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组成员: 贾睿楠 别依凡 段若楠 孙世成 石金源 郭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组成员: 贾睿楠 别依凡 段若楠 孙世成 石金源 郭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组成员: 贾睿楠 别依凡 段若楠 孙世成 石金源 郭奎
第八章 血液与循环 小组成员: 贾睿楠 别依凡 段若楠 孙世成 石金源 郭奎

2 一 、人和动物体内的水 二 、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三 、哺乳动物的心血管系统

3 一 、人和动物体内的水 体液:体内以水作为基础的液体。 体液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 细胞外液 血浆(存在于血管) 细胞内液 管内液
体液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 细胞外液 血浆(存在于血管) 管内液 淋巴(存在于淋巴管)

4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在血管中流动,通过胃、肠、肾、肺和皮 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5 二 、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血液:血浆、血细胞,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6 血浆: 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 血浆55% 白细胞 血细胞 45% 红细胞

7 1、血浆 淡黄色液体 成分: 水(约占92%) 晶体物质(主要是盐类) 胶体物质(血浆蛋白) 其他物质 血浆渗透压

8 血浆蛋白:(3 种) ◆ 清蛋白 含量多,提供80%胶体渗透压 ◆ 球蛋白 与某些物质运输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纤维蛋白原 主要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

9 血浆中的其他物质   ◆ 葡萄糖:空腹时100 mg/100 mL全血;   ◆ 氨基酸、脂肪、酶、激素;   ◆ 尿素、尿酸,等。

10 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有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占 血浆渗透压的绝大部分。 晶体物质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晶体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占很小一部分。 虽然很小但由于血浆蛋白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对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11 2、血液的血细胞成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12 红细胞 红色: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 数量最多:男 — 400 ~ 550万/mm3; 女 — 350 ~ 500万/mm3; 婴儿、高山地区居民 — 高; 寿命短:120天;死亡率高 — 300万/秒 (肝、脾 巨噬细胞吞噬)

13 形态: 哺乳类、人: 双凹圆盘状、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 无核、无其他细胞器; 低级脊椎动物:圆球形、有核 特点: 含有血红蛋白,Hb中含有铁,可与氧结合。 另一种重要物质: 碳酸酐酶,助于二氧化碳的运输。 主要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14 白细胞 无色 ● 数量少:7000( )/mm3 ; ● 形态:较大、球形、有核; ● 变形运动 → 游走性; 毛细血管(血液)←→ 组织(组织液) → 淋巴管(淋巴液) → 心脏; ● 分布: 血液、组织液、淋巴系统、结缔组织 白细胞的类型 功能

15 ① 白细胞类型 — 细胞质中有无颗粒 A. 颗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嗜中性粒细胞; B

16 A. 颗粒细胞 ● 形态: 细胞质 — 特殊染色颗粒;  核 — 不规则、分叶 ● 类型:(依据颗粒的性质划分)  嗜酸性粒细胞: 酸性染料 → 红色;  嗜碱性粒细胞: 碱性染料 → 深兰色;  嗜中性粒细胞:(最多 50~70%、最重要) 同时被酸、碱性染料 → 红色

17 B. 无粒细胞 ● 特点:  细胞质 — 无特殊染色颗粒;  核 — 大、圆、不分叶 ● 类型  淋巴细胞  单核细胞

18 ② 白细胞功能:吞噬、免疫 — 保护机体、抵抗外 来微生物的侵袭。

19 血小板  形态:小、碎片、无核; 碟形,内含有许多颗粒 来源:骨髓内巨核细胞的细胞质的碎片,不是 完整的细胞,具有独立进行代谢活动的必要结构;  作用:形成止血栓 → 凝血(凝结)

20 血液的功能 运输作用:呼吸气体、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 防御、保护功能:免疫、凝血等。 缓冲功能:酸碱平衡、体温调节。
维持内环境稳态:体液调节。 联系肌体各部分

21 运输物质 一、从体外吸收到体内的物质: 营养素 二、体内细胞代谢的产物: 代谢产生的废物 激素

22 凝血 组织受损时,血液从血管流出后几分钟就由液体变成凝胶状体,称为血液凝固。

23 凝血机制

24 红细胞、白细胞:被动包裹; 血小板:主动凝聚 — 作用很重要 引发原初反应(但规模很小); 凝结因子:多种(≥12 种) 级联反应:多级反应;逐级引发;逐级扩增; 结果:产生大量、固态纤维蛋白 → 血凝 血液中有抗凝因子(肝素、抗凝血酶等)

25 血清:血块回缩时析出的液体。 成分: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少量的参与凝血的 血浆蛋白,增加血小板释放物质。

26 一次献血200-300 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血液总量: 占体重的7-8% 对身体影响不大 一次失血<10%总量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血液总量: 占体重的7-8% 一次失血<10%总量 一次失血>20%总量 一次失血>30%总量 对身体影响不大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危及生命

27 ABO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表面凝集原与血清中凝集素不同,ABO系统将血液分成4种类型;  凝集原(抗原):A、B  凝集素(抗体):a (抗A)、b (抗B)

28 Rh血型系统 凝集原:Rh因子(≥ 8种); Rh阳性:红细胞表面有Rh因子; Rh阴性:红细胞表面无(极少有)Rh因子; 特点:◆ Rh阴性的血浆中也无Rh抗体; ◆ Rh抗体 — Rh抗原诱导下才产生

29 胎儿Rh因子症:孕妇 Rh阴性 胎儿 Rh阳性(父亲阳性) 胎儿血细胞(阳性 — 含Rh因子) 下一胎胎儿(通常仍为Rh阳性)
↓血渗(怀孕后期、分娩时偶有发生) 母体 母体产生Rh抗体 ↓(抗体 — 通过胎盘) 下一胎胎儿(通常仍为Rh阳性) 胎儿红细胞凝集 → 严重贫血、死亡

30 三 、哺乳动物的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31 心脏 心壁: 四个腔 瓣膜 半月瓣 房室瓣 左二右三 主要是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与肺静脉连通 左心房 相通
右心房 右心室 相通 与肺静脉连通 与主动脉连通 与上下腔静脉连通 与肺动脉连通 瓣膜 房室瓣 左二右三 半月瓣 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32 主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左心室 肺动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房室瓣 动脉瓣

33 血液循环:三个循环 ● 体循环; ● 肺循环; ● 冠状动脉循环 左心室 → 大动脉(基部)→ 冠状动脉(2根)→ 心脏壁→ 冠状静脉 → 右心房 冠状动脉硬化、堵塞 → 心肌死亡

34

35 心脏能不断、节律性搏动的原因——心脏结构、功能特点 1、充足的血液供给 冠状动脉循环 → 氧、营养素; 冠状动脉硬化、堵塞 → 心肌死亡; 2、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横纹肌、基本结构似骨骼肌 ◆ 单核、横纹、短柱状; ◆ 心室肌细胞有分支 ◆ 细胞间联系密切 ◆ 线粒体多。

36 3、心肌生理特点 ◆ 收缩性 ◆ 自动节律性: 心肌细胞通过自身内在的变化有节律地兴奋引起心脏节律性收缩。心脏中自动性节律起源的一定部位----起搏点。 (区别于骨骼肌的最显著特点)

37 兴奋如何产生和传导? 特殊传导系统 定义 心肌分化出的一类心肌细胞构成; 具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功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似神经细胞; 组成:窦房结、房室结; 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38 兴奋的传导 两条途径: ♦ 窦房结 → 心房肌 → 心房肌同步收缩; ♦ 窦房结 → 房室结(第二个起搏点)→房室束 →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 心室全部细胞 → 收缩;
兴奋在房室结延搁 ~ 0.07秒; 此段时间内,心房完全收缩,全部血液 → 心室;

39

40 血管:1. 动脉; 2. 静脉; 3. 毛细血管

41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功能:① 把血液从心脏引导到机体的各部分。 ② 作为有弹性的血库调节血量和血压。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管内有静脉 瓣。 功能:从身体各处将血液送回心脏;贮血库

42 毛细血管 概念: 连通微动脉和微静 脉之间的血管。 结构特点: 1、管径小;2、管壁薄;3、血流速度慢。 功能: 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43 介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网中的血液循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 介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网中的血液循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4 毛细血管利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  壁薄——通透性强;  网状分支 → 表面积大 → 物质交换面积大  网状分支→ 总横截面积大、管壁摩擦力大→ 流速慢 → 物质交换时间充裕

45 人体血压测量 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一般测定的人体血压是肱动脉的血压。 正常血压范围:舒张压:60-90 mmHg 收缩压: mmHg


Download ppt "小组成员: 贾睿楠 别依凡 段若楠 孙世成 石金源 郭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