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d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d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d97227201/
第十一週:做事容易做人難?-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2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一)職場中的人際相處:
任何年齡或資歷的人進入職場都會面臨與他人意見相左的情況。然而工作上除了就事論事,仍需關注職場人際關係的維護與經營。 在職場中如何避免樹敵是相當重要的,而產生了誤會或嫌隙又要如何化敵為友也相當需要學習。 在職場中,表現個人能力只是基本要求,懂得團隊合作、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更為重要。 與人相處是一門藝術,要在職場中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最基本的條件是「誠信」。

3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誠信」為什麼很重要? 國家教育研究院「品德教育Ⅱ」影片:
網址: 第一單元:說到做到-誠信 思考以下問題: 遲到算是誠信問題嗎? 什麼是「誠信」?它為什麼很重要?

4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二)職場中的人際相處原則: 互惠:就是利己利人,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獲得對方的信任,達到雙贏的局面。
守信:守信能夠給人一種安全感,培養出「你辦事,我放心」的信賴關係。 分享:你分享得愈多,得到的就會愈多。職場中有兩種東西要分享,一是知識,二是關係。 權責:切記堅守自己的工作責任與要求,不要因為關係變得密切,而作出不恰當的決定,引起處事不公平的嫌疑,甚至犯錯。 資料來源:黃桂林,〈職場人際相處須注意四大原則〉

5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三)處理職場衝突的方法:
當你認為同事之間產生的衝突並不嚴重,大家只是在觀點與角度上有分歧時,不妨採取「不面對,避重就輕」。 當你認為同事之間產生的衝突中,自己的觀點確實有問題時,不妨採取「退一步,海闊天空」。 當你知道自己的論點非常重要,必須要堅持時,不妨採取「進一步,據理力爭」。

6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當你發現衝突雙方都有可取之處時,不妨採取「不堅持,互相妥協」。
當你發現雙方都有合作態度和承諾,也有足夠時間深入瞭解問題和解決方案時,不妨採取「顧大局,全面合作」。 資料來源:黃桂林,〈處理職場衝突的心法〉

7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案例思考: 1.浮報差旅費,情輕法重莫輕忽
〔記者何炯榮報導〕不少公務員每到年底為消化預算,假借名目填寫出差單或申報加班費,更視為應得的津貼福利,領得很開心,若遭人檢舉,是要倒大楣的。…… 長期以來,司法實務上對公務員溢領、詐領差旅費或加班費,都認定構成貪汙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二項「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取財務者」罪責,這是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罪。 …… 《聯合報》

8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2.台、政、師大22教師捲入醜聞╱假發票詐研究費 5教授交保候傳
〔記者林慶川、林俊宏、林曉雲、陳怡靜/台北報導〕台大、政大與台師大等三所頂尖國立大學爆發教授詐領研究經費醜聞!檢調查出,三校共有二十二位教授涉持假發票核銷經費,部分款項換購禮券或高檔3C產品自用,總詐得金額高達四百三十餘萬元。檢調認定至少有五人涉案重大,依貪污罪嫌交保候傳。 ……另以證人身分約談研究助理、教職員二十六人。其中十七人因詐領款項留做公用或認罪,訊後請回,五人涉案情節重大,訊後交保。 …… 《自由時報》

9 小組討論 小蕙是市政府的新進科員,擔任會計出納。她跟主任麗娟還有兩位同事(阿華、小綠)到高雄開會。會議原訂舉辦三天,但第二天主辦單位通知,第三天的戶外行程因天候不佳被迫取消,會議將提前一天結束。大家討論過後,決定取消當晚的飯店住宿,一起搭車回臺北。 但在跟飯店結帳時,麗娟跟櫃臺人員表示,希望開立住宿三晚的發票,並且要小蕙浮報差旅費。為了多放一天假,阿華和小綠也附和麗娟的作法。 請問:(1)從效益主義的觀點來思考,小蕙應該怎麼做?請說明推論過程。(2)若考量跟主管和同事之間的關係,這麼做可能產生哪些實際上的顧慮?又該如何因應?

10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四)職場中不可深交的五種人:
交淺言深者不可深交:有一種人,剛認識你不久,便向你傾訴自己的苦衷和委屈。這類人乍看令人感動,但他可能也同樣地向任何人傾訴,你在他心裏並沒有多大分量。 搬弄是非的「饒舌者」不可深交:這種人喜歡整天探尋他人的隱私,抱怨這個同事不好、那個上司有外遇等。長舌之人可能會挑撥你和同事間的交情,也可能慫恿你和上司爭吵。如果上司沒有明察,那麼你在公司的日子就難過了。

11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惟恐天下不亂者不宜深交:有些人愛傳播小道消息,例如「公司要裁員」、「某人得到上司的賞識」、「這個月獎金要發多少」等,製造緊張氣氛,弄得人心惶惶。 順手牽羊愛佔小便宜者不宜深交:有些人喜歡貪小便宜,隨手拿走公司的訂書機、紙張、各類文具等,或者利用公司的時間、資源做私事或兼差。這種佔小便宜的行為看起來不嚴重,但公司一旦有較嚴重的事件發生,上司就可能懷疑到這種人頭上。

12 一、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被上司列入黑名單者不宜深交:有些人被上司視為眼中釘,如果跟他們走得太近,可能會受到牽連。不過,縱然不與之深交,你也用不著落井下石。而且,雖避免深交,但需要與之溝通。 資料來源: 〈職場中不可深交的五種人〉

13 二、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一)雇主與員工的關係:
1.契約關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資關係建立在「契約自由原則」上,就是用法律契約來界定雙方的行為、義務與權利。 就理論而言,根據契約自由原則,員工和企業主若不能取得雙方的同意,勞動契約就無法成立,工人可以另覓雇主,企業主也可以另外找工人。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由於資方在經濟資源和經濟權力方面遠比個別勞工大得多,勞方處於劣勢,所以可以預見最後制訂的契約將傾向資方的利益。

14 二、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2.倫理關係:來自於雇主和員工之間一種不成文的心理契約或道德契約,如果違反了這種契約裡的期望與承諾,就會損害彼此之間的關係。 這種心理契約或道德契約是彼此由信念、期望或責任所構成的一種隱形契約。 如果違反了契約裡的期望與承諾,員工會失去對雇主的忠心和信任、對工作的熱情減退,甚至暗中另覓雇主。雇主則會失去對員工的信任、加強對員工的監督、不會在員工身上投資,甚至會找藉口解雇員工。

15 二、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二)雇主與員工的相處之道: 法律契約所界定的關係和義務必須是合乎倫理的。
雇主與員工的首要倫理關係是雙方的彼此尊重:雇主必須把康德倫理學的「目的自身原則」應用到職場上,員工不應該只被視為生產工具,而應被視為一個目的。也就是說,所有員工都應享有個人的尊嚴、自主性、各種基本權利和自由。 雇主須提供員工充分的誘因:除了物質誘因(例如獎金或其他金錢報酬)外,非物質誘因也很重要。

16 二、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美國領導專家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指出,辭職的人想離開的是人,而不是公司。因為公司沒有錯待員工,是人錯待員工。 員工會“開除”以下四類上司: 1.人們離開貶低他們的人。 2.人們離開不值得信任的人。 3.人們離開無能的人。 4.人們離開缺乏安全感的人。 資料來源:〈辭職的人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

17 二、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三)雇主對員工的責任: 為員工提供職業與適當的報酬,改善他們的生活素質。
為員工提供尊重他們健康與尊嚴的工作環境。 跟員工溝通、務求誠實,在兼顧法律且保障競爭力的情況下,與員工公開交流。 聆聽員工的建議、觀點、要求和投訴,以及在可能的情況下,做出相應的行動。

18 二、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當有衝突出現時,以誠懇的態度跟他們磋商。
避免帶有歧視的措施,在性別、年齡、種族、宗教方面,保障員工獲得平等的對待,並且為他們提供平等的機會。 聘用不同才能的人,讓他們有機會發揮所長。 在工作期間保障員工免於受傷或疾病。 鼓勵與協助員工發展相關且可轉移的技能與知識。

19 二、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四)職場新人一定要學會的事情:
你應該為上司做的優先事項之一,就是讓他或她全盤瞭解所有的重要進度:與其讓上司說出「為什麼沒人告訴我這些事」,倒不如冒險讓上司說出「不要拿這麼多細節來煩我」。 不要忽視這個不變的真理:你的直屬上司就是你的「老闆」:許多年輕人懷著滿腔熱忱,亟欲大展身手,因而忽略、甚至僭越他們的上司,多數企業不會容許這種作法。。

20 二、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儘可能慎選你的上司:經驗豐富的同事與直屬上司對職場新人產生的影響,是形塑其工作品格的主要因素。
上司想做的任何事情,你都要列為最優先考量:你可能認為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先處理,但是除非已獲得允許,否則將自己上司指派的任務安排在其他事情之後,通常是不怎麼聰明的作法。 資料來源:金恩(W. J. King),《最重要的工作書》,第24-34頁。

21 參考書籍 葉保強,《企業倫理》,臺北:五南圖書,2008(二版一刷),第四章。
金恩(W. J. King),《最重要的工作書:巴菲特、威爾許盛讚的職場守則》,齊立文 譯,臺北:先覺出版社,2008。

22 網路文章 〈辭職的人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 黃桂林,〈職場人際相處須注意四大原則〉 黃桂林,〈處理職場衝突的心法〉 〈職場中不可深交的五種人〉


Download ppt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d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