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2 一、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 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 动,也叫 “ 构造运动 ” 。
★构造运动按发生时间分为: ◆(古)构造运动 ——晚第三纪末期以前(约3百万年前); ◆新构造运动 ——晚第三纪末期和第四纪; ◆现代构造运动 ——五六千年前至现在。

3 (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指地壳物质大致平 行地球表面, 沿着大地水准球面 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 岩层在水平方向遭受挤压力或
行地球表面, 沿着大地水准球面 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 岩层在水平方向遭受挤压力或 张力,形成巨大而强烈的褶皱和断 裂。因此,水平运动又称为 “ 造山 运动 ” 。 ——其速度为( 几 — 几十mm)/a 。

4 2、垂直运动 指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进行 的缓慢升降运动。 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 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因此,
垂直运动又称为 “ 造陆运动 ” 。 ◆垂直运动的特点: 交替性:时间上,空间上; 周期性:一个地区从下降到上升终止 称为一个旋回; 复杂性:不同规模的升降交错发生。

5 ◆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从地壳的发展历史看,地壳运 动的总体表现形式,无论在大陆还 是在海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水平运动是主导的,而垂直运动是 派生的。 水平运动形成地壳的褶皱和断 裂,升降运动引起地壳的隆起、凹 陷和海陆变迁。

6 (二)确定地壳运动的方法 ★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确定 1、沉积岩相分析法: ◆沉积相的分类 主要依据地壳运动过程中所遗留下来
的地质记录,包括地层剖面中的岩相变化、 岩层厚度、以及岩层的接触关系等等。 1、沉积岩相分析法: 岩相是岩层形成环境的物质表现,即 沉积物的特征及其生成环境的总和。 ◆沉积相的分类

7 ◆海侵(浸)层位与海退层位 ▲当地壳下降时,海水侵漫陆地,陆地 面积相对缩小,海洋面积相对扩大,称
为 “ 海侵 ” ,这时所形成的岩层称 “ 海 侵层位 ” 。 海侵层位特点:在垂直剖面上,自下而 上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由于海洋面积 扩大,新形成的岩层分布面积大于老岩 层面积,形成超覆现象。

8 ▲海退层位 当地壳上升时,海水退出陆地,陆 地面积相对扩大,海洋面积相对缩小, 称为 “ 海退 ” 。这时所形成的岩层称为 “ 海退层位 ” 。 海退层位特点:在垂直剖面上,自 下而上沉积物颗粒由细变粗;由于海洋 面积越来越小,新形成的岩层分布面积 小于老岩层面积,形成退覆现象。

9 ▲沉积旋回 海侵层位是在地壳下降条件下形成 的,而海退层位是在地壳上升条件下形 成的。一套海侵层位和一套海退层位, 在垂直剖面上构成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又由细变粗的有规律变化,表明该地区 的地壳曾经历了一次下降和上升的完整 过程,称为一个沉积旋回。 一般海侵层位厚度大,保全较好; 而海退层位厚度较薄,不易保全,甚至 会出现沉积间断。

10 2、厚度分析法: 通过厚度分析法,可以获得 地壳升降幅度的定量结论。 沉积物的厚度主要决定于地壳的 下降幅度。如果海底稳定,则沉积物
厚度不会超过海水深度;如果海底不 断上升,则沉积物厚度必然小于海水 深度;当海底缓慢下降时,可形成巨 厚的沉积物,如天津蓟县一带震旦亚 界浅海相岩层厚度近10000米。

11 3、岩层接触关系分析法: 地壳下降引起沉积,上升则导致剥蚀,所 遗留在岩层中的各种接触关系,是分析和阐明 地壳运动的证据。
①整合接触: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岩层 沉积连续,且下老上新,没有岩层缺失,这种 关系叫整合接触。 特点:岩层相互平行,时代连续,岩性和 古生物特征呈递变状态。 这种接触关系说明该地区未发生过显著的 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没有显著的变化。

12 ②不整合接触: 地壳运动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连续 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又称为 “ 假整合 ” ,不
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彼此平行, 但时代不连续,曾发生过沉积间断,故 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其中的化石群也明显 不同。 这种接触关系说明该地区曾有过显 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过显著的 变化。

13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成角度相交, 上覆岩层覆盖在倾斜岩层或褶皱岩层之 上。时代不连续,岩性和古生物特征突
变;不整合面上往往保存有古侵蚀面。 这种接触关系说明该地区地壳有过 显著的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 境发生过极大的变化。

14 二、地质构造 二、地质构造 台湾清水断层崖

15 ★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岩层产状和构造 形态的改变称为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原因,而地 质构造则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 张应力和扭应力等三类,可分别形成压 性、张性和扭性构造。 ◆ 4 种主要地质构造类型: 水平构造、倾斜构造、 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16 ★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上下界面称为层面; ◆岩层 —— 具有层状结构、由两个平行或 近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近似的岩石。
◆岩层 —— 具有层状结构、由两个平行或 近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近似的岩石。 岩层的上下界面称为层面; 岩层包括了沉积岩、以及由沉积岩经过 轻度变质作用而成的变质岩; 同一岩性的岩层中夹有其它岩性的薄层 称为夹层;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岩层在垂直 方向上多次重复交互,而且厚度相近的称为 互层。

17 ◆岩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 300° 120° 210° 倾角 倾向 35° 可标记为: ,SW210°,∠35°
岩层产状:即岩层的产出状态,是指岩层在 空间的方位。由其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 300° 走向 120° 210° 倾角 倾向 35° 可标记为: ,SW210°,∠35°

18 (一)水平构造 ◆是指层面水平或基本水平 ( 倾角 < 5°)的岩层。 典型的水平岩层没有 走向和倾向,倾角为 0°。
水平构造常见于构造 运动相对微弱的地区, 沉 积岩层得以保持水平状态。

19 (二)倾斜构造 ◆指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 一定夹角( 5°~ 85°)的岩层。 倾斜方向一致、倾角相当的一系列
一定夹角( 5°~ 85°)的岩层。 倾斜方向一致、倾角相当的一系列 岩层称为单斜岩层(单斜构造)。单斜 岩层可以是褶皱或断层构造的一部分。 逆向坡 逆向坡 顺向坡 顺向坡 单面山 岩层倾角 < 40° 猪背岭 岩层倾角> 40°

20 (三)褶皱构造 ◆指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 的现象,但仍基本保持其连续完整性。 ◆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是
岩层的一个弯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褶曲的组合称为褶皱。

21 1 . 褶曲形态要素 ◆核:B ◆翼:EF、EG D ◆轴面:ABCD ◆轴:BC ◆枢纽:EC ◆倾伏端:C A C E F B G

22 2、常见褶曲类型 新 老 老 新 新 老 ◆褶曲的基本类型是背斜褶曲(背斜构造) 与向斜褶曲(向斜构造)。 ◇顺地貌: 背斜成山,向斜为谷
◇逆地貌: 背斜为谷,向斜成山

23 ◆按轴面及两翼产状,褶曲可分为四类 ①直立褶曲(对称褶曲):轴面直立,两翼 倾向相反、对称 ,翼角大致相等;
②倾斜褶曲(不对称褶曲):轴面倾斜,两 翼倾向相反 ,翼角不等; ③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其 中一翼岩层形成倒转(老岩层在上,新岩层 在下),两翼相等或不等; ④平卧褶曲(横卧褶曲):轴面水平或近乎 水平,两翼岩层也近乎水平。一翼岩层正常, 另一翼发生倒转。

24 ◆按平面形态,褶曲可分为三类 ①短轴褶曲:其平面呈长圆状,长/宽 约 3/1 ~ 10/1 之间;

25 ②线状褶曲 其平面呈长条状,长/宽一般>10/1 ; B A B C B A B C B A

26 老 新 ③浑圆形褶曲(穹隆构造、构造盆地): 其平面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宽<3/1 。 ◆若核部为老岩层,翼部为较新岩层,岩层
自中心向四周倾斜的浑圆形构造,就称之为 穹隆构造;

27 ◆构造盆地; 指核部为新岩层,翼部为较老岩层,岩层 自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浑圆形构造。

28 (四)断裂构造 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其 自身强度的极限而发生破 裂,导致岩层丧失其连续 性的现象,称为断裂。 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
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 断层。 岩块沿断裂面没有发 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称为节理。

29 1、断层要素 ①下盘;②上盘;③断层线; ④断层面;⑤断层破碎带;

30 2、断层的主要类型 A C E G B D F

31 3、断层的组合 两条或两条以上倾向 相同而又相互平行的 正断层组合,其上盘 依次下降呈阶梯状。 例如:断块山地。 ◆阶(梯)状断层

32 ◆地堑 两条或两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之间 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的岩块相对上升。 ——地堑常常形成狭长的凹陷谷地。

33 ◆地垒 与地堑相反,地垒是断层面之间的岩块 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 ——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

34 结束

35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36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

37 安第斯山 安第斯山

38 亚马孙三角洲平原 亚马孙三角洲平原

39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40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41 ◆沉积相分类 河流相、湖沼相 冰川相、沙漠相 陆相 海 陆 过渡相 三角洲相、泻湖相、港湾相 滨海相、浅海相、 次深海相、深海相 海相

42 海侵层位图示 海 侵 层 位 石灰岩 A 页 岩 砂 岩 细 粗 海侵 海岸 滨海 浅海 砂质 泥质 Ca质 A点环境的变化:
海 侵 层 位 石灰岩 页 岩 砂 岩 A点环境的变化: 海岸→滨海→浅海

43 海退层位图示 海退 海 退 层 位 砂 岩 页 岩 石灰岩 A 海岸 滨海 浅海 砂质 泥质 Ca质 粗 A点环境的变化: 浅海→滨海→海岸
海 退 层 位 砂 岩 页 岩 石灰岩 A点环境的变化: 浅海→滨海→海岸

44 沉 积 旋 回 沉 积 旋 回 砂 岩 页 岩 石灰岩 海退 海侵

45 天津蓟县一带震旦亚界 浅海相岩层厚度近10000米 天津蓟县

46 经受变质作用 经受变质作用

47 科罗拉多大峡谷

48 大峡谷的水平岩层

49 ▲平行不整合 砂岩 不整合面 石灰岩

50 澳洲 Uluru 岩 原名:Ayers 艾尔斯岩 海拔 348m,长 3km,周长 8.5km

51 号称世界第一大石 Uluru岩

52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53 ◆岩层特征的变化 夹 层 尖灭 互 层 透镜体

54 武夷山 丹霞地貌

55 赤壁 湖北

56 新疆昌吉州的五彩湾 五彩湾 卧虎藏龙

57 火焰山 新疆吐鲁番,地表温度可达42℃

58 西游记

59 大峡谷

60 方山

61 桌山 南非开普敦

62 单斜岩层 中岳﹃河南嵩山﹄

63 单面山,台湾东海岸

64 庐山五老峰单面山 逆向坡 五老峰 顺向坡 含鄱口

65 五老峰实习 五老峰实习

66 直立岩层 澳洲 Uluru 岩,在四亿年前发生褶皱和 断裂,一亿年前出露,倾角最大 > 85°

67 褶皱1

68 褶皱2

69 顺地貌——背斜山 巫峡

70 背斜构造

71 顺地貌——向斜谷 庐山王家坡

72 逆地貌 背斜谷 向斜山

73 直立褶曲 罗布泊

74 庐山 仙人洞 天生一个仙人洞 倾伏褶曲

75 倒转褶曲 台湾

76 罗浮山飞云顶 穹隆山地 海拔1296m

77 粤东平行岭谷地形 东江 白云山 番禺

78 玄武岩柱状节理 浙江

79 猴子观海 花岗岩节理

80 张家界 砂岩节理

81 石灰岩节理 云南路南石林

82 阿诗玛的传说

83 圣安德烈斯平移断层 美国圣安德烈斯断层 三藩市 洛杉矶

84 断层谷——重庆天坑地缝

85 阳山正断层 南京

86 天下第一碑,重达 8800t, 51×14×4.5m, 阳山碑材

87 华山正断层 华山正断层

88 华山长空栈道

89 太行绝壁 太行绝壁 壁挂公路

90 庐山三叠泉

91 庐山瀑布

92 地堑裂谷 地堑裂谷

93 东非大裂谷( 6500km )中段 坦噶尼喀湖

94 死海 东非大裂谷的北端, 低于海平面约416米。

95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 深达 1620m, 世界第一深。

96 莱茵河

97 ★庐山 位于江西九江市以南 13km ,飞峙长江 南岸,兀立鄱阳湖西北。庐山又名匡山、匡 庐,相传因周时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处
修道而得名,为 “ 三山五岳 ” 之一。 ◆三山:江西庐山、浙江罗浮山和天台山; ◆五岳:山东泰山、陕西华山、山西恒山、 湖南衡山、河南嵩山。 庐山为地垒式断块山,属中山。山体呈 肾形,沿NE —— SW向延伸,长约 25km, 宽 10多km,面积约 300km2 ;山势以中部最 高,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 1474m,高出 附近平原约 1400m 。

98 庐山北部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三叠泉 牯 岭 向 斜 向 斜 大月山背斜山 虎背岭背斜山 五老峰单面山 中谷向斜谷 青莲寺向斜谷 王家坡
1453m 1300m 1358m 王家坡 倒 转 背 斜 大月山 背 斜 三叠泉 向 斜 五老峰 背 斜 北 翼 牯 岭 向 斜

99 庐山立体图 九江市

100 天山

101 天山天池

102 太行山

103 太行山麓 太行山麓

104 贺兰山

105 岳飞 · 满江红 岳飞 ·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06 东方金字塔 党项人的西夏王陵


Download ppt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