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作者简介 二、杂剧的体制 三、《单刀会》故事情节 四、节选课文精讲 五、关羽崇拜情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作者简介 二、杂剧的体制 三、《单刀会》故事情节 四、节选课文精讲 五、关羽崇拜情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4 一、作者简介 二、杂剧的体制 三、《单刀会》故事情节 四、节选课文精讲 五、关羽崇拜情结

5 1、基本情况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叟。 钟嗣成《录鬼簿》: “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
“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6 生卒年 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 《录鬼簿》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
《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

7 2、个性 开朗通达,胸襟开阔 《析津志》: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8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 元以曲取士,设十有二科,而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或西晋竹林诸贤托杯酒自放之意,予不敢知。

9 《南吕·一枝花》: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

10 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1 3、创作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 《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其中若干种,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有争议。

12 4、作品分类 依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其一,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

13 其二,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的。
其三,是歌颂历史英雄。以《单刀会》(全称《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为其代表,成就最为突出,历来均为读者、论家所称道。

14 1、结构(四折一“楔子”) 2、唱词 3、宾白 4、表演(科介:包括人物动作、表情、武打、歌舞以及音响效果等) 5、角色

15 元杂剧的基本角色 正末、外末、副末、 冲末、正旦、 净、杂等。

16

17 1.大意: 《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邀请到江东赴宴的故事。在多种“关羽戏”中,《单刀会》最有特色,是成就最高的一个。
关汉卿剧作风格:泼辣沉雄

18 《单刀会》戏里,生当乱世的关汉卿通过歌颂关羽的英雄气概,期盼世局平定,呼唤扭转乾坤、拯救百姓的英豪的出现。
关汉卿“琼筵醉客”充满战斗精神的内心世界。

19 《单刀会》背景: 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鲁肃向关羽讨还荆州。剧作环绕关、鲁的戏剧冲突,刻划出叱咤风云的英豪形象。

20 历史剧: 关汉卿的《单刀会》,实乃以此史实为砧木,嫁接上其所依据自己的创作“主脑”(即其剧的主题思想,或曰创作意旨) 所虚构出来的“史实”而已。

21 思想倾向: 主题与《沉醉东风》: 巧借元曲中的“嵌字体”,几乎句句嵌入“汉”字与“俺”字,李修生先生云:“强调了关羽的‘汉家节’ ……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民族情绪。”

22 关于第四折: “刀会”,先写关羽单刀赴会,面对浩浩长江,抚今追昔,回顾赤壁之战的悲壮情景,抒发其英雄情怀;既而写酒筵上关羽凭借其威武神勇和正义之剑慑服了鲁肃,从而使鲁肃的三条“妙计”全然落空,蜀汉之利益得以保全,关羽安然返回。

23 《单刀会》这一本四折戏中竟然只有两折戏是主角关羽登场,且是在第三、第四折戏中方才出场;而这两折戏中亦只有第四折才是矛盾的双方——鲁肃和关羽——直接交锋,展开斗争,解决冲突。
在第一、二折戏中,该剧的主角关羽根本就未出场。

24 第一部分:关羽的赴宴途中 关羽渡江赴会之时,吊古凭今,浮想联翩,触景生情,物我交融;吊古怀今,激扬豪情。

25 对比: (一)大江与小舟体现出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二)龙凤阙与虎狼穴表明人世间环境的荣华与险恶; (三)英雄气概的无畏与对阴谋诡计的蔑视。

26 第二部分:宴席争锋 第二部分的表演是戏的主要核心,重点是关羽与鲁肃的辩论交锋,斗智斗勇。

27 第三部分:胜利返航 关羽从紧张阴暗的心境到欢乐轻松。胜利的喜悦,脱离虎口险境的轻松还不是本戏的最高潮,结尾处点出本戏的主题:反抗民族侵略压迫的意识。

28 关羽 三国时期的一员蜀将。 字云长,约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 河东解县人(今山西省运城市人)。

29 一生追随刘备,鼎扶汉室,神威勇武,旌表忠义,南征北战,死而后已。
被视为忠义的楷模,神勇的化身,仁义君子,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屡加追封。

30 “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

31 一、忠 二、义 三、仁 四、勇

32

33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汤显祖 (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34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一奇也。”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屡应会试不第。

35 据《明史》本传,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
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广东徐闻。

36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 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 其余三剧:《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玉茗堂四梦》。

37 哲学思想 汤显祖在思想上受到罗汝芳、达观和李贽等人的影响,接受了泰州学派的学说,崇尚真性情,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

38 “至情”理论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而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式——戏曲

39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与元杂剧多有区别。

40 区别   1、杂剧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41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42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如《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

43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44 总之,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45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为追求爱情因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写杜丽娘为情而死,揭露了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摧残的事实;为情而生,则表达了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46    前半出写游园,后半出为惊梦。作者通过杜丽娘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牢笼的强烈愿望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表达了汤显祖以“情”反“理”的进步思想。

47

48 《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戏。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如果没有“游园”,杜丽娘就不会受到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样离奇的梦,不会有“寻梦”、“写真”、“诘病”、“闹病”等一系列的戏剧情节。

49 【商调引子】【绕地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50 这是游园之前第一曲。这支曲子写杜丽娘对春的关切之情。三春季节,春色撩人,杜丽娘因春感怀。杜丽娘对春天的关情,也是对自己青春的关情。

51 《乌夜啼》一词(此处略),道白得体,起过渡说明的作用,既写情态又写心情,产生了很好的戏剧效果。抒写杜丽娘的情怀,集中在一个“闷”字上。“闷”是由伤春引起的,要排遣掉“闷”,就得“借春看”。因此,她吩咐春香,扫除花径,准备起程。

52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遍。(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53 第二支曲,写杜丽娘对镜试妆,准备游园。本曲首二句是承上曲末句而来的。本曲写出了一个娇滴滴的少女在春光的招引下含情脉脉的微妙心理。娇羞之情,溢于言表。

54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55 这一曲写杜丽娘对自己美貌的赞赏,充分写出了杜丽娘由自我觉醒到自我热爱的激情,体现了杜丽娘对自己青春年华的珍爱,流露了主人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下面感春伤怀的重要心理基础。

56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57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分。大自然灿烂绚丽把杜丽娘吸引了。杜丽娘情不自禁唱出了自己的心曲。

58 作者通过场景的变换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姹紫嫣红”概括出喧闹春景,接着又着意描摹“断井颓垣”的荒凉颓败,在强烈的极不协调的对比中,寄寓了深沉的感伤。这支曲子是作者惊才绝艳之作,历来传唱不衰。

59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贴)成对儿燕莺呵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燕莺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60 第五支曲进一步抒写杜丽娘惆怅的情怀。 牡丹未放、“成对儿莺燕”更触发了她复杂的心绪。哀乐相依,欢快中又带着凄凉。

61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62 最后一曲,准确地展示了杜丽娘陡然跌落的心境,在一阵无可奈何的“枉然”哀叹中结束了游园,使杜丽娘内心的情感痛苦从向往和自悲自怜中幡然猛醒而达到饱和,为下半出的《惊梦》作了铺垫。

63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归。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歌燕舞、烟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的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纯碧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少女心灵上的徬徨苦闷。

64 《游园》在情景交融以及娇羞,惊喜,感叹,幽怨等感情的起伏变化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杜丽娘游园时对周围景物的感受所发出的各种感慨,使读者看出封建礼教对青年女子毒害之深,束缚之严,同时通过杜丽娘对封建家庭给她规定的生活道路不满的思想感情的发泄,以及她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反映了青年女子冲破封建樊笼的愿望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

65 1、浅析《单刀会》中表现关羽英雄形象的手法。
2、课外阅读汤显祖《牡丹亭》全剧,写一篇分析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小论文,约600字。

66


Download ppt "一、作者简介 二、杂剧的体制 三、《单刀会》故事情节 四、节选课文精讲 五、关羽崇拜情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