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三、宋辽金陶瓷 (一)釉色品种 辽宋金元时期,中国传统陶瓷发展到了高峰,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追求釉色的高雅。一是釉质更为纯净、均匀,二是各种装饰技法齐全,三是工艺更为细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三、宋辽金陶瓷 (一)釉色品种 辽宋金元时期,中国传统陶瓷发展到了高峰,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追求釉色的高雅。一是釉质更为纯净、均匀,二是各种装饰技法齐全,三是工艺更为细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宋辽金陶瓷 (一)釉色品种 辽宋金元时期,中国传统陶瓷发展到了高峰,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追求釉色的高雅。一是釉质更为纯净、均匀,二是各种装饰技法齐全,三是工艺更为细致。

2 1、陶器 含釉陶。陶俑在辽宋金元时期大量减少,陶器也较少见到。釉陶继唐三彩之后在北方有一定发展,如辽三彩、宋三彩,金三彩等,江西和福建地区有南宋、元三彩。从目前考古和调查资料看,有河南巩县芝田窑,鲁山段店窑,当阳屿窑、河北定窑等,南方有福建吉州窑、福建磁灶窑等。

3 北宋三彩 河南密县法海寺旧址出土宋咸平元年(998年)墨书三彩舍利容器高46.5厘米。
文物出版社《安徽省博物馆藏瓷》,1963年宿松县元祐丁卯年1087年墓出土,绿釉香炉,高32、腹径10.8厘米。

4 金元三彩 冯先铭 故宫博物院院刊 图版一 故宫藏元至大元年琉璃雕花香炉高39厘米

5 2、白瓷 这一时期白瓷大发展,可以分为白瓷和泛青的白瓷即青白瓷。白瓷主要在北方,青白瓷主要在南方,各自成体系。这里只讲白瓷,白瓷继承了唐代邢窑、巩县窑、定窑等的面貌,有了更新的发展,不但在黄河以北,而且包括安徽、四川地区也有生产,其中以河北定窑为中心,由河北观台窑、井陉窑,山西平定窑、介休窑、霍州窑、河津窑、浑源窑、榆次窑,河南鲁山段店窑、密县窑、登封窑、鹤壁集窑,宁夏临武窑、回民巷窑、武威窑,安徽繁昌窑,浙江横店窑,四川乐山窑,湖南衡山窑,广东徐闻窑、佛山平头岭窑等组成的白瓷烧造体系,广东地区的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窑也收到定窑影响,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在白瓷基础上,到北宋时期出现了白瓷剔刻花、北宋晚期白瓷彩绘等所谓的磁州窑系统。白瓷烧造持续至元代。

6 辽、北宋白瓷 出光美术馆藏定窑白釉皮囊壶10世纪中,辽代,高23.7厘米。
fine chinese ceramics works of and jade carvings sotheby's hingkong 1996-No316。

7 山西介休窑白瓷 山西介休窑印花碗,直径25厘米。上海私人藏。

8 3、青白瓷 青白瓷是景德镇窑白瓷的特色,白色釉质里泛青,可能会早到五代时期已经产生,北宋时期更为成熟,持续至元代,明代出现细白瓷。景德镇青白瓷还影响到江西其他地区,如吉州窑,安徽南部、福建邵武、德化,这是独立于北方的南方青白瓷系统。

9 北宋青白瓷 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藏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印花瓶。
张柏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山东卷 科学出版社2008年97页青白瓷香熏高13.2厘米山东淄博出土。

10 南宋青白瓷 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藏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印花斗笠碗。 江西省婺源县博物馆藏博物馆藏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菊纹盖罐。

11 元代青白瓷 北京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耶律铸夫妇合葬墓青白釉长颈瓶和高足杯。

12 4、青瓷 。青瓷是在唐代越窑的影响下,宋金元时期在南北方发展起来的一个最为庞大的体系。辽地虽有大量青瓷使用,但未发现青瓷窑口。在南方有越窑、龙泉、杭州南宋官窑,上林湖窑、寺龙口窑、婺州、瓯窑、福建莆田窑、南安窑等,安徽霞涧窑、江西湘湖窑、浮梁窑,湖南柳州窑、广西永福窑、严关窑,广东梅县窑、笔架山窑、广州西村窑、惠州窑,在北方则有陕西耀州窑,河南临汝窑、禹州窑、段店窑、登封窑、安阳窑,特备是宝丰县清凉寺汝窑,汝州张公巷窑,山西大同青瓷窑、浑源窑。不同时期又有其特色,北宋时期可以分为越窑系统、耀州窑系统、汝窑系统,其中耀州窑青瓷后来居上,比较普遍,越窑、汝窑供官为主,南宋金元时期可以分为耀州窑、龙泉窑、官哥窑,其中龙泉窑青瓷后来居上,影响至海内外。

13 北宋越窑和龙泉 越窑青瓷熏炉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高19.5厘米黄岩市灵石寺塔出土。 龙泉窑青瓷瓶高22.4厘米龙泉市塔石乡秋畈村墓葬出土。

14 北宋耀州和汝窑 耀州窑刻花碗,上私人藏。 天青釉尊高12.9厘米北京故宫藏。叶哲民 汝窑聚珍 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版2图。

15 南宋龙泉窑 1979年浙江松阳县古市庆元元年1195年墓出土旋纹梅瓶。

16 5、黑瓷及其窑变釉 这一时期是黑瓷大发展和普遍的时期。本来黑瓷是北方的强项,质量上乘。但是由于宋人本追求色泽内涵和古拙气韵,再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即是斗茶风气的盛行,福建建阳是贡茶产地,建窑黑盏又质量优秀,斗茶习俗本出于建阳,所以其斗茶风俗连同建茶建盏逐一起上贡朝廷,风靡一时,建盏的兔毫、油滴成为时人追逐的最佳茶器。一时大江南北仿制成凤。在建窑附近有遇林亭窑、南平窑、将口窑等组成一个片区,整个南方可以烧瓷的地方均可以烧制黑瓷,且以茶碗为主。北方烧制黑瓷最为容易,所以基本无窑不可以烧制黑瓷。可以注意的是建窑油滴、兔毫属于窑变釉。慕北宋建盏之名,到南宋、金元时期,黑釉烧制已经极为普遍,黑釉可以分为纯黑釉、窑变、铁锈花、彩饰、剔刻花。纯黑釉无窑不可以烧制,除过窑变釉外,其他装饰均属于磁州窑系统。

17 北宋黑釉瓷 燕园聚珍 北京大学考古系编 文物出版社 1992年 163图高36.8底径14.7口径5.2厘米 1987年观台窑址出土
婺原靖康二年1127年汪路妻张氏墓出土黑釉黄斑瓶

18 1160年左右 洛阳伊川砖雕墓发掘简报 文物200504-封底。
亚洲艺术遗珍—亚洲协会洛克菲勒藏品精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9年 版 90页。

19 《关氏所藏宋代陶瓷》河南黑釉玉壶春高27.6宽16厘米

20 黑釉剔花要点 黑釉剔刻花主要见于河南、河北、山西、宁夏,出神入化,是北方特色。

21 6、乳浊釉瓷。这里指钧釉,其前身为唐代的花釉,唐代花釉有花斑与满釉,满釉就是钧釉。但是唐代花釉最晚到北宋初期,钧釉则最早到北宋晚期,有些人认为到金代才出现,所以两者之间似乎没有直接关系。

22 越窑、定窑、汝窑、耀州、龙泉、官窑等有比较明确的文献记载,没有早期文献记载到钧釉,就连明初古董书《格古要论》的“古窑器论”讲到七个窑的瓷器,都没有记载到均窑,钧釉见于文献在明中期:
(明)陆深《俨山集》卷九八《书·京中家书二十三首》: “今寄回钧州缸一只,可盛吾家旧昆山石,却须令胡匠做一圆架座,朱红漆……钧州葵花水匳一付,又有菱花水底一个,可配作两付,以为文房之饰……。” (明)陆深:《俨山集》,载《四库明人文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636页,根据《四库全书》本书提要和陆深所撰另一书《南巡日录》的提要,陆深字子渊,号俨山,弘治时进士。此书约成书于正德、嘉靖年间。是记载花盆之类。

23 明代官钧 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藏明代初期钧窑盆托和花盆

24 钧釉的名称是因为钧州而因地为名,是明代的事情。而实际上钧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民钧,一种是官钧。民钧是北宋晚期以来到金元时期以日常生活器用为主的钧釉,官钧是明代早中期生产的以花器为主为钧釉,两者是不同的釉质。 这里只讲宋金元时期的民钧,钧釉主要是指河南禹州窑、段店窑、宝丰清凉寺窑等为中心的乳浊釉瓷器,但是考古调查和发掘这里表明,实际上在北方可以烧制黑釉的窑口基本上都可以烧制钧釉产品,南方地区的衡阳窑、浙江的婺州窑均烧制乳浊釉产品,以北方产品较好,钧釉成为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产品。 宋金时期钧釉有很大成就,但是元代却是其发展高峰,质量更为上乘。

25 金代钧窑 金代。林屋晴三总监修 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瓷2000年精华1,1992.P54。 山东馆藏,金代。

26 元代钧窑 台湾鸿禧美术馆 鸿禧美术馆开馆纪念选集 1990年23页。
元已酉年1309年香炉。197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村出土元至大二年1309年钧瓷堆塑龙纹炉高42.7口径25.5厘米。

27 以前认为五大名窑,包括钧窑,主要是讲官钧,是一个从晚明延续下来的错误认识,需要澄清;以前认为宋钧细致,元钧粗糙,也是受当时资料限制的错误认识。

28 (二)装饰 1、素面 即是以上所讲的单色釉,宋人追求内涵、韵味、简洁,所以单色釉均是作为朝廷贡器,如越窑青瓷、定窑白瓷、汝窑及官窑的天青色瓷、龙泉青瓷、饶州青白瓷、建窑黑瓷等,南宋、金元继承了部分正统的审美意识。这一传统还被朝鲜、日本所仿效。

29 山西介休窑印花碗模。 广西岭垌窑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印模。
2、印花。印花在唐中期以前是局部使用或者少量使用,晚唐开始较多使用,到金代、南宋时期,才在定窑、耀州等的影响下大量使用,南北方广泛使用。这是一个基本认识。 山西介休窑印花碗模。 广西岭垌窑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印模。

30 3、刻花。包括剔花,在唐代以前有较多使用,但是整器、大量使用开始于五代或辽早期,主要表现在越窑、龙泉窑、耀州窑、定窑及上述磁州窑系统的窑口上。
深剔刻。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水注11世纪初高20.4厘米。 讲谈社 东洋陶瓷 高18.7厘米定窑11世纪初 集美博物馆。

31 剔粉 白地剔黑长颈瓶12世纪早高56.8厘米。 美国纳尔逊.堪萨斯博物馆藏。

32 山西与宁夏灵武 大英博物馆藏元大德九年1305年黑釉剔划花罐.
平凡社版西田宏子、左藤《中国的陶瓷.天目》西夏黑釉扁壶高30.4厘米根津美术馆藏

33 4、划花。划花作为器物大面积装饰从晚唐开始出现于越窑、耀州窑、巩县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到北宋时期一直使用。南宋、金代以后少见。
1981年北京西郊辽统和十五年997年高18,口径4.5厘米。《中国美术全集陶瓷》。

34 4、彩绘 彩绘主要包括白釉或青釉上绘制黑彩、红彩、绿彩、黄彩纹样,其中以黑彩为主。中国彩绘开始于三国东吴时期青瓷彩绘,但此后是以少量花纹、点斑形式出现,直到北宋晚期,才在河南、山西、河北等地较多出现,金代蔚为大观,南北方无不烧造,北方质量较好,而且变化较多。南方主要以江西吉州窑为主,还有湖南衡阳窑、浙江横店窑、广东徐闻窑、奇峰窑、四川乐山西贝窑。总之,南方多单色釉,北方多彩绘。这是因为宋室南迁后,南方继承了北宋单色传统,北方则受到少数民族影响,具有多样化元素;另外材质因素的形制,北方陶瓷材质较粗,需要装饰,而彩绘陶瓷多出现在粗瓷细作的地方。彩饰包括剪纸贴花是江西吉州窑的特征,形成斑点、线纹、鸟文、植物纹,形成一个系统,四处广元、乐山、陕西耀州窑均有仿制。

35 富冈美术馆藏白地黑花梅瓶13世纪,金代,高49.4厘米。
梅泽纪念馆白地黑花褐彩罐14世纪高45.4厘米。

36 商务印书馆《两宋瓷器》,西村窑刻花点彩盘,高10、口径33.5、足径10厘米。
北宋熙宁元年六月1068年 水车窑出土广东省馆藏。

37 东京博馆藏,金泰和元年二月十一日记1201年红绿彩碗,口径15.4、高4、底径6.2厘米。

38 海康窑,元代,广东馆.藏。 南海平头岭窑11广东馆藏。

39 唐物茶碗 矢部良明 淡交社 1999年 52页口径11.7底径3.4高6.4,相国寺藏 南宋。
唐物茶碗 矢部良明 淡交社 1999年 55页口径12.7底径3.4高6.5,个人藏 南宋。 唐物茶碗 矢部良明 淡交社 1999年 60页高5.5口径15.3底径3.7,藏 南宋。

40 耀州仿吉州。张柏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陕西卷 15-155页黄堡窑出土。
四川乐山西贝窑。 广元窑南宋 张柏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广东 广西 香港 重庆卷 科学出版社2008年199页。

41 5、窑变 窑变釉是釉色在烧制过程中一种自然变化,早期偶然反映在积釉处的青斑上,到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在黑釉上,有油滴、兔毫、酱红斑,钧釉出现红斑,这是由于高温造成的析晶体或某些微量元素在还原气氛中出现氧化气氛造成。如以铁为主的黑釉是还原气氛,其析晶体则是氧化气氛的产物,就出现油滴、兔毫、酱红斑等,而钧釉中的铜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现红色。金代大量使用。

42 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出土建窑盏。

43 曜变黑釉 唐物茶碗 矢部良明 淡交社 1999年 28页口径12.2底径3.8高7.2,静嘉堂文库藏 南宋

44 曜变黑釉 唐物茶碗 矢部良明 淡交社 1999年 40页口径19.7高8.1底径5.3,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南宋

45 唐物茶碗 矢部良明 淡交社 1999年 43页口径12.1底径4高7.1,德川美术馆藏 南宋

46 西田宏子、佐藤サアラ《天目》平凡社1999年。图34 油滴天目茶碗 建窑 南宋 直径12.2厘米 国宝 大阪市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47 山西黑釉铁锈花 黑釉褐彩小口瓶 金-元 高43.4厘米 东京馆藏 中国的陶瓷6 天目 长谷步乐儿监修 平凡社1999年 图70.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by shelagh vainker 大英博物馆出版2005年

48 (三)形制 1、俑类,十二生肖、文官、武官、侍俑等。北宋时期,十二生肖俑继续出现,但是唐代的镇墓兽、天王俑不再出现。

49 2、器物 梅瓶:梅瓶是一种长腹小口的瓶,以瓶口仅可插梅而名。这一名称出现于晚明。大致从初唐就有这种器形,但不普遍,到辽、北宋时期常见,辽地瓶长形如鸡腿状,所以也称为鸡腿瓶。之后成为中国传统器形。有高低之不同,也有腹形变化之差异,更有口形之变化,各时代的形式就在这些演变中。一般为酒器,是储酒器,也用来插花。

50 北宋梅瓶 大和文华馆白地剔黑花梅瓶11世纪末-12世纪,北宋,高31.7厘米。 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黑剔白瓶12世纪,北宋,高49.5厘米。

51 1986年江西瑞昌县长嘴出土瑞昌市博物馆藏南宋宝右五年1257年冯士履墓出土白地黑花瓶1对高52.3厘米。

52 深圳私人藏。 河北省出土元代梅瓶

53 矮梅瓶 镇江章岷墓出土熙宁四年(1071)定窑酱釉瓶高23.3厘米。 山西私人藏至元年(1264年-1294年)墨书

54 山西私人藏至元年(1264年-1294年)墨书 玉壶春瓶。玉壶春瓶是一种敞口细颈梨形腹的器物。其名来源于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典雅》:“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司徒空以为玉壶买酒是一种行为雅致。唐代曾参“玉壶春酒正堪携”等,唐宋人诗句多 将玉壶春与酒相联系。这一名称与实物的相接联系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大致在东汉时期就有相似的造型,南北朝、隋代、唐代持续,但均为普遍,到北宋时期较多见到,但到金代彩较多出现,元代是高峰期,标准的玉壶春瓶均为元代。口有大小,颈部有粗细长短,腹部有肥瘦,各时代呈现出不同姿态,极其明显。一般为酒器,代替了唐代到宋金的酒注,成为梅瓶、酒坛到酒杯的中转器物。与梅瓶一样,也用来插花,乾隆皇帝有诗“古瓶盛酒来后簪花,花酒原本是一家”。演变图在WORD文档二20页

55 盘口瓶。盘口瓶的口部为盘口,细长颈,丰肩,修腹。多见于五代到北宋时期。
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10世纪长颈瓶高39.7厘米讲谈社东洋陶瓷。 美国格令伯勒美术馆藏10碗11早长颈瓶高41.2厘米。

56 魂瓶,魂瓶是上部为四神、下部为瓶形的一种器物,仅见江西、湖南、福建、两广地区的一种瓶式。
南海窑魂瓶,北宋。 景德镇市陶瓷馆藏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青白釉堆塑四灵瓶。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江西贵溪县高70.8口径8.9底径11.8厘米。

57 壶类:注子,多用于饮茶喝酒,有温碗者为酒壶,无温碗者为点茶器。也有单纯小酒壶。
文物出版社《安徽省博物馆藏瓷》。1963年宿松县元祐丁卯年1087年墓出土,青白釉注钵注,高20.2、钵高13.9厘米。

58 碗:包括盏。一般为饮食用器,深浅、口形、足形多样。但饮茶喝酒者比较讲究,形制各异。还有托台,台上空者为茶盏托,即茶托,台上实者为酒盅台,即酒台。
江西省博物馆藏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青白釉酒杯即台座。 江西省博物馆藏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青白釉茶盏及盏托。

59 盘,高足、低足不同,口形不同,方圆、花口等。
杯,高足、低足,有柄、无柄。 盒,高低、方圆不同。 砚,以抄手砚为主,也有风字砚、马蹄形砚等。 砚滴,形似注子,体小,一般肩部有一小孔,

60 (四)工艺 1、拉坯,与唐代相同。 2、模制,多见于俑,器物较少。 3、利胚,这一时期的利坯多留下痕迹,如旋纹、刀削痕、接胎痕。
4、修足,这一时期罐、盘、碗等多为圈足,有时还留下实足痕迹,但是一般内凹,所以过去有人看到这种实足,将其归入唐代。足墙及其足端有不同变化,北宋碗的足墙较高,其他时期较低。不同地区的碗足也有一些差异,不同形状的碗足也有变化。 5、烧制,主要是反映在器物身上的痕迹,如支垫,芒口。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五或六支钉,支珠,锯齿形支钉,出现了扣烧的碗边芒口,北宋晚期出现了涩圈。

61 五代支钉叠烧

62 北宋覆烧 上海博物馆藏定窑银扣印花龙纹碗直径23.2厘米

63 正烧:支点、支钉、涩圈

64 鉴定举例 举例1,深剔刻罐,现代仿品。

65 存在问题 1、无此造型; 2、釉光过亮,釉色过白; 3、胎质过青灰; 4、修足太整齐; 5、纹样呆板,娴熟度不够;
6、釉面一层土灰过匀和过泥质,色青,不符合长期埋藏的现象。 克里夫兰博物馆藏

66 举例2。民国仿品。大阪东洋陶瓷馆藏,高31.6厘米11-12世纪

67 真品对照 五岛美术馆藏,12世纪米高33厘米。 克里斯帝2001年11月13日拍卖高31.8厘米美元37600。

68 举例3,现代仿品。 某私人博物馆藏品

69 真品对照 内蒙博物馆藏乌盟察右旗元集宁路古城出土高22口径12底径9厘米 户栗美术馆藏14世纪高31厘米

70 四、元代陶瓷 (一)唐“青花”问题。 元代陶瓷与宋辽金大体一致,但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元代酒器的大量使用,二是青花、釉里红的出现。这里只讲青花。

71 唐青花 扬州唐城出土 黑石号青花盘

72 (二)伊斯兰蓝彩陶瓷问题 欧洲和西亚、中亚的考古专家和研究者把一种乳白色釉陶叫做锡白釉,其釉上彩绘叫做蓝彩,根据其硬度定为陶器。

73 伊斯兰篮彩陶瓷 9-10世纪,伊拉克锡白釉蓝彩碗,直径20.3厘米,洛三几城市博物馆藏。
9世纪,伊拉克锡白釉蓝彩碗,口径20.8厘米,维多利亚 阿尔伯特博物馆 .转引自《THE ART OF FIRE》BY CATHERINE HESS1 Paul Getty 博物馆2004年 103页。

74 伊斯兰篮彩陶瓷的影响 这些器物主要出土于伊拉克的萨马拉、巴士拉、苏萨,伊朗的尼沙不尔、斯拉夫,埃及的福斯塔特等地,从萨马拉的情况看,该地是阿拔斯王朝836年迁都新建,埃及福斯塔特是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以后开始营建,但是864年突路尼任埃及总督之后,才开始大规模营建宫殿和清真寺,并从此以后成为埃及的经济中心。所以这些地方的出土遗物应该基本与此时间相应,也就是这类器物的大致年代也就是9世纪或之后。其特征是均为陶质,锡白釉,釉上加蓝彩,蓝彩比较鲜艳;除个别器物外,造型与中国晚唐器物一致,基本为碗、盘或三足盘,撇口,玉璧底;纹样主要为植物,其次为阿拉伯文字,是完全与中国不同的装饰题材,其中图一5、4、6、11的边饰与中国长沙窑器物类似,也与伊斯兰玻璃器装饰相似。布局方式是上下或左右基本对称,图案的对称性是其基本特征,这种对称性在伊朗丝织品上反映也比较明显,如对鸟、对兽等。这里基本可以反映早期伊斯兰蓝彩的面貌。这种9世纪的器物上以蓝彩为装饰的做法在西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的。这里明确的显示出正是中国的蓝彩和青花技术影响了伊斯兰蓝彩陶器的发展。

75 (三)元青花 1、元青花的出现,两个基础:一是伊斯兰蓝彩陶瓷对青花的长期使用和喜爱;二是景德镇青白瓷的成熟。在元代晚期,通过蒙古人大元王朝帝国,两者合一,即是白瓷上蓝彩的青花瓷。

76 2、青花的基本特征:青花呈色泛紫,花纹上有铁斑堆积。其甄别时间是1952年美国人波普。
3、在中国的出土,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蒙古、新疆 4、海外原始馆藏和出土,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等, 5、国内外馆藏有北京故宫、上海馆、广东省馆、山西博物馆,海外有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

77 著名的英国大威德瓶 大卫德藏至正十一年元青花龙纹瓶高63厘米。

78 谢谢!


Download ppt "三、宋辽金陶瓷 (一)釉色品种 辽宋金元时期,中国传统陶瓷发展到了高峰,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追求釉色的高雅。一是釉质更为纯净、均匀,二是各种装饰技法齐全,三是工艺更为细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