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學習重點 第 1 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1.了解普世宗教的意義。 2.了解佛教的形成與早期佛教的發展。 3.了解佛教向外傳播的過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學習重點 第 1 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1.了解普世宗教的意義。 2.了解佛教的形成與早期佛教的發展。 3.了解佛教向外傳播的過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學習重點 第 1 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1.了解普世宗教的意義。 2.了解佛教的形成與早期佛教的發展。 3.了解佛教向外傳播的過程。
第 1 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學習重點 1.了解普世宗教的意義。 2.了解佛教的形成與早期佛教的發展。 3.了解佛教向外傳播的過程。 4.認識印度教的興起與其對南亞及東南 亞的影響。 放圖1-1

3 一、佛教的興起與傳播 (一)佛教的興起及其教義 興起背景:婆羅門腐敗、階級鬥爭 耆那教(圖)、佛教興起 1
一、佛教的興起與傳播 (一)佛教的興起及其教義 興起背景:婆羅門腐敗、階級鬥爭 耆那教(圖)、佛教興起 1.釋迦牟尼悟道(圖1、2、3) 2.佛教的教義 (1)中道 (2)自覺──去我、無我 (3)精神解脫──涅槃 影片:佛教的興起

4 (二)佛教的傳佈 ※傳佈特色:方言開導、口頭傳播、佛經著述、 宗派衍生、教規頒訂 ※戒律:不殺生、不偷竊、 不邪淫、不妄語、不 飲酒等 ※共同信仰對象── 三寶:佛、法、僧 ※經典── 三藏:經、律、論

5 1.興盛──關鍵人物:阿育王(圖1、2) (1)時間:西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 (2)作為:
1.興盛──關鍵人物:阿育王(圖1、2) (1)時間:西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 (2)作為: A.廣增宗教設施(圖) B.司法寬厚 C.遣佛教使者出國弘法 (3)成果: A.佛教地位高如國教 B.佛教推廣至斯里蘭卡 影片:阿育王

6 2. 傳佈 (1)東傳為主: 斯里蘭卡→中國(→日本)→東南亞→西藏 (2)派別與範圍(圖) A. 小乘佛教 a. 特色:出世、三藏 b
2.傳佈 (1)東傳為主: 斯里蘭卡→中國(→日本)→東南亞→西藏 (2)派別與範圍(圖) A.小乘佛教 a.特色:出世、三藏 b.範圍:斯里蘭卡、緬甸、東南亞 B.大乘佛教 a.特色:大眾化、兼善天下 b.範圍:中國、日本、韓國、越北 C.藏傳佛教:流傳不廣,主要在西藏

7 二、佛教在印度及域外的發展 (一)印度貴霜王朝(圖) 西元1-3世紀 1. 中亞游牧民族所建(大月氏) 2. 全盛時期控制絲路 3
二、佛教在印度及域外的發展 (一)印度貴霜王朝(圖) 西元1-3世紀 1.中亞游牧民族所建(大月氏) 2.全盛時期控制絲路 3.商業繁榮(控交通樞紐) 4.影響 (1) 君王支持加速佛教傳播(圖) (2)帶動文化交流盛行犍陀羅藝術 (印度+希臘) (圖1、2)

8 1. 小乘佛教:斯里蘭卡、東南亞 (1)斯里蘭卡(圖1、2) BC. 3th AD. 4th AD
1.小乘佛教:斯里蘭卡、東南亞 (1)斯里蘭卡(圖1、2) BC.3th AD.4th AD.5th 接受小乘 佛牙傳入佛音注三藏傳東南亞 (圖) (孔雀王朝) (小乘中心) (教義大備) (2)東南亞 A.吳哥王朝:印度教改信大乘佛教(圖1、2) B.印尼 a.印度教改信佛教(婆羅浮屠圖) b.十五世紀改信伊斯蘭教 C.其他:統治者介入(緬甸.泰國)改信小乘佛教 D.越南 a.北部:受中國影響大乘佛教 b.南部:受印度影響小乘佛教

9 2. 大乘佛教:中亞、中國、日本、韓國 (1)中亞(西域):受印度影響(多石窟寺院) (2)中國──佛教中國化 ex
2.大乘佛教:中亞、中國、日本、韓國 (1)中亞(西域):受印度影響(多石窟寺院) (2)中國──佛教中國化 ex.思想、價值觀、藝術 (圖1、2、3) (3)日本(圖1、2)、韓國 A.以大乘佛教為主 B.主要經典:「大藏經」 (漢字書寫) 影片:鑑真和尚東渡

10 3. 藏傳佛教(圖1、2) (1)佛教傳入──松贊干布時 A. 與唐朝文成公主(圖)聯姻(圖) B
3.藏傳佛教(圖1、2) (1)佛教傳入──松贊干布時 A.與唐朝文成公主(圖)聯姻(圖) B.至印度學梵文、佛經,創西藏文字與文法 (2)藏傳佛教大盛──赤松德贊時 A.引入密宗  B.翻譯佛典 C.結合當地巫術崇拜 (3) AD.9th佛教一度沉寂 (4) AD.11th宗派分裂 (5) AD.14th宗喀巴改革 逐漸統一 影片:文成公主與大昭寺

11 三、印度教在印度及域外的發展 (一)印度的笈多王朝(圖) 1. 時間:西元320~540年 2
三、印度教在印度及域外的發展 (一)印度的笈多王朝(圖) 1.時間:西元320~540年 2.宗教:印度教 (1)內涵:婆羅門教+耆那教+佛教+民間信仰 (2)教義、觀點:同婆羅門教 (3)發展:印度教取代佛教(圖1、2 、3) (4)向外:傳入東南亞 3.影響:雖滅亡但印度教持續發展

12 (二)印度教在印度域外的發展 1. 南亞(圖) (1)尼泊爾 印度教(國教) A. AD. 8th :國王改信印度教而流傳 B. AD
(二)印度教在印度域外的發展 1.南亞(圖) (1)尼泊爾 印度教(國教) A. AD.8th :國王改信印度教而流傳 B. AD.13th印度教盛行建立種姓制度 (2)斯里蘭卡:BC.6th因印度移民傳入婆羅門教 A.北(印度教)、南(佛教) B.實行種姓制度(職業、土地劃分)

13 2. 東南亞(圖) (1)佛教+印度教並盛 A. 建築風格:柬埔寨吳哥窟(圖) B. 文化習俗:馬來西亞(圖)、新加坡 (2)印度教盛行 A
2.東南亞(圖) (1)佛教+印度教並盛 A.建築風格:柬埔寨吳哥窟(圖) B.文化習俗:馬來西亞(圖)、新加坡 (2)印度教盛行 A.爪哇島 B.蘇門答臘島 a.興建神廟 b.翻譯印度教經典為當地散文

14 本公司已儘力解決著作權,倘有疏漏,請著作權持有者向本公司編輯部洽詢。
The End 本公司已儘力解決著作權,倘有疏漏,請著作權持有者向本公司編輯部洽詢。

15 圖2-1 耆那教寺廟

16 圖2-2  釋迦牟尼

17 圖2-3 鹿野苑遺址

18 圖2-4  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疆域圖

19 圖2-5  阿育王時期的雕塑品

20 圖2-6  阿育王興建的佛塔上的雕刻

21 圖2-7 佛教傳播示意圖

22 圖2-8 西元二世紀初的貴霜王朝疆域圖

23 圖2-9 鑄有佛陀形象的金幣

24 圖2-10  中亞地區的佛像

25 圖2-11 斯里蘭卡的菩提樹

26 圖2-12  十三世紀吳哥王朝疆域圖

27 圖2-13  吳哥窟的觀世音雕像

28 圖2-14 緬甸的佛塔遺跡

29 圖2-15 位於爪哇島的婆羅浮屠

30 圖2-16 雲岡石窟

31 圖2-17  龍門石窟

32 圖2-18 鑑真和尚像

33 圖2-19 日本奈良的東大寺大佛

34 圖2-20 布達拉宮

35 圖2-21  四世紀末笈多王朝疆域圖

36 圖2-22  毗濕奴睡臥像

37 圖2-23 人物豐胸、細腰、寬臀的風格

38 圖2-24  今日印度半島的信仰情形

39 圖2-25 今日東南亞宗教信仰分布圖

40 圖2-26 吳哥窟

41 圖2-27  屠妖節遊行

42 佛陀講經 為中國唐代的繪畫,主題為佛陀坐於蓮花座講經,周圍有四位菩薩,為八世紀左右的作品

43 西元二世紀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犍陀羅風格的佛像 右側有外貌像希臘神話海格力斯的金剛手菩薩
西元二世紀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犍陀羅風格的佛像 右側有外貌像希臘神話海格力斯的金剛手菩薩

44 斯里蘭卡的阿華卡納佛像

45 盛唐所建奉先寺佛龕的局部圖 天王手持寶塔的威風模樣

46 西藏的轉經筒 轉經筒多安置在藏傳佛教寺院周圍,透過轉動的經輪,代表不斷頌讀經文。一般用布、牛羊皮包裹,也有用木、銅製成的,在筒內則裝滿佛教的經典

47 松贊干布 (中)的妻子尼泊爾尺尊公主 (左)和文成公主(右)

48 風馬旗 「風馬」緣起於藏族古代先祖崇信自然的祭山神儀式,為「苯教」祭祀活動使用的象徵裝飾物,後和藏傳佛教的祭祀活動及宗教裝飾美術相結合成為經幡、鮮旗,高掛於各處,飾有經文圖符

49 笈多王朝時的壁畫 人物為豐胸、細腰、寬臀的風格
笈多王朝時的壁畫 人物為豐胸、細腰、寬臀的風格

50 98學測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佛教、耆那教與印度教都是從古印度的婆羅門傳統衍發而來。佛教與耆那教起源於對婆羅門信仰的反抗,而印度教則主要是繼承、並改革婆羅門傳統而來。這三種宗教雖然有各自不同的發展,但仍共同接受婆羅門傳統的某些理念,例如: (A)輪迴思想 (B)犧牲獻祭 (C)素食精神 (D)種姓制度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51 解析 婆羅門傳統有輪迴觀念,認為人死後會依照「業」(人的行為)決定未來轉世的形態;佛教認為有情眾生都在六道中生死流轉,唯有通過修行,才可擺脫生死輪迴之苦;耆那教認為生物皆受「業」所苦,且「業」是前生所定的,必須實行苦行,才能脫離輪迴之苦,獲得解脫;印度教認為人轉世的形態取決於在世時的行為,行善者成善、行惡者成惡,這種輪迴是無止無盡的生死和苦難的循環,只有透過艱苦的修行,才能獲得解脫。

52 99指考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一個地區的社會結構有時會因宗教信仰改變而發生變動。西元三世紀時,南洋群島出現信仰「甲」宗教的國家,受其理念的影響,社會階級嚴明。西元五世紀後,「乙」宗教傳入,與「甲」宗教競爭,並於三個世紀後取代之而成為主流宗教。在新宗教影響下,該地區的社會階級泯滅。請問上述「甲」宗教和「乙」宗教分別為何? (A)印度教;佛教    (B)佛教;伊斯蘭教 (C)伊斯蘭教;基督教  (D)佛教;印度教 再按一下滑鼠答案揭曉 下一頁有解析喔!! (A)

53 解析 分析選項中的四個宗教:佛教強調眾生平等,最早在西元前三世紀時即已傳入斯里蘭卡,並在七、八世紀時盛行於東南亞;基督教強調上帝垂愛所有世人,故眾生平等,但到十五、十六世紀才傳入東南亞;伊斯蘭教也是主張平等的宗教,十、十一世紀傳入東南亞,至十三世紀後勢力大增,開始大規模傳播;印度教的主要教義與婆羅門教相同,實行階級分明的種姓制度,並在笈多王朝(320〜540年)時開始向外傳入東南亞。綜合以上所述,答案應為(A)。


Download ppt "學習重點 第 1 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1.了解普世宗教的意義。 2.了解佛教的形成與早期佛教的發展。 3.了解佛教向外傳播的過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