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K I D S 第三章 美國幼兒教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K I D S 第三章 美國幼兒教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K I D S 第三章 美國幼兒教育

2 【教學目標】 認識美國幼兒教育史及了解美國幼兒教育哲學 認識美國幼教的行政組織 知道美國幼教老師的師資培訓過程探討美國幼教評鑑的優缺點
認識美國幼教的課程標準及課程架構

3

4 【教學目標】 探討美國幼教的課程理論基礎及教學模式受到哪些教 育家的影響 認識美國的學習角落區有哪些,和台灣有哪些不同
了解美國幼教機構的戶外遊戲場與遊具設備

5 第一節 幼兒教育史與幼兒教育哲學 第二節 行政組織、師資培訓、幼教評鑑 與幼教政策研究 第三節 課程與教學 第四節 環境與設備

6 第一節 幼兒教育史與幼兒教育哲學 壹、美國幼兒教育史 貳、美國幼兒教育哲學

7 壹、美國幼兒教育史 一、美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背景 二、影響美國幼兒教育的重要事件

8 一、美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背景 自十八世紀中期啟蒙運動開始,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就已試圖發展關於幼教與幼兒發展的現代概念,並成為今日幼兒教育的基礎
洛克與盧梭首先重視幼兒時期,並發展出一套可行的辦法幫助發展幼兒的智力與情感

9 在十九世紀,幼兒教育歷經了一次國際性的改革運動,美國的幼兒教育受這些哲人與改革運動的影響,可分為以下兩大階段
(一)可救贖的幼兒(1830至1860年) (二)救贖幼兒之人(1860至1900年)

10 二、影響美國幼兒教育的重要事件

11

12

13

14

15

16

17 貳、美國幼兒教育哲學 一、柯美紐斯 二、盧梭 三、培斯塔洛齊 四、福祿貝爾 五、皮亞傑 六、杜威

18 一、柯美紐斯 柯美紐斯認為幼兒的發展有一定秩序,提供符合幼兒發展階段的適當指導與教育,才能讓幼兒得到良好的發展,避免揠苗助長
柯美紐斯也很重視幼兒具體操作的經驗,認為唯有透過具體的操作過程,幼兒才能真正學習

19 二、盧梭 盧梭重視幼兒的人權,而且一反中古世紀時認為「幼兒天生是邪惡」的觀點,提出「幼兒天生就是善良純潔」的觀點,並認為對幼兒的教育要能反應這份善良,並允許幼兒有自我發展和自我活動的空間

20 盧梭視每一位幼兒是獨特的、寶貴的個體,主張教育幼兒時不需有太多限制,應該提供幼兒附有彈性的空間去配合幼兒的個別差異
盧梭的思想對於美國幼兒教育哲學有很大、很深遠的影響

21 三、培斯塔洛齊 培斯塔洛齊主張要先認識兒童的心理,再施以教學
所謂的教育心理化,就是「直觀教學」,也就是經由直觀實物本身(非抽象)進行語言教學,並強調愛為品格陶冶的原動力,使學校像家庭一般

22 培斯塔洛齊重視愛的教學,強調學校家庭化,教學要安排順序,包括實物教學應先於抽象概念
強調教育應遵循自然法則施行,重視學校改良社會的功能

23 培斯塔洛齊認為教育愛的精神在於「付出」與「奉獻」,而不計較報酬,此種大愛令人敬佩
培斯塔洛齊的「教育愛」及「直觀教學」等學說,對於當前的「教育機會均等」理念及「建構式教學」,有相當程度的影響與啟示

24 四、福祿貝爾 福祿貝爾的思想在十九世紀時對美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使美國的幼兒教育,肯定遊戲對幼兒社會情緒及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認為遊戲有助幼兒內化其學習,並幫助幼兒發現自我、與他人互動,因此在施行幼兒教育時,遊戲為不可或缺的角色

25 美國的幼兒教育哲學中,十分重視對於師資的訓練,此觀點也是由福祿貝爾所提出
福祿貝爾亦認為教師應先觀察幼兒的能力及興趣發展的情形,於適當的時機提供幼兒適當的學習機會

26 五、皮亞傑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認為幼兒有其發展的階段,主要分為感覺動作期、運思前期、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四個階段
教師須了解每一位幼兒的差異,提供適合幼兒個別差異的學習機會,讓幼兒能夠主動建構自我,幫助幼兒的認知發展

27 皮亞傑提出許多發展歷程中的特點,諸如:物體恆存、自我中心、質量守恆、逆向思考、萬物有靈論等,對於幼兒教育哲學的科學化有很大的成就及貢獻

28 六、杜威 杜威是一位對於近代各國教育思想皆有極大影響力的學者,他提出做中學的教育哲學產生很大的回響,使各國幼兒教育皆重視幼兒實際操作,讓幼兒透過操作來累積經驗,並在舊經驗的基礎上提供幼兒新經驗,讓幼兒能透過舊經驗與新經驗的交替轉換中,建立起有系統的學習

29 杜威認為教育即經驗不斷的重組與改造,因此在教育幼兒時,幼兒的經驗才是教學主軸
杜威認為生長及發展是連續性的,因此不能任意劃分,重視幼兒成長脈絡的一致性 杜威的實用主義觀點認為,幼兒需要學習的東西是可應用在生活上的,這個理論也讓美國開始重視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

30 第二節 行政組織、師資培訓、 幼教評鑑與幼教政策研究
第二節 行政組織、師資培訓、 幼教評鑑與幼教政策研究 壹、行政組織 貳、師資培訓 參、幼教評鑑 肆、幼教政策研究

31 壹、行政組織 一、行政機關管轄 二、幼教機構種類 三、管轄與督導

32 一、行政機關管轄 美國負責教育的行政事宜,是依據憲法的「保留條款」,也就是美國憲法修正案中的第十條規定:「本憲法所未授予合眾國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權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33 教育體制的管理由聯邦、州、地方共同負責 聯邦政府對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州政府負責重要的責任,地方政府負責具體的責任,美國將教育行政以不同政府層級作為分類管理,這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表3-2介紹美國不同政府層級的教育行政概要

34 表3-2 美國教育行政概要 主要職責 聯邦政府教育行政 州政府教育行政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 支援各州與地方政府 於教育方面的需求
表3-2 美國教育行政概要 單位 行政概要 聯邦政府教育行政 州政府教育行政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 主要職責 支援各州與地方政府 於教育方面的需求 保障全體公民受教育 的平等機會 聯邦政府的教育計畫 相當鼓勵幼兒、家 長及 其公民積極參與 經由評估、研究、情 報交流三方面工作來 提高教育的品質 州政府: 監督州政府所管轄的 公立學校 針對教育諮詢和教育 資料進行服務 訂定州政府的相關教 育政策 州教育廳: 管理州政府教育經費 執行州內的教育事務 制訂週內的教育計 畫、目的、制度章程 設立學區教育委員會,將學區分成五大類,以單獨、州、縣、鎮和鄉、市為單位劃分 學區教育委員會的 主要職責為訂定教 育計畫、聘任教育 人員、遴選學區督 學、訂定相關的辦 學方案

35 相關概要 聯邦政府教育行政 州政府教育行政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 美國聯邦政府於1867年開始設立相關之教育行政機構
單位 行政概要 聯邦政府教育行政 州政府教育行政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 相關概要 美國聯邦政府於1867年開始設立相關之教育行政機構 美國國會於1979年 通過在聯邦政府設 置教育部的提案, 原有的教育總屬因 此晉升為內閣級的 教育部。聯邦教育 部的負責人為教育 部長 各州設有教育廳,負責發展州教育適宜的是教育廳長 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教育經費的運用分配 訂定教育相關法令制度,監督實行品質 向行政官員解釋州所實行的教育方案 全國與州內的教育評鑑 頒佈、提倡、實行教育方案 地方政府將學區在細分為學片,所謂學片是依照行政、社會、地理等各因素劃分 每個學片的大小不 進相同,基本上一 個學片裡會有不同 層次的學制

36 二、幼教機構種類 美國的幼教機構分為六種不同型態,如下: (一)幼稚園 (二)保育學校 (三)托育中心 (四)實驗保育學校
(五)家長合作學校 (六)軍中之托育課程

37 (一)幼稚園 美國第一所幼兒學校是1856年設立於威斯康辛州的歐特岡幼稚園,其設立的主要目的是教育由德國移民而來的幼兒,並保留德國固有的文化與傳統 二十世紀後,許多幼兒教育思潮與教學模式蜂擁而至,美國聯邦政府對幼兒教育存在必要性深感認同,於是決議將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並訂國民教育最初始的四年為幼兒教育,爾後幼稚園正式加入公立學校的行列

38 (二)保育學校 其成立的主要重點在於幼兒保育照顧 保育學校的發展比幼稚園晚了五、六十年,並於1920年代開始大量增設

39 (三)托育中心 托育中心最初的發展是在美國的內戰時期,由於戰爭的緣故,造成許多家庭離散,幼兒在當時缺少父母親的陪伴,在生活上也無法獲得妥善的照顧,對其身心發展有相當負面的影響 美國政府在當時成立最早的托育中心。其收托幼兒的時間較其他機構來得長,有些是提供全天服務

40 (四)實驗保育學校 實驗學校是美國早期保育學校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陸續在許多大學院校中建立 學校主要收容2歲半至5歲幼兒
部分地區之公立中、小學內附設實驗保育學校也會提供家長教育課程

41 (五)家長合作學校 此類學校是由家長團體設立並主持運作,然後聘請受過專業訓練之人士為教師 這群家長通常有自己的幼教理念或特定教育目標
不過這樣也衍生出許多問題,就是家長搞不清自己的角色,容易受到混淆,在制定許多政策時,會出現許多困擾及矛盾

42 (六)軍中之托育課程 為照顧服務軍旅家庭之幼兒,美國國防部在各地陸海空軍事基地普遍成立軍中托育中心
此類學校通常對於幼兒年齡、托兒時間長度、收托對象等制度均有較為完善的規劃

43 托兒時間有計時、半日、全日、二十四小時、週末、夜間托育等
聯邦政府提供軍中之托育課程,是軍人福利部分之一,而學校經費也是由國防部支付

44 三、管轄與督導 美國幼稚園的招收年齡以5歲的幼兒為主,並將5歲的幼兒教育歸納為公立學校學制中的一部分,教育經費由地方政府負擔,所以幼兒可免費入學就讀,有一部分的州政府更將其定為義務教育 由於聯邦政府對幼兒發展、幼兒照護及其相關議題相當重視,有關幼兒教育的補助款終於在1990年通過

45 一開始,美國幼兒教育補助重點在於協助貧窮幼兒,不過現今的幼兒教育已被普遍的重視,加上社會結構的改變,單親家庭的父母在幼兒入學受教育的方面倍感壓力,種種的原因,始得美國政府對於幼兒福利相關的經費補助也日益增加

46 表3-3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的幼兒淨入學率
表3-3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的幼兒淨入學率 三歲 四歲 五歲 六歲 平均合佔比率 幼教機構 初等教育 合佔 加拿大 48 70 27 97 8 92 100 88 美國 34 62 94 6 15 85 74 日本 58 93 99 102 英國 41 4 45 11 83

47 表3-4 世界主要國家各級教育公共經費 (經常門)支出一覽表
表3-4 世界主要國家各級教育公共經費 (經常門)支出一覽表 國家 (幣別) 年代 總經費 各級教育佔總教育經費支出百分比(%) 學前教育 初等教育 二級教育 三級教育 其他形式 未分配 美國 (美元) 1992 328,396 3.7 34.7 36.5 25.2 中國(元) 1994 100,128 1.4 35.5 31.5 16.5 15.2 日本(圓) 1985 15,280,808 3.4 27.8 32.3 21.4 9.0 6.2 英國 (英鎊) 32,162 1.6 30.6 45.4 22.3

48 表3-5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 各級教育幼兒單位成本
表3-5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 各級教育幼兒單位成本 幼兒教育 初級教育 二級教育 三級教育 所有階段 加拿大 5,410 11,300 6,640 美國 5,300 6,680 15,510 7,790 日本 2,450 4,110 4,580 8,880 5,070 英國 5,080 3,360 4,430 7,600 4,340

49 表3-6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各級教育階段相較於初級教育階段幼兒單位成本
表3-6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各級教育階段相較於初級教育階段幼兒單位成本 幼兒教育 初級教育 二級教育 三級教育 加拿大 美國 100 126 293 日本 60 112 216 英國 152 132 226

50 表3-7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 幼教階段教職員與師生比
表3-7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 幼教階段教職員與師生比 幼教階段教職員與師生比 加拿大 21.1 美國 21.3 日本 18.1 英國 23.2

51 貳、師資培訓 一、職前教育 二、在職進修教育

52 一、職前教育 (一)職業中學 (二)初級學院(兩年制短期大學) (三)大學教育 (四)研究生教育 碩士學位 博士學位

53 二、在職進修教育 (一)幼兒教育發展計畫 為保障培訓人員的專業水平,幼兒發展總部訂定了合格教師的六項評估標準:
優良學習環境的建立,保障幼兒的安全 培養幼兒在認知、體適能、人際關係和創造方面的能力 引導幼兒在獨立和社會化情感的過程 在職場上、家長交流上有良好的互動 秉持專業理念完成工作,並持續加強自我的專業能力

54 (二)在職進修 表3-8說明美國幼教師資證書,適用於教導出生到小學八年級兒童 在美國,各州政府對各項證書的適用年齡和年級均有不同的規定,簡介如表3-9

55 對於幼兒教育專業人員的聘用,漸漸的有較一致的標準,主要有三種人員的聘用資格,其規定如下:
幼兒園教師聘用資格 保育學校教師聘用資格 日托中心教師聘用資格

56 表3-8 美國各州「幼兒教師證書」 適用年齡和年級彙整表
表3-8 美國各州「幼兒教師證書」 適用年齡和年級彙整表 試用年齡或年級 州(數) 出生至4歲 1 出生至幼兒園:出生至6歲 2 出生至8歲 前幼兒園:4-5歲 3 保育學校和幼兒園:3-6歲 7 保育學校至小學三年級:2-8歲或3-8歲 9 幼兒園至小學三年級 幼兒園 5 15 幼兒園至小學四年級 幼兒園至小學六年級 幼兒園至小學八年級 4 未採用這個名稱

57 表3-9 美國幼教教師職務、職責 以及必備資歷摘要表
表3-9 美國幼教教師職務、職責 以及必備資歷摘要表

58 參、幼教評鑑 一、幼教機構評鑑 二、幼兒教學評量

59 一、幼教機構評鑑 美國的幼兒教育評鑑,早期只有NCATE進行,內容則是針對師資培訓與幼教師資機構做認可與評估
1985年起,美國幼兒教育協會加入這個工作行列,針對的內容包含幼兒教育方案與機構的認可與評鑑 此項評鑑工作的主旨在於提升與確保幼兒教育服務機構的專業與品質

60 評鑑對象包含兩大類: 服務範圍在0至5歲幼兒的機構 除0至5歲幼兒外,在機構內另附設兒童課前、課後保育的機構 評鑑工作的程序分為三個步驟: 自我評估(self-study)→ 鑑定(validation)→ 認可(accreditation)

61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對幼兒教育機構 之評鑑內容共有十大項:
師生互動 教師與家長聯繫 餐點營養 課程內容 師資 人事組織 環境設備 健康與安全 評量 行政管理

62 二、幼兒教學評量 以下分別介紹幾項美國幼兒的教學評量方式及內容: (一)表現評量 (二)多元智能評量(光譜計畫) (三)課程模式評量法

63 (一)表現評量 幼兒學習檔案評量(表3-10) 此評量法為美國1990年代最被推崇的教學評量法之一
美國教育學界認為過多的標準化常模參照測量法並不能為孩子帶來完整的評量方法與結 這套系統是以下列七大領域為主要觀察幼兒發展的目標:

64 個人與社會關係發展: 幼兒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行為的發展 語文: 注重語文運用、釋義、統整技巧的能力 藝術: 幼兒參與活動的表現,注重其思考、應用藝術本質的能力 數學: 邏輯概念、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強調對數學概念的了解與應用

65 科學: 重視幼兒對自然科學環境的探索方法 體能: 粗細動作的運用技巧、肢體協調與平衡的能力 社會文化: 幼兒透過自我探索、團體接觸經驗,了解人際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66 表3-10 「幼兒學習檔案評量」需要蒐集三種資料
表 「幼兒學習檔案評量」需要蒐集三種資料

67 「表現評量」的特色 環境與評量內容的真實性 注重幼兒的表現 評量與教學課程的一致性 重視幼兒會什麼 強調長期、持續性的教學與評量

68 (二)多元智能評量(光譜計畫) 光譜計畫的評量方式
除計畫中所測量出來的分數外,老師還須加上平日對幼兒的觀察記錄評估其表現,並確保評估幼兒不同向度能力的完整性 光譜計畫的評估總共分為七大領域、十五項活動評量,依據此模式進行評量活動,找出每位幼兒在不同領域的優勢與獨特性的能力

69 光譜計畫有四個重點 強調評量的真實性 工作風格表的應用 評量方法的公平性 評量與課程的結合

70 表 多元智能之領域與評量

71 (三)課程模式評量法

72

73 肆、幼教政策研究 一、美國生育率折線圖 二、美國少子女化現況及 相關因應政策之利弊分析

74 一、美國生育率折線圖 自1990年以來,美國生育率下降的趨勢開始逆轉,加上新移民對美國人口成長做出的貢獻,使美國社會逐漸趨向年輕化
此時的歐洲卻正邁向高齡化危機,未來人口結構的改變將強化美國在世界經濟與軍事上的主導權

75 圖3-1 美國近十年生育率變遷折線圖

76 二、美國少子女化現況及 相關因應政策之利弊分析
二、美國少子女化現況及 相關因應政策之利弊分析 (一)現況 (二)政府的相關因應政策和措施 (三)政策與措施之利弊分析 (四)窒礙難行之現況 (五)建議

77 (一)現況 背景: 美國的兒童福利政策是針對經濟或文化上弱勢家庭的子女給予教育及托育方面的協助,因此美國的幼教相關業務是歸屬於社會救濟為主的部門主管 外來移民的擴增、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的問題,促使美國政府希望藉由提升教育品質來提高經濟生產能力

78 社會脈動 : 由於近二、三十年來,經歷失業問題的日益嚴重、兩次石油危機與通貨膨脹,使得美國政府對幼兒教育更為重視,認為優質的幼教會促使社會更加安定 職業婦女的就業比例增加,提高勞動生產力,1970年代時,公立幼托園所的成立大幅增加

79 (二)政府的相關因應政策和措施 親職假 政府提供免費學齡前教育 起頭方案 發放生育津貼 減稅政策

80 (三)政策與措施之利弊分析 美國政府在親職假方面無統一的法令規定,直至1993年「家庭暨醫療假法」中規定,超過50名員工的企業須依此法規定,給予企業中的婦女12週的無給休假 由於政府只提供幼兒半日托的服務,造成一位幼兒會由兩個不同幼托園所托育的現象 「起頭方案」的實施,確實提供全美之經濟弱勢、少數族群的移民家庭的子女在教育及照顧上的協助

81 (四)窒礙難行之現況 美國的兒童照顧政策只具備部分紓解家庭經濟壓力的功能,公立托兒機構很少,政府的政策以公共救助和提供給中低收入戶的賦稅優待為主 全國對於母親及其子女無統一的政策,呈現出片斷性的政策,並沒有統整性可言

82 (五)建議 策略: 制定全國統一的親職假法令,以提升各州的出生率 延長學齡前幼兒的托育時間,盡量減少一兒多托的問題

83 在我國的應用之可行性: 美國的起頭方案提供了弱勢族群之子女的教保服務,因此我國也應積極擴大對經濟弱勢家庭、新住民之子家庭、單親家庭的補助,以確保每位幼兒能獲得相同品質的教保服務

84 第三節 課程與教學 壹、課程標準 貳、課程架構 參、課程理論基礎 肆、課程與教學模式

85 壹、課程標準 州政府教育部或教育董事會監督之公立學校幼稚園和預備幼稚園:
有關幼教課程之規定,各幼稚園學習以州政府教育部門頒布之「課程指導綱領」為課程發展依據

86 由社會福利部或健康福利部所管理之各類型學前教育機構,包括保育學校、學前學校、托育中心、兒童發展實驗學校:
設立宗旨為「協助職業婦女和一般家庭照顧嬰幼兒」,所以說其課程較偏重於營養、安全、健康、衛生等層面的保育工作,對於學前教育課程法規並無明確規定

87 貳、課程架構 近年來,新的課程理論強調「課程是經驗建構」的概念,也就是認為課程乃是教師和幼兒在幼兒園與環境中所有的人、事、物交互作用而獲得的所有經驗 美國幼兒教育的目標最主要在培養認知能力、道德觀念,強調情緒發展的重要性,並提供增進社會化的環境與功能,托兒中心建立的目標,主要是為協助幼兒身心理的適切發展

88 根據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所提倡的「發展合宜課程」,其內容強調教學、課程的設計需基於尊重幼兒身心理的適切發展理論
為要達到合宜的教學,美國幼兒教育協會認為教學當中應具備以下四種學習目標,包括知識、技巧、氣質、感覺

89 表3-13 台灣與美國幼教 課程標準/綱領之比較

90

91 參、課程理論基礎 課程學者Spencer曾經指出所有課程的根本,都是源自於對「那些知識是值得學習的」問題來思考,而目前的課程體制的確是有朝「那些知識是值得學習的」問題來制定

92 我國傳統的課程架構下,教師是課程的說服者,教學是為傳授已計畫好的課程,並能達到課程目標;而幼兒則是去學習學校所提供的教材及老師所安排的課程
在這樣的傳統教育架構下,幼兒被動的接受知識,只會接收訊息,而不會主動發出訊息、尋找訊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93 影響美國的學前教育課程設計存在著三個不同的主要派別:
一、浪漫主義派 二、文化傳遞派 三、進步派

94 一、浪漫主義派 源於盧梭,其後的追隨者是佛洛依德和格塞爾 強調對兒童進行教育時,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自然本性
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教育,它要求保護兒童善良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

95 浪漫主義的主要觀點:先天的成熟和後天的學習是決定兒童心理發展兩個基本要素
根據浪漫主義的一般理論,以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格塞爾的成熟理論為基礎,Joanne R. Nurss及Walter L. Hodges提出了美國現代學前教育的一個課程模式,稱為發展成熟論模式。它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如下:

96 教育目的: 發展兒童的自信心、創造性、敏感性和實效性 教育內容: 強調遊戲的作用,認為遊戲是學前兒童學習的主要途徑 教育方法: 強調透過自由遊戲,即一切活動不必按照一定的順序,聽憑兒童自己的興趣進行

97 二、文化傳遞派 源自於西方教育的古典學術傳統。傳統教育家認為,教師的基本任務就是把前人的知識經驗傳授給下一代,教育者的工作就是直接傳授
主張教幼兒算術和識字,學習社會公認的知 識和價值觀,而不主張追求獨特的、新穎的、 個人發展

98 當前在美國學前教育領域中,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Bereiter和Engleman
主要觀點是:行為是透過外界影響形成的,只有透過環境的作用才能使兒童得到發展,強調環境決定論,反對自由教育

99 在這種理論基礎上提出的課程模式稱為行為環境論模式,又稱之為直接教育模式
它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如下:

100 教育目的: 加快兒童的學習速度,提高兒童的學習技能 教育內容: 重視兒童的語言發展,透過語言的教學,兒童正確使用語言,可以促進兒童思維的發展 教育方法: 要求教師制定嚴格的教學大綱,按照一定的課本,要求孩子每天參加兩小時的學習

101 三、進步派 源於杜威。杜威對傳統派教育思想提出針鋒相對的觀點,其主要論點是: 反對以教師為中心,反對教師權威,提倡以兒童為中心開展教學
主張把兒童從傳統的重視機械學習、死記硬背及教科書中解放出來 反對孤立於社會現實之外的圍牆教育哲學 認為教師應是研究人員,同時又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

102 在兒童發展觀上,皮亞傑和杜威都認為,兒童的發展是透過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不斷發生結構上的質變過程
他們並不重視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而只是要求兒童能在做中學、進行實驗探索,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事物的簡單規律

103 進步派的教學模式稱為認知相互作用論模式 教育目的: 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鼓勵兒童自己去發現問題,發展兒童的表達力 教育內容: 著重於發展兒童的數的觀念,認識時間、空間及事物的因果關係等 教育方法: 教師應少說多問,從而促進兒童相互間的討論和交流

104 肆、課程與教學模式 一、福祿貝爾課程模式 二、蒙特梭利課程模式 三、行為主義課程模式 四、皮亞傑課程模式 五、杜威課程模式

105 一、福祿貝爾課程模式 美國第一個福祿貝爾式學校於1855年由Schurz所創立
福祿貝爾的幼兒教育思想,在十九世紀時對美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使美國十分重視遊戲對幼兒的影響,肯定遊戲對幼兒社會情緒及認知發展的重要性,認為遊戲有助於幼兒內化其學習,並幫助幼兒發現自我、與他人互動

106 直至杜威的實驗主義興起,在此教育風潮影響下,由Patty Smith Hill所領導之幼教課程改革運動乃開始對福氏課程模式進行批判,福氏的「恩物」操作逐漸被生活化之具體教具所取代

107 二、蒙特梭利課程模式 蒙特梭利的理念可以說是「真實」、「自然」、「美感」的集合,所謂的「真實」,即提供幼兒真實的事物
蒙氏模式課程於二十世紀初期自歐洲傳入美國,而蒙氏學校在培養師資上非常謹慎,必須接受過蒙氏專業課程訓練者才可擔任老師,也會發給蒙氏專業執照

108 蒙氏也很重視教學的人性化 例如:混齡教學的編排方式、個別化的教育及自由尊重的教學態度等,這些人性化的教學也是蒙氏學校目前在美國還是主流學校的原因之一

109 三、行為主義課程模式 開始是由心理學家桑代克首先提出的,他提出了「刺激─反應」(S→R)的學習律理論,他主張將此理論應用於幼稚園之教學中
他認為「刺激─反應」的學習律理論可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習慣,並去除不好的習慣

110 心理學家華森,他將桑代克的學習律理論發揚光大,提出的四點理念:
個體的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生活環境中學習 人的行為是可預測、控制和改變的 個體的反應是構成行為的基礎,而反應的形成則是經由制約學習的歷程 學習的環境因素比遺傳因素更為重要

111 行為主義的課程模式很重視教學的技巧和效率,其教學目標,在課程內容方面以讀、寫、算的練習為主,非常重視學習的結果和成就
行為主義除用在課程外,也可用於改變兒童之行為,藉由制約讓孩子改變其行為模式

112 四、皮亞傑課程模式 皮亞傑認為知識並非是靜止不動,而是個體透過與環境之互動,經由同化與調適之交互作用過程不斷累積變化而產生的
學齡前幼兒的發展尚未完整,要教導這時期的幼兒必須在課程安排上強調具體實物的操作,以協助幼兒建構其認知基模

113 五、杜威課程模式 Dewey是實用主義教育家,他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組和改造,而且這種改組和改造又必須透過環境才能完成,因此他認為教育必須發展個人的創造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杜威「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的觀點,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114 杜威提出教育應從兒童的角度來選擇學習內容的觀點
在教材和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在校內外生活中獲得的大量經驗,創造充分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生活與各學科知識間的整合

115 第四節 環境與設備 壹、學習中心/區/角 貳、戶外遊戲場與遊具設備

116 壹、學習中心/區/角 (一)語文角 (二)美勞角 (三)娃娃家 (四)操作角 (五)自然科學角

117 語文角擺設

118 娃娃家擺設

119 操作角擺設

120 貳、戶外遊戲場與遊具設備 一、美國戶外遊戲場的發展 二、遊具設備 三、行動不便幼兒的戶外遊戲考量 四、美國戶外遊戲安全評量

121 一、美國戶外遊戲場的發展 (一)創作設備期 (二)新奇性期 (三)現代期

122 二、遊具設備 (一)鞦韆 (二)溜滑梯 (三)攀爬架

123 三、行動不便幼兒的戶外遊戲考量 對於盲童的需求,要設計出運用多面向感官知覺為主的遊戲場所,以聽覺、觸覺和空間感覺為主
為能提供更良好、更安全的遊戲品質,園所和政府機關應定期維護戶外遊戲設備,並多加強這方面的安檢,以確保幼兒生命健康的安全

124 四、美國戶外遊戲安全評量 根據美國國家娛樂及公園協會訂定之「公共遊戲器材之安全標準建議案」所提出的戶外遊戲場所安全檢視表(表3-14)

125 表3-14 戶外遊具檢查表

126 在「國際兒童教育協會自我評估工具」裡面共有下列六個評估項目:
環境與空間 課程內容與教學 幼兒保育工作者 與家庭和社區的夥伴關係 有特殊需要的幼兒

127 【問題與討論】 和同學討論美國幼兒教育的歷史為何?並討論哪些教育家的哲學思想影響著美國的幼兒教育?
舉出三項美國的幼教行政組織, 並說出這些組織的功能 比較台灣和美國幼教師資培訓過 程的異同

128 【問題與討論】 寫出美國幼教評鑑的優缺點各為何, 台灣的幼教評鑑應如何改進?
比較台灣和美國的課程標準及課程 架構,並說出兩方都重視些什麼? 是否還應該增設哪些項目? 舉出三位影響美國幼教課程理論及 教學模式的教育家

129 【問題與討論】 和同學討論美國的學習角落區有 哪些?和台灣有哪些不同?如果 可以再設哪些角落區會更好?
看到美國幼教機構的戶外遊戲場 與遊具設備後,試著說出自己的 感想為何?如果你將來成為一位 幼教老師,你會建議學校在戶外 遊戲場設置哪些遊具設備呢?


Download ppt "K I D S 第三章 美國幼兒教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