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从“油荒”看科学发展观 顺德一中高三综合科 制作:梁日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从“油荒”看科学发展观 顺德一中高三综合科 制作:梁日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油荒”看科学发展观 顺德一中高三综合科 制作:梁日继

2 古今中外与石油相关的事例举要 1、中国历史上与石油相关的三个杰出人物 ------沈括、李四光、王进喜 2、世界历史上与石油相关的若干事件
(1)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2)二战间美英石油禁运政策对对战争产生的一定的影响 (3)当代海湾石油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的影响 (4)当代争夺石油资源引起的国家与地区冲突

3 石油工业的发展 50年代发展重点在西部。末期形成了甘肃、新疆、青海、四川等四大油气基地,使我国石油工业初具规模。
60年代开始实行战略东移,重点开发东部沿海地区。 1963年12月3日,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需要的石油已经基本自给。 1966年12月31日,渤海湾第一口海上油井喷油,揭开了我国海上石油开采的新篇章。 自50年代起,石油工业平均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 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世界产油大国。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大规模对西部地区石油进行勘探和开发。

4 一、 石油紧缺的原因

5 材料一: 从2001到2003,是中国汽车爆发式增长的两年。2001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33万辆,2002年即达到惊人的325万辆,增幅高达38%;据预测,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将突破400万辆,最乐观的估计是430万辆。仅仅两年,中国汽车产量翻了将近一番,名次也从全球第八跃升至第三(和德国并列)。在2007-2010年左右,达到6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在2015年左右,有可能超过美国。 材料二: 国际能源机构公布全球石油供需情况报告,2004年中国每日石油需求量将达到580万桶,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需求国。中石油公司表示,2004年中国全年石油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原油进口很可能超过1亿吨。据了解,中国石油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汽车拥有量的剧增。

6 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与消费现状

7 独山子 塔中 玉门 渤海湾 冷湖 北部湾

8 (1)全球能源消费中石油、天然气占市场份额较高的一百年应是_____________根据目前世界石油、天然气分布现状看,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与分布跟下列选项关系密切的是_________。
A.沉积岩的厚度和体积 B. 向斜的地质构造 C. 海洋大陆架和湖盆 D. 背斜的地质构造 1950年至2050年 ACD

9  石油占国家经济份额表 国 家 美 国 西 欧 埃 及 伊 朗 俄罗斯 份 额 10% 8% 25% 42% 55% 委内瑞拉 阿联酋 伊拉克 科威特 沙特阿拉伯 68% 85% 96% 99% (2)“石油经济”是对部分石油产值占国家经济份额高的国家的统称。表中石油占国家经济份额高的国家主要分布_____________ _ 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美国石油 产量也很高,但石油占国家经济份额却很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 中东(或西亚) 波斯湾沿岸 地处副热带 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份额中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其次是工业(制造业),最后的农业,石油是其重要的工业的原料及燃料

10 2002年全球能源统计,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1位,占世界2.3%。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国。
中国2002年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天然气生产大国。 中国生产占世界GDP4%,消耗了占世界7%的石油,已经成为世界石油天然气消费大国。

11 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我国目前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12 三、石油紧缺解决的途径 1、开源: 2、节流: 3、调整和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 4、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勘探、开发新的石油资源(西部、海底大陆架等地区); 寻求替代资源(天然气、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等); 特殊的“开源”(进口国外石油、关注间接“生产”石油的植物‥‥‥)。 2、节流: 节约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调整和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 煤炭 即:逐步降低 消费比例,加速发展 ,依靠国内外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 的基本需求, 积极发展 能源, 初步形成结构 的局面,使得优质能源的比例明显提高 天然气 石油 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 多元 4、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3 能源是左右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需。与此同时,能源也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健康和环境问题。
现有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模式显然称不上“可持续”。联合国公布的一些数字颇能说明问题:目前全球有20亿人用不上电,占世界人口的约三分之一,他们主要生活在贫困的乡村地区;全球矿物能源消耗量在1992至1999年间增加了10%,发达国家是其中的大户,人均矿物燃料年消耗量达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约10倍;1965至199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目前是全球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来源,所占份额达到75%。

14 人口、资源、环境 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四、 人口、资源、环境 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成就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问题和挑战 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15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成就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01‰。 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得到加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调控能力得到加强。

16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问题和挑战 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由于基数大, 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加,劳动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十分艰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 特别是石油严重短缺。乱批滥占滥用耕地和乱采滥挖矿产 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成为影 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 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尚不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17 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节能和提高能效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可能,中国能否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能的潜力能否被有效挖掘,因此,应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 建议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

18 五、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必然性: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的压力 、 环境危机的压力 概念: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的压力 、 环境危机的压力 概念: 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涵: 生态的、 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9 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首先,公众的参与。 其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1。实行清洁生产 2。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3。

20 一、问题探究 背景材料(1) 材料一:从2001到2003,是中国汽车爆发式增长的两年。2001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33万辆,2002年即达到惊人的325万辆,增幅高达38%;据预测,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将突破400万辆,最乐观的估计是430万辆。仅仅两年,中国汽车产量翻了将近一番,名次也从全球第八跃升至第三(和德国并列)。在2007-2010年左右,达到6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在2015年左右,有可能超过美国。

21 回忆:刚才地理学科所讲的开源途径有哪些?
材料二:国际能源机构公布全球石油供需情况报告,2004年中国每日石油需求量将达到580万桶,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需求国。中石油公司表示,2004年中国全年石油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原油进口很可能超过1亿吨。据了解,中国石油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汽车拥有量的剧增。 思考:材料一和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回忆:刚才地理学科所讲的开源途径有哪些?

22 理论支撑: 《经济常识》 (1)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 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 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 国经济实力。 可以促进国内企业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 际化水平

23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平等互利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政治常识》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我国国家的对外职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 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我国的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 基本国策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哲学常识》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联系的观点 内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

24 结论: 坚持双赢、走和平崛起之路。 忆一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外国能源的方式? 思考:我们在利用国外能源时能否借鉴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的这经验呢?我们如何利用国外能源? 结论: 坚持双赢、走和平崛起之路。

25 材料材料(2): 1994年,俄罗斯石油企业向中方提出了修建从西伯利亚到中国 东北地区石油管道的建议。经过近十年的努力,2003年5月,中 俄两国石油公司签署了拟通过建成后的“安大线”向中方供应7亿 吨、价值1500亿美元石油的协议。 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 地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承担中俄管道技术经 济论证的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提出:放弃中俄石油 管道方案,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到俄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的石 油管道。原来,日本也瞄上了俄罗斯的石油,并参与到竞争中来。 安大线陷入危局。 思考(1)材料反映了世界市场的什么特点? (2)结合这则材料谈谈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如何维护国家 的经济安全?

26 结论: (1)市场竞争激烈化。 (2)①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缓解国内短缺资 源的约束。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做好国内资源工作 在开放中保持经济自主性。 ③建立完备的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制度。 ④建立有效的市场应急机制和对外经济突发事件快速反 应机制。

27 背景材料(3): 2003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4%的GDP,却消耗了 全球石油消费量的7.4%、煤炭的31%、钢铁的21%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 “按照现在的能耗增长推算,将来全世界的石油都 给中国也不够使。” 探究:请从节流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28 结论: (1)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 源节约型社会。
(2)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9 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 理论支撑: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 关系。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一靠科技,二靠管理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工业化带动,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0 二、为什么现在提出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 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 (5)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31 三、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 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实质:
含义: 实质: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根本要求: 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32 平台演练: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凸现,能够间接“生产”石油的 植物受到科学家的关注,美、英、日、俄等相继开 展石油植物的研究与应用,美国人工种植的石油植 物每公顷年收获石油120——140桶。人类对石油植 物的研究与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并促 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材料体现了 A 创新观念决定着人们的实践 B 事物联系是普遍的、直接的 C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C


Download ppt "从“油荒”看科学发展观 顺德一中高三综合科 制作:梁日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