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

3 【锦囊】利用图示法巧解时间计算问题 运用图示法解答时间计算问题直观简洁,不易出错。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熟记经度和时区的分布规律。按下图记忆: ①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

4 ②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西时区数由12逐渐到1,东时区数由1增大到12。

5 (2)根据题意在图中标出已知地的经度和时间,未知地的经度等信息。
(3)计算。根据图中标注的信息求两地的经度差、时区差或时间差,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东十区和西五区的区时。图解如下:

6 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35°W和125°E的地方时。图解如下:

7

8 【考点1】 晨昏线图的判读 【1—1】(2013·浙江卷)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 A.同时出现日落 B.经过太阳直射点 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 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A

9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相关知识。晨昏圈为大圆,其中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可以判断出该点位于晨昏线与纬度相切的最高点,由于只有一点为12时,故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所以不可能是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均为经线)。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与晨昏线重合,根据“五角星”的五个点的分布可以类比分析,不相邻两点可能同时位于晨线或昏线上,所以有可能同时出现日落。晨昏线太阳高度为0°,不可能经过太阳直射点;由于晨昏线不和纬线重合,所以不可能是一段固定的纬线。综合可知,答案A正确。

10 【1—2】(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月考)下图中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P、Q两点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读图回答问题。

11 (1)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1月1日11时 B.5月1日23时 C.7月1日11时 D.10月1日23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菲律宾 B.中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A C

12 【解析】第(1)题,考查晨昏线在时间计算时的应用。从题目中“P、Q两点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可以肯定PQ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图中左右两条晨昏线分别为晨线和昏线,进而可以判定越往北白昼越短,从而可以肯定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直射南纬20度,排除B、C,在A、D中选,此时北京时间应该是11点左右,故选A。第(2)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结合上题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图中东经135度为12时,即直射点所在经线,故判断位于澳大利亚。

13 【1—3】(大同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诊断)下图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图中M、N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由此纬线向北则图中( ) A.M、N两点均向东移动 B.M点向西移动,N点向东移动 C.M、N两点均向西移动 D.M点向东移动,N点向西移动 D

14 【1—3】(大同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诊断)下图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图中M、N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读图回答(1)~(2)题。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A

15 【解析】第(1)题,考查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南半球昼短于夜,北半球昼长于夜,非极昼、极夜区,越往北昼越长。所以南半球的纬线上昼弧短于夜弧,越往北昼弧越长。图中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M、N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N点为东经70度,M点为西经170度,图中两点相距100度(劣弧),所以一定是昼弧。越往北昼越长,昼弧所跨经度越大,所以M点要东移,N点要西移。

16 第(2)题,考查晨昏线的年变化规律和昼弧、夜弧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增大,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更靠北,北半球昼更长,南半球昼更短,所以南半球的昼弧所跨经度就会减小,故选A。

17 【考点2】 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2—1】(浙江温州八校2013届9月联考)为避免人们交流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我校同学在学习中自制如图所示日期钟。根据要求回答(1)~(2)题。

18 【考点2】 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2—1】(浙江温州八校2013届9月联考)为避免人们交流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我校同学在学习中自制如图所示日期钟。根据要求回答(1)~(2)题。 (1)日期界线长指针变动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引起 B.地球自转引起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引起四季变化 B

19 【考点2】 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2—1】(浙江温州八校2013届9月联考)为避免人们交流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我校同学在学习中自制如图所示日期钟。根据要求回答(1)~(2)题。 (2)当地球自转一周时,图中M、N两点处在同一日期内的时间长达( ) A.12小时 B.20小时 C.6小时 D.24小时 B

20 【解析】第(1)题,考查对日界线特点的理解。日界线有两条,一条为人为日界线,一条为自然日界线,图中短针指向180度,可以看出短针为人为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固定不变,所以短针应该固定不动。长针就应该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长针是不断移动的。长针的变化受地方时影响,地方时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第(2)题,考查地球上日期的划分和范围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M、N要处于同一日期,应该是长针在图中M、N的优弧之间,当长针在劣弧之间时,M、N的日期肯定不同,M、N在图中将180度弧分成三等份,每等分应该为60度,也就是劣弧为60度,优弧为300度,需转20小时。

21 【2—2】(2013·广东卷)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
A. B.1/3 C.1/ D.2/3 A

22 【解析】本题考查日期的计算。根据“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可知,此时为2012年12月21日的范围是从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69.5°W),其他范围为2012年12月20日。所以此时不存在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

23 【考点3】 地转偏向力 【3—1】一条向南流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河流位置和流向与下图相吻合的是( ) A

24 【解析】此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应用。上游和下游河流偏向不一样,肯定分布在南北不同半球,可以先排除B和D。根据题目叙述,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原则和图中河流流向,可以作出选择。

25 【考点4】 利用图示法巧解时间计算问题 【4—1】(江西省九江一中2013届高三月考)该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问题。

26 【考点4】 利用图示法巧解时间计算问题 【4—1】(江西省九江一中2013届高三月考)该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问题。 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B

27 【解析】本题考查区时、地方时的简单换算。甲地为15°E,即东一区,此时西五区为6日0时20分,东一区要比西五区早6个小时,即6日6时20分。

28 【4—2】(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3届高三模拟)读我国某城市通常的作息时间表(表中所给时间为北京时间),回答问题。

29 【4—2】(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3届高三模拟)读我国某城市通常的作息时间表(表中所给时间为北京时间),回答问题。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 A.沈阳 B.西安 C.乌鲁木齐 D.武汉 C

30 【4—2】(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3届高三模拟)读我国某城市通常的作息时间表(表中所给时间为北京时间),回答问题。
(2)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日地距离的变化 A

31 【解析】第(1)题,考查不同地区时间的差异和计算。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可知,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大约相差两个小时,因此当地经度约为90°E,据此可知应为乌鲁木齐。第(2)题,考查人类活动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季节不同,昼夜长短就不一样,故为了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而调整作息时间。

32 【4—3】(四川省自贡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下图是局部地区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度数差都是10°,曲线L是2012年8月8日北京时间15点时的晨昏线,读图,回答问题。

33 【4—3】(四川省自贡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下图是局部地区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度数差都是10°,曲线L是2012年8月8日北京时间15点时的晨昏线,读图,回答问题。
此刻,②地和③地处在不同日期,再过多少小时②地和③地将处在同一日( )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A

34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及晨昏线等的应用。根据题目中 “2012年8月8日北京时间”这一信息可以推定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再结合图中的相关信息可以确定L线为昏线,L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165°E的地方时为8月8日18:00,再根据“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度数差都是10°”可以计算出②地的地方时为8月7日20:00,③地的地方时为8月8日2:00,要使②地和③地处在同一日,至少要②地再经过4小时进入新一天(8月8日)0:00后,③地的地方时为8月8日6:00。


Download 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