,法國天文學家李歇爾鐘擺實際測量 地球非正球體 鐘擺較慢 地球半徑較大 重力較小 巴黎 蓋亞那
<<教材內容>>在1672年,法國天文學家李歇爾(Rieher, 1630~1696)經由鐘擺實際測量的結果,發現地球赤道的重力值最小,往兩極方向重力值則較大,因此亦提出地球是扁球形的論述。 <<補充資料>>法巴黎北49東2 Guyana北5西58 每天慢2.5分 底圖來源 蓋亞那 鐘擺較慢 地球半徑較大 重力較小 16

17 單擺的週期 單擺的週期(T)與其擺長( )和重力值大小(g)的關係為:   ,當擺長長度固定時,單擺週期與重力值大小有平方反比的關係。所以赤道與兩極的重力值大小,可由單擺時鐘測量。

18 古今對地球形狀的看法 西方對地球形狀概念的演變
地球是扁橢圓形:1735~1744年,由法國巴黎 科學院執行量測地球弧度,進一步證實地球為 扁球體。 參考橢球體:美國國防部製圖局在1984年 建構的「參考橢球體」最為常用。地球的長 軸(赤道半徑)參考值為 公尺,短 軸(兩極半徑)為 公尺,扁平率為 三百分之一。

19 參考橢圓球體 扁平率(f)是以橢球體的長軸(a)與短軸(b)來計算,公式為: 6356.752公里 6378.137公里 6378.137
<<教材內容>>在1735~1744年,由法國 巴黎科學院所執行的量測地球弧度計畫進一步證實地球為扁球體。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地球赤道半徑與兩極半徑均已獲得精確的數值。 不過,為了簡化數學計算,以理想的橢球體作為地球表面的參考,即所謂的「參考橢球體」。目前以美國 國防部製圖局在1984年構建的「參考橢球體」最為常用,地球的長軸(赤道半徑)參考值為 公里,短軸(兩極半徑)為 公里,扁平率為三百分之一。 300 19

20 古今對地球形狀的看法 地球是不規則形: 現代由無線電波觀 測、衛星定位測量 以及地面重力測量, 精確的繪製出地球 外形,發現地球是 略呈不規則形。

21 地球大小的測量 二、如圖: A為賽伊尼的水井,每年 時分,陽光 進入,B為亞歷山卓,夏至正午太陽偏離天頂的角度α(約7.2°)
一、追溯至西元前240年左右,當時擔任埃及亞歷山卓圖書館長的埃拉托斯特尼所做的日影觀察 二、如圖: A為賽伊尼的水井,每年 時分,陽光 進入,B為亞歷山卓,夏至正午太陽偏離天頂的角度α(約7.2°) 夏至正午 直射

22 地球大小的測量 二、如圖: α =γ α / 360=AB / 2πR AB距離約800公里, 地球的圓周長(2πR)
=800×360/7.2=40000公里 三、測量誤差: 與今日的結果,赤道周長 為40075公里,子午線周長 為39941公里相比,誤差在 1%之內。

23 地(星)球大小的測定 利用太陽光同時直射與斜射兩地而計算出地球大小。假設星球為圓球形,如右圖,位於同一經度的二地,於正午同時觀察陽光入射角(圖中∠1及∠2), 延長與日光甲夾角∠3=∠2(內錯角),且∠1 =∠3 ∠AOB,即∠1=∠2 ∠AOB ∠AOB ∠1 ∠2, ∠AOB/AB 弧=360/2 πR 若知道A與B的距離, 即可求得地球半徑R。

24

25 地殼均衡學說 喜馬拉雅山區的重力測量 理論值:重力測量時應受高大山體的引力 影響,如圖上c位置。 實測值: 鉛垂偏移角度 小於理論值,
如圖上b位置。

26 地殼 ? ? 地函 山愈高→質量愈大→引力較大 理論偏移值 實際偏移較小 引力較理論小 組成高山的物質密度較小? 高山的下方物質密度較小?
<<教材內容>>十九世紀,科學家在印度北部實施精密地形測量時,發現喜馬拉雅山的重力值低於理論值,開啟了地殼均衡理論的想法。就理論而言,喜馬拉雅山高於地表8000公尺以上,山體的物質應有一定的引力。山腳下使用鉛垂線測量時,鉛垂線應會被山體的引力所吸引,而使得鉛垂線會偏向喜馬拉雅山的方向。然而,實際測量的過程中,鉛垂線偏移的角度小於理論的偏移值。為了解釋這樣的現象,而發展出「地殼均衡學說」,其主要論點如下:在地殼下之某一深度處,各地所承受來自上方岩石的壓力值皆相同;亦即在此深度以上的物質,其單位面積上的總質量大約相同,因此無論在何地,引力大小並無明顯變化,所以山脈附近的鉛垂線向山脈偏移的角度,偏移數值偏小。   從岩石圈構造來看,地殼是位於地函之上的塊體。由物理的浮力觀念來看,即是不同厚度的地殼浮在密度較大的地函之上。因對地殼密度值有不同的假設,地殼均衡學說又分兩種主要模式:「普萊特學說」與「艾瑞學說」。 組成高山的物質密度較小? 高山的下方物質密度較小? 26

27 地殼均衡學說 地函內之某一深 度處,各地所承 受來自上方岩石 的壓力值皆相同。 地殼均衡學說
以浮力原理解釋, 不同厚度的地殼 浮在密度較大的 地函之上。 地函內之某一深 度處,各地所承 受來自上方岩石 的壓力值皆相同。

28 地殼均衡學說 山根:高山有較深的山根,而較薄的地塊之下 有密度較大的地函補償(補償深度),故在最厚 地塊底部之深度以下,單位面積上的總質量大 約相同,以維持地殼平衡。

29 地殼均衡學說觀測證據 D=2.8 若上覆地表物質的 質量增加,那這一 部分的地殼深度就 會往下延伸。若上 覆地表物質的質量 減少,那麼地殼的 深度就會往上抬升。 D=2.8 D=2.8

30 地殼均衡學說觀測證據 <<教材內容>>依據地殼均衡理論,若上覆地表物質的質量增加,那這一部分的地殼深度就會往下延伸。若地表地質作用使上覆地表的質量減少,那麼地殼的深度就會往上抬升。 30

31 地殼均衡學說觀測證據 證據:北歐與 北美地區自末 次冰盛期結束 後,氣候回暖, 因上覆的積冰 融化,使地殼 不斷往上抬升。

32 The end 兩公婆打架,把一枕頭扔到樓下, 一乞丐正好路過,甚喜, 接著又飛下一床被子,乞丐狂喜, 抹著眼淚沖樓上喊: " 樓上的大哥,行行好,把那女的也扔下來吧!"


Download ppt "地球古今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