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社區總體營造案例介紹:南投埔里桃米生態社區 課程設計:翁啟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社區總體營造案例介紹:南投埔里桃米生態社區 課程設計:翁啟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社區總體營造案例介紹:南投埔里桃米生態社區 課程設計:翁啟峰
校本課程:日月潭校區 社區總體營造案例介紹:南投埔里桃米生態社區 課程設計:翁啟峰

2 目錄 壹、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 貳、社區總體營造的目標與計畫 參、社區總體營造的三大工作重點
肆、社區總體營造的案例----南投埔里桃米生態社區

3 壹、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 一、緣起 文建會於1994年提出「社區營造政策」,透過社區意識的重建,培養國人的共同體意識。於2002年至2007年配合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推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結合特有的文化傳統、空間環境與地方產業,發展地方魅力。 2007年10月提出以「地方文化生活圈」區域發展的概念為出發,規劃「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及「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之雙核心計畫,冀由社區營造的擴大與深化,透過空間整理與地方人共同經營之方式,提升生活品質。 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2008年~2013年)旨在提升社區文化生活及自治品質,推出藝文參與的社區營造方式,帶動更多社區民眾的參與,凝聚社區的情感,激起對於家園的關懷,進而參與公共事務,落實營造人的目標。

4 二、意義 社區總體營造起始於1993年12月,當時台灣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5 三、五大發展面向 一般而言,社區營造係針對不同種類的社區議題而行動,日本的宮崎清教授主張將這些議題區分為「人」「文」「地」「產」「景」五大類。 (一)「人」指的是社區居民的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經營和生活福祉之創造 (二)「文」指的是社區共同歷史文化之延續,藝文活動之經營以及終身學習等

6 (三)「地」是指地理環境的保育與特色發揚,在地性的延續
(四)「產」指的是在地產業與經濟活動的集體經營,地產的創發與行銷等; (五)「景」指的是社區公共空間之營造、生活環境的永續經營、獨特景觀的創造、居民自力營造等。

7 貳、社區總體營造的目標與計畫 一、目標 (一)強化地方「自助互助」:以社區為操作主體,政府分層負責,政策宏觀引導。開拓社區營造新的操作模式,協助地方政府落實推動社區營造,並透過擴大初階社區培育,以增加社區的視野,帶領更多的社區進入社造的領域。 (二)促進社區生活與文化融合:建立文化生活的永續傳承模式,轉化在地生活經驗。透過社區生活影像、文字、圖片紀錄、社區劇場等方式,結合社區遊學,帶動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重新激勵在地生氣。 (三)激發在地認同情感:協助社區進行內部幹部訓練,強化組織運作,引導民眾參與的社區組織模式,培養「權利義務」精神,激發在地共同情感。 (四)開創在地特色的文化觀光內涵:透過在地故事的紀錄及轉化,增加文化觀光的創意思考元素,創造出獨具台灣魅力的文化特色。

8 二、計畫內容 (一)整合研發: 透過行政社造化的分層輔導,促進政府整合資源與作業流程,並建立行動化智庫,掌握社會脈動。 (二)永續經營:
深耕社區文化事務,有效結合外在資源,共同建立可持續運作之機制,活化既有之文史資料與傳統技藝,也豐富社區人文風貌。 (三)創新育成: 結合部會資源整合概念,引導社區開創新思維與新方法,透過「點」的輔導,進行「線」的連結,擴大成「面」的效果,展現創新實驗成果,共同創造新的發展模式。

9 參、社區總體營造三大工作重點 一、行政社造化 推動新故鄉總體營造第二期計畫,主要推動內容分為下列三大重點工作:
   行政社造化工作即在輔導縣市政府,培訓行政人員社造理念,具文化思維及視野,以社區需求為導向,整合社區相關業務,協助社區永續發展。為就近培力社區,本會輔導各縣市成立縣市層級社區營造中心,培力基層社區社造人才及技能。建置社區資源網站,提供社區經驗交流及各項政府社造資訊,以落實公民參與之目標。

10 二、社區文化深耕    輔導社區進行影像紀錄、人物記錄出版、生活地圖、文化日曆、文學記錄、社造歷程故事集之各類社區參與式記錄,透過生活經驗交流、環境集體藝術創作,讓居民書寫家鄉、社區尋根記錄等;運用社區劇場增進居民之間關係,以肢體表演方式表達關懷之議題,進而改善社區問題。透過這些藝文參與方式,促進居民生活品質提升與心靈交流,鏈結在地情感,創造在地文化的獨特性。

11 三、社區創新實驗    協助社區組織整合社區成果及各項資源(表演、工藝、社區導覽、社區風味餐、民宿、文化產業等資源),培訓導覽解說人員,規劃相關推廣活動,推動深度文化之旅,發展社區文化產業等。鼓勵社區跨區域、跨縣市或跨議題之合作,如多元文化尊重與互動、產業異業結盟或行銷等,發展新的社區營造機制,擴大社區參與社群。各縣市政府藉由社區營造成果展現、跨縣市合作交流等各項活動,促進經驗交流及區域合作。

12 肆、社區總體營造的案例----南投埔里桃米生態社區
一、桃米歷史 1. 在挑米路上歇腳(挑米坑地名由來): 百多年前,魚池五城一帶缺乏米糧,當地居民常需翻山越嶺到埔里購買挑運,桃米因位於挑米路線的中繼站,挑夫常在此歇腳休憩,這裡便被稱為「挑米坑仔」。日治時代稱做「挑米坑庄」,光復後則改稱「桃米里」。

13 2. 移民的腳跡(移民開發史): 1911年,日本考古學家森丙牛在桃米坑發現打製石器,證明史前人類腳跡已在桃米走動;清朝道光三年(1824年)以後,中部平埔族人循著濁水溪與烏溪兩線大規模移墾埔里,當時地處偏僻的桃米里,只有零星幾戶來自草屯的洪雅族人在桃米坑溪兩岸河階地落腳。 同治、光緒年間,羅姓、謝姓、 塗姓等約四十戶閩、客籍人士開始較具規模地移入,大夥在桃米坑溪河岸旁搭茅屋聚居、開墾,並在聚落四周種刺竹林作防衛,這處最早的開墾地日後就被稱為「城仔」或「頂城」。

14 3.從瘠地取糧(產業史) 最早桃米先民在山林間闢地種植地瓜、旱稻、水田以為溫飽;日治時期,有的進深山伐樟熬腦,有的上山鋸木製材,再挑到埔里街販賣維生。 隨著經濟作物的引進,他們也種甘蔗、紅茶和香茅,一度在山坡遍植樹薯,並種竹筍、製筍乾外銷日本,十分受到歡迎。香菇、茭白筍、薑、百香果、花卉……也在桃米佔有一席之地。 桃米人從瘠地取糧,一支草,一點露,堅韌地傳承百多年。

15 4. 傳承開庄精神的信仰中心「福同宮」(宗教史)
早期移墾常遭原住民襲擊,桃米先民從鹿谷請來被視為「防番之神」的陰林山慚愧祖師的香火祭祀。相傳原住民要來出草前,人稱「祖師公」的慚愧祖師總能適時發揮神力示警,解除困厄,十分靈驗,漸漸變成桃米坑人的信仰中心。 最早的祖師公廟落成時,祖師公特別降指明示:大家來挑 米坑開墾,一定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並賜廟名為「福同宮」。「福同」兩字也成了桃米人開庄至今的精神所在。

16 5. 二高自動車出發!——桃米先賢開路史 位於群山間的埔里盆地,早期交通閉塞,埔里到魚池間只有僅容人力可行的小徑。日治時期,桃米富農黃萬固、黃萬得兩堂兄弟,有感於兩地交通不便,於是在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向台中州廳申請開路。 道路全長九公里多(後期拓至十三公里),費時一年,花了五萬餘日圓才開通,這筆錢在當年足足可購買良田三十多甲。 次年黃家從國外訂購大客車及小汽車,開始經營客運公司。當時埔里行政區屬能高郡,魚池屬新高郡,遂將客運公司取名「二高自動車株式會社」,由黃萬固擔任社長,黃萬得為總經理。 民國三十三年,日本以企業整頓為由,將二高路權收歸國有,併入台灣交通株式會社;戰後由國民政府接管,行駛公路局客運。現今中潭公路埔里到魚池段,即是依照當年二高路線加以修改開拓,沿線的開發與便利,得感謝黃萬固、黃萬得兩位桃米先賢。

17 二、桃米社區營造之始 九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在桃米坑溪畔,一場護溪宣誓大會隆重進行著,通過縣政府的公告,桃米坑溪至九十二年底,開始實施封溪禁漁保護政策,以恢復河川生態資源。 「咱出世在桃米坑,飲著桃米坑溪的水大漢,咱要用心保護家鄉的溪,留給咱的序細..」桃米守望相助巡守隊代表全村宣讀誓詞,封溪告示牌的揭示,更昭告著桃米人的決心,意味著生態保護行動已成為全村的公約,資源永續的責任,也將由全村共同承擔。

18 三、桃米的自然生態 (一)生態價值最高的濕地
濕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生產力最大的生態體系之一,它其有生態、環境品質、經濟、教育、觀光及科學研究等多方面之功能與價值。桃米里較大的天然濕地包括有草湳濕地 ( 約4公頃 ) 、詩涼濕地 ( 約1公頃)碧雲濕地 ( 約1公頃 ) 及山中蘭園濕地 ( 約0.5公頃 ) 等,小型的濕地則散見於全村各處,這些濕地長久以來除提供灌溉、蓄洪功能外,由於一直保持良好之植物覆被及天然地形,未受到過度之開發或破壞,是台灣中部地區很有代表性,值得加強保育並提供生態教育、旅遊、研究之寶貴地點。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及桃米社區發展協會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之補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之專業指導下,已創設、改善或設置解說設施之人工濕地有中路坑濕地、組合屋生態池、茅埔坑濕地公園及草湳濕地等,不僅引入生態工法之觀念,也提供了更多適合生態旅遊及觀察學習的濕地景觀。

19 (二)溪流: 桃米坑溪主流及中路坑溪、紙寮坑溪、茅埔坑溪、種瓜坑溪、林頭 坑溪等六條河川流經全村。由於保護良好,流水全年清澈,植被鬱閉,河谷幽靜,保持非常自然而原始的風味,是休閒、戲水及生態觀察的好地方。

20 (三)層疊山巒 桃米坑山、白鶴山、桃米山形成天然集水區的最高點;由各三角點可展望合歡山、埔里、九九峰、九份二山。天睛時可見遠山含笑,山巒層疊,秀氣飄逸,雨天層層薄霧輕罩,獨具朦朧含蓄之美,令人忘卻山中歲月。

21 (四)農田村莊 四合院、田莊厝、竹涼亭、拱橋、稻草堆、石橋散布於筊白筍田、稻田、蔬菜田、河谷及濕地間。

22 (五)最具特色的原生植被(1) 桃米里各溪流二岸及天然濕地仍保存很多台灣原生的水生及濱溪植物;溪流源頭山區及丘陵地仍有部分天然森林及次生林,植物種類繁多

23 桃實百日青、蓮華池柃木、呂氏菝葜、南投菝葜...等都是在其他地方不容易發現的珍貴且特有種植物。
分布全村的濕地常可見到美麗而繁茂的圓葉節節菜、八字蓼、細葉雀翹、石菖蒲、黃花水龍、紫芋、台灣萍蓬草、水芹菜、白花紫蘇草、野薑花、青萍、紫萍、水萍及滿江紅等水生或濕生植物,簡直是觀察學習水生植物的天堂。

24 在較為陰涼的林下、邊坡、河岸也可發現令人喜愛的海金砂、鳳尾蕨、過溝菜蕨、密毛小毛蕨、台灣金狗毛蕨、腎蕨、芒萁
在較為陰涼的林下、邊坡、河岸也可發現令人喜愛的海金砂、鳳尾蕨、過溝菜蕨、密毛小毛蕨、台灣金狗毛蕨、腎蕨、芒萁 ...等,桃米生態村的蕨類也是優勢物種之一呢 !

25 四、桃米的主要景點 (一)中路坑溼地 桃米系列溼地復育中的第二個試驗地,是適合親子同遊的生態教育區。原本被放荒的水芋田,經改造後,白天是蜻蜓勤練飛行特技的秘密基地,入夜後更是青蛙聚集演唱的大舞台。

26 (二)茅埔坑生態公園 桃米自主營造小組第一個以生態工法施作的河道,充滿綠意的園內,點綴著到處巡弋飛翔的蜻蜓,為桃米里的天空增添不少繽紛的色彩,而巨形的竹編蜻蜓和青蛙,更是吸引眾人的目光。

27 (三)桃米坑溪河濱步道 桃源國小前,沿桃米坑溪蜿蜒的河濱步道,全長三百餘公尺,原本生硬的水泥堤岸,由居民自行綠化,以嫩綠的馬鞍藤妝點出一片綠色圍帳,當粉紫色的花開時,更添一份浪漫美感。

28 (四)親水公園 位於桃米組合屋原址旁的親水公園,具創意的親水設施及戲水池,最適合親子一同體驗戲水之樂,加上沁涼的桃米泉水,足以滌去盛夏的暑氣。

29 五、紙教堂 名為Paper Dome的「紙教堂」,是一座來自海外的建築,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建築師坂茂為燒毀的神戶鷹取教會所設計,紙教堂的結構變於拆卸、移動與重建,當時撫慰無數阪神地震災民,如今搬遷至埔里的桃米社區變成埔里民眾的集會中心,並兼作教會星期天的彌撒場地。

30 坐落在青綠草坪上的「紙教堂」,教堂內部由五十八根高壓紙漿鑄造而成的立柱支撐起整個教堂,屋頂則覆蓋一層透光的天幕,外圍則是以成本較低的玻璃纖維浪板所構築成的長方形外牆,室內與室外的長管椅也是由埔里所製造,因為紙是埔里名產之一。

31 其中在玻璃纖維外牆與立柱間巧妙的構成一個橢圓形空間的迴廊,以及當光線由透光的天幕射下,都讓人有一種莊嚴與神聖的氛圍。

32 紙教堂旁邊則建有「Paper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有講究自然農法的社區農場「農之園」,推廣當地農產的「食之堂」,推行工藝創作的「市之集」,將生態與藝術結合的藝品交易市集「藝之地」,以及可以讓人親自動動手的「工之坊」因此在園區中不但有農民們市集,也有社區營造工作坊與展覽之用的場所,相信您來到這裡一定不會空手而回。

33 紙教堂旁邊「Paper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

34 紙教堂旁邊「Paper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夜景

35 紙教堂一景

36 紙教堂的夜景

37 紙教堂一景

38 紙教堂一景

39 紙教堂一景

40 紙教堂一景

41 紙教堂一景

42 紙教堂一景

43 紙教堂一景

44 紙教堂一景

45 紙教堂一景

46 紙教堂一景

47 紙教堂一景

48 課程結束,謝謝欣賞!


Download ppt "社區總體營造案例介紹:南投埔里桃米生態社區 課程設計:翁啟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