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哈姆雷特》鉴赏 HAMLET.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哈姆雷特》鉴赏 HAMLE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哈姆雷特》鉴赏 HAMLET

2 《哈姆雷特》鉴赏 主要内容 一、作家简介 二、《哈姆雷特》的基本内容 三、《哈姆雷特》的分析评论

3 一、作家简介:莎士比亚 ( )Shakespeare (一)生平简历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

4 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6世纪的戏剧舞台

5 莎士比亚1616年4月23日去世,死后葬于家乡的三一教堂。

6 莎士比亚与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威廉·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 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7 一、作家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Shakespeare
(二) “莎士比亚问题” (三)创作分期和创作成就 早期( ):伊利莎白女王统治的 盛世,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资产阶级和王权 的矛盾处于潜伏时期,莎翁对改造社会充满信 心,认为理想社会定能实现。所以在作品中反 对封建暴政,拥护开明君主,关心民族命运, 赞美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9部历史剧,以《亨利 四世》为代表;10部喜剧,以《威尼斯商人》为 代表;1部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四行诗126首;2部长篇叙事诗。

8 中期( ):女王统治的末年,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尖锐,宫廷腐朽,人民贫困,莎翁发现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无法克服,人文主义理想日益破灭,便产生了愤世嫉俗的强烈情绪。在作品中加强了揭露和批判力量,写出了大量悲剧,成为一生创作中的精华。如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9 晚期(1608-1613):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封建专制更加
腐朽,人文理想和社会现实差距更大, 社会和文坛都出现了颓废潮流,莎翁 作品内容也转向宽恕和解,逃避现实, 把理想寄托在梦幻之中。主要作品是 四部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 故事》、《暴风雨》、《配力克里斯》。 他一生创作成就:长诗2部,十四行 诗集1部,剧本37部,其中戏剧成就最 高。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10 二、《哈姆雷特》的基本内容 (一)剧情介绍:宫廷复仇 丹麦国王哈姆雷特突然逝世后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这一连串事情在朝中引起了议论,有些大臣认为乔特鲁德轻率无情,居然嫁给了可憎卑下的克劳狄斯。甚至有人怀疑克劳狄斯是为了篡位娶嫂,卑鄙害死了已故的国王。受刺激最深的还是王子小哈姆雷特。因为哈姆雷特总是把他已故的父亲当作偶像来崇拜,所以最令他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11 在无数天悲哀的日子里,年轻的王子反复思量着他敬爱的父亲是怎样死的。这些怀疑和猜测困扰着哈姆雷特,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鬼魂的事,整个宫廷阴谋才开始显露出轮廓。霍拉旭是哈姆雷特的好朋友。他和宫廷警卫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当霍拉旭向哈姆雷特讲起此事时,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断定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哈姆雷特后来看见的鬼魂果然和霍拉旭他们描述的一模一样,当四处无人的时候,鬼魂打破了沉默,说它正是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鬼魂说他是被人害死的,凶手就是他的亲弟弟克劳狄斯,目的是为篡夺王位、霸占王嫂。当老国王照老习惯午后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歹毒的克劳狄斯趁他熟睡的时候,偷偷溜进花园,把毒草汁灌进国王的耳朵里。那致命的毒汁像水银泻地一样流进了他全身的血管里,烧干了血液。这样,卑鄙的弟弟夺去了他王兄的生命,篡夺了王位,霸占了王嫂。

12 鬼魂请求哈姆雷特向那卑鄙的凶手复仇。哈姆雷特决定调查清楚后为父复仇。为了不引起克劳狄斯的注意,哈姆雷特作出了一个奇特而大胆的决定:假装发疯。正当这时,宫里来了个戏班子,这便给了王子一个试探的机会。照王子吩咐准备的一出戏是讲发生在维也纳的一件谋杀案件的。国王和王后都应邀前来看戏。哈姆雷特便坐在他旁边,仔细地察看他的神情。而当剧情发展到琉西安纳斯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时,哈姆雷特发现那个篡位的小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忽然大喊点起火炬回宫,装作身体不舒服的样子,匆匆离开了剧场。现在哈姆雷特终于能断定鬼魂说的全是实话,绝非是他的什么幻象。如今他的的确确知道他敬爱的父王是被克劳狄斯谋害了的。 正当哈姆雷特盘算着该如何去报仇时,王后却派人叫他去后宫谈话。

13 哈姆雷特以为是国王藏在那里,心想机会来了,于是拔出佩剑向幕布后刺去。当他把尸体拖出来一看却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波洛涅斯的死给了克劳狄斯对付哈姆雷特的借口。狡诈的克劳狄斯要哈姆雷特由两个大臣陪同坐船到英国去,以避免所谓的处分。当时的英国是向北欧强国丹麦纳贡的属国,所以克劳狄斯给英国朝廷写了封信,编造了一些理由,要他们把哈姆雷特处死。聪明的哈姆雷特怀疑这里面肯定有名堂,于是在夜里偷偷从那两个大臣处拿到那封信,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擦掉,而换上那两个大臣的名字。当哈姆雷特回到王城时,奥菲利娅的哥哥、从法国回来的雷欧提斯在为不幸的夭亡的美丽姑娘举行葬礼,处于感情煎熬中的哈姆雷特不顾一切地跳了出来,比雷欧提斯更为疯狂地跳进了奥菲利娅的坟坑。冲动的雷欧提斯认出这便是他全家的仇人哈姆雷特,因为他的老父和幼妹都是因为这个该死的哈姆雷特而死掉的,于是就冲上前去,死命地掐住哈姆雷特的脖子,众人赶紧上前才算把他们拉开。

14 可是歹毒的国王却不想放过哈姆雷特,于是他就利用雷欧提斯设奸计来谋害哈姆雷特。奸王唆使雷欧提斯假装言归于好而向哈姆雷特作出貌似友好的比剑挑战。哈姆雷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并且约定了比赛的日子。照一般的规矩,这种比剑应该用不开刃的钝剑,但毒辣的国王却操纵了被仇恨所支配的雷欧提斯,让他使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药的开刃尖头剑。果然,几个回合过后,哈姆雷特剑势就有些松弛,这时,雷欧提斯凶狠地拿出了看家本领,用毒剑一下刺中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虽然还不知道全部阴谋,但这一击也激起了他的怒火和勇气。激烈的拼斗中,哈姆雷特终于夺过那把毒剑并用它回敬了雷欧提斯一下,这下,雷欧提斯便成了国王奸计和自己的愚蠢的双重牺牲品。这时垂死的雷欧提斯觉得自己已深深地挨了哈姆雷特一剑,肯定是无救了,于是尚未泯灭的良心促使他招认了一切。他叫哈姆雷特不用查谁是凶手了,元凶是克劳狄斯,他自己也给克劳狄斯的奸计给害了。雷欧提斯请求哈姆雷特原谅他这个出卖朋友的人,告诉哈姆雷特说剑头上涂了国王的毒药,哈姆雷特已经活不过半个小时了,什么灵丹妙药都已救不了他了。说完这一切,雷欧提斯便死去了。

15 哈姆雷特眼看自己快要死了,就拼起残存的力量猛地向奸诈的国王扑去,把毒剑插进了奸王的胸膛,当即杀死了这个谋害他全家的凶手。哈姆雷特实现了他答应鬼魂的诺言,让这个卑污的凶手遭到了报应。正在这紧张的时刻,王后的惨叫又增添了几分不祥色彩。原来,奸王特地给哈姆雷特准备下一杯有毒的酒,以便哈姆雷特比剑时喝下去毒死他。这是一个多重的毒计,即便雷欧提斯的毒剑没能刺死哈姆雷特,这杯下了烈性毒药的酒也足以要了哈姆雷特的性命。但国王忘了事先关照王后,所以当王后喝下那杯酒时,刚来得及说她中了毒就倒地身亡了。

16 二、《哈姆雷特》的基本内容 (二)思想意义:作者通过丹麦王朝 的悲剧故事,塑造了哈姆雷特的悲剧 典型,歌颂了人文主义的先进思想, 揭露了丑恶的淫邪势力,反映了文艺 复兴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17 三、《哈姆莱特》分析评论 (一) “哈姆雷特命题” 《哈》剧使人感兴趣的,不是故事 本身,而是哈姆雷特“拖延”复仇的问题。 《哈》剧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大都由此引 发而来。 关于哈姆雷特“拖延”复仇的理论性 阐释多达十余种。 1、客观论:社会学角度 2、主观论:心理学角度 3、客观+主观

18 对哈姆莱特性格的探讨: 柯勒律治:“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考而拖延,经理全花费在作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歌德:“行动的力量被充分发达的智力所麻痹。” 安·塞·布拉德雷:“哈姆莱特的沉思是一种忧郁的表现,而不是造成忧郁的原因。” 别林斯基:巨人的雄心与婴儿的意志。 弗洛伊德:杀父娶母情结使得哈姆莱特意识到自己并不比克劳狄斯好。 艾略特:哈姆莱特的厌世情绪是由她母亲的改嫁引起的,可是他的厌世又远远超出了他对母亲的厌恶,成了一种他无法理解的东西。他不能将这种情绪客观化,于是只好戕害生命,拖延行动。

19 莎评简史: 新古典主义莎评 浪漫主义莎评 维多利亚时代的莎评 现实主义莎评 心理分析莎评 意象研究 新批评 20世纪莎评 历史批评 神话批评 解构主义 新历史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

20 我对此问题的思考: 1、三重打击改变了哈姆雷特对人的 认识,关于人的理想陨落了,他的人生观、 世界观发生了重大改变。 2、价值观改变以后的哈姆雷特又陷 入对“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问题探询中。

21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 问题。”这不仅是哈姆雷特思考的问题, 也是整个人类思考的问题,即“哈姆雷特 命题”。 “哈姆雷特命题”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1)柏拉图 (2)加缪 (3)别尔嘉耶夫 (4)斯宾格日勒等

22 3、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使哈姆 雷特陷入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之中,成了 一个深沉的怀疑主义者,在复仇问题上拖 延了时机。

23 (二)主人公形象分析 1、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的典型; 2、他具有忧郁和思考的精神状态; 3、他是一个意识到重任在身而又 无力胜任的悲剧典型。(①客观性因素 ②主观性因素)

24 (三)《哈姆雷特》的美学成就 1、“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著名命题,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作者以这一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组成一个广阔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使观众不仅看到宫廷、贵族城堡中的腐化生活,看到酒店、妓院的情景,而且看到官吏对人民的压榨,农民和手工艺人的贫困,四乡征兵的骚扰,战场的厮杀,公路上黑夜的抢劫和政府的搜捕等,这一切,将十六世纪末英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封建社会已濒于崩溃的景象呈现于观众面前,从而赋予该剧以深刻的思想内容。恩格斯十分赞赏莎士比亚这一表现手法,故名之。其意就是要通过典型艺术象的活动真实描绘出时代的生活画面。

25  2、“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种冲突。在《哈》剧中,哈姆莱特的复仇是主线,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的复仇是副线。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26  3、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 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

27   4、语言的丰富多彩、个性化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特点。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全部词汇量达到29000个,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和人物所处环境相衬;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反语。

28 (四)“莎士比亚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与席勒 的“概念化”倾向相对立的意义上 提出“莎士比亚化”的。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对 上述四大美学特征的总概括。即 在“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中,从现 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出 发,在“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之中,去刻画个性鲜明的典型人 物。

29 所以说,莎士比亚化是指形象思维的方法,现实主义
总结:1、情节生动曲折化 2、社会环境典型化 3、人物性格鲜明化 4、语言丰富引人化 所以说,莎士比亚化是指形象思维的方法,现实主义 的艺术原则,是莎翁对现实主义美学的杰出贡献。正因为 如此,才确立了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30 谢谢同学们!


Download ppt "《哈姆雷特》鉴赏 HAMLET."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