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夜四技電機四甲 99920031 鄭文凱 風力發電期末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夜四技電機四甲 99920031 鄭文凱 風力發電期末報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夜四技電機四甲 鄭文凱 風力發電期末報告

2 目錄 替代能源 全國能源會議 再生能源比重 2030年拚13% 推動再生能源 目標再上修 能源模擬器 開發再生能源受阻 台灣能源應多元化
再生能源漸進發展 不宜一步到位 綠色電價 風電 開放居民入股 節能綠金股 IKEA拚能源獨立 環島插滿風機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3 替代能源軍團 反核、廢核議題近期持續延燒,使得替代能源成為市場新顯學,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潮汐、地熱、生質能源等替代方案,成為各方討論的重點。法人看好台系10大「替代能源概念股」,投資市場將持續聚焦。 隨著全球替代能源議題不斷延燒,加上台灣核四議題鬧得沸沸揚揚,使得替代能源方案受到市場重視。若就成本與效率總和分析,一般認為,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最適合台灣。 事實上,根據市場分析公司ResearchMoz預估,全球太陽能市場規模,將一路由2010年的283億美元成長至2017年的1,184億美元;全球第三大風力機械製造商西門子則估計,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將由2012年的273GW成長至2030年的1,107GW。 法人指出,核四存廢議題說明了替代能源發展之必要性與重要性,短線也替相關太陽能、風力發電類股帶來題材利多。從長線而論,風力發電具有不需要燃料,沒有廢棄物問題的優勢;太陽能發電同樣有供應源源不斷的優點,且使用過程也不會產生環境汙染,成為台灣及國際之間發展替代能源的重要方案之一。

4 替代能源軍團 對應至台系替代能源概念股,在太陽能部分,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先前被外資巴克萊點名是下個台股千金,帶動股價相對強勢。就基本面觀察,碩禾首季營收年增近九成,顯現整體產業景氣明顯改善,而近期面臨的銀粉短缺問題,公司也表示已獲得供應商優先提供,將盡力維持料源供給順暢。 法人表示,碩禾除受惠整體太陽能產業趨勢轉佳,其漿料產品多樣並可提供客戶客製化選擇,挾其產品優勢,有望持續創造良好營收及獲利表現。 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去年雖持續虧損,但每股稅後虧7.26元,已較前一年虧損11.65元明顯改善;此外,整體太陽能產業市況轉好,帶動今年前三月,綠能月營收年增幅度介於二至六成之間,顯現公司整體營運向上,成為太陽能族群中最重要的轉機股。 東元去年每股純益2.01元創近十年新高,除持續耕耘既有大型風電機組組裝、車用電機等市場外,在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馬達能效的趨勢下,東元看準此商機,規劃在日本神奈川縣設立組裝廠,目標成為外來最大馬達品牌,今年在日本的業務拓展,有望帶動營運進一步升溫。

5 全國能源會議的回顧與展望 1998年迄今,政府已分別在1998、2005及2009年召開過3次全國能源會議。2014年8月將再召開第四次全國能源會議。本文將回顧過去3次全國能源會議的主旨、績效,提出第四次全國能源之展望。  回顧過去3次全國能源會議。第一次是1998年李登輝總統主政時召開,主要在因應京都議定書簽署後,國際減碳趨勢的挑戰。2005年陳水扁總統召開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目的雖仍在談減碳,但更強調「非核」。第三次會國能源會議,在馬英九總統第一個任期內召開,減碳議題重新回到會議主軸。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研究,每發一度電,用核能發電的排碳量是28公克,僅為燃煤的1/35,燃燒天然氣的1/19,太陽光電的1/2,而和風力發電的29公克相近。  在目前技術水準,為了減碳,很難排除核能的角色。因此,以減碳為主軸的1998年、2009年兩次全國能源會議,都強調核能的角色,異於以非核為主軸的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顯然,隨著不同政黨執政,我國能源政策並不一致。

6 全國能源會議的回顧與展望  具體而言,3次全國能源會議的差異,可由其規劃的電源配比看出。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對其後20年的配比中,再生能源、天然氣和燃煤占發電量的比率,分別由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的3.3%、16%及28%,增加為6.0%、17.5%及43%,但同時大幅降低核能比重,由原先15%降為4.0%,其代價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增加將近18%。200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能源會議,則要將低碳能源,包括再生能源、天然氣及核能,占發電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40%增加至2025年的55%以上,且第一次明訂減碳期程,即2020年回到2005年的排放水準,2025年回到2000年的排放水準,2050年要較2000年排放減半。  相對而言,前後3次全國能源會議,在鼓勵再生能源發展及節能等政策方面的主張,還是有共識。只是,政策若沒有加以執行,或沒有績效,不能稱之為政策。以下將比較所謂有共識的政策,在不同時期的執行績效。  首先,在能源效率方面, 年我國整體經濟能源效率年平均增加3%,不只高於第三次全國能源會議訂出的每年提高2%目標值,更高於 年能源效率年平均增加率0.34%。在再生能源發展方面,雖然第二次及第三次全國能源會議皆主張制定再生能源專法,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相關子法,卻是馬總統在2010年、也即第三次全國能源會議後的1年公佈實施。此法確立了饋網電價收購制度,再生能源的裝設才有飛躍的成長。 年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增加了428百萬瓦,為 年增加量(181百萬瓦)的2.36倍。 年間,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的增幅更大,共達317百萬瓦,為 年增量(2百萬瓦)的158倍。目前不含抽蓄發電的再生能源占總發電裝置容量為6.3%。

7 全國能源會議的回顧與展望  另外,為達到節能目標,能源價格合理化是最重要的誘因機制,也是3次全國能源會議共識。但要真正執行,反對力量卻是排山倒海而來。2008年5月底,馬總統剛上任10天,即大幅調整久未反映進口能源成本上漲的油電氣價,是在替前任政府補做其原先該做的事,卻反被前任政府重要負責人說「油電雙漲」是馬政府「最大的失政」。2012及2013年為合理反映不可控制成本而調整油、電價格,政府也是排除萬難去做該做的事。  最後,回到第四次全國能源會議要如何做的問題。筆者認為,過去3次全國能源會議均強調共識,與會者只要有1人反對,就不能列為會議結論。因此,具爭議性的問題則常「點到為止」,甚至避而不提。核四問題因此懸而未決,進而增加國人恐核心理。  本文建議第四次全國能源會議,針對核四問題,包括地質,工程品質,抗地震、海嘯能力,核廢等,做一次徹底的討論,並宜討論下列議題:1、「油電雙漲」及合理能源價格;2、台灣再生能源在未來10年供電的真正潛力及成本;3、未來10年在無核四下,缺電的可能性及因應;4、增加天然氣供給應解決的問題;5、替代能源對電價、減碳及經濟的影響等。至於與會者部份,可以邀請國內外相關專家、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及關心核四具代表性相關組織團體代表等,讓本次會議定位為「釐清能源問題真相」大會。會議可全程錄影,目的在讓全民更加瞭解能源問題,以供將來各細項政府決策或輿論討論之基礎,也讓這項攸關國家命脈的能源政策,能在國人更豐富的知識基礎上理性推進。

8 再生能源比重 2030年拚13%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呼籲政府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經濟部長張家祝表示,政府持續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並將2030年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重,從10%上調至13%。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邀請經濟部長張家祝針對核四案101年度、102年度預算執行及已執行安全檢測預算細目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 針對翁啟惠2014/05/07日指出,現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發展再生能源,德國在2025年,再生能源比率可達80%,日本也立法大約在2025年要達30%,相對台灣對再生能源努力不夠,再生能源只有2%,發電量只占4%,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李慶華、丁守中等人今天質詢時都表達關切。 張家祝表示,台灣太陽光電技術確實發展不錯,政府也持續推廣太陽光電,並將推廣目標從3100MW(百萬瓦)增至6200MW。

9 再生能源比重 2030年拚13% 不過張家祝坦言,太陽光電發電成本較傳統燃煤、天然氣發電貴1倍以上,且太陽光電容量利用率僅14%。
李慶華質疑,相較於其他國家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重超過10%,但台灣目前再生能源比重卻僅占4%的原因。 張家祝解釋,主要是因為台灣幅員太狹小,設置面積有限,其中太陽光電以南部發展較為適合,而西部沿海儘管適合風力發電,但目前陸上已沒有地方可設置。 他說,現在開始往海上發展離岸風電,儘管成本及困難度較高,但政府仍持續推動離岸風電發展。

10 推動再生能源 目標再上修 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已兩度提升,據行政院今年初核定標準,2030年時要達到13,750MW(百萬瓦)。為達目標,能源局將繼續以穩定的保證收購價格,鼓勵各界儘早投入架設再生能源設備。 能源局長王運銘指出,因應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提升,能源局將繼續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將倍增至6,200MW;屋頂型與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各占目標一半。 所謂「陽光屋頂百萬座」,就是希望民眾利用自家屋頂,廣設屋頂型太陽能發電板。一方面鼓勵民眾利用自家屋頂發電獲得收入,也有教育意味。他透露,目前已有16家銀行主動參與推廣相關貸款計畫,讓民眾普遍在屋頂架設太陽能板。 風力發電方面,離岸海洋風力將是未來風力發電主力,按能源局目標,希望明年底至少架四座離岸風力發電機,2015年是離岸風力機元年,今年會努力通過環評。 他也透露,目前已有三個離岸風力發電示範案,包括福海、海洋、台電等三家公司。由於台灣尚未有離岸風機架設經驗,因此對三家業者各提供2.5億元的環評作業費補助;對福海、海洋兩業者的機組設備,提供一半金額的無息貸款。

11 推動再生能源 目標再上修 王運銘表示,政府目標是2030年時,風力發電要達4,200MW。
不過,即便風力發電是自產能源,也是乾淨能源,陸上風力機架設達成率之前已近七成,但如今環保意識高漲,架設陸上風力機過程,卻因風機轉動造成的噪音問題與風水疑慮,遭到民眾抗爭。 能源局目前突破方式是與業者溝通,提供部分股權供鄉民入股;至於鄉民入股比重,則由開發業者與居民協調,共謀利益最大化。 「從原本見到風機轉動就討厭,現在是有架就有錢」,王運銘說,台電會以保證價格收購風電,目前風力發電仍是獲利狀況,大約會有5.25%的合理利潤。 為鼓勵民眾盡早架設,今年起到2018年,還會在台電保證收購價上額外增加3.6%獎勵費,等於越早開始與台電簽約售電的業者,便能獲取越多的獎勵費。

12 經濟部引進〝能源模擬器〞 為避免核四爭議,重蹈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期間,政府民間溝通不善所引爆的危機,經濟部引進公民溝通新工具,希望平息反彈聲浪。經濟部去年自英國引進能源模擬器,現正著手改善介面,預計下半年啟動全台能源政策溝通。初步規劃是,透過網路有獎徵答,吸引民眾上線使用 經濟部也將前進校園,辦理說明會,並與老師做課程結合;另也規劃找非營利組織、名人、產業公協會畫出自己的能源發展路徑,供各界參考。 打開「My 2050-台灣2050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供給端的選項有火力發電、核能、太陽能、風力、碳捕獲與封存、海洋能、生質能,需求端有經濟成長、住宅節能、工商業節能、大眾運輸利用率與低碳運具替代等選項,每個選項又分成保守、積極、前瞻、極限4個階段。民眾只要動動滑鼠,就能看到每個細微調整,如何牽動成本差異、備用容量率,以及對電力系統的挑戰。介面上也有圖示,轉動中的風車、移動中的捷運、火力發電廠冒出的黑煙,力求資訊簡明。

13 經濟部引進〝能源模擬器〞 經濟部官員表示,該系統去年底上線,截至3月使用人次僅3700人,且每個使用者平均停留時間不到1分鐘,因此目前正著手簡化介面與操作,盼能吸引民眾使用。 另外,立法院教育及文化、經濟委員會聯席會下午審查「能源安全及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其中,民進黨版本第1、2條明訂2025年非核家園,已在上個會議獲初審通過,下午將逐條審查其他條文,包括第4、5 條核四廠是否能上路運轉、第7、9 條是否提高核安標準。

14 開發再生能源受阻 行政院長江宜樺2014/05/07表示,政府很願意開發再生能源,但經常遭遇地方政府及民眾反對,這是國人必須共同面對,如果要用電,不能反對所有電廠或輸電網路,「不可能沒有電廠,電不會無中生有」。 江宜樺2014/05/07在立院答詢表示,政府非常願意開發再生能源,現在努力尋求業者與地方合作風力與太陽能發電,但都遭遇民眾的阻力。 江揆說,不只有苑裡「反瘋車」抗爭,澎湖要建置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電廠,因遭到地方政府、民眾反對,連找個地方讓電纜上岸都沒辦法,這是條件很好的風力發電所在,卻因地方反對而無法將電力輸送回台。 江揆也說,有人主張廢棄核電還能降低電價,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以日本或德國經驗為例,須讓其他國家的客觀經驗做討論判斷的基礎,希望類似的誤傳或判斷,在全國性能源會議中好好討論或交鋒。

15 西門子:台灣能源應多元化 西門子指出,先進國家的電力,很難僅靠單一種發電來支撐,都要多元化發展;建議台灣首先讓傳統電廠現代化,配合省能的「智能製造」,趁機轉骨面對「工業4.0」。 媒體報導藍營擬封存核四,靜待公投決定核四前途。如果不要核電,生活與工業怎麼發展? 來台近60年的西門子,其發電機組供應接近1/4台灣總發電量。西門子認為,當前許多國家的電力,都不僅靠單一種發電來支撐,而是要多元化發展(Energy Mix)。 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艾偉(Erdal Elver)表示,目前台灣大部分電仍依賴傳統燃煤發電廠,大多高齡且高碳排,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則很低。

16 西門子:台灣能源應多元化 艾偉表示,西門子建議台灣以燃氣取代燃煤發電,以西門子現有的技術可高達60.75%的全球最高運轉效率,也已獲德國電廠證實,較傳統燃煤電廠減少高達75%的CO2排放量,可提供更環保的電力。另外,海上風力發電也是潔淨能源選項。 他說,台灣能源與工業都面臨轉型挑戰,需要從「未來能源」與「未來工業」概念思考。台灣傳統電廠要現代化,配合再生能源發展,建構一套可永續的能源結構。 西門子建議,台灣最好能運用資訊科技,整合軟硬體技術,提早建立「智能製造」的基礎,趁機轉骨,以因應未來生產製程所引發的第4次工業革命浪潮。

17 再生能源漸進發展 不宜一步到位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今天認為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積極度不夠,遠低於日本、中國等國家;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再生能源技術及價格都還在漸進發展中,一步到位,不利消費者。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今天在立院教委會表示,現在再生能源技術已有突破,只有發展再生能源,才有能力掌握自主的能源。 他說,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積極度不夠,現在比例只有2%,所產生的電力只占4%,日本、中國大陸及歐美再生能源比例都超過10%,呼籲未來應加強提高能源效率,若有決心2025年回到2000年碳放量,再生能源至少要達15%。

18 再生能源漸進發展 不宜一步到位 杜紫軍受訪指出,再生能源技術尚在不斷進步中,以太陽光電來說,其轉換效率每年都在成長,如果把台灣可以鋪設太陽能板的地方一次鋪滿,屆時等於全台都是舊設備,無法與時俱進。 同樣的,他說,因為太陽能技術每年成長,價格也會逐年下降,加上太陽能目前有保證收購20年的機制,照理說愈到後面愈便宜,才能「攤平」之前的高價,一步到位,倒霉的是消費者。 杜紫軍指出,新技術一定要先試試看,沒問題才能大量推廣,除太陽能外,其他如風力等再生能源,經濟部都有相關激勵措施,目前陸上風力機因遭遇環保問題,明年底將投入4支離岸風機測試能否承受台灣多颱風的自然災害。

19 綠色電價 要看能否負擔 英國能源費用包括電價及瓦斯費,過去十年是年年調漲,五年漲幅約四成,一般民眾對能源政策討論最多、最在意的是電價,不樂見汙染能源,願支持再生能源,但綠色電價也得在負擔得起範圍內。 玩音樂的杰西.愛德布魯克(Jesse Edbrooke)受訪時說,他個人偏好綠色能源,但風力發電的投資成本太高,燃煤和天然氣都有汙染問題,核電因為便宜,才會獲得大多數英國人支持。 大學剛畢業沒幾年、擔任過國會助理的傑克.波帝爾斯(Jack Porteous)抱怨,英國六大電力公司獲利太多,造成電價太高,這是政治上常引起辯論的話題;他支持核電並希望新建的核電廠,政府能和業者簽三十年電價不變的合約。

20 綠色電價 要看能否負擔 節節上漲的電費帳單,讓許多家庭都想方設法省電,從事藝術工作的安德魯.柯慕斯(Andrew Curtis)家中插座都有省電裝置;平常白天屬於電費較貴的尖峰時刻,太太乾脆把家中暖氣關掉,只為省錢。 詹姆士.哈維(James Harvey)則是將電力公司提供的家庭用電量顯示器放置在廚房,他和太太克萊爾(Clare Harvey)隨時都可觀看會不會用電過量。 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克萊爾,除比較各家電力公司費用外,更將新家原本極為耗電的燈泡,逐一改為省電的LED燈。 身為軟體工程師的詹姆士.哈維說,未來電價再貴仍是生活必需品,為了確保電力安全,英國需要混合的電力,核電在英國已存在幾十年,很少人擔心會發生危險。克萊爾表示,願意使用再生能源,但前提是要價格負擔得起。

21 能源局:風電開放居民入股 面對地方居民抗爭風力發電機事件,能源局建議,風力發電業者可以開放當地居民入股,讓居民收入伴隨風機轉動而增加。德商英華威集團對此表示,「都可以談」;至於願意開放多少比率給鄉民參股,仍需進一步討論。 苗栗苑裡反瘋車自救會2014/04/16突襲占領經濟部中庭五小時,直到次長沈榮津出面承諾適法性完成評估前,將協調風力發電業者德商英華威暫緩施工,抗議民眾才撤離。英華威昨天表示,若依法取得的施工許可,卻因少數抗爭而予以取消,將對政府將失去信心。 沈榮津指出,抗爭民眾與能源局皆要「歸零思考」,一周內邀請各方舉行協調會,研究能源局發給英華威的施工許可,其行政程序的適法性,結論完成前暫緩施工。

22 節能綠金股 首度來台舉辦的國際綠色產品展甫於2014/03/18落幕,規模為歷屆最大,採購商機預估逾1億美元。國內綠色產品包括太陽光電、LED等出口額今年挑戰500億美元,明年上看600億美元,相關如益通(3452)、達能、東貝等個股,營運看好。 節能綠金商機發燒,從營收就可以看出來,東貝、益通、達能、合晶,都是連續二個月營收成長的「步步高升股」,且今年2月累計合併營收都呈現正成長,其中達能、益通的2月累計合併營收年增分別為209.31%、198.01%,表現優異。 摩根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龔真樺表示,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電動車、燃料電池、LED等族群備受資金青睞。 以太陽能為例,中國政府為了改善環境污染,出現太陽能搶建潮,導致太陽能產品報價受惠搶建需求而走揚,進而帶動營收走升。龔真樺進一步指出,產業體質已大有改善,搭配全球景氣成長趨勢,相關需求隨之回升,產品報價跟著走升,進而挹注營收動能向上。

23 IKEA拚能源獨立 攻美風力發電 根據MarketWatch報導,隨著愈來愈多企業積極擴大再生能源使用,瑞典知名家具連鎖業者宜家家居(IKEA)也加入該行列,並致力成為領導者。宜家家居在2014/04月宣布,已經買下美國伊利諾州1座風力發電廠,這是該業者在美國進行的第1個風力發電投資。  宜家家居在伊利諾州Hoopeston購買的風力發電廠,共有49臺渦輪發電機,預定將在2015年上半年全面營運。根據宜家家居表示,該座風力發電廠將用於提供該業者在北美38家分店的電力使用。它還補充該電廠生產的98兆瓦特電力,足以滿足美國3萬4千戶家庭1年的能源需求。  誓言要在2020年前實現能源自給目標的宜家家居表示,伊利諾州風力發電廠是它至今宣布最大的能源投資計畫,不過它拒絕透露該計畫的支出金額。  宜家家居美國營運部門財務長歐爾森(Rob Olson)先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該風力發電廠是該公司預定將在2009至2015年間對能源計畫進行20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

24 IKEA拚能源獨立 攻美風力發電 伊利諾州風力發電計畫規模,將比宜家家居在加拿大、德國等8個國家興建的風力發電廠還大。光是該電廠提供的電力,相當於宜家家居在美國電力與其他能源使用總數的1.3倍。  在過去5年營收激增逾3成達到近400億美元的宜家家居,也積極涉足太陽能市場。它在年初聲稱自己是全美僅次沃爾瑪的第2大民間太陽能使用者。它目前在全球共有55萬片太陽能面板。該公司也投資生產地熱能源。  歐爾森表示,宜家家居已在再生能源投資上獲得可觀的回報,並會繼續在全球尋求風力電廠的投資機會。他並且強調宜家家居將盡己之力保護地球環境,並致力實現能源獨立目標。

25 環島插滿風機 才能取代核四 反核遍地烽火,再生能源成為核電代替方案選項之一,學者評估,台灣環島一圈全插滿風機,才能取代一座核四廠。
在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以禁食訴求停建核四,爭議30年的核四難題,再度躍上檯面,藍綠兩黨雖傾向以公投決定核四存廢,但如何補足核四每年193億度電力缺口,各界關注。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指出,再生能源是乾淨能源,不排放溫室氣體,但受限不穩定,難以調度,平均成本高於傳統能源,裝設需要較多空間等缺點,發展不如期望。 他說,風力發電除了受限於天候,無法像核能電廠可全天候24小時穩定發電外,台灣夏季用電高峰卻剛好是風力供電最弱的季節,空有設備卻派不上用場。 梁啟源估算,核四如果用2MW(百萬瓦)的風機來替代,需要建造4000座才夠,目前台灣已蓋了300多座,全蓋滿等於是繞台灣一圈。 同時,建置風機土地取得困難重重,日前英華威集團要在苗栗苑裡建置風車,居民就因擔心但噪音、眩光乃至影響風水等問題發動強烈抗爭,更占據經濟部要求停建。

26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2013 為全球風電市場較為暗淡的一年,由於美國風電政策改變,對全球市場造成巨
大影響,2013 年全球新增裝置量較2012 年衰退約26%。展望2014,在中國大陸與美國 市場回穩,加上新興地區與離岸風電帶動下,全球新增裝置量可望較2013 年強勁反彈。 本文主題為2014 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全球風電市場概況,包括市場發展歷程、市場特性 二、2009~2013 全球風電市場回顧,包括市場規模、產品發展、地理區域發展、產品價格發展、主要供應國分析,以及主要供應商市占率分析 三、2014~2018 全球風電市場展望,包括市場規模、產品發展、地理區域發展、產品價格發展,以及主要供應商市占率分析 四、IEK View:總結前述內容並展望產業趨勢。

27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一、全球風電市場概況 1.市場發展歷程
全球風電市場由1980年代開始興起,當年正值兩次石油危機之後,加上環保意識逐漸萌芽,促進風電應用的推展。隨著技術演進,風力發電機功率逐漸增加,1985年市場上首度推出功率超過100kW 之風力機,1990 年代產品功率突破500kW,2000 年以後則有MW等級之風力發電機。 2005~2010 為風力發電躍升為主流能源技術之時期,中國大陸、美國、德國、西班牙等陸域風力機裝置數量快速成長,風力發電占全球電力供給比例在2007 年突破1%,2011 年超過2%,估計2014年將超越3%。 2011 年起約占全球四成市場之中國大陸,其陸域風力機新增裝置量增加速度減緩,全球風電市場由急速增加步入穩定成長,各界未來期望離岸風電成為下一波風電市場成長動力。

28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2.市場特性 風力發電可分為大型風力發電與中小型風力發電,兩者之間一般以750kW 為界,以上為大型風力發電,以下則為中小型風力發電。大型風電約占市場99.5%,中小型風電約占0.5%。大型風電用途單一,超過99%買主為各國發電業者,其將風力機產生電力併入電網,供電力事業調度分配;極少數由一般企業購買,作為本身電力供應之用,不將電力併入公用電網。 大型風電開發業者以多角化經營之能源集團為主,也有部分單營風力發電開發業務之專業公司。大型風電開發案投資額龐大,一個典型開發案投入資金通常超過一億美元,近年來風場規模逐漸擴大,超過十億美元之投資案也屢見不鮮,此類開發案時程較長,一般開發期間約三至五年,複雜案件更需五年以上。 中小型風電應用領域多元,市場分散,產品種類眾多,屬於少量多樣之利基型市場,市場型態與產業結構與大型風電差異甚大,此部分並不在本文探討範疇,以下分析均為大型風電。

29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二、全球風電市場回顧 1.全球市場規模
大型風電屬於電力事業一環,在各國均為受管制的特許行業。一般衡量風電市場以新增裝置量為主,鮮少以產值或營業額作為計算基礎。2009~2013 全球風電新增裝置量如圖所示。

30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2009 至2012 全球風電新增裝置量逐步成長,但2013 年情勢轉變,新增安裝量為34,450MW,較2012年衰退26.1%。主要原因為2012年占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市場,其2013年新增安裝量僅剩前一年不到十分之一(如圖所示)。

31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美國原本規劃於2012年底停止風電稅賦補貼,引發美國風電開發商趕在截止日前搶裝。但經過2012 年一整年反覆商議,美國國會最終在2013 年1 月1 日通過延長風電稅賦補貼一年,不過此舉對於2013年風電市場影響有限。 風電場址規劃、申請各項許可證、施工至併網發電往往需要三年以上,僅延長一年並無助於開發商規劃新開發案;另一方面,業者預期補貼措施停止,使得許多原本預定於2013年併網之開發案,趕在2012 年底以前併網,這使得2012年美國新增安裝量暴增,2013 年卻巨幅衰退,連帶使得全球新增裝置量下滑。 2.產品發展 大型風電產品可分為陸域風電與離岸風電兩類,陸域市場發展已超過20 年,市場相對成熟;離岸風電處於發展初期,目前市場規模小但成長較快。 目前陸域占整體風電比例超過九成,2013年全球新增裝置量為32,499MW,較2012年衰退28.1%,主要因美國市場大幅減少所致(如下圖所示)。

32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在離岸風電方面,2013年全球新增裝置量為1,950MW,較前一年成長38.4%(如圖所示)。

33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現階段離岸風電發展以歐洲為主,主要因為陸域風場資源已逐漸開發完畢,加上電價較高,與離岸風電成本較接近。2013 年市場集中於英國、丹麥、德國與比利時四國,四國合計新增裝置量為1,758MW,占全球90.2%,除了歐洲四國之外,以中國大陸安裝量較多。 過去幾年離岸占整體風電市場比例仍低,但離岸成長速度高於陸域,其占整體市場比例逐步提升,2013年離岸占整體市場5.7%,較前一年3.0%增加(如圖所示)。

34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3.地理區域發展 全球風電市場可分為亞洲、美洲、歐洲與其他地區四個區域,過去幾年各區域分布變化主要肇因於美國市場暴起暴落。由於美國市場變化劇烈,美洲比例由2011年22.5%上升至32.5%,2013 年則大幅下滑至11.6%,也牽動其他地區比例分布產生變化(如圖所示)。

35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各區域在2013 年的發展狀況如下:
亞洲地區以中國大陸為主,2013 年中國大陸占亞洲市場86.7%。中國大陸「棄風」狀況仍相當嚴重,即電網建設進度趕不上風力機,使得許多風力機完工後電力無法輸出,處於閒置狀態。2012 與2013 年政府發展重點放在加速併網進度,對於新申請風場開發案件採取嚴格管控,使得這兩年中國大陸新增裝置量均小幅下滑。2013 年亞洲新增裝置量為16,837MW,較2012 年17,600MW 下降4.3%。 美洲地區2012 年以前以美國為主,歷年均占美洲市場七成以上。2013 年美國新增裝置量大幅衰退九成以上,市場規模落後加拿大退居美洲第二位。2013 年美洲新增裝置量為3,997MW,較2012 年15,153MW 下降73.6%。 歐洲地區歷年均維持一定規模市場,但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政府減緩風電裝置以減少補貼金額增加速度,使得2013 年歐洲風電市場較前一年下滑。2013 年歐洲新增裝置量為12,470MW,較2012年13,353MW 衰退6.6%。 除了以上三個區域之外,大洋洲、非洲市場現階段規模小,但成長速度較快。2013年新增裝置量為1,144MW,較2012 年532MW 上升115.2%,占全球比例由前一年1.1%上升至3.3%。成長較快速的市場包括澳大利亞、摩洛哥以及南非等。

36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4.產品價格變化 風力發電產出為電力,產品價格需以電力行業之計算方式衡量,一般使用LCOE(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電力均化成本),單位為每度電價格(US Dollar/kWh),2009年至2013年價格趨勢如圖所示:

37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整體而言,無論陸域或離岸價格均逐年下滑。陸域技術與產業鏈發展趨於成熟,價格下滑速度較緩,離岸技術仍在快速發展階段,許多廠商投入,預計未來數年內將推出量產機種,價格下降速度較快。 5.主要供應國分析 由過去二十餘年風電發展歷史,具有一定市場規模之國家,當地產業均會逐漸興起,加上各地政府刻意扶植,在地廠商搶占自身市場具有很大優勢,各國市占率將隨著當地市場興衰而變化。 2013 年前五大生產國依序為中國大陸、德國、丹麥、印度、美國,與2012 年名次略有變化,差異在於美國市場大幅衰退,使得當地廠商受到很大影響。美國由第三位下降至第五位,丹麥與印度名次上升一位(如圖所示)。

38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全球前五大生產國分析如下:
1.中國大陸持續為全球最大生產國,廠商以本地市場為主,外銷比例僅占約1%。2013年中國大陸市場下滑幅度小於全球,使得中國大陸廠商市占率由2011 年27.0%上升至2011 年39.3%。 2.德國兩家主要廠商Enercon 市占率上升,但Siemens 受美國市場衰退,市占率下滑。德國生產比率由2012年19.8%下降至2013 年19.2%。 3.丹麥生產比率由2012 年14.0%小幅下滑至2013 年13.2%。丹麥Vestas 為全球化最徹底的風電廠商,產品銷往全球超過三十國,較不會受到個別國家市場波動的影響。 4.印度以Suzlon 為主,2013 年印度新增裝置量較前一年下滑,使得印度生產比率由2012年9.7%下降至9.2%。 5.美國以GE Wind 為主,2013 年由於美國市場較前一年大幅衰退,使得GE Wind市占率下降,美國生產比率由2012 年16.7%大幅下降至2013年7.1%。

39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6.主要供應商市占率分析 2012 年全球前十大供應商依照排名分別為:(1)美國GE Wind;(2)丹麥Vestas;(3)德國Enercon;(4)德國Siemens;(5)印度Suzlon;(6)西班牙Gamesa;(7)中國大陸金風科技;(8)中國大陸聯合動力;(9)中國大陸華銳風電;(10)中國大陸明陽風電。

40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依據MAKE Consulting統計資料,2013 年前十大廠商依序為(1)Vestas;(2)金風科技;(3)Enercon;(4)Siemens;(5)Suzlon;(6)GE Wind;(7)Gamesa;(8)聯合動力;(9)明陽風電;(10)德國Nordex。 其中主要變化為美國GE Wind,因2013 年美國市場規模大幅衰退使得市占率下滑,中國大陸市場由金風科技一枝獨秀,大幅領先其他廠商,華銳風電在2010 年全球排名第二位,2011年起營運逐漸走下坡,2013 年退出全球前十大。 前十大廠商占全球比例下滑,主要因為陸域風電技術相對成熟,中國大陸、印度、巴西等地,二線廠商逐漸壯大,如中國大陸遠景能源、湘電風能、上海電氣、海裝風電,印度Wind World India,以及巴西Impsa Wind 等,分食前幾大廠商的商機。

41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三、全球風電市場展望 1.全球市場規模預測
預估2014年全球風電新增裝置量為48,327MW,較2013年成長40.3%。隨後呈現穩定發展,預計2018 年新增安裝量達55.4GW。占風電市場約九成的陸域風電平穩發展,使得整體風電市場成長趨緩(如圖所示)。

42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2.產品發展預測 預計2014年全球陸域風電新增裝置量為45,522MW,較2013 年成長40.1%,未來幾年市場因美國政策影響上下起伏,但長期而言呈現持平發展,2014~2018 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1.7%(如圖所示)。

43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在離岸風電方面,預估2014 年全球新增裝置量為2,805MW,較2013 年成長43.8%,預估2018年可達6,606MW,2014~2018 年複合率為23.9%。目前離岸風電主要發展地區為歐洲,發展較快的國家包括英國、德國、丹麥、荷蘭、比利時等。 現階段英國發展最快,未來兩年德國將後來居上,緊接著中國大陸預估三年後將超越英、德,成為全球最大市場。英、德、中三國為未來幾年全球離岸風電主要市場,約占全球離岸風電市場八成左右。三國預計在2017 年新增裝置量較前一年大幅增加,使得2017 年較2016 年全球市場顯著成長。

44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現階段離岸風電占整體風電市場比例仍低,但離岸風電成長速度高於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占整體市場比例將逐漸提升,預估2014年離岸風電占整體市場5.8%,預計至2018年比例將達11.9%(如圖所示)。

45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3.地理區域發展預測
未來幾年區域分布方面,主要變數為美國,現階段美國超過10GW 陸域風場已通過審核,這些風場不需要聯邦政府電價補貼,靠本身售電收入足夠回收成本,若美國風電補貼政策不再恢復,此類風場仍有一定規模,但將逐漸減少,這將使得美洲占全球市場比例有逐步下滑趨勢(如圖所示)。

46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未來美國風電補貼是否恢復仍未確定,美國風能協會已提出延長補貼六年,但補貼逐年減少的建議案,希望遊說國會支持,若該法案通過,將帶動美國風電市場再起另一波裝置熱潮。 4.產品價格變化 風力發電產品長期價格將持續下降,其中陸域風電市場較為成熟,產品未來價格下降空間較有限;離岸風電目前價格高,在多數廠商投入下,價格下降幅度較快。2013 至2018 年陸域風電每年平均價格下降0.8%,離岸風電為3.3%。由於離岸風電價格下降速度較快,陸域風電與離岸風電價格差距將逐漸縮小,2013年陸域風電平均價格為離岸風電2.06 倍,估計至2018 年將下降至1.83 倍。

47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5.主要供應商市占率分析
2014 年主要供應商市場占有率將隨著各地區市場的消長,呈現不一樣的風貌。中國大陸持續為全球最大風電市場,金風科技可望持續保持龍頭地位;2014 年美國市場回升,估計以美國市場為主的GE Wind 與Siemens 市占率將提升;歐洲市場約略保持平盤,歐洲廠商大致與2013年水準相當。整體而言,全球前幾大廠商不會變換,只是名次略有更動,丹麥Vestas、中國大陸金風科技、德國Enercon 可望持續維持全球前三大的地位。

48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四、IEKView
本篇回顧2013 年全球風電市場,並展望2014 年發展趨勢。綜整前述觀點如以下幾點: 1.歷經2013年因美國政策變化,全球風電市場出現近年以來首度衰退的現象,2014年市場可望回復穩定發展。 2.未來幾年中國大陸為全球風電最主要市場,「棄風」問題緩解後,市場將恢復成長;美國市場未來變數仍多,若美國政府重啟補貼,美國風電市場可望興起另一波裝置風潮;歐洲維持平盤,英、德兩國發主要市場。 3.離岸風電持續為市場關注重點,占整體風電市場比例將逐漸提升。 4.風力發電產品價格呈逐年緩步下滑趨勢,離岸風電價格下降速度較陸域風電快,兩者之間價差逐步縮小。

49 參考資料 替代能源軍團 綠商機發光 全國能源會議的回顧與展望 再生能源比重 2030年拚13% 推動再生能源 目標再上修 加強公民溝通 經部引進〝能源模擬器〞 江揆:開發再生能源 也受阻

50 參考資料 西門子:台灣能源應多元化 再生能源漸進發展 不宜一步到位 綠色電價 要看能否負擔 能源局:風電 開放居民入股 節能綠金股 營運步步升 IKEA拚能源獨立 攻美風力發電 環島插滿風機 才能取代核四 2014全球風力發電市場回顧與展望


Download ppt "夜四技電機四甲 99920031 鄭文凱 風力發電期末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