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戲劇、通俗文學與大眾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戲劇、通俗文學與大眾生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戲劇、通俗文學與大眾生活

2 戲劇表演與大眾娛樂 通俗文學的創作與流傳 戲劇、文學與社會教化

3 戲劇表演與大眾娛樂 1.清代的茶館成演藝場所 A.以江南地區最顯著 B.情形: a.乾隆年間-說書、唱戲成人們最愛 b.道 咸以後-雜劇、雜技也出現 c.清末民初-仍盛行

4 十九世紀末,中國鄉間說書人,美國傳教士拍攝
說書藝人 十九世紀末,中國鄉間說書人,美國傳教士拍攝

5 2. 戲劇表演的由來 A. 早期:a. 演出目的:(a)宗教祭祀 (b)宮廷饗宴 (c)貴族娛樂 b
2.戲劇表演的由來 A.早期:a.演出目的:(a)宗教祭祀 (b)宮廷饗宴 (c)貴族娛樂 b.演出地點:(a)寺廟廣場 (b)宮殿庭院 (c)豪門宅第 B.唐代:a.宮庭成立「教坊」-從各地徵集 樂人子弟 b.演出宮廷雅樂 c.後唐玄宗改造→成日常歌舞娛樂 活動的特殊編制

6 3. 宋代的戲劇 A. 各大城市出現遊藝場所-瓦舍 a. 表演棚稱「勾欄」 b. 演出劇種以雜劇為主-詼諧活潑 c
3.宋代的戲劇 A.各大城市出現遊藝場所-瓦舍 a.表演棚稱「勾欄」 b.演出劇種以雜劇為主-詼諧活潑 c.反映市井小民的生活與觀點 B.已有商業化的專業演員 C.中國戲劇走出宮廷,走入民間

7 五代勾欄百戲說唱圖 1:吹笛, 2:打拍板, 3:彈琵琶,4:持打擊樂器, 5:吹排簫,6:吹洞簫, 7:說話人,8:雜技藝人。

8 宋代雜劇「眼藥酸」 畫中身背眼睛圖案背包者為一眼科郎中 ,另一名為患者。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9 4. 元代戲劇-元雜劇盛行 A. 發展:a. 興起於元世祖 山西 平陽地區 b. 元成宗年間達顛峰 B. 代表作:a. 關漢卿《竇娥冤》 b
4.元代戲劇-元雜劇盛行 A.發展:a.興起於元世祖 山西 平陽地區 b.元成宗年間達顛峰 B.代表作:a.關漢卿《竇娥冤》 b.王實甫《西廂記》 C.雜劇南傳:拜京杭運河之助 D.比較: a.宋 金雜劇-以說為主,以唱為輔 b.元雜劇-把歌唱、念白、動作、 舞蹈融為一體

10 5. 明代戲劇-南戲(傳奇)盛行 A. 發展:a. 興起於宋 元時期 b. 明中晚期盛行-文人、士大夫 致力於創作 B
5.明代戲劇-南戲(傳奇)盛行 A.發展:a.興起於宋 元時期 b.明中晚期盛行-文人、士大夫 致力於創作 B.代表作:湯顯祖《牡丹亭》 C.特色:聲腔多元、細膩典雅,受文人 、士大夫歡迎 D.出現戲班:職業戲班、私人戲班

11 明刻本「竇娥冤」 清本「琵琶記」

12 元代 雜劇陶俑

13 職業戲班 背景:明中期後經濟蓬勃發展→不少人 經商致富→社會風氣轉趨奢靡
背景:明中期後經濟蓬勃發展→不少人 經商致富→社會風氣轉趨奢靡 演出場合: A.廣場、寺廟、地方賽會、祈年活動、 私人宅第… B.茶樓、酒樓、客店、旅館… 出現競爭性演出 明 清會館興起:設立戲臺,提供演出空間

14 始建於清嘉慶12年(1827),乃由兩湖旅京人士集資 興建,為目前北京少數建有戲樓的會館之一。
北京 湖廣會館大戲臺 始建於清嘉慶12年(1827),乃由兩湖旅京人士集資 興建,為目前北京少數建有戲樓的會館之一。

15 清代宮廷畫家徐楊繪,描繪十八世紀江南重鎮
「盛世滋生圖」中的戲曲表演 清代宮廷畫家徐楊繪,描繪十八世紀江南重鎮 蘇州的繁華景象,是乾隆盛世的真實寫照。

16 私人戲班 演出場所: A.家中廳堂庭院 B.隨主人出遊四方,隨地搬演(祠廟、 園林、船舫、名山勝景…)-張岱
顯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對戲曲的 熱愛

17 此圖為明代富貴人家宅中劇劇演 出景況,女眷只能隔著簾幕觀賞。 明朝私人戲班的演出

18 通俗文學的創作與流傳 1.話本-「說話人」的底本 A.內容: a.「說話」藝人採集古史傳奇潤色而成 b.往往藉由口說、書寫方式流傳下來 B.市民文化的代表- a.主要於「瓦舍」裡演述 b.聽眾多為市井民眾

19 說唱藝人圖 清 仁熊繪,展示民間藝人表演時的場景。

20 2.小說-明 清文學創作的主流 A.多為宋 元話本衍伸而成 B.成文化商品-a.印刷術普及 b.識字人口增加 c.市場經濟活絡 C.種類:a.短篇話本小說 b.長篇章回小說 D.特色:反映市井階層的生活品味與情趣

21 話本小說 多由話本、傳奇、野史筆記演變而來
以「三言二拍」為最著名 A.「三言」:馮夢龍 a.《喻世明言》 b.《警世通言》 c.《醒世恆言》 B.「二拍」:凌濛初 a.《初刻拍案驚奇》 b.《二刻拍案驚奇》

22 明刊本「醒世恆言」

23 章回小說 明代代表作:四大奇書 A.《三國演義》-羅貫中:歷史小說 B.《水滸傳》-施耐庵 :俠義小說 C.《西遊記》-吳承恩:神怪小說 D.《金瓶梅》-笑笑生:言情小說 清代達高峰:代表作 A. 《紅樓夢》:言情小說 B. 《儒林外史》:諷刺小說

24 明刻本「水滸傳」

25 明刻本「西廂記」

26 3. 民間歌謠 A. 可謂傳統中國的「流行歌曲」 a. 城鎮-雜曲、時調 b. 農村-民歌 B. 意義:反映民間百姓的生活與心聲 C
3.民間歌謠 A.可謂傳統中國的「流行歌曲」 a.城鎮-雜曲、時調 b.農村-民歌 B.意義:反映民間百姓的生活與心聲 C.比較:不同階層與地區 a.戲曲:(a)士紳喜道德倫常.忠孝節義.功名財 富.福祿壽考的戲碼 (b)庶民喜英雄豪傑.劫富濟貧的故事 b.地區:(a)北方好與歷史有關的戲碼(關公) (b)南方好科舉功名.滑稽詼諧的劇目

27 臺灣 國光劇團演出 楊家將 關公

28 戲劇、文學與社會教化 1.戲曲與通俗文學引人之處 A.訴諸人們共同的情感 B.成為個人表現自我與集體抒發情感 的管道 C.反映現實、諷刺時政-明中葉以降 D.明朝亡後,漢人藉此宣洩怨憤

29 2. 明清通俗文學的特色 A. 明末-勇於表達「情欲」 a. 助長背景:(a)陽明學說的流行 (b)豐饒物質文化的刺激 b
2.明清通俗文學的特色 A.明末-勇於表達「情欲」 a.助長背景:(a)陽明學說的流行 (b)豐饒物質文化的刺激 b.代表作:《西廂記》、《牡丹亭》、 《三言》、《二拍》 B.清朝-俠義小說充斥 a.戲台上武戲大增 b.《施公案》、《兒女英雄傳》大受歡迎 c.反應人們對清官與俠客為民除害的渴望

30 3. 士人對通俗文學的憂心與禁止 A. 士人對戲曲與通俗文學的憂心 a. 認為「淫詞」會敗壞道德與社會風氣 b
3.士人對通俗文學的憂心與禁止 A.士人對戲曲與通俗文學的憂心 a.認為「淫詞」會敗壞道德與社會風氣 b.歌頌英雄造反(如水滸傳)會助長結黨 營私的風氣 B.反映:士人與庶民理念鴻溝與雅俗品味 的衝突

31 4. 戲曲與通俗文學的社會教化功能 A. 傳達儒家的忠孝節義觀與佛教的 因果報應觀 a. 水滸傳-強調互相扶持與知恩圖報 b
4.戲曲與通俗文學的社會教化功能 A.傳達儒家的忠孝節義觀與佛教的 因果報應觀 a.水滸傳-強調互相扶持與知恩圖報 b.三國演義-傳達善惡對立與對仁政的嚮往 B.寓有「善惡有報」的教化意義- C.具儒、釋、道三教融合的色彩 a.關公戲碼-儒、道忠義價值觀 b.戲曲「目蓮救母」-(a)源自佛教典故 (b)傳達儒家孝道觀

32 明刻本「三國演義」

33 目蓮救母 新春玉歌劇團公演「勸善金科─目蓮救母」

34 5.清末民初知識分子倡戲曲改良 A.目的:藉此推介愛國思想與提倡 海內外新知 B.有力人士: a.梁啟超-小說界革命 b.陳獨秀-〈論戲曲〉


Download ppt "戲劇、通俗文學與大眾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