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十一月的白芒花 楊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十一月的白芒花 楊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一月的白芒花 楊牧

2 周杰倫和媽媽

3 聽媽媽的話 演唱: 周杰倫 作曲: 周杰倫 編曲: 林邁可 (Michael Lin) 填詞: 周杰倫

4 題解 白芒花,別稱寒芒、芒草和菅草。是臺灣郊野常見的植物,盛開在秋天,八、九和十月。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以「十一月的白芒花」為回憶的觸媒,往事和此時看似發生在不同季節,卻同時以白芒花為背景。 十一月白芒花依然盛開,作者看見漫山遍野的白芒花,加上秋末冬初蕭索淒清感,不由得引發對往事的回憶,從白芒花進而勾連出往事,是一篇融情於景的佳作。

5 出處 出自《亭午之鷹》 此書結集楊牧從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二年之間的散文,共收錄十五篇散文。
書中後記提到:「所謂散文,往往就和詩一樣必須在一真正準確的修辭與文法架勢裡,始能有機地發端,展開,完成。」

6 亭午之鷹 楊牧

7 亭午之鷹 背景:民國八十年,楊牧至香港九龍, 任教香港科技大學,暫居灣仔, 後居學校清水灣宿舍。對海景好 奇,一隻鷹停於住所陽台上,他
靜觀其猛厲的姿態與睥睨的風采 ,而觸動無窮想像與情思,遂形 諸筆墨。

8 《亭午之鷹》簡介 《亭午之鷹》的內容大部分是自然與人文的交感互通。 每篇散文之前,都有詩相互對應。
此書為楊牧最為雅正的作品,筆風優遊不迫,舒卷從容,全篇文字自然流露閒雅的詩意,完全脫卻文字雕鏤的痕跡。

9 楊牧《亭午之鷹》以疏淡雋永的筆調,寫山川自然與人類的互通交感,蘊涵宇宙萬物的感悟與深刻哲思,是自然與人文共生而引發的生命謳歌。
全書以自然美為核心,切入作者與蝴蝶、木瓜、蒼松、芭蕉、松茸、白雪、麻雀、鴿子、蕁麻、野櫻、土狼、白芒、老鷹的和諧關係,建構物我交融,融景於情的生命情感。

10 楊 牧 民國二十九年生於台灣花蓮,為家中長子,隨母姓,名為王靖獻。弟妹隨父姓楊,他直到32歲才改名為楊牧。 林雙不早年筆名黃燕德。

11 叛逆年少 高中花蓮中學大量閱讀,數學課偷看水滸傳被記警告。
某次從台東返花蓮,自恃上坡火車跑不快,跳下車撿籃球,卻無法跳回下坡中的火車,兩名同行同學跟著跳車。次日返校,被依帶頭擅離隊伍、在外留宿,記兩支大過,還留校察看。幸因編校刊、作文比賽得不少獎才弭平。 和王禎和隔壁班,但王沈默內向,兩人並不熟悉。

12 詩名早揚、浪漫東海 十五歲開始創作,上大學前,已在新詩詩壇嶄露頭角,十七歲認識黃用後,所受啟發甚大,使他開始寄詩稿給覃子豪、余光中。
就讀東海大學歷史系,親炙徐復觀、牟宗三等大師,為其散文注入中國文人觀種子。 後轉外文系,大量接觸西方作家,如海明威等,並悠遊濟慈、葉慈浪漫世界,以葉珊為筆名發表詩作,詩藝以浪漫為基調,散文傾向唯美婉約,典麗抒情。

13 負笈美國、心繫花蓮 服役後負笈北美愛荷華大學就讀詩創作班 後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就讀比較文學系
民國61、63年三度返台,「每一片波浪都從花蓮開始」,「返鄉」對他有精神滌蕩的重要意義。 民國61年,筆名改為楊牧,筆風轉為冷靜含蓄,蘊藉厚實,突破傳統窠臼,揉用中西技法,兼顧感性抒情與知性批判。

14 客座台大、歸根東華 民國68年與夏盈盈結婚生子,其後客座台大 後回故鄉東華大學任中文系教授、人文社科院院長 現為西雅圖 華盛頓大學教授
借調任政大台文所 客座教授

15 曾獲第四屆國家文藝獎 堅持文學創作四十餘年,詩、散文、評論 、譯作等均卓然成家。詩藝的追求,以浪 漫主義為基調,構築生命的大象徵。散文
的經營,兼顧修辭與造境,豐富台灣的抒 情傳統。評論的建構,融匯美學涵養與人 文關懷。

16 楊 牧 著 作 兼擅詩、散文、翻譯和評論。 詩集:《時光命題》、《楊牧詩集1、2》 散文集:《葉珊散文集》、《年輪》
、《山風海雨》、《亭午之鷹》 翻譯作品:《葉慈詩選》、《暴風雨》

17 楊 牧 著 作 兼擅詩、散文、翻譯和評論。 詩集:《時光命題》、《楊牧詩集1、2》 散文集:《葉珊散文集》、《年輪》
、《山風海雨》、《亭午之鷹》 翻譯作品:《葉慈詩選》、《暴風雨》

18 「倒裝句」和「斷句」句法 倒裝句: 「我的思索企及一個終點了,終於。」〈庭鐘〉
「正午鐘響,總不免悚然凝望,彷彿搜索著,很希望看到它對我飛來,但它好像竟走了,我們的鷹。」〈亭午之鷹〉

19 斷句: 「縱使耽美如故,不免有些猶豫,矍然。」(〈去夏在一海島的小木屋〉) 「窗外又是一陣馬蹄聲,清脆,悠遠,虛幻。」(〈紐約日記〉) 「只見家家煙囪冒著青煙裊裊,寧靜,和平。」(〈崢嶸〉)

20 寫作背景 本文完成於民國八十年,楊牧五十二歲時,刻劃的是母愛。由作者返鄉時在火車上看見窗外遠處白芒花而起筆,繼而追憶自己意識裡潛藏與白芒花相關的回憶,是他與母親的關係。 在白芒花環繞的山間小路,母親用身體掩護自己,因此白芒花對自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全文淡淡的述說外在景物和自己內心情緒的互動變化,是一篇融情於景的佳作,也是楊牧散文特色的絕佳典範。

21 文學主張、寫作態度理念 文學主張:創作不應受限,要有超越的視角 創作態度:作品須用心經營,非散漫完成。 須耐得住寂寞,堅持嚴謹創作
態度與內省風格。堅持求變, 「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 變即是死亡。」 創作理念:關懷現實社會、學術與創作調和

22 創 作 觀 一、從古文中體會如何寫白話文 楊牧覺得徐復觀先生「啟迪我鑽古 典以認識傳統文化」、「更教我們如何
一、從古文中體會如何寫白話文   楊牧覺得徐復觀先生「啟迪我鑽古 典以認識傳統文化」、「更教我們如何 把白話文寫得整潔堅實」。楊牧發現閱 讀古文所帶給他的許多啟迪:「其實他 早已經知道,我們若是想把白話文寫好 ,模仿白話文大師的文體是不夠的,必 須從古文中深入體會」。

23 二、寫作不該是一種發洩 實並不喜歡將感情說得那麼明白。因 為我的訓練和我所學習的西方文學,
二、寫作不該是一種發洩  對於創作所會呈現出的面向,楊牧其實很少會「感情用事」,「我其 實並不喜歡將感情說得那麼明白。因 為我的訓練和我所學習的西方文學, 都在教我必須壓抑自己,去將這些想法和感受化為文學創作。」而詩人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轉化出來的作品明明是充滿感情的。

24 三、創作必須冷靜、集中意念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賺錢、要謀什麼
三、創作必須冷靜、集中意念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賺錢、要謀什麼 職務,我只是跟著我的意念去做,我只是讓自己的努力完全的往文學創作的路走去。如果真的要給年輕朋友什麼建議的話,我只能建議他們將自己的意念集中一下,找到自己值得追求的東西,就一路的做下去。」 直到今天,詩人仍舊強調創作所應抱持的冷靜。

25 四、寫詩不應靠靈感  楊牧不承認寫詩有「靈感」這個字眼,他相信詩應該是「沉思和思想後開出的花」。然而,這麼嚴肅的態度,是否代表著詩的創作過程,也如是嚴肅與痛苦呢? 他說:「我始終不知道為什麼如此熱愛這似乎不真實的世界。就在一種若有若無的喜悅和悲涼下,我寫了這些詩。這些詩,每一首都曾或長或短地,占領過我生命的某一個段落。」

26 楊牧=葉珊 楊牧,從母姓 ,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人,民國29年生。高中起使用筆名「葉珊」,三十二歲後以筆名楊牧寫作。
父親開設印刷廠,父親的印刷廠對楊牧早期的作品出版有相當的幫助,印出他的第一本詩集《水之湄》。母親極有想像力,喜用意象,充滿譬喻,楊牧自言個人文學想像,對文字的關注,均來自母親,受其薰陶。

27 少年葉珊時代 楊牧13歲讀花蓮中學初中部,與小說家王禎和是隔壁班同學。高中開始寫詩和散文, 投稿《現代詩》、《藍星》詩刊、《創世紀》、《葡萄園》詩刊及《野風》等文藝刊物。 在臺北準備重考時,常和洛夫、余光中等討論詩作。當時作品深受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影響,以溫柔婉靜的抒情風格見長。 十八歲出版第一本詩集《水之湄》,以驚人的敏銳性和對文字的掌握能力,受到現代詩壇的矚目。

28 中年楊牧時期 一九七二年後,筆名改為「楊牧」,風格轉為更具現實的關懷,不論詩或散文均有不錯的創作成就。
獲國家文學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及中國時報文學獎推薦獎,為當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翻譯家。 旅居美國期間致力散文創作,探討散文的本質,對近代散文加以深入分析和詮譯,提出新散文的內涵與特色,並運用實踐在其散文創作中。

29 感情與婚姻 楊牧大學時,結識後來的太太,陳少聰女士,兩人後來於一九七六年離婚。
楊牧在〈搜索者〉一文中就表現此時期自我放逐的孤寂心境。一九七八年,一次旅途中認識了夏盈盈女士,兩人一見鍾情,婚後赴美定居。楊牧的詩文開始洋溢滿足的幸福感。

30 他自己在詩集《海岸七疊》後記說:「時常,就在斜陽午後的書房裡,我動手寫作,或是整理這一兩年積存的舊稿,聽見盈盈在樓上走路的腳步聲,洗菜淘米的水聲。我下筆往往是從容不迫的,所以我想我又已恢復我本來應該保有的安詳的面貌。我不能不覺得喜悅,感謝。」 一九八○年,獨子王常名誕生,甜蜜的第二次婚姻與兒子是楊牧創作的幸福泉源,「無限溫暖充滿一個中年人從冷漠焦躁又回歸起碼的溫柔和敦厚的心」。

31 散文特色 一、詩化散文語言 楊牧將詩歌創作的特點,融入散文中,使散文語言長短句交錯,知性感性交融,呈現出如詩的散文風格,散文中具有詩的風采和氣質,被人稱之為詩質散文。 二、人文散文的社會關懷 以童年成長的花蓮為題材,省思自己成長歷程,透過對童年故鄉的追憶與關懷,流露出濃厚深情。

32 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 是楊牧成長的三部曲。
三、音樂性散文 追求音樂性是楊牧散文的一大特色。 四、結合中西文學 長期浸染中西文學,散文中有濃厚的中西文化交融氣息。寫作時渲染想像,融入典故營造氣氛,用現代語言開創新的對話空間。

33 詩作特色 一、堅持古典主義詩風 楊牧對詩觀的要求是「中國的」、「東方的」。主張以詩經文學為標準,採取新古典主義的回歸精神。
二、發展史詩和敘事詩 詩中具有史詩和敘事詩的特質,詩作中除了人物性格刻劃,也有完整故事敘述,讀起來既有情節又動人。

34 三、愛情詩樂園 情詩一向為楊牧所拿手,楊牧在愛情詩樂園尋找他愛情的不朽性。
四、講究詩作形式 1. 聽覺意象的大量使用。 2. 組曲形式把詩作結構,各節以數 字標示,像音樂組曲。 3. 迴旋式結構,頭尾呼應或某些句法 意象會反覆再現。

35 風格的改變 葉珊時期:唯美浪漫及抒情。 楊牧時期:關懷生命、關懷現實,充滿了感性與知性。
隨著筆名的更改,寫作風格也有了轉折。他的散文特色經歷不同階段的轉變,勇於試驗文字,在尋常的主題中,刻劃出幽微的情思,並以深厚的學養豐富文字內涵。 散文中加入現實問題的探討,提出對臺灣社會的觀察、省思批判與理想。

36 「白芒花」的意象 起點-記憶之間的連結 課文中: 「我間關還鄉,一路上看白色的芒草開花。」
「我的確注意到這一路上的白芒花,都垂垂蕤蕤,是因為小雨淋過的關係嗎?」 「……這時我斜斜靠著座椅,看她一簇一簇在潮濕的山坡飛逝,忽遠忽近,低著頭。」

37 二、點出母愛主題 楊牧使用冷靜的抒情筆調和不著痕跡的擬人、轉移情感手法。 文章中間具體場景的描述,將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重現,道出自己與母親的關係。 回憶母愛永遠無法忘懷,而今母親病了,作者心中充滿憂慮不安與焦躁,透露對母親的深切關懷。

38 三、白芒花的象徵 白芒花是記憶裡的象徵,楊牧在結尾處呼應首段的情緒,轉出文章多層次的意義。 去年十一月明亮的白芒花過去了,往事已如芒花般枯槁。文章結構從作者搜尋白芒花的意義起,到建立象徵意義,再到認清真相,表現情感。 文字瑣碎,記憶片段,連自己心靈也不斷起波紋。甚多的短句,不完整、不連接的意義,正表達他真實的情感。

39 何謂「象徵」? 定義:以具象的符號傳達抽象的意念,透 過理性關聯,以具體表達抽象。 對象:抽象情感、觀念等。
定義:以具象的符號傳達抽象的意念,透    過理性關聯,以具體表達抽象。 對象:抽象情感、觀念等。 方法:作者不明說,讓讀者自己體會,是    間接陳述。意象是作者意識所組合    的形象。 表現:1. 讀者發現象徵事物的意涵,有發 現寶藏般的喜悅。 象徵給人的模糊感,提供比「借 喻」更多的想像空間。

40 白芒花 白芒花象徵所有的母親嗎? 「白芒花」是作者刻意設計安排下,在一定的場景與氣氛中蘊含的特殊意義。
「白芒花」屬於特殊的象徵,並不代表所有的母親,只代表作者的母親。

41 象徵的類型 一、普遍象徵:其象徵意義放諸四海皆準。
十字架 → 耶穌基督的精神 燈塔 → 希望、光明 鴿子 → 和平 松竹梅 → 堅毅的品格 蓮花 → 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 菊花 → 清高的隱士 紅色玫瑰 → 熱戀、愛情 蟬 → 棲高樹、飲清泉,象徵高潔 紅豆 → 象徵愛情

42 二、特定象徵: 只在特定範圍中,某個事物蘊含某種象徵意義。
「綽號」→ 代表的人物只有特定人知道。 蘭蕙  → 青年才俊(〈離騷〉) 蘭花草 → 培養新一代(胡適〈希望〉) 蜘蛛絲 → 連結極樂世界與地獄的橋樑。 (具體的蜘蛛絲代表「希望與救贖」)


Download ppt "十一月的白芒花 楊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