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西安考察之旅 佛教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西安考察之旅 佛教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安考察之旅 佛教組

2

3 今次「西安洛陽秦漢歷史考察團」考察的地點有西安,洛陽和鄭州。從這幾個地方,我們會參觀很多佛教的寺廟,例如相國寺、有白馬寺、少林寺和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透過參觀中國著名的寺廟,我們希望可以對中國有深遠的佛教有所了解,而且還冀望學習到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4 在這次考察旅程中,我們佛教組搜集有關佛教的資料,例如佛教是從何時傳入中國、中國的佛教寺廟建築、中國的佛教有什麼特色等。在這份報告裡,我們還會討論一下佛教的來源和佛教對中國的影響。因此,以下的資料是我們今次旅程中得到的成果。

5 佛教的傳入 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它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是從印度傳入,由釋迦牟尼(釋達多)所創,直至公元前三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始被定為國教,並逐漸向外傳播。佛教流入中國後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互影響與吸收,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教的教祖是釋迦牟尼佛,前名叫釋達多. 他生於公元前565年,出身自皇室家庭,是淨飯國國王的獨生子,自小便對佛教感到興趣, 在二十九歲時,感到人世有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三十五歲,在菩提樹下成道,創立佛教

6 佛教早在東漢時期已傳入中國,後來即受部分皇室及貴族子弟所信仰
佛教早在東漢時期已傳入中國,後來即受部分皇室及貴族子弟所信仰.據說佛教的傳入好像有一個故事…話說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年),東漢《四十二章經序》說,永平七年(64年),漢明帝劉庄有一天晚上做夢見到了一個身體高大的金人,頭上閃耀著太陽般的光芒。第二天上朝時,漢明帝把這件事告訴了群臣。有一位大臣上奏道:「在我們國家的西方有一位神,人們都叫他『佛』。他的身體據說有一丈六尺高,表面呈現出黃金色。我想,陛下夢見的,很可能就是這位佛了。」漢明帝於相信他確實夢見了佛,就派遣了幾位使者(包括竺法蘭和攝摩騰)前去印度看看情況。漢朝的使者從印度以及西域地區獲得了一些佛經和佛像,用白馬馱回了東漢的首都洛陽。漢明帝一看到佛像,就說那正是他在夢中遇見的神人,不由得內心肅然起敬,立即下令建造了一座白馬寺,作為佛教徒們活動的場所。另外在西晉,惠帝(二九○-三○六年)崇信佛教,在洛陽建興聖寺並供養僧人百名,原來在敏帝時,他亦保護過佛教,在長安建造通靈與白馬兩寺,當時的洛陽與長安已經有佛寺一百八十座,僧尼三千七百餘人了.佛教傳入中國後,先後有大乘和小乘佛教

7 佛教建築的起源 中國的寺院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出現的。佛教傳入中國v始於漢朝。記載最早的佛寺是東漢永平十年的洛陽白馬寺。相傳東漢明帝時期,西域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被請到洛陽,朝廷在當時洛陽西門外造了一座房屋,讓他們居住。並以他們帶來的白馬來命名。公元二世紀,符融在徐州建浮屠寺,下為重樓,上累金盤,這便是中國樓閣式木塔的由來。 由於最初的佛寺是按照漢朝接待外賓的官署鴻臚寺佈局建造的,還有不少達官貴人施捨現成的住宅為寺,因此,佛去建築融進了府第和住宅的建築形式,在中國漢族地區的佛寺的佈局,基本上採取了中國傳統的院落形成,形成了特有的民族風格。

8 從三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提倡,興建佛寺逐漸成為當時社會的重要建築活動之一,唐人杜牧詩句”南詩四百八十寺”就是這時的寫照。北魏正光以後有佛寺300多所,不只在城市,廣大鄉村也建造了很多寺、塔。這一時期的佛教建築活動,對後世中國的建築發展有較大的影響。

9 佛教寺廟的佈局 從兩晉南北朝到唐朝的數百年間,佛教在我國有了很大的發展,寺院遍佈全國,建築的構造佈局也基本上定形了。
兩晉、南北朝的佛寺,多數成平面方形,圍牆四面各開一門,其中南門樓三層,東西門樓各兩層。這種平面方形,四面開門,中央建造主體建築的佈局方法,是從印度的佛寺得到啟示,同時結合漢以來的禮制建築而發展起來的。

10 隋唐佛寺的建築繼承了兩晉、南北朝以來的傳統,佈局同樣以殿堂門廊等組成,以庭院為單位的組群方式。寺院的正門,一般都是三門並立,中間一大門,兩旁各一小門,以象徵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三門解脫”。正門的兩面多有鐘樓和鼓樓, 一重殿是天王殿,中間是供彌勒菩薩,彌勒像兩旁是四大天王像。大雄寶殿是正殿,中間供釋迦牟尼佛像,有的大殿內有佛像三尊。大殿兩側多有十八羅漢像。大殿之前,左右又有伽藍堂和祖師堂三對。大殿之後為和尚集會念經說法的法堂或藏經樓。法堂前東西相向的是齋堂和禪堂,其他庫房、廚房、客房、客房分佈四周。

11 大相國寺 所在地: 開封 簡介: 相國寺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餘年的歷史。該寺原名建國寺。唐時,寺院重建,唐睿宗為紀念自己舊封「相王」並以相王即位,乃賜名「相國寺」。北宋是相國寺的全盛期,屬於皇家寺院,也是北宋皇帝祭天、祈福之地。並有「大相國寺天下雄」的美譽。 建築特色: 進了寺門,左鐘樓,右鼓樓,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又稱羅漢殿)及藏經閣,依次序排列,佈局規範,是為早期佛教寺院的代表。

12 天王殿: 供奉四大天王,有風調雨順之意。 大雄寶殿: 是寺內最大的建築,殿內供奉藥師佛(掌東方世界,保佑人們身體健康)、釋迦牟尼佛(佛教始祖)、阿彌陀佛(掌西方極樂世界,引導世人死後前往極樂世界)。 羅漢殿: 即八角琉璃殿,其因大殿造型屋簷為八角,琉璃瓦鋪成屋頂而得名、外觀上色彩艷麗,造型特出。殿內供有清製「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貼金木雕巨像」,全像高七公尺,以整株大銀杏樹雕成。千手由六隻大手和1048隻小手組成。每隻佛手掌心刻有一隻眼睛,佛相四面相同,巧奪天工。 藏經閣: 正門題匾為「法輪常轉」,寓意佛法如車輪一般,永遠保佑世人。殿內奉有用緬甸玉雕刻而成的釋迦牟尼佛。舊時此殿為擺放經書之地,如今也是寺內大師講經佈道的場所。

13 白馬寺 所在地: 洛陽 簡介: 該去為「中國第一古剎」,乃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建造的第一所寺廟。始建於東漢永平八年,即西元68年,距今1900多年歷史、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原」、「祖庭」。白馬寺的興建,傳說是東漢明帝派大臣前往西域求經,在大月氏國遇到來自天竺的攝摩騰與竺法蘭二僧,便以白馬駛釋迦牟尼像及<<四十二章經>>回洛陽、白馬寺因此得名,迦、竺二僧也在該寺譯出<<四十二章經>>,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語佛經、門前白馬為北宋魏賢信墓前之物,後移至此。 建築特色: 此寺原是模仿天竺建築,後來歷代均加以修建,唐武則天時規模最大。

14 山門: 共有三座門,左門為無相門,右門為無作門,表示看破紅塵,遁入空門,與世相隔之意。
天王殿: 進山門後第一座大殿,旁邊有四大天王,表示風調雨順。中間則有供奉彌勒佛。中國有「出入山門,參見彌勒」之說。彌勒佛是中國漢化的佛祖,在世人眼中他慈悲為懷,又稱歡喜佛。俗語中「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所講的就是彌勒佛。 大佛殿: 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左面為他的小弟子阿南佛.右面是他的大弟子迦葉佛。三人合稱為釋迦三尊。其中釋迦牟尼的手為蘭花指狀,比較特別,意思是拈花示眾,不語說法。佛法要靠自己用心去領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大雄寶殿: 供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及藥師佛。四周則是十八羅漢像。墻壁上更有5056個小佛像,是用香客上香的香灰而做成,外刷金漆製成。可見白馬寺自古以來香火旺盛。

15 嵩山少林寺 所在地: 河南登封縣 簡介: 少林寺位於嵩山西麓,面對少室山,背倚五乳峰,群山環繞,誠為地靈之地。該寺乃北魏太和19年(西元495年)孝文帝所建,距今有1500多年磋史,當時是為安頓西域僧人跋陀傳教而建,寺名則因坐落於林木茂密的少室山而起名「少林寺」。北魏孝明帝時(西元527年),印度僧人達摩在此傳教。他是釋迦牟尼的第28代弟子。當時佛教分為大乘、小乘派系。大乘強調普渡眾生,而小乘則強調自我修行。達摩為大乘派系,他在少林寺開創禪宗,所以少林寺有中國禪宗祖庭之稱,達摩也成為禪宗初祖。他主張寂坐修心,為加強運動,他創造「羅漢十八手」和「心易拳」等武功,是少林派武術少林拳之始。至唐代初年,少林寺因派僧兵助太宗李世民平亂,威名大震,成為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剎」,而禪宗與武術及兩大特色。

16 建築特色: 山門上掛有清康熙御筆「天下第一名剎」的名牌閣。山門之後,道邊種了搓棵銀杏樹。由於雌雄一株,連成一體,又稱「夫妻樹」。特別的是在樹幹上有很多一個個的小孔,據說此乃少林武僧修煉「二指禪」功時用手指在樹幹上插出來的痕跡。 藏經閣: 又稱「法堂」,是說法講經的地方,並且存放經書。殿內供奉一尊釋迦牟尼的臥像,是佛祖去世時的姿態。 方丈室: 寺內主持方丈起居、理事的姿態。 立雪亭: 又名達摩亭。這裡有一段典故。相傳達摩的弟子神光法師,即後來的二祖,原本都沒有收其為弟子,直至有一天,天降鵝毛大雪,神光在立雪亭外站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清晨,達摩發現神光站在門外,希望達摩能收他為弟子。於是達摩說到:「如果你能使天降紅雪,我就收你為徒」。神光仰望天空的白雪,抽出刀來砍斷了自己的左臂,將雪染成了紅色。終於達摩被神光的誠心所感動,收他為弟子,而神光就是後來的二祖慧可。

17 千佛殿: 殿內奉有毗盧佛銅像,東、西、北三壁繪有<<五百羅漢圖>>,鋪地青磚上至今仍有寺僧遺下的腳坑。
塔林: 是少林寺歷代主持埋葬佛骨的地方,最早至唐貞觀年間,一共244座塔,是中國最大的古塔群。塔層高度在一至七級間,七層為最高,表示此人的德行以達到七級浮屠的至高境界。和尚的屍骨及骨灰埋入地宮,上方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造型有六角、八角、四方、圓柱、圓錐形狀,表現了不同朝代建築的特色。

18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 它和著名的山西雲岡石窟, 甘肅敦煌莫高窟開稱我國古代三大石窟 , 大大小小的窟龕蜂窩似地密布于伊水河兩岸的峭壁上,南北綿延1公里許。石窟開鑿于北魏(公元488年)年間,現存窟龕2100多個,佛塔39座,造像10萬余尊,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塊。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國、隋、唐和北宋諸朝,其中尤以北魏和唐代,最大,規模營造達一百五十多年。                沿西山石棧道緩緩而行,古陽洞、賓陽洞、萬佛洞,洞洞有典,總計造像十萬多尊, 最大的高十七點一四米, 最小的只有兩厘米。每個佛像, 神態各異, 栩栩如生。另有題記和碑刻三千六百多件, 都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魏晉南北朝、唐代造像,代代不同。最顯赫最精美的是奉先寺群像和盧舍那石佛,充分顯示了唐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技藝,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19 龍門最大的摩崖佛龕是奉先寺,供奉的盧舍那是佛的報身像,表現佛的智慧形象。佛像身披通肩式袈裟,面容豐滿秀麗,嘴角呈微笑狀,據說是依照武則天的模樣設計的,是龍門最大造像,也是龍門的代表,主佛盧舍那高一七點一四公尺,頭高四公尺,相傳是依武則天相貌雕刻而成,由於寶相莊嚴,氣派宏偉,所以遊客到此必合影留念。「古陽洞」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的洞窟,使鑿於西元四九三年,主佛釋迦牟尼的頭上被帶了一頂道冠,而成獨特的佛道雕像,南北壁則刻滿孝文帝的王宮貴族,高級官吏命令而造的塑像,為龍門石窟雕刻內容最豐富的洞窟,窟中文字視為魏體書法的代表,對書法有興趣的遊客可仔細端詳。「藥方洞」從北魏、北齊,一直到唐代陸續都有雕刻,因通道兩側刻有百餘藥方而得名,在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都未見類似作品,極為罕見。

20 由於歷史的原因﹐龍門石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多是無頭的造像﹐就連幾厘米的小佛像頭部也不能幸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文物盜竊分子與中國文物奸商相勾結﹐對龍門進行了有目的地盜鑿﹐使龍門造像毀壞多處﹐包括精美的賓陽中洞《帝后禮佛圖》。1950年以后﹐即使在十年文革期間,龍門杜絕了破壞現象﹐經過文物工作者們的共同努力﹐使龍門石窟保存了舊有的原貌﹐為國家的文物事業作出了貢獻。 龍門造像的目的﹐多是為了祈福禳災﹐廣植功德。這點充分表現在造像附屬的功德記中。這些虔誠的善男信女們為寄托自己不同的心願,鐫刻不同的造像﹐今天已基本失去了它們本身的宗教價值﹐但卻留下了帶有很深時代烙印的豐富的藝術形象﹐使我們以至於子孫后代都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21 ~~完~~


Download ppt "西安考察之旅 佛教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