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3 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戴望舒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1938年他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这年年底,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4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于1942年在狱中时所写的一首爱国诗歌。这首诗以“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为线索,抒发了作者爱国情感和对敌人的血泪控诉,以及对解放区的深切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展现了记忆中家乡迷人的美景,现实中沦陷区的悲惨和凄凉,解放区的温暖、明朗和希望,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效果。

5 锦幛( ) 荇藻( ) zhàng xìng zǎo 憔悴( ) 蓬蒿( ) qiáo cuì péng hāo 蝼蚁( ) lóu yǐ

6 péng 蓬蒿、蓬荜生辉、蓬头垢面 车篷、帐篷 péng 憔悴 cuì cuì 荟萃、出类拔萃

7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
憔悴: 蝼蚁: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 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8 zháo 着火 曝光 zhāo 着数 zhuó 着装 曝晒 bào zhe 坐着

9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品析】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10 2.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品析】 “无形的手掌”在这里指诗人的思绪。“无限的江山”指中国大地。“血”“灰”“阴暗”是中国当时大部分地区被侵略者践踏的写照。诗人的思绪在祖国大地上驰骋,他用心灵去感受祖国大地正在发生着的痛苦、灾难以及侵略者的罪恶。

11 3.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品析】 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字样,起强调作用。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比喻新奇而贴切,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

12 4.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品析】 以“太阳”和“春”比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牲口一样活”和“蝼蚁一样死”比喻沦陷区人民的生活。诗中用沦陷区来反衬解放区,道出了作者对解放区的真挚感情和深切向往。

13 5. 那里,永恒的中国! 【品析】 全诗在高亢的调子中结束,作者道出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永恒”突出了生生不息,预示着这光明与生机必将成为整个中国的景象。

14 探究一: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点拨】 从感情色彩上说,这首诗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 前半部分,作者想象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诗句中流露出一股忧愤之情;诗人还通过一系列的词语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如:长白山雪峰“冷”……诗人通过多种感官写出了自己对国土现状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15 在这部分里,作者还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加重情绪的渲染。
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前后两部分相对比,诗人的情感倾向更加突出。“恋人的柔发”和“婴孩手中乳”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中,用的“爱”“希望”“太阳”“春”等词语。“牲口一样活”和“蝼蚁一样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 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16 【点拨】 探究二: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然而读起来却并不觉芜杂,为什么?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

17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 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 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 照。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 课文中对比的例子: 1.记忆的故乡景象与日寇占领下的凄惨景象形成对比: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18 2.日寇占领 下的凄惨景象与解放 区温暖、明朗、生机蓬 的景象形成对比: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 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 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19 运用幻觉和虚拟手法创作 运用幻觉和虚拟是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手法。诗人在狱中,想象祖国广阔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仅可以真切地看到它的形状、颜色,而且可以感触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这种虚拟,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挚的情感。 诗歌中触到水的“微凉”、感受到长白山的雪峰的“冷到彻骨”、黄河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这些都是想象与虚拟,是诗的开头“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一幻觉的具体化。

20 巧用对比,突出情感 从感情色彩上说,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沦陷区人民生活在苦难中,使用了“血和泥”、“雪峰冷到彻骨”等短语,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写解放区,使用了“温暖”、“明朗”、“蓬勃生春”等短语,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 从描写手法上说,诗人把现实中的凄惨景象与回忆中的故乡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眷恋故土、仇恨敌寇的感情;把沦陷区的凄惨 

21 景象与解放区的温暖、明朗,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恨与爱、悲与怜、愁苦与希望。 

22 押韵方式,灵活多变 这首诗有着较为特别的押韵方式。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个韵,有时是两行诗句押一个韵。例如从第五行开始,押韵的韵脚依次是“乡──幛──芳──凉”“骨──出” “草──蒿” “悴──水” “山──暗” “抚──乳” “掌──望” “活──国”。这样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23 我用残损的手掌 对 比 祖国光明未来 下半篇:温暖明朗——热切期盼 戴望舒 上半篇:忧郁阴暗—— 凄楚忧愤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统摄全诗) 对 比 祖国光明未来 下半篇:温暖明朗——热切期盼

24 诗人虽然身在狱中,却仍然不忘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祖国。他“残损的手掌”抚过被日军践踏的沦陷区,抚过充满希望的解放区,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诗人感情的前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深向往,对祖国未来光明的热切希望。

25 解放区:从广义上说,解放区指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的地区。从狭义上说,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也包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当时,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开展抗日战争。解放区,是当时一切进步人士向往的地方。

26

27 宝塔山:又名嘉岭山,位于延安市东南,延河
之滨。在山上可以鸟瞰整个解放区。因山上有塔,通常称 作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Download ppt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