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史

2 一:旧中国的旅游业 二: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三: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

3 一:旧中国的旅游业 背景(内忧外患的国情)
由于需求规模的限制,旅游业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帝国主义列强出于侵略和扩张的目的,在中国修筑铁路,强制通商口岸。随着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国内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便产生了中国近代旅游业。

4 旧中国的旅游业首先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上海 上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同时也是与外部世界联系和交往最多的城市

5 民族银行家陈光甫先生率先在上海创办中国首个旅行社
陈光甫简介   中国银行家。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苏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蒋介石筹募军饷。同年创办中国旅行社。1928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和交通银行董事等职。1931年与英商太古洋行合资开设宝丰保险公司。1936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高等顾问。1937年,任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中将衔主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复兴贸易公司董事长,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194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并主管中央银行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1950年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上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1954年定居台湾。196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台北复业,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

6 1923年春,首次组织国内观光团赴杭州旅行后又组织了秋季赴浙江海宁的观潮旅行。
1924年出版《旅行杂志》,专门宣传中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 1927年6月更名为中国旅行社并确定了其业务宗旨“导客以应办之事,助人以必需之便。如舟车舱之代订,旅社铺位之预定,团体旅行之计划,调查研究之入手,以致轮船进出日期,火车来往时间,均在旅客所急需者” 内部组织机构扩大为七部一处,而且经营范围也逐步扩大 1947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旅游博览会上,中国旅行团以巨幅“中国名胜图”(图片)参展。

7 这一时期中国的旅游业是由境内旅游转向境外旅游的。
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比较局限,旅游主体不广泛,虽然有旅店建起但是规模小,高档次的住宿设施少。 总之,迫于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中国的旅游业未能全面发展。

8 二: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背景(政治的需要): 建国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高,缺乏发展的市场条件。
建国初期政治环境的需要(新生的中国需要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 这一时期是中国旅游业性质扭曲的时期

9 新中国的首家旅行社---华侨服务社 1949年11月,在福建省厦门市诞生我国第一家国营旅行社—华侨服务社。专门负责接待海外侨胞归国探亲和观光旅游。

10 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我国召开。由于接待工作需要,经政务院批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于1954年4月15日成立。
这一旅行社属于国有,而非私营,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搞好政治关系而不是营利。而且在其建立初期面向的对象主要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11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自费来华增多,最初是原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客人。后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这类客人减少,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来华访问者增多。
60年代中期,欧美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市场。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14国之后,第三世界国家访问者增多。

12 1964年,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成立。
主要职能(1)负责管理外国自费来华旅游者的接待工作。(2)领导国内各地国际旅行社及其直属机构的业务,组织我国公民出国旅行。(3)负责有关旅游事务的对外联络工作和宣传工作。

13 6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因为政治原因跌入低谷。
1971年,周恩来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宣传自己,了解别人”的方针,此会议后,中国旅游业出现转机。 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总社恢复成立,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14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旅游业特点归纳 背景环境:(政治)建国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对外封闭锁国;(经济)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基本任务: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发展类型:有选择的入境旅游。 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入。

15 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 一、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政策推出后,由于我国的经济状况制约了国人对旅游的需求,国内旅游需求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我国实行“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的政策。 这一阶段,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

16 二、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 年代中期~1997年)
1、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迅速发展。 2、国家对待国内旅游的政策是“因地制宜,正确引导,稳步发展”进入90年代后,转变为“积极发展”。 3、对旅行社行业结构做出调整,产生了专门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第三类旅行社。 4、1991年,我国明确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17 、三、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处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并宣布自1997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展出境旅游业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18 简要归纳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背景环境:工作重点转移,急需外汇;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发展类型: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产业规模:迅速发展,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制定和颁布政策、法规、标准等方式实行“政府主导”。

19 以上概述可知: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任何时期的旅游活动都是政治经济的产物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旅游业正蓬勃发展。

20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