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課 政黨政治與選舉 授課教師 林怡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課 政黨政治與選舉 授課教師 林怡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課 政黨政治與選舉 授課教師 林怡玲

2 政黨政治 Q : 政黨是什麼? 政黨 Party : 指「部份 」a part of all KMT (Kuomintang ) 國民黨
DPP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 民進黨 Q : 政黨是什麼? 1.一群具共同政治主張、目標、利益的人,為取得政治權力而組成的團體。 2.人民依自由意志組成,實現民意的政治團體。 3.政黨是自主具有組織的政治團體,從事候選人的提 名及競選,以期獲得對政府及政策的控制。

3 政黨政治 政黨的功能 1.匯集、表達民意 2.組織、監督政府 3.參與選舉、培育人才 4.培養政治意識

4 政黨政治的類型 一黨專制(獨一政黨制 ) ex.德國(納粹黨)、義大利(法西斯黨)、中國(共產黨) 一黨獨大制
只允許一個政黨存在,新興國家及共產國家最普遍的政黨形態,政黨是企圖統治或運用人民的手段來達到統治階層的目標。 ex.德國(納粹黨)、義大利(法西斯黨)、中國(共產黨) 一黨獨大制 存在一個長期統治,佔國會席次絕對多數席位的政黨,但亦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在野黨。 ex.日本:自由民主黨,1951年到1992年 。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news>>新加坡大選人民行動黨大勝

5 政黨政治的類型 兩黨制 Q:台灣 ? 早期:一黨獨大 國會只有兩個政黨,輪流執政。 ex.紐西蘭(勞工黨及國民黨)
多黨制 一個國家擁有三個(以上)的政黨,但沒有一個政黨能在國會席次過半,通常透過政黨協商和政黨合作。 ex.法國 荷蘭、義大利 Q:台灣 ? 早期:一黨獨大 80-90年代:兩黨制 目前:多黨制

6

7 均未過半,多黨制

8 2004立法委員選舉 均未過半→多黨制 國民黨 民進黨 親民黨 台聯 新黨 無黨聯盟 建國黨 台灣慧行志工黨 工教聯盟 無黨籍 政黨
候選人數 當選人數 當選率 國民黨 103 79 76.70% 民進黨 129 89 68.99% 親民黨 65 34 52.31% 台聯 43 12 27.91% 新黨 1 100.00% 無黨聯盟 32 6 18.75% 建國黨 4 0.00% 台灣慧行志工黨 工教聯盟 無黨籍 117 3.42% 496 225 45.36%

9 政黨政治的類型 單獨執政 某一政黨在國會佔有過半的席次,該黨即可單獨執政,如英國工黨(1997年起)。 聯合執政(聯合政府)
同時多個政黨競爭,但均未席次過半,需藉由合作。 例如德國(2005年) 政黨功能式微? 1.利益團體的出現 2.傳播科技的發達 3.「候選人中心」競選型態

10 選舉制度 選舉的意義與功能: ☆從「人民」角度- 1.參與政治 2.選賢與能 3.影響政府決策 ☆從「政府」角度- 1.形成民意和表達民意
2.賦予政府正當性和合法性 3.展現責任政治 普通原則 無記名原則

11 選舉制度 選舉權行使的原則 1.普通 2.平等 3.直接 4.無記名 哇必別人卡認真~~ 直接原則 平等原則:一人一票

12 選舉制度 投票權的資格: 1.具中華民國國籍; 2.年滿20歲; 3.當地設籍四個月以上; 4.無受禁治產宣告 禁止賄選 無效票

13 選舉制度的類型 ‧多數決 比例代表制(政黨比例代表制、名單比例代表制) 混和制(一票選人,一票選黨) 單一選區(小選區,1人) 相對多數
大選區單記制 相對多數 複數選區(大選區,2人) 大選區連記制 第一輪 絕對多數(過半,兩輪決選制) 第二輪 比例代表制(政黨比例代表制、名單比例代表制) 並立制 混和制(一票選人,一票選黨) 聯立制

14 相對多數制 選舉制度的類型 只要得到較多選票即當選。 (領先者當選) 優點:常見、簡單 缺點:代表性不足(無深厚的民意基礎) 絕對多數制
贏得較多選票、且必須過半數。 優點:具代表性(至少有過半的民意支持) 缺點:費時、費力、勞民傷財

15 台灣:總統、副總統和縣市長、村里長、鄉鎮市長
選舉制度的類型-相對多數制 1.每個選區只選出1人,小選區制 2.將全國劃分相當於代表數的選區。 單一選區制 3.由得票最多的人當選。 缺點:(1)利於大黨、不利小黨 (2)選區劃分易產生「傑利蠑螈」現象 Ex.美國眾議員、英國下議院 台灣:總統、副總統和縣市長、村里長、鄉鎮市長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 複數選區制 每個選區選出2人(以上),大選區制

16

17 相對多數制-複數選區 甲乙丙丁戊 每個選區選出2人(以上),大選區制 (1)大選區單記(票)制 單記(票)非讓渡制
我只選一人 每個選區選出2人(以上),大選區制 (1)大選區單記(票)制 單記(票)非讓渡制 影響:只要爭取一定票數即可當選, 對無黨、小黨者有利 ex.過去立委、現行縣市議員選舉 甲乙丙丁戊 同張選票選出兩人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制 (2)大選區連記(票)制 影響:使大黨囊括較多議席 ex.日本1946年眾議員選舉

18 比例代表制 又稱「政黨比例代表制」「名單比例代表制」 0席 2席 5席 3席 4% 21% 45% 30% 選黨,不選人,依得票率分配席次
假設10席 得票率 4% 21% 45% 30% 獲得席次

19 比例代表制 台灣:僑居國外國民及全國不分區。 採政黨比例方式選出之。 根據區域選舉結果分配選票, 但僅有得票率5%以上之政黨方能分配選票
特點:適合大選區,可反映少數人的利益 缺點:無政黨奧援無法參加,小黨林立, 各政黨難建立共識

20 混合制 日本 德國 多數決 (人) 比例代表制 (黨) 2007年我國立委選舉「並立制混合投票制」或「單一選區兩票制」 並立制 聯立制
候選人參加兩邊,第二張票,決定政黨最終總席次 每張票分開計算 多數決 例如甲黨 贏得40席 分區79席 (人) 例如甲黨 得票率40% 113*40%=45 贏得35席 45-35=10 1 2 3 4 兩張票 比例代表制 得票率40% 即獲得34*40%=14 (黨) 不分區 34席 總席次 113席 40+14=54 大黨越大,小黨僅維持一定微小的力量。 政黨得票率與席次相符,利小黨生存。 影響

21 台灣 中央選舉委員會有權劃分選區 組成: 委員11-19人 由行政院長提請總統任命 同一黨籍委員不得超過委員總額五分之二

22 第七次修憲案 立法委員自第七屆 (民國九十七年 )起,由現行225席減半為113人 任期四年,「並立制混合投票制」或「單一選區兩票制」
1.不分區:自由地區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各3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共34人。 →依政黨名單投票選舉之,由獲得百分之五以上政黨選舉票之政黨依得票比率選出,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2.分區:自由地區直轄市、縣市73人。每縣市至少1人。區域立委席次依直轄市、縣市人口比例分配,按應選名額劃分同額選舉區選出。 →相對多數決

23

24 國民黨候選人

25 比例代表制 (一票制) 德式聯立制 (二票制) 日式並立制 單一選區制
最有利於小黨 較有利於小黨 較有利於大黨 最有利於大黨 最有利於國會的多元性與代表性 較有利於國會的多元性與代表性 較有利於國會的穩定性與效能性 最有利於國會的穩定性與效能性 多元性與代表性★★★★ 穩定性與效能性 多元性與代表性★★★ 穩定性與效能性★★ 多元性與代表性★★ 穩定性與效能性★★★ 多元性與代表性★ 穩定性與效能性★★★★ 傾向相互獨立多黨制 傾向產生兩黨制(英、美、加)

26 種類 任期 產生方式 選舉方法 總統、 副總統 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公民直選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 立法委員 4年、連選得連任 單一選區兩票制 直轄市長、縣市長 直轄市市議員 縣市議員 複數選區相對多數制

27 選舉活動 選舉活動的法律依據: 公職人員選罷法→中央與地方首長、民意代表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
刑法:第143條「以強迫脅迫或其他方式,妨礙…選舉或投票者。」→妨礙投票自由 集會遊行法: 政治獻金法:個人對政黨團體每年捐獻不得超過NT30萬。 社會秩序維護法、噪音管制法: →吵、擾(造勢、宣傳車、鞭炮)

28 選舉活動 影響「投票率」因素 社會因素 心理因素 選民投票取向 政黨取向 候選人取向 政見取向 影響選民投票因素 選項 內容
年齡、性別、經濟收入、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等。 心理因素 具公民責任感者、自認可影響政治者 選民投票取向 政黨取向 所屬政黨、政黨主張 候選人取向 能力、操守、品德、形象等 政見取向 滿足國家社會期待、選民利益

29 如何改善我國選舉文化 選舉問題: 競選支出增加 叫囂謾罵 賄選 →端正選風:教育+執法 選人也選黨

30 公民投票 人民對「法」或「事」的決定權(創制、複決)。 民調≠公投 民調:隨機面談訪問或問卷 公投:正式的表決過程,投票結果具法律效力。
公投法(民國92年12月31 日公布) 種類: 1.全國性公投:法律之複決、立法原則之創制、重大政策的創制和複決、憲法修正案之複決。 2.地方性公投:地方自治法、地方自治事項重大政策之創制和複決。 3.國防性公投: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總統得經行政院院會之決議,就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2004年「強化國防」、「平等談判」公投

31 公民投票 公投法 提案:公民投票案之提出 1.人民連署 2.立法院提案 3.總統交付(國防性)
→公民投票提案人人數(近選舉總統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 →審核(10日內撤回或連署) 8萬人 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總選舉人數為1600萬人 →連署(百分之五以上) 80萬人 →立院 →1/2投票權人總數領票,800萬人 →1/2有效票同意,400萬人 2004年320公投結果 投票率 % So…failed (兩階段領票vs一階段領票) →中央選舉委員會辦理公民投票

32 公民投票 1.彌補代議制的不足:法2000年總統任期七縮短至五年。 公投的優點 公投的缺點 1.人民能否理性作決策
2.化解政黨爭執與社會歧見:英國、北愛爾蘭 (提升政治參與和民主教育、民主的正當性、加強立法效能、補救不彰的政黨功能等。) 公投的缺點 1.人民能否理性作決策 2.討論空間是否被窄化 (犧牲少數人利益、過度預期人民的理性決定、弱化政黨功能等。) 本課結束,段考加油囉~~~


Download ppt "第五課 政黨政治與選舉 授課教師 林怡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