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三章 感知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问题 外界信息===> 心理体验(How)? 感觉是否反映物理刺激强度? (唯心 Vs. 唯物) 神经系统:外周或中枢神经?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第三节 感知规律的应用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一节 感觉 一、感觉的定义 二、感觉的分类 三、感受性及其变化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感觉有多种渠道 视觉 听觉 嗅觉 外部感觉(“五感”) 味觉 第六感觉? 肤觉 (p.47表3-1) 平衡觉 运动觉 内部感觉 机体觉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6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感觉的定义 感觉: 感官收集环境信息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7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各种感觉道的共同特点 物理刺激==>感觉信号 低于某个刺激强度,即使有外部刺激, 也感觉不到任何事物。 感觉似乎不费力,但要求决策和选择。 低调处理富余或持续不变的信息。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8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感觉剥夺实验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9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感觉剥夺: 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0 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
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实验结果显示了: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现象。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1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2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各种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感觉剥夺实验也证明了“广泛联系”的观点: 我们认为世界是广泛联系的,那么人的成长和成熟,也必然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只有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并加强和改进这些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也才能最优。广泛联系是心理潜能激发的第一步。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3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三、感受性及其变化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二)感受性的变化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4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或感觉的度量 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 信号侦察论 无意识感觉:阈下刺激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5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绝对阈限 阈限(threshold) 绝对阈限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6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阈限 受体:神经系统中的专门细胞,对不同 的能量形式作出反应,并在邻近的神经 元上产生动作电位。 ------传感器------ 低于某个刺激强度,即使有外部刺激, 也感觉不到任何事物。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7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绝对阈限 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物理能量)。 绝对阈限不“绝对” 个体差异(期望、动机、疲劳) 情境 操作定义:多次呈现不同强度的刺激, 有一半时间能觉察到的刺激强度。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8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以外的烛光 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 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 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 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 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19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差别阈限 最小可觉差(jnd) 刚刚(50%)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度变化最小量。 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 绝对阈限是差别阈限的一个特例 韦伯定律 费希纳(对数)定律 斯蒂文思幂定律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0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韦伯定律 (Weber Law) 差别阈限与刺激量呈正比关系 其中,I代表最初的刺激量,K代表这个 常数。 适合中等强度的刺激,不能在连续意 义上比较不同的心理量。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1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费希纳(对数)定律 斯蒂文思幂定律 S=KlogI+C S=KIb b<1 等同于对数定律(物理量快于心理量) b>1 心理量增长快于物理量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2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二)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p.53); 感觉的补偿作用(p.54) ; 实践的影响(p.55) 。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3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感觉敏锐程度的变化 感觉的迟钝(通常)或敏锐(暗适应)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便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进化的意义 静止对象 钝痛与剧痛 眼动克服适应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4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感觉对比 马赫带现象 明暗交界处使人感到明处更明,暗处更暗。 (p.53图3-2同时对比)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5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视觉 视觉系统 视觉刺激 色觉理论 主要视觉现象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6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视觉系统 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视觉中枢神经机制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7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角膜、虹膜、瞳孔、水晶体、视网膜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区别 形状 连接方式 功能(看显示屏) 分布 中央窝、视凹、盲点 个体差异、年龄差异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8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主要视觉现象 视觉适应 后像与颜色对比 感觉积累和融合 色觉缺陷与色盲 颜色与心理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29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 1.相传古时有人经营了一个旅馆,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正好此时碰上阿凡提经过这里,就向旅馆老板献策:将旅馆周围进行重新装修。到了夏季,将墙面涂成绿色;到了冬季,再将墙面饰成粉红色。旅馆老板按阿凡提所说的做了之后,果然很是吸引顾客,生意渐渐兴隆起来。 2.白色给人清洁的印象,也可以使痛苦的病人安静下来,这样有利于治疗、恢复健康,因此人们通常习惯于把医院和诊所的墙壁刷成白色。德国慕尼黑市的医院通过实验还发现,浅兰色的墙壁有帮助高烧病人退烧的作用,紫色会使孕妇安静,赭色有助于升高低血压病人的血压。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0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视觉适应 暗适应 感受性提高(唯一) 明适应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1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在头脑中暂时保留片刻。 (p.48) 例如,看电影、电视就依赖于后像。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2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色觉缺陷和色盲 男性:6%色弱,2%色盲; 女性:0.4%, 0.03%; 色盲不自知:经验补偿。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3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听觉 听觉生理系统 耳朵的构造与功能:外耳、中耳和内耳 听觉神经系统 听觉刺激与听觉现象 频率、振幅、复杂度——声波的三种特性 音调、音强(响度)、音色 ——听觉的基本特性 听觉理论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4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听觉的换能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5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听觉理论 地点说 共鸣说 耳蜗、基底膜、柯蒂氏器 频率说 排射理论(volley principle)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6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定义 二、知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7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知觉的定义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有时很小 知觉的生理机制 侧抑制、感受野、色觉拮抗理论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8 二、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分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39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图形-背景——知觉的选择性(p.67-) 知觉组织的规律——知觉的整体性(p.64-)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常性 知觉性错觉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0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图形和背景 An old young woman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1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花瓶或脸孔? 这是根据完形心理学派Figure-ground原则,当我们看东西时,会选择主题或背景: 当我们选择白色的轮廓围成的物体为主体(figure), 黑色的部份就是背景(ground),所以看到的是一只花瓶。 反之,选择黑色的轮廓为主体,则看到两张脸孔。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2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知觉组织的基本规律 相似性(p.66 图3-9) 接近律(p.66 图3-8) 良好连续性(p.67 图3-11) 简洁律 完型(封闭)(p.67 图3-10)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3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知觉的理解性 知识经验。 言语——教师合理地运用语言,有利提高教学效果(p.70图)。 实践活动的任务、情绪状态、定势等。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4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过去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对事物的知觉需要已有经验的作用。 如日本著名写生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看了后,便对画家说"这马是瞎马吧?" 冈山应举感到很意外,忙说"怎么会是瞎马呢?那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这马睁眼吃草,准是匹瞎马。"后来,冈山应举经过一番仔细观察,证实了农夫所讲的话。所以,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理解的速度也就越快。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5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知觉常性 尽管感觉到刺激在变化,但知觉相对稳定 颜色常性 大小常性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6 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人依次站在离我们3米、5米、10米远的地方,虽然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映象在这些不同条件下是在改变着,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人的大小却是相对不变的。 同样,从不同角度看篮球板上的蓝框,视觉形象均不同,但也仍然以蓝框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形状来知觉,而真正要看到"圆形"的蓝框,只有在蓝框的正上方和正下方才能看得到。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7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8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知觉性错觉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 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 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生活的经验有关。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49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下面举一些典型的视 错觉图(p.62图3-5):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0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1 图(1)垂直线与水平线的错觉:对垂直线估计过高,好像长于水平线。
图(2)a、两条等长的横线,看上去上面的显得短些。b、两段弧形全等,看起来下边的显得宽些短些。   图(3)a、b、平行的线段受交叉线条的影响,仿佛改变了方向,不平行了。   图(4)a、中心的两圆相等受背景的影响显得一大一小。b、两圆相等看上去大小不一。c、大圆内的小圆和正方形受背景影响看起来引起变形。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2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处于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来感知和适应客观世界的。
对外界刺激(信息)的特征的辨别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习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错误的反映要不断进行校正。这一点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很重要。 例如,丧失听觉的人久而久之,其言语会变得不易听懂,这就是因为自己听不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语言)而得不到反馈和校正,甚而导致语言的丧失。因此对来自感官的错误反映的不断纠正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 外界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而其间的联系又是错综复杂的,而人在头脑中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3 我们对错觉的了解使我们在观察上能摆脱它而不致将错觉认为是正确的。
 错觉在艺术上、技术上以及军事上都有积极作用。如电影摄制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造成交通工具的运行,又如汽车、飞机以至宇宙航行等等供训练驾驶员的模拟装置,军事上的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的服装的设计,花色的匹配等等和错觉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错觉产生的原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我们要防止因错觉而造成认识上的错误,但也可利用错觉为我们服务。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4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第三节 感知规律的应用 一、明确活动的目的 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提高感知活动的有效性 四、激发学习兴趣 五、发挥言语的指导作用 六、增强理解的概括性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5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一、明确活动的目的 明确的目的性会直接影响到知觉的选择性。 举例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6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所遵循的一般规律。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对低年龄(中学)的学生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7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三、提高感知活动的有效性 适宜的刺激:声音、语言等。 选择性:新奇。 学习时发挥不同感觉器官的作用:听、看、摸、闻、操作等。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8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四、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引路”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59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五、发挥言语的指导作用 通过语言提示,引导学生读感知对象的选择性。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60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六、增强理解的概括性 对感知对象加以理解,会大大提高感知的效果。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61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生活建议 交通安全 颜色爱好 装饰和服装 音乐的作用 调节心境 随身听的音量 保持芬芳自然的气息 花:综合视觉和嗅觉 感性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62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主要术语和复习题 p.76 感觉 知觉 绝对阈限 相对阈限 暗适应 错觉 1、学校教育中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 2、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 心理学通常研究哪些感觉? 人是怎样产生颜色知觉的? 知觉具有什么特点?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63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实践与拓展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社会知觉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Download ppt "《普通心理学》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吴继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