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1組: 王冠勛、張家榕、許修銓、陳柳宏 製作人:王冠勛、張家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1組: 王冠勛、張家榕、許修銓、陳柳宏 製作人:王冠勛、張家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1組: 王冠勛、張家榕、許修銓、陳柳宏 製作人:王冠勛、張家榕
國際經濟學-為什麼連冰島都會倒? 第11組: 王冠勛、張家榕、許修銓、陳柳宏 製作人:王冠勛、張家榕

2 1992.10 索羅斯靠著大舉押注英鎊對其他貨幣的未來價值,在一天內賺進了10億美金。
How to do it? 英國當時為「歐洲匯率機制」(簡稱ERM)的成員國,這項機制適用來調節歐洲國家之間匯率的大幅波動,ERM設定成員國之間匯率的目標值,各國需制定相關政策讓自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匯價維持在標準值附近。

3 當時英國正面臨經濟衰退,英鎊的價值正在滑落,但英國政府卻宣示要「捍衛英鎊」,索羅斯不相信英國政府會有作為,於是投下賭注。
想拉抬英鎊價格有兩種方法 1.直接提高對英鎊的需求 2.運用貨幣政策,調高實質利率,吸引資金進來(或防止資金外流) 英國政府採取了第一種方法,冒險用外匯存底買進,卻仍苦無成效

4 英國的目標:捍衛英鎊在ERM的目標值,儘管這任務越來越困難,但索羅斯認為英國政府只是唬人,認定英國人的行動最後一定會棄守。

5 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其實沒有太大的不同,跨越國界的交易還是要符合讓參與者都得利的原則。
資金在國際間流動的理由,就跟在國內各處流動是相同的。 這些原理適用於國與國,也適用於地區之間,但跨國交易多了一曾複雜的面向,就是各國有自己的貨幣。

6 美元不過是一張紙,背後並沒有任何具備內在價值的事物作擔保。日圓、歐元 … …以及現在貨幣也都一樣。
既然美元是一張紙,日圓也是,那兩者該以多少比例交換呢?

7 一種貨幣以某種比例換成另一種貨幣,這個比例就是匯率。
要估計不同貨幣的相對價值可以運用一種邏輯的方法。 就是我們願意用一美元換取可以在該國買到相當於一美元價值事物的貨幣。 這就是「購買力評價理論」(簡稱PPP)

8 PPP是一個很有幫助的概念,官方機構用它來進行國與國之間的比較。
長期而言,實際的匯率會趨盡購買力平價條件所隱含的匯率水準。 有件事就很奇怪:官方匯率的變動很大,而且往往無法用購買力平價所隱含的匯率來推測。為什麼實際上卻很難用來預測匯率呢? 答案在於「貿易財」和「非貿易財」

9 用來作為購買力平價比較基準的一籃子商品中,包括貿易財和非貿易財。
能夠買到比PPP所認定更多的東西,這樣的貨幣我們稱其「被高估」;買到的東西比PPP所認定的少,則稱「被低估」。 《經濟學人》編製大麥克指數,用來評價官方匯率與購買力平價理論所隱含匯率的相對關係,可用於比較實際匯率,幫助我們看出一國的貨幣是被低估還是被高估。

10 匯率的變化會讓外國商品變貴或變便宜,取決於匯率走升或走跌。
以美國為例,若美元走弱,代表美元能換到的其他貨幣變少了,那麼外國商品將變貴,但外國貨幣其實沒變。 走弱的美元讓美國商品對外國來說變得便宜,這對美國出口是個大好消息:價格降低,但是獲利沒有降低! 弱勢的貨幣有利出口,不利進口。

11 一國貨幣相對於PPP是強是弱,其實沒有好壞之別。
被低估的貨幣有利出口(利於生產者),不利於消費者,當政府刻意讓貨幣處於被低估的狀態,其實等於是向進口商品的消費者課稅;被高估的貨幣則相反。 操控貨幣就像任何一種政府干預手段一樣,好處是可用來達成某種具建設性的經濟目的,但也有可能將經濟體的資源導向不是最有效率的運用上。

12 貨幣市場就跟所有的市場一樣,匯率是由貨幣的供給和需求的關係所決定。
影響貨幣相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在於全球的經濟力量。 經濟正起飛的國家,其貨幣往往會升值,強勁的成長代表著有很多投資機會,吸引世界各地的基金;反之亦然,當一國的經濟趨弱,投資人便把該國的貨幣賣出,將資金轉移。

13 其他條件不變,當一國的出口需強勁,將造成該國貨幣升值。
當然,「其他條件不變」這種事並不存在於全球經濟中,一部分原因就再於同時間全球各地有太多複雜的事件在影響著外匯市場。 政府可以直接進入外匯市場交易,藉由貿易自家貨幣改變貨幣的相對價值,但外匯市場龐大,政府沒那麼多資金。干預匯率就好像一直用一瓢熱水,試圖讓整個浴缸的水變暖,何況還有投機者在唱反調呢!

14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在二戰後幾十年事最簡單明瞭的貨幣發行準則。 各國限定自己的貨幣都有黃金可以擔保,也就是可以兌換一定量的黃金。
優點:匯率的範圍是可以預測的、它能預防通貨膨脹。 卻在大蕭條期間成了造成災難的貨幣政策!

15 當一個由黃金擔保的貨幣面臨壓力時,外國人會紛紛拿貨幣來要求換成黃金。此時中央銀行為了和為國家的黃金儲蓄,必須升息,然而當時的經濟體需要的卻是降息。
自此之後,很多國家就開始用紙做的錢運作,意思是說,各國貨幣從此就只是紙做的,不在具備內在的價值。

16 浮動匯率制 在金本位制之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固定的,而浮動制允許貨幣的匯率每分鐘隨著經濟狀況而波動。
在浮動匯率制下,政府不必像金本位制那樣,維持貨幣的價值。 缺點: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必須承受匯率浮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雖然匯率浮動是個缺點,但並非致命的缺陷!

17 固定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很像金本位制,只不過沒有黃金的存在。 前面所提到的歐洲匯率機制ERM就是固定匯率機制。
主要問題:一國無法捍衛自己的貨幣。當一國貨幣走弱,如前面所提的英鎊,就會遭到像索羅斯這類的投機者襲擊,賺取上千萬甚至上億,這樣就更容易導致該貨幣貶值。

18 有些貨幣在國際間完全沒有價值可言,例如:冷戰其間的東德馬克,這種貨幣是種弱勢貨幣,在共產國家以外的地方不能交易,因此不具購買力。
在使用弱勢貨幣的共產國家做生意的美國公司會面臨弱勢貨幣的嚴重問題。 他們要怎麼賺取有價值的貨幣呢? 他們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例如用可樂換去伏特加,因為伏特加在西方國家是有價值的。

19 冰島為何會倒呢? 冰島並非窮困的開發中國家,而是在2008年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標中名列前矛的模範生。 以下將是屬於冰島的三幕劇:

20 第一幕 在這一世紀,冰島的克朗是極為強勢的貨幣,以全球標準來看,冰島的實際利率相當高。
冰島一些未受規範的銀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想追逐高報酬率的資金,在鼎盛時期,銀行可是坐擁全國GDP的10倍呢! 另一方面,因為國內的高利率迫使冰島人向外國借款,甚事連小額的消費都這樣做。

21 第二幕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對冰島來說更是一大災難,冰島銀行因投資失利和放貸不力,承受巨額的損失。
隨著克朗暴跌,冰島消費者向外國借款的成本暴增。

22 第三幕 克朗貶值50%,GDP下滑10%,失業率攀升至40年的新高。 大麥克指數也顯示出對冰島不利的指標。

23 國家經濟因資金的外流而受重創,何不設法阻止資金的外流?
這個方案有個問題:如果不准外國投資人將資金帶離,那麼一開始這些資金就根本不會進來。 1980~2001期間,有一群經濟學家研究金融自由化與經濟表現的關係,發現對資金施以某種程度管制的國家,成長的速度比較緩慢。

24 如果所有國家都使用同一貨幣,會怎樣?是否能避免貨幣方面的困擾?
擴大貨幣使用的區域會有好處,這就是歐元的邏輯,整個歐洲通行單一貨幣,降低了許多交易成本,也提高了價格的透明度,但這有取捨之處。 貨幣政策是各國政府調控經濟成長「速限」時所運用的工具。中央銀行藉由調節貨幣的供給,來達到升息或降息的目標。

25 使用同一種貨幣的不同國家,必須放棄自己的貨幣政策。
萬一其中有國家陷入經濟危機,必須靠降息來挽救不景氣,而同時間其他的國家正快速成長,必須藉由升息來遏制通貨膨脹,如此一來就會產生問題。

26 我們真正在意的不是貨幣,而是產品和服務的流動。長期而言,我們會期望我們輸出到外國的產品和服務,其價值約略等於外國輸入我國的產品和服務。
美國除外,美國一向以少換多,一直處於對其他國家有龐大的經常帳赤字,意思是美國人從世界各地進口的產品和服務,總是多過於出口到世界各地的產品和服務。

27 經常帳赤字本身不一定是壞事,而經常帳盈餘也不見得一定是好事。
不過,有個不可避免的經濟現實:有經常帳赤字的國家,從世界各地賺到的錢少於被世界各地賺走的錢。 那美國為什麼長期處於經常帳赤字狀態? 那是因為美國人年復一年地消費多於生產。換句話說,做的這些事正好與儲蓄相反。

28 一個國家的經常帳餘額與該國的儲蓄率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任何國家,只要消費多於生產,定義上就是處於經常帳赤字的狀態。
拿農業來比喻,假設一個叫做「美國」的農夫,除了生產力高,聰明還使用最先進的設備。但處理作物的方法只有4種 1.吃掉玉米(消費) 2.把作物拿來耕種,以便明年收成(投資) 3.交給政府換取服務(政府的支出) 4.跟別人交換(出口交換進口)

29 他栽種100單位的玉米,吃掉70單位,交給政府30單位,需要20單位來栽種明年的作物,簡單的算一下發現他使用了120單位的玉米,超出100單位,這表示他需要去借貸20單位的玉米,這就相當於經常帳赤字。
另一個農民叫做「中國」,做法則不同。每年栽種65單位的玉米,吃掉20單位,給政府10單位,15單位明年栽種,算一算他還剩下20單位,而這些正好可以「美國」來交換,不過「美國」沒作物了只能用借的, 「中國」借「美國」錢,然後賣玉米給「美國」(出口)

30 正常情況下,這種全球性的不均衡會有自動修正的機制。
有龐大經常帳赤字的國家,其貨幣通常會開始貶值。

31 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發展策略,仰賴政府長期抑制人民幣升值,為了讓人民幣兌美元相對便宜。
為了達到這目的,中國政府將出口商品所換取的美元用來買美國國庫券,意思就是貸款給美國。 中美各取所需,中國利用出口創造就業機會、經濟成長;美國用向中國借的貸款彌補國內儲蓄的不足,這就像前面「美國」農夫與「中國」農夫的例子。

32 在這樣全球的利害關係之下,到底有沒有人在管控這一切?有的,只不過他們都老了。
二戰結束後,同盟國的各國代表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的華盛頓山飯店,目的是為戰後創造一個穩定的金融基礎設施,成立了兩個國際組織,或稱「兩姊妹」 1.世界銀行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33 世界銀行:屬於183個成員國,資金來自對成員國的募集,以及在資金市場借貸。這些資金放貸給開發中國家,執行對經濟發展有助益的專案計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澆熄全球金融危機的救火隊。成員國支付資金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萬一未來有成員國遭遇經濟問題,可以向它借調資金。 這兩組織的權利和影響力是來自其手中握有的資金。

34 隨著2007年全球衰退逐漸蔓延,美國抨擊幾個歐洲國家,認為他們沒有作好刺激經濟景氣的工作。
為了讓美國經濟復甦,其他國家的經濟也得復甦才行,各國之間已經不向以往那樣是互相競爭的關係。 國際經濟會使個別企業之間為了利潤和資源互相競爭,但所有的國家卻可以同時變的更富有。

35 Conclusion 全球經濟政策的目標應該是讓國與國之間更容易互助合作,這一點如果我們做的越好,我們就會變的越富有、越安全。 謝謝聆聽!


Download ppt "第11組: 王冠勛、張家榕、許修銓、陳柳宏 製作人:王冠勛、張家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