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梁 钢筋讲解 《11G101-1》之梁 目的:本章主要是让学员从手工引入到软件、接受软件、接触软件,体验软件、检验软件、认可软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梁 钢筋讲解 《11G101-1》之梁 目的:本章主要是让学员从手工引入到软件、接受软件、接触软件,体验软件、检验软件、认可软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梁 钢筋讲解 《11G101-1》之梁 目的:本章主要是让学员从手工引入到软件、接受软件、接触软件,体验软件、检验软件、认可软件
梁 钢筋讲解 目的:本章主要是让学员从手工引入到软件、接受软件、接触软件,体验软件、检验软件、认可软件 教学形式:引导、练习、对量、总结为主,讲师讲解,引导学员去练习、对量,实际去操作、熟悉软件思路和原理 时间:1.5天

2 梁图纸表达内容 混凝土强度 截面尺寸 标高 钢筋

3 梁混凝土强度 结构层高表中说明

4 梁标高 结构层高表中说明

5 尺寸 高度 h 宽度 b

6 上部通长纵筋 钢筋 上部支座非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7 上部支座非通长纵筋 架立筋 上部支座非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架立筋与受力筋搭接

8 箍筋 下部纵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拉筋 下部纵筋

9 箍筋

10

11 100mm 100mm 100mm

12 箍筋 200mm 200mm

13 箍筋 上部纵筋 侧面构造纵筋 截面高度 下部纵筋 截面宽度
h 截面高度 b 下部纵筋 截面宽度

14 弯起钢筋 上部纵筋 箍筋 下部纵筋

15 梁结构图表达方法 断面详图法 平面整体法(11G101-1) 返回

16 断面详图法 断面详图法表达梁的施工图包括三部分: 模板图 2.配筋图 3.钢筋表 返回

17 1.模板图 模板图主要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形、预埋铁件、预留钢筋、预留孔洞的位置等,一般规则矩形断面的梁不需要绘制模板图,当梁的外形复杂或者预埋件较多时才画模板图,例如工业厂房的吊车梁(吊车梁表面需要很多预埋件和钢轨连接)。 返回

18 2.配筋图 配筋图表达梁断面形状、尺寸和标高,钢筋的位置、直径、形状和数量等,它包括立面图、断面图和钢筋详图三部分。

19 (1)立面图表达梁的长度、立面形状和钢筋位置;
100 100

20 (2)钢筋详图按由上而下的顺序用同一比例把钢筋画在梁立面图的下方,钢筋比较简单时可以不画钢筋详图;
100 100

21 (3)断面图一般表达三个位置的配筋:两个梁端截面和一个跨中截面,每个截面表达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中部纵筋(腰筋或抗扭钢筋)、箍筋,钢筋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相同的钢筋编一个号。

22 左支座截面 跨中截面 右支座截面

23 100 100

24 100 100

25 100 100

26 水平长度1400mm 下弯长度400mm 架立筋与受力筋搭接100mm

27 返回

28 3.钢筋表 钢筋表列出梁中钢筋编号、根数、直径、长度、总长度、重量等信息,方便计算整个工程的钢筋用量,预算工程造价

29 钢筋表 返回 钢筋编号 钢筋简图 直径(mm) 长度(mm) 根数 总长度 重量(kg) 1 22 5550 3 16650 2 20
1800 6 10800 10 3420 6840 4 8 1350 30 40500

30 + 平面整体表示法 平面图纸(根据平法规则):图纸 细部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返回

31 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平法表达有两种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

32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分层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33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注优先,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返回

34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包括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 1)梁编号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3)梁箍筋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梁下部通长筋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返回

35 1)梁编号 梁类型代号 序号:阿拉伯数字1,2,3,4…… 跨数:柱或墙为梁的支座,相邻的两个支座之间为一跨 有无悬挑代号:一端悬挑注写A,
两端悬挑为B 返回

36 非框架梁 (两端为梁) L 屋面框架梁(两端为柱) WKL 楼面框架梁(两端为柱) KL

37 框架柱不落地 柱的力传递到下方的梁 框架柱不落地 柱的力传递到下方的梁 框支梁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框支柱 框支柱

38 混凝土剪力墙不落地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框支柱
占据一层的 转换大梁,有时梁上开有洞口 两层楼板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框支柱

39 混凝土剪力墙不落地 框支梁 KZL 框支柱 框支柱

40 井字梁(垂直相交的梁尺寸相同,无主次之分)
框架梁 KL 井字梁(垂直相交的梁尺寸相同,无主次之分) JZL

41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42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43 悬挑梁 KL2-3(2A),此处A代表悬挑 悬挑梁 悬挑梁 XL

44 梁类型汇总 梁类型 代号 楼层框架梁 KL 屋面框架梁 WKL 框支梁 KZL 非框架梁 L 悬挑梁 XL 井字梁 JZL 返回

45 序号 阿拉伯数字1,2,3,4…… 例如:KL1,KL2,KL100 层号-序号 例如: KL2-1 表示第二层编号为1的框架梁
返回

46 框架梁2, 2跨,一端悬挑 第1跨 一端悬挑 第2跨

47 左端悬挑 右端端悬挑 框架梁1, 2跨,两端悬挑 第2跨 第1跨
返回

48 梁平法编号 返回 梁类型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 楼层框架梁 KL X X (X X)、 (X X A)或(X X B) 屋面框架梁
WKL 框支梁 KZL 非框架梁 L 悬挑梁 XL 井字梁 JZL

49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一般梁均采用矩形断面,此部分写出 矩形截面的宽度b×矩形截面高度h

50 加腋框架梁 加腋 加腋 加腋 (梁高度变化)

51 Y500×250 Y:加腋 腋宽:500 腋高:250

52 加腋 加腋 加腋 腋高 腋高 梁底部轮廓线 腋宽 腋宽

53 加腋钢筋

54 加腋钢筋 返回

55 3)梁箍筋 箍筋级别: 直径:6,8,10,12…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肢数

56

57

58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一样,用斜线“/” 分开, “/”前为加密区间距, “/”后为非加密区间距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样,不需要用斜线“/” 分开

59 ②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肢数一样,肢数注写一次,写在括号内;
如果不一致分别注写在括号内

60 φ8 @100/200(4)表示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100mm的4肢箍筋,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4肢箍筋,箍筋为II级钢。

61 φ8 @100(4)/200(2)表示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100mm的4肢箍筋,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2肢箍筋,箍筋为II级钢。

62 ③ 非框架梁、悬挑梁、非抗震梁采用不同箍筋间距和肢数,用斜线“/” 分开;先写支座端部箍筋,后写跨中钢箍筋
12φ8 @100/200(4)表示 梁两端加密区各有12根直径8mm间距100mm的4肢箍筋; 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4肢箍筋,非加密区箍筋根数根据间距和梁剩余部分长度计算。

63 端部加密区箍筋12φ8@100(4) 中部非加密区箍筋φ8@200(4)

64

65 返回

66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通长筋指梁上部受力筋沿梁的长度方向不截断 架立筋的作用是和箍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67 上部通长纵筋 ① 上部只有通长受力筋,没有架立筋,直接写通长筋筋的根数、级别和直径 例:2 20

68 2φ16表示上部2跨通长筋为2根直径16mm的HRB335钢筋

69 架立筋 上部支座非通长纵筋 架立筋与受力筋搭接
②仅有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 例(2Φ10) 架立筋与受力筋搭接

70 上部通长筋 在角部 架立筋 在中间 上部非通长筋 ③ 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表达为 通长筋+(架立筋) 例: (2φ12)

71 2φ20+( 2φ12) 2φ20表示上部3跨通长筋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在角部 (2φ12) 表示上部3跨中间位置架立筋2根直径12mm的HPB300钢筋

72 上部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④上、下均有通长钢筋,表达为 “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 例: 2 22;4 20

73 2φ20;4φ18 2φ20 上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 4φ18 下部两跨通长筋均为4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在中间

74 2φ16;2φ20+ 2φ18 2φ16 上部3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16mm的HRB335钢筋 2φ20+ 2φ18 下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HRB335钢筋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其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

75 返回

76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两边对称布置;
受扭钢筋包括纵筋和箍筋,受扭纵筋要求沿梁的截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因此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需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纵筋以后就不再需要布置侧向构造钢筋。

77 箍筋 上部纵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拉筋 下部纵筋

78 ① 标注两侧全部构造纵筋(对称布置),符号G
②有抗扭钢筋,标注全部侧面纵筋(对称布置),符号N,不再标注侧向构造纵筋 例: N4 12

79

80

81

82

83 返回

84 6)梁顶面标高高差 此项为选注项,当梁顶与一般楼板结构高度齐平时不标注此项,梁顶高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为正,梁顶低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为负,梁顶与一般楼面结构高度的高差注写在括号内 例:第二层楼板结构标高3.270m,厕所位置梁顶实际标高3.220,此项标注为(-0.050)。

85 返回

86 (2)原位标注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称为原位标注。 一般需要原位标注的是
1)梁尺寸 2)梁箍筋 3)梁支座上部纵筋 4)梁下部纵筋 5)梁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 6)梁标高 7)附加箍筋或吊筋 返回

87 1)梁尺寸 返回

88 3)箍筋

89 集中标注未注写箍筋

90 返回

91 中间上部未注写钢筋,此处上部筋见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或者架立筋
3) 梁支座上部纵筋 ① 上部纵筋标注在梁上部相应位置(两个支座、跨中),如果支座两侧梁上部钢筋相同,可只在一侧标注 中间上部未注写钢筋,此处上部筋见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或者架立筋 右支座上部 右支座上部未标注,此处钢筋同柱右侧负筋 左支座上部 左支座上部 左支座上部

92

93 ②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 /2 表示上部第一排4 25,第二排2 25,见下图(a)

94 ②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例: 表示上部只有一排钢筋,角部2 25,中间2 22,见图(b)

95 ③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
柱右侧 柱左侧

96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97 箍筋:I级钢,直径6mm的双肢箍,加密区箍筋间距100mm,非加密区箍筋间距200mm
梁的类型和编号: 楼面框架梁1 集中标注 上部通长纵筋:2根直径16mm的II级钢 原位标注 箍筋:I级钢,直径6mm的双肢箍,加密区箍筋间距100mm,非加密区箍筋间距200mm 矩形截面框架梁的尺寸:宽度b=300mm,高度h=500mm

98 左支座处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16mm的II级钢(HRB335) (包括2根通长筋)
原位标注 中间上层纵筋未原位标注,此处纵筋同集中标注,为2根直径16mm的II级钢(HRB335)

99

100 返回

101 100mm 100mm 100mm

102 200mm 200mm 返回

103 上部通长纵筋

104 上部通长纵筋 上部非通长纵筋 上部纵筋 ( 通长筋+ 非通长筋)

105 上部非通长纵筋 上部通长纵筋 上部纵筋 ( 通长筋+ 非通长筋)

106 上部通长纵筋 上部支座非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107 4) 梁下部纵筋 ①注写在梁下部跨中位置 ②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 /4 表示下部两排钢筋, 最下排4 25,其上一排2 25,见图(a)

108 ②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例: 表示上部只有一排钢筋,角部2 25,中间2 22,见图(b)

109 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 (-2)/4 表示下部一共两排钢筋,最下排4 20直接伸进支座,其上一排 不伸入支座,见图(c)。

110 此跨跨中不标注,即下部钢筋为4根直径18mm的HRB400钢筋
④当已按规定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的纵筋值时,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此跨跨中不标注,即下部钢筋为4根直径18mm的HRB400钢筋

111 v v

112 下部通长筋为4根直径16mm的II级钢(HRB335)

113 下部通长纵筋 返回

114 5)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 4φ12 侧面抗扭钢筋

115

116 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 6 14 侧面构造钢筋 4φ12 侧面构造钢筋 4φ12

117 返回

118 6)高差 (-0.010) 此跨梁顶部与楼板相平 此跨梁顶部比楼板低10mm 返回

119 7) 附加箍筋或吊筋 附加箍筋和吊筋用在主次梁相交处,钢筋画在主梁上,一般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引线标注总配筋值。
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120 附加箍筋 吊筋

121 梁高>800吊筋弯起60°、梁高≤800吊筋弯起45°构造

122

123 3 8 3 8 返回

124 2.截面注写方式 在梁分层绘制的平面图上,对所有梁统一编号,在同一编号的梁中选取一根梁,在梁的支座和跨中画上“单边截面号”,然后在本图上或者其他图上画出与“单边截面号”对应的断面图,断面图表达梁的截面尺寸、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侧面构造筋或者受扭钢筋等,断面图的画法与前面讲述的断面详图法相同。 工程中一般把截面注写方式作为平面注写方式的补充。

125

126

127

128 返回

129 平法三维钢筋节点构造详图

130 悬臂梁平法

131 悬挑梁与框架梁同一标高,上部配筋相同 上部第2排钢筋 (不通长)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第一排钢筋根数/2 下部钢筋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15d 上部第1排钢筋根数—第1排通长钢筋 根数 框架梁下部钢筋 上部第2排钢筋长度: 框架柱边缘外伸悬挑长度的0.75倍

132 悬挑梁与框架梁同一标高,上部配筋不同 上部第2排钢筋 (不通长) 上部第一排非通长钢筋从柱外边缘内伸La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第一排钢筋根数/2 下部钢筋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15d 上部第1排钢筋根数—第1排通长钢筋 根数 上部第2排钢筋长度: 框架柱边缘外伸悬挑长度的0.75倍

133 悬挑梁与框架梁不同标高,上部配筋相同

134 纯悬挑梁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上部第2排钢筋 钢筋数量:≥2根,≥第一排钢筋根数/2 (不通长) 下部钢筋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12d 上部第1排钢筋根数—第1排通长钢筋 根数 上部第2排钢筋长度: 框架柱边缘外伸悬挑长度的0.75倍

135

136

137 钢筋数量:≥2根,≥第一排钢筋根数的一半 4/2=2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第一排钢筋根数的一半 4/2=2

138 上部第1排钢筋根数—第1排通长钢筋根数 4-2=2

139

140 上部第2排非通长钢筋从柱外边缘内伸La 上部第2排钢筋 长度: 框架柱边缘外伸悬挑长度的0.75倍

141

142

143

144 框支梁

145 剪力墙纵向分布钢筋 8根侧面纵向钢筋 剪力墙纵向分布钢筋的靴筋

146 框支梁上部纵筋下弯90度 框支梁下部纵筋上弯90度

147 框支梁侧面纵筋水平向内弯90度

148 框支梁上部纵筋下弯90度 框支梁侧面纵筋水平向内弯90度 框支梁下部纵筋上弯90度

149 根据11G101-1图集,框架梁端支座宽度变化导致梁纵筋锚固形状变化,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端部构造也有区别。

150 11G P79图集规定(楼层框架梁)

151 钢筋的做法 抗震楼层框架梁

152 钢筋的做法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153 11G P80规定(抗震屋面框架梁)

154 11G P82规定(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155 11G P86规定(非框架梁)

156 根据11G101-1图集,支座负筋在支座外长度是净跨的1/3,第二负筋长度是净跨的1/4,在支座负筋之间可设架立筋

157 钢筋的做法 两排支座负筋长度不一样构造

158 钢筋的做法 梁中部架立筋构造

159 钢筋的做法 短跨梁负筋贯通构造

160 11G101-1图集中 梁变截面的节点构造

161 11G P88图集规定

162 钢筋的做法 中间支座两侧梁变截面钢筋锚固构造

163 中间支座两侧梁截面高差小于支座宽度的1/6时,钢筋连续通过构造
钢筋的做法 中间支座两侧梁截面高差小于支座宽度的1/6时,钢筋连续通过构造

164 钢筋的做法 梁宽度不同时,无法直锚的钢筋弯锚构造

165 11G101-1 图集中附加吊筋构造 拉筋构造

166 11G P87图集规定

167 梁高>800吊筋弯起60°、梁高≤800吊筋弯起45°构造
钢筋的做法 梁高>800吊筋弯起60°、梁高≤800吊筋弯起45°构造

168 钢筋的做法 图集规定拉筋间距

169 11G101-1图集中 箍筋加密区长度规定 11G101-1图集中箍筋加密区长度规定 169

170 11G P85 图集规定

171 钢筋的做法 可手动修改加密区距离 箍筋加密区长度可修改 图集规定的加密区距离

172 11G101-1图集中 悬挑梁的构造

173 11G P89图集规定

174 钢筋的做法

175 钢筋的做法 悬挑端钢筋下弯构造

176 钢筋的做法 悬挑端特殊钢筋弯折构造

177 11G101-1图集中 框架梁加腋构造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构造

178 11G P83图集规定

179 钢筋的做法 中间支座加腋筋构造 端支座加腋筋构造

180 钢筋的做法 不适用于框支梁 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长度为0.8净跨

181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提问:钢筋的锚固、搭接如何确定?

182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提问:钢筋的锚固、搭接如何确定?

183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提问:钢筋的锚固、搭接如何确定?

184 钢筋搭接区箍筋设置 提问:钢筋的锚固、搭接如何确定?

185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定 提问:钢筋的锚固、搭接如何确定?


Download ppt "梁 钢筋讲解 《11G101-1》之梁 目的:本章主要是让学员从手工引入到软件、接受软件、接触软件,体验软件、检验软件、认可软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