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悲劇與喜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悲劇與喜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悲劇與喜劇

2 喜劇的故事 皆大歡喜 (話劇)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夢 无事生非 第十二夜 (戲劇) 馴悍記

3 喜劇的定義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一般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於描寫對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 歐洲最早的喜劇是古希臘喜劇,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紀以莎士比亞、莫里哀為代表;18世紀義大利的哥爾多尼及法國的博馬舍是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喜劇的代表;19世紀以俄國的果戈理為代表。 喜劇可以略分為兩種:浪漫喜劇與諷刺喜劇。 浪漫喜劇 浪漫喜劇從愛情等浪漫題材取材,而使用例如誤解與澄清等情節進行劇情的安排推展。 浪漫喜劇的英文為 Romantic Comedy 。 諷刺喜劇 諷刺喜劇以時事取材,作者以幽默的筆調,在戲劇作品中表現對於社會、政治的關懷。 諷刺喜劇的英文為 Satire Comedy 。

4 悲劇的故事 哈姆雷特 李爾王 馬克白 奧賽羅 羅密歐與茱麗葉

5 悲劇的定義 悲劇,在英語為Tragedy,本來從希臘文的trago=(goat)而出,是「羊之歌」(goat-song)的意思。
所謂悲劇,就是以人的意志與命運搏戰而遭失敗的事情為題材的。 古代的希臘悲劇和近代的悲劇略有不同,近代悲劇顯得複雜多了,如劇的結束雖同為不幸,但往往還有一縷的希望,從絕望透出一點微光來。

6 悲劇的定義 亞里斯多德:《詩學》第三章:「悲劇表現優於常人之人生,喜劇表現劣於常人之人生。」第六章對悲劇定義:「藉引起哀憐和恐怖的情節,完成這些情緒的淨化。」以為悲劇可以淨化哀憐和恐怖兩種情緒中不潔的成分。 到文藝復興時,大都以形式來界定二者:悲劇以順境開場,而以逆境或慘局作結。喜劇以逆境開場,而以順境的團圓終結。(此與希臘時代不同)悲劇之言辭必須典雅、莊嚴,喜劇之言辭不妨俚俗淺顯。(與希臘時代相同) 但丁致友人:「悲劇是先美滿而後悲慘。」 悲劇在人們的印象裡就是描寫不幸的戲劇作品,它總是已死亡、毀滅等等不幸的方式結束。從悲劇創作的歷史來看也的確如此,大多數的悲劇作品都有一個不幸的結局。悲劇理論家們也有這樣的看法,如布雷德利認為:“悲劇,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遭受苦難和災禍,最終導致死亡的故事。。

7 悲劇的定義 悲劇的不幸結局是衝突得不到解決。不幸的本質便是衝突的不可解決。無數形形色色的悲劇作品,都是在這個本質意義上表現了不同的不幸。歌德認為:“悲劇的關鍵在於有衝突而得不到解決,而悲劇人物可以由於任何關係的矛盾而發生衝突,只要這種矛盾而發生衝突,只要這種矛盾有自然基礎,而且真正是悲劇性的。”別林斯基也認為:“悲劇的實質,就是在於衝突,即在於人心自然慾望與道德責任或與僅僅不可克服的障礙之間的衝突。悲劇衝突的本質在於:一、衝突即分裂和對立。二、悲劇衝突是不可解決和不可調和的。三、悲劇衝突與表現形式。情節發展和人物動作是悲劇衝突的主要表現形式。

8 悲劇的定義 米爾頓《復樂園》曾為悲劇下定義:1.悲劇是以宿命和偶然的死生流轉為對象,喜劇則往往反映一般人生。2.悲劇情境可包涵了解、悲憫、傾慕、警覺、警兆、畏懼、驚愕、恐怖八種情感。3.悲劇人物是較善的,莊嚴的,獨特的,喜劇人物則較一般人為「惡」。 佛洛依德認為,人心深處充滿原始慾望,尤其是性慾。在文明社會裡面,原始慾望與道德法律不相容,於是被壓抑到潛意識裡去,形成所謂「情意結」。 夢、幻想、神話之類都是原始慾望的化裝,悲劇也是如此,另一個分別是:悲劇人物引起認同或同情,令人自己設想為劇中人,喜劇則在引起觀眾的游離或超然,而自覺高人一等。 希臘悲劇大多取材於神話,其內容往往帶有宿命色彩,無論是神與神之爭,還是人與神之爭,實際都是現實中人與人之間衝突的反映。 西元前五世紀是希臘悲劇的繁榮時期,這一時期湧現出大批悲劇詩人,流傳至今的有三大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歐里庇得斯(Euripides)的作品,和一位喜劇家:亞利斯多芬(Aristophanes)。此四人合力創造了悲劇和喜劇之典型,並把戲劇由敬神和神話之階段推展到人的現實生活中去。 埃斯庫羅斯(Aeschylus)共寫了九十部悲劇,留下來的只有七部,其中有一部完整的三部曲。在《波斯人》中,詩人以波斯水師在薩拉米全軍覆沒的事件為題材;《俄瑞斯忒亞》三部曲(《阿伽門農》、《奠酒人》、《報仇神》)取材於希臘傳說。《普羅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綁的普羅米修斯》是埃斯庫羅斯劇作中最傑出的一部,情節取材於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故事。

9 悲劇的定義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代表作《伊底帕斯王》(Oedipus the King)。西元前四世紀,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再三稱譽《伊底帕斯王》是悲劇的典範。「新古典主義」視它為古典主義的經典,在近代,黑格爾、尼采等文學作家,也多以它為理論的依據。弗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意綜」,引證的是它的主人翁的命運;卡謬的《薛西弗斯神話》(The Myth of Sisyphus),也藉伊底帕斯來闡揚存在主義或荒謬主義的人生觀。(《薛西弗斯神話》,志文出版社) 二十世紀對《伊底帕斯王》最流行的理論或詮釋至少有三種:「宿命論」、「過失論」,以及弗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意綜」。弗洛伊德認為性與生俱來,男嬰最早接觸到的異性是他的母親,於是他本能的想娶她,也本能的憎恨父親。弗洛伊德的理論,直接應用到伊底帕斯本人,至少有兩方面的錯誤。第一,伊底帕斯在出生三天就被棄置荒郊野外就死,他根本就沒有機會與母親肌膚相親。第二,在劇中,弒父娶母固然是既成的事實,但決不是出於所謂與生俱來的本性,也不是心理調適的失敗。至於第二種「宿命論」,它的基本認定是,神諭預言伊王長大後會弒父娶母,到後來果然應驗不爽,伊王逃脫命運的努力不僅徒勞,而且使他成為神完成預言的工具。「過失論」認定,伊底帕斯王在行為及判斷方面都犯了錯誤,應該受到懲罰。持這種主張的人,還可能引證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提到的「過失論」,說明即使伊底帕斯錯輕罰重,他受罰是應該的,也是道德的,正因罪罰過重,才更能使人感到恐懼與憐憫。--彭鏡禧編《西洋文學大教室》 歐里庇得斯(Euripides),代表作《特洛伊婦女》、《美狄亞》。《美狄亞》一據著重描寫伊阿送回國後為了個人前途另尋新歡的故事。, 《特洛伊婦女》以反對侵略戰爭為主題。在荷馬史詩裡,特洛伊戰爭充滿了悲壯色彩,但到了歐里庇得斯手裡,卻呈現出一片淒涼景象:城樓起了火,神殿裡流著血,男人被殺,女人被俘,孩子被從高高的城牆上扔下來摔死。 《美狄亞》中的Jason一個令人敬愛的英雄。在美狄亞的幫助下,他克服重重困難取回金羊毛,並娶美狄亞為妻。《美狄亞》一劇著重描寫Jason回國後為了個人前途另尋新歡的故事。在《美狄亞》中,為了防範美狄亞,促成Jason和公主的婚姻,國王克瑞翁不顧美狄亞的死活,決定將他驅逐出境。Jason拋棄美狄亞另娶公主格勞刻,並不像傳說中那樣,只是由於喜新厭舊,而是因為這樣的婚姻可以給他帶來金錢和地位。

10 悲劇的定義 亞利斯多芬(Aristophanes)是古希臘喜劇之王,他的劇作著名的有《和平》和《雲》。《和平》一劇寫一農夫為求雅典、斯巴達早日和平,騎甲蟲升空去找和平女神;《雲》則諷刺一般教師和哲學家。亞利斯多芬甚至不惜褻瀆神祇。最極端的例子:敢把宙斯神影射為竊賊和騙子。 十六世紀義大利盛行即興喜劇——由演員在觀眾面前臨場表演,看時機說話,劇本只有一大綱,包括劇情之梗概和表演之註腳。 十七世紀西班牙出現二位大喜劇家:一位是國民劇創始者韋加(Lope Felix de Vega),一位是卡爾特龍(Calderon)。法國受西班牙影響,其中尤其莫里哀為劃時代作家,擺脫傳統之約束,專諷刺貴族、僧侶、偽善者。 十七世紀的英國伊莉莎白時代: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最著名之四大悲劇:《哈姆雷特》(Hamlet)、《馬克白》(Macbeth)、《李爾王》(King Lear)、《奧賽羅》。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有卞之琳的中譯本(貓頭鷹出版社,1999)、朱生豪譯本(國家,1996)、孫大雨譯本(聯經,1999)、梁實秋譯本(文星,1964);重要的喜劇:《如願》(As you Like It)、《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最流行的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班江生(Benjamin Johnson)著有悲、喜劇十八部,其代表作有《卡特林》(Catiline)等,當時聲譽在莎翁之上。 十八世紀重要的戲劇作家是德國的哥德和席勒。哥德的代表作是《浮士德》。 十九世紀的劇作家,以法國的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如小仲馬(Alexandra Dumas)的代表作為《茶花女》。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之間,挪威的易卜生是此期的代表劇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建築師》,其中寫實期的《娜拉》(The Doll’s House)在中國最著名,胡適與魯迅曾討論過此劇的女子覺醒問題,對歐美男女平等也造成革命性呼聲。

11 悲劇的定義 二十世紀的戲劇家:英國的蕭伯納(Bernard Shaw)的諷刺劇和說教劇最出色,代表作有《聖女貞德》、《賣花女》(窈窕淑女)。美國的艾略特的詩劇和亞瑟‧米勒(Authur Miller)的《推銷員之死》。 而愛爾蘭詩劇作家葉慈,代表作「煉獄」;法國卡繆曾將「黑死病」改為劇本;瑞典柏格曼代表作「沉默」、「處女之路」;日本黑澤明為當代亞洲最偉大之戲劇家:代表作「紅鬍子」,表現東方精神、現代問題,採西方電影技巧,青出於藍。

12 資料來源


Download ppt "悲劇與喜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