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研究人員:林研究員錦英、劉助理研究員英淑、范助理研究員信賢、洪副研究員若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研究人員:林研究員錦英、劉助理研究員英淑、范助理研究員信賢、洪副研究員若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人員:林研究員錦英、劉助理研究員英淑、范助理研究員信賢、洪副研究員若烈
學校層級課程自我評鑑手冊(暫行版) 說明 委託單位:教育部 研發單位: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研究人員:林研究員錦英、劉助理研究員英淑、范助理研究員信賢、洪副研究員若烈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八月

2 本計畫與整合型計畫的關係

3

4 A1 中央層級 ‧‧國民中小學教師課程實施情形 權責 互動 ‧‧問題與支持系統 ‧‧影響因素及其細目 歸因 地方層級 改進 權責 互動
學校層級

5 B 擬定台灣課程評鑑模式及其規準草案

6 C 中央、地方、學校評鑑規準及 運作方式的試用

7 根據試用結果與過程,修訂 課程評鑑規準及運作方式
D 根據試用結果與過程,修訂 課程評鑑規準及運作方式

8 形成台灣課程評鑑規準及運作方式

9

10 壹、前言 1.從學校層級的權責出發,透過課程評鑑規準的建構與實際施作 ,了解自己學校的課程實況、問題與需求,進而自我改進,精進學校課程規畫、發展與實施,或對縣市教育局、中央教育部提出課程改革之相關建議,作為未來課程修訂與改革的參考。 2. 以學校自我評鑑為出發點,實施一兩年後,再透過校際評鑑或地方教育局組織評鑑小組進行外部評鑑。

11 貳、評鑑目的 一、探討學校在課程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支援系統或問題,並謀求改進。
二、透過課程評鑑,引導學校相關成員進行校務省思,促進專業成長,以增益課程的發展與實施成效。 三、發展學校層級課程自我評鑑規準及運作方式,以增益課程的發展與實施成效。

12 參、評鑑對象 學校層級的課程評鑑並非針對個別教師,而是以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各處室、各學習領域或各學年群等,為本評鑑的主要對象。

13 參考附冊資料務實修訂學校課程自我評鑑手冊
肆、組織與實施流程圖 課程發展委員會 1.訂定學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 2.成立課程評鑑小組 參考附冊資料務實修訂學校課程自我評鑑手冊 課程評鑑小組依計畫進行評鑑 課程評鑑小組提出評鑑結果 評鑑檢討會議、提出改進方案 (向課程發展委員會提出報告) 理解特色與成 效,再求精進 研討改進方案 ,付諸實施 彙整建議事項,向地 方、中央層級反應 追蹤評鑑(追蹤解決策略落實情形)

14 伍、評鑑內容之設計 內容:評鑑項目、評鑑規準、評鑑重點、評鑑方式與資料來源、評鑑結果及綜合評鑑表等。
依據上述內容,各校可務實修訂課程評鑑手冊: 其一、於每項評鑑重點之後增列學校本身特點的評鑑重點,作為評鑑的有利條件(如:評鑑項目一、評鑑規準1、評鑑重點1-1,1-2,1-3之後增列1-4) 其二、每項評鑑重點可以參考「學校課程自我評鑑手冊附冊」中較具體之評鑑細目進行評鑑。(如:在附冊中尋找等同於手冊中評鑑項目一、評鑑規準1、評鑑重點的1-1下的1-1-1,1-1-2等之評鑑細目)。

15 一、評鑑項目 評鑑項目係依據學校課程發展的組織權責,以「項目」的方式標示出來,俾利於課程評鑑時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地掌握評鑑的架構。
該評鑑項目共有「課程規畫」、「課程實施」、「成效評估」、「專業成長」及「行政支援與資源整合」等五項。

16 二、評鑑規準 評鑑規準係依據評鑑項目加以設計,學校層級課程評鑑規準有十五條,每一評鑑項目涵蓋二至四個評鑑規準。 評鑑項目 評鑑規準 課程規畫
3 課程實施 成效評估 專業成長 2 行政支援與資源整合 4 合計 15

17 三、評鑑重點 評鑑重點係依據評鑑規準之內涵分析而得較為具體之思考方向,俾利於學校課程評鑑時之反省、思考與對話,並盡量以全國學校皆能達到的平均水準來制定。各校可於每條評鑑規準之下增列學校本身特點的評鑑重點,也可參考「學校課程自我評鑑手冊附冊(暫行版)」於每項評鑑重點之下增列評鑑細目。

18 四、評鑑方式與資料來源 依據規準性質,採用簡報、座談、訪談、參觀、操作、閱讀相關資料等方式進行。相關資料來源詳見各評鑑規準,包括:辦法、計畫、教學進度、檔案、記錄(紙本文件、錄音或相片說明)、問卷、表件簿冊、成果等。本「資料來源」中舉出之各種資料係供參考,學校評鑑推動委員會可在真實性與實用性的原則下,視實際情況增列各種資料。

19 五、評鑑結果 評鑑結果包含質的描述與量的結果,以「質的描述」為主,「量的結果」為輔。「質的描述」為課程評鑑小組針對各評鑑規準進行描述與回應,說明辦理之具體情形、學校特色、遭遇困難及待改進事項。「量的結果」為課程評鑑小組針對各評鑑重點的實際達成情形,在 五個配分中圈選符合實際情形的配分,3是普通,分數越高越正向,反之則反;之後再依規準計算平均結果。「量的結果」在自我評鑑中係做為教師之間討論和對話的觸媒,僅供參考之用,並無績效考核或相互評比的意義。

20 各項目評鑑之後有一個綜合評鑑表,係提供課程評鑑小組及委員會針對各項目之具體情形、遭遇困難及待改進事項,做綜合整理。
六、綜合評鑑表 各項目評鑑之後有一個綜合評鑑表,係提供課程評鑑小組及委員會針對各項目之具體情形、遭遇困難及待改進事項,做綜合整理。

21 報告完畢

22 回流程 回評鑑內容說明

23 頗具成效、學校特色,可持續保持,提供其他學校參考之事項
綜合評鑑結果分析表(一) 評鑑項目 頗具成效、學校特色,可持續保持,提供其他學校參考之事項 課程規畫 課程實施 成效評估 專業成長 行政支援與 資源整合 回流程 回綜合評鑑表

24 回流程

25 回流程 回綜合評鑑表

26 (一)課程規畫 本項目規準有三條,重點在依據國家課程綱要規劃學校的課程。 主要內涵是: 1.訂定適切的學校課程目標;
2.發展具體可行的學校課程計畫; 3.選編適切的教學材料。 回評鑑項目

27 (二)課程實施 本項目規準有三條,重點在落實學校課程計畫與教學計畫。 主要內涵是: 1.落實教學計畫與進度;
2.組成教學團隊,發揮教師專長; 3.教學評量多元化,依結果實施補救教學或教學改進。 回評鑑項目

28 (三)成效評估 本項目規準有三條,重點在課程績效的反省。 主要內涵是: 1.了解教師的教學成效; 2.檢核全體學生的學習表現;
3.運用課程評鑑結果。 回評鑑項目

29 (四)專業成長 本項目規準有二條,重點在成員的專業成長。 主要內涵是: 1.規畫並提供教師專業進修活動;
2.提供多元化的專業成長模式,並鼓勵教師實踐於教學中。 回評鑑項目

30 (五)行政支援與資源整合 本項目規準有四條,重點在課程發展中有關 學校人、事、物運作之行政支援與資源整合 。 主要內涵是:
1.學校領導成員具有專業知能與領導能力, 能支持並參與課程發展; 2.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有明確之任務、分 工與運作; 3.提供課程發展所需的行政支援,有效運用 資源; 4.建置知識管理系統,整合資源,建立共享 機制。 回評鑑項目

31 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規定,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負責課程與教學評鑑。本學校課程評鑑組織得以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為主體,由校長擔任召集人,教務主任擔任副召集人。除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之外,宜再聘請校內教師、校外社區人士或學者專家(含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等二至四人。小型學校可以依上述原則,採取區域策略聯盟的方式組成,以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 回流程

32 課程評鑑組織職掌如下: 1.推動學校課程評鑑,訂定學校課程評鑑計畫。 2.參與評鑑過程並聽取課程評鑑小組之報告,共同討論,共商解決策略。
3.追蹤校內解決策略落實情形,有關地方或中央權責部分,反應給相關單位。 課程發展委員會可依課程發展需要組成若干(含一組)課程評鑑小組(可依職務畫分為行政、教學組,或依評鑑項目分組,或依學習領域分組等),並在組內推一人擔任組長,進行評鑑。評鑑結果應向課程發展委員會提出報告。 回流程

33 7 回評鑑內容說明 回評鑑重點 回評鑑方式與資料來源 回評鑑結果


Download ppt "研究人員:林研究員錦英、劉助理研究員英淑、范助理研究員信賢、洪副研究員若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