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3年全国南方玉米区试培训 我国南方甜玉米育种现状及趋势 胡建广 研究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3年全国南方玉米区试培训 我国南方甜玉米育种现状及趋势 胡建广 研究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3年全国南方玉米区试培训 我国南方甜玉米育种现状及趋势 胡建广 研究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 主要内容 甜玉米简介 甜玉米研究现状 广东省产业发展概况 问题与不足 对策与建议

3 遗传基因控制性状 甜玉米甜分浓度: 超甜: bt1, bt2, and sh2 (40% - 65%)
加强甜: su1 + se1 (25%) 普甜: su1, su2, su3, sh1 (20% - 30%) 适口性: 纤维及果肉,bm1, bm2, bm3. bm4 果皮厚薄:单层或多层细胞 果皮颜色: P 基因 口感: 淀粉特性 ae1, du1, su2, wx 香味: 硫化氢,甲乙烷,乙醛,乙醇,乙乙烷,二甲基硫(玉米香味)

4 玉米淀粉突变基因

5 su sh sh wx du ae1 超甜 高直链 玉米淀粉突变基因

6 甜玉米的营养价值 甜玉米是一种高档保健食品,每100克鲜果穗含蛋白质3.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19克,纤维素0.7克,维生素A:281国际单位,维生素C:7mg,钙:2mg,磷:89mg,锌:45mg。 甜玉米中还富含抗氧化物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硒有助于吸收维生素E。而维生素E可以防止皮肤出现皱纹,并可通过生殖腺增加荷尔蒙的分泌,改善性能力,预防小产。 硒是最有效的防癌元素之一。当硒与维生素E联合作用时,能防止十多种癌瘤,尤其是最常见的乳房癌和直肠癌。另外,这种元素还可以调节甲状腺的工作,防止白内障的发生。

7 鲜食玉米的品质要求 商品外观品质:果穗整齐度,果穗秃尖度,籽粒颜色,籽粒排行等。 甜度,风味品质:甜度,不同的香味。
口感品质:果皮薄,柔软,果肉嫰脆,果皮细胞的层数大约在4层到18层之间。厚度在75到180微米。

8 甜玉米的品质 甜玉米的品质要求高。产量低一点不会影响销售。一般的要求是果穗及籽粒外观良好,籽粒颜色好看,排列整齐。没有病虫害。果皮薄,柔软,果肉嫰脆,口感好,糖度高,淀粉含量少,味道好。採收期在授粉后20到24天最好 。 超甜或 三合甜,种子淀粉的含量及种子重量明显降低。糖分的浓度增加。果肉细胞组织口感软嫰的程度增加。种子发芽率呈降低的趋势。某些甜玉米籽粒在速冻或製罐后,颜色会从黄色变成褐色,白色变成灰色或淡褐色,影响产品外观。

9 鲜食玉米的品质测定

10

11 甜玉米的商品形式 速冻籽粒和玉米汁等 1、鲜苞 直接蒸煮食用 2、籽粒加工 包括:玉米粒、玉米羹、 3、鲜笋 蔬菜用—新鲜炒食 玉米笋罐头
1、鲜苞 直接蒸煮食用 2、籽粒加工 包括:玉米粒、玉米羹、 速冻籽粒和玉米汁等 3、鲜笋 蔬菜用—新鲜炒食 玉米笋罐头 4、茎叶 优质青饲料

12 蜜瑞三合甜

13 甜玉米加流程厂和加工产品

14 甜玉米分布 全世界美国面积最大,年面积600万亩 欧洲的匈牙利、法国面积最大 非洲的尼日利亚、南非、喀麦隆等面积最大
亚洲的传统大国为泰国,出口量世界第4位 中国是最近10年来才发展起来,已经位居世界第2位,2008年种植面积386.9万亩。

15 世界鲜玉米生产概况 国家 面积(公顷, 2008年) 产量(公吨) 估计 美国 240,130 3,888,080
国家 面积(公顷, 2008年) 产量(公吨) 估计 美国 , ,888,080 墨西哥 , ,593 法国 , ,916 匈亚利 , ,000 秘鲁 , ,255 印尼 , ,000 泰国 , ,000 中国 , ,900,500

16 美国鲜食玉米生产现况 年 使用 种植面积(英亩) 收获面积(英亩) 产量 产值(千元) 2008 鲜食 246, ,780 29, ,651 速冻 188, ,800 1,476, ,515 製罐 188, ,800 1,355, , 鲜食 248, ,000 28, ,374 速冻 200, ,300 1,621, ,259 製罐 180, ,300 1,275, , 鲜食 249, ,600 26, ,885 速冻 196, ,100 1,646, ,172 製罐 197, ,600 1,439,030 89,793 新鲜玉米产量是十万穗的重量。加工玉米的产量是公噸。每一英亩生产12,500鲜穗,8.03噸冷冻或7.67噸製罐玉米。

17 美国鲜食玉米销售价格 鲜食玉米每百穗的销售价格大约是$22.50美元。每穗的价格是0.225美元,合人民币1.4元/穗。 加工鲜食玉米每一吨价格是$60.00到$85.00美元之间。 整穗速冻玉米的外观要良好。因此速冻玉米价格比製罐玉米价格要高。 一般来说, 每一吨速冻鲜食玉米的价格是$70.00到$85.00美元。 每一吨製罐鲜食玉米的价格是$60.00到$82.00美元。

18 我国甜玉米产区分布

19

20 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包括云南、广西、四川等省区的华南鲜食甜玉米产业带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东 福建 江西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上海 河南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新疆 江苏 浙江 北京 台湾 天津 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包括云南、广西、四川等省区的华南鲜食甜玉米产业带

21 美国鲜食玉米的消费 依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6年美国人均消费各类甜玉米11.8公斤。 新鲜甜玉米3.87公斤。 冷冻甜玉米4.18公斤。
罐头甜玉米3.73公斤。

22 我国甜玉米种植面积与预测 目前,我国甜玉米面积500万亩左右,广东省面积300万亩,占全国面积的56%。
年,美国人均甜玉米消费量从2.66Kg升至4.14Kg,增55%。 按2006年美国人均消费量11.8公斤计算,我国甜玉米消费量将达到165.2亿Kg,种植面积达2300万亩 ,因此,我国甜玉米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3 广东省甜玉米种植 面积年度统计表 单位:万亩 面积 玉米面积 甜玉米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玉米面积 200.4 228.9 266.6 282.2 282.7 272.0 286.7 284.2 302.9 321.5 350 345 甜玉米 11.0 20.0 33.0 71.0 84.9 118.3 126.9 130.8 150.1 175.8 198 210 年增长(%) 214 82 65 115 20 39 7.3 3.1 15 17 11 6

24 广东省甜玉米年度种植面积及增长率柱状图(万亩)

25 年广东鲜食玉米产值 18 16 14 12 10 产值(亿元) 8 6 4 2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

26 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

27 美国甜玉米种源 达令早熟 (Darling Early):1844年销售。硬粒型早熟黄色玉米及白色甜玉米杂交后代。
史多威常录 (Stowell‘s Evergreen):来自南方软粒马齿型玉米与北方甜玉米杂交分离后代。产量高,适应性广。 科士比 (Crosby):1867年麻塞诸塞州农民 Crosby 选育。祖先不详。特点是果穗12行到16行。子粒深。胚乳肉质软脆。品质特优。成为现在美国东北地区鲜食及制罐玉米的标准规格。

28 美国甜玉米种源 乡村绅士 (Country Gentleman) 来自Shoe Peg。与史多威常录杂交后代, 产生许多新的甜玉米品种。
金班腾 (Golden Bantam): 美国在1899年,市场销售的55个甜玉米系统,大部分是白色子实。1902年,美国波比 (Burpee) 公司,推出金班腾系统。 该品种品质特优,适口性良好,适应性广,从此黄色甜玉米成为主流。 现在许多黄色甜玉米,都有部分金班腾血缘。金班腾来自达令早熟及黄色早熟硬粒型杂交后代。因此金班腾至少有75%北方早熟硬粒型血缘。

29 美国甜玉米种源 利用同功酶检测,分析39个北美洲甜玉米品种。证实大多数北美洲甜玉米品种,来自北方早熟硬粒型。这些甜玉米品种的遗传组成,75%是金班腾或北方早熟硬粒型,25%是史多威常录或乡村绅士 。 好利润 (Moneymaker) 遗传组成不清楚。由蓝德瑞种子公司 (Landreth Seed Company) 销售。与金班腾杂交,分离出金乳酪 (Cream-O-Gold) 。

30 加甜玉米种源 加甜玉米的遗传组成是su1, se1。se1基因是1978年由佛更生等 (J. E. Ferguson, A. M. Rhodes and D. B. Dickinson) 发现。功能是抑制胚乳糖分转换为淀粉的速率。增加胚乳可溶性多糖类含量。胚乳的甜度增加,乳酪味,品质提高。 se1基因不能完全阻止胚乳的糖分转换为淀粉。因此加甜玉米在收获后必需冷藏,减缓胚乳糖分转换为淀粉的速率。

31 美国超甜玉米种源 弗罗里达超甜 (Florida Supersweet): Florida32 (sh2/Iowa2132)及Florida56 (sh2/Iowa 2256)。 夏威夷超甜 (Hawaii Supersweet): 夏威夷大学布鲁贝克教授 (Brewbaker) 鉴于bt1的发芽率最好,因此使用bt1做为超甜玉米的突变基因。育成bt1 基因的 Hi38 超甜品种, 4d, 6d, 7c 及 8b 等bt1综合品种,夏威夷超甜9号及卡拉库阿超甜c (Kalakoa Supersweet c), 以及1b, 1l, 2l, 5l, 6c等sh2综合品种。 夏威夷超甜带有热带血缘。育种模式是热带硬粒型与温带超甜或甜玉米杂交。然后从分离后裔中选系。

32 美国超甜玉米种源 伊利若超甜 (Illinois Supersweet): 伊利若育成很多超甜品系,包括 A10578, A10579, A10598, A10602, A10603, A10604, A10605, A10606, A10607, A10608, A10609, A10610, A10611, A10612, R812, R813, R814, R815, R818, R819, R820, R821, R825, R839, R851 及 R853等。 米苏里超甜 (Missouri Extrasweet): 纽佛教授 (M. G. Neuffer) 1980年建立的四个配子体 (Gametophyte,Ga1) 超甜玉米合成群体。这些合成群体超甜玉米果穗子实,不会与外源普通花粉杂交。因此可以保障超甜玉米品质。

33 转基因甜玉米 2004年5月19日,欧盟委员会 通过核准进口先正达Bt-11转基因甜玉米食品。 但是并未核准Bt-11转基因甜玉米在欧洲的种植。 核准先正达Bt-11转基因甜玉米做为食品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瑞士,澳大利亚,纽西兰,日本,菲侓賓,苏联,南韩,中国,尤拉奎及南非。 核准先正达Bt-11转基因甜玉米可以栽培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尤拉奎及南非。

34 转基因甜玉米 抗虫转基因甜玉米种子2007年在美国加州的销售很好。
种植抗虫转基因甜玉米的好处是经济合算。抗虫转基因甜玉米不需要每3天喷药一次,生产成本明显 较低。 非转基因甜玉米或普通甜玉米的部分果穗,由于虫害而耗损,不能销售。在美国加州转基因甜玉米及非转基因甜玉米的售价相同,其销售量是非转基因的两倍。原因是非转基因甜玉米因虫害,外观及新鲜程度不及抗虫转基因甜玉米。

35 我国大陆甜玉米育种 目前,我国的甜玉米资源主要利用美国、泰国等品种选育。 资源研究的系统性缺乏,系谱不清,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盲目性。
普通甜玉米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目前,我国的甜玉米资源主要利用美国、泰国等品种选育。 资源研究的系统性缺乏,系谱不清,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盲目性。

36 广东省甜玉米品种产量、品质 等变化趋势 年份 品种数量 平均 产量 增产 一级 果穗率 含糖量 果皮厚度 1999 8 884 8.78 58.91 17.23 中等或较薄 2000 9 781 13.19 67.94 18.4 2001 13 847 7.21 70.6 18.63 2002 18 778 9.18 65.03 18.19 2003 30 1003 25.97 80.36 17.8 2004 34 1040 21.14 80.42 17.33 2005 25 1010 7.18 82.76 21.24 2006 26 944.4 7.36 81.69 27.90

37 广东省甜玉米品种在国内的地位 年份 品种数/总数 最高产量排名 外观和食用 品质 推荐审定 国家审定 2001 3/11 第4名 粤甜3号
第1位 粤甜3号 1 2002 4/13 第3位 广甜2号 第2位 粤甜8号 2 2003 10/29 第1名 金风5号 第2位 粤甜9号 4 3 2004 11/36 第1位 粤甜9号 2005 11/27 第1位 粤甜11号 第3位 新美夏珍 2006 10/16 第1位 田蜜1号 2008 6/20 第2位,粤甜16号 2009 4/11 第1位,粤甜16号 2011 6/12 第1位,佛甜2号 第2位,粤甜18号

38 2005、2006、2007年广东省主导甜玉米品种 新美夏珍 广东省审定品种。高产、优质、耐热、耐寒性强,适应鲜食和加工。

39

40 研究进展 粤甜16号 国家区域试验表现: 西南区表现:产量935.6kg,比对照增产6%,综合抗性较好,秃顶短,专家品尝评分86,排名第3,参试点品质平均评分87.9,排名第1。 东南区表现:产量866.2kg,比对照增产4.9%,居第2(共21个品种),专家品尝评分88.1,排名第2,参试点品质平均评分85.7,排名第2。

41 优良品种-粤甜13号 200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广东省区试比对照增产1.97% ,早熟3天,可溶性糖含量22.27%,果皮厚度61.8μm,适口性92.0分,达到农业部甜玉米品质一级标准(NY/T )。 抗玉米大、小斑病,中抗纹枯病。 外观商品性好,植株矮壮,保绿度高 抗逆性强。 广东省主导品种

42 粤甜13号示范,广州南沙区横沥镇

43 粤甜13号与库普拉比较:在商品外观相似,甜度、爽脆度一致,果皮稍厚但不影响口感,果穗保鲜期更长。
“库普拉”:先正达优质甜玉米品种,在国内广泛种植。 “粤甜13号”与 “库普拉” 果穗对比

44 粤甜13号,北京 粤甜13号,吉林长春 粤甜13号,云南昆明 粤甜13号,广州花都

45 2005-2007年广东省耐热性试验结果 比耐热对照“新美夏珍”增产50.28%,差异极显著,耐热性表现列第一位。 组 合 平均 亩产
组 合 平均 亩产 (kg) (%) (cm) 粤甜 13号 961.50 7.6 1.4 21.2 4.1 0.4 100.0 50.0 新美 夏珍 (ck) 659.00 21.8 1.6 17.3 4.2 1.8 93.8 11.3 较好 比耐热对照“新美夏珍”增产50.28%,差异极显著,耐热性表现列第一位。

46 2006年耐热试验

47 2007年耐热试验 粤甜13号 新美夏珍

48 研究进展 粤甜18号 (航日超 × 华珍-3) 夏种果穗与植株表现 2009年夏秋2季鉴定,产量850公斤/亩,株高180厘米,穗位65厘米,穗长18厘米,穗粗5.0厘米,色泽亮丽、无秃顶,食用品质与库普拉相当,抗大、小斑病,纹枯病,耐热性特强。参加2009年广东省区试。

49 耐热试验表现

50 粤甜18号夏种示范现场

51 甜玉米分子育种基础研究

52 1、 果皮厚度基因定位与遗传方式 在1022定位了6个控制果皮厚度的QTL位点,共解释变异贡献率58.2%,是国家上同类研究的最高值。
染色体区段 峰值位置(cM) LOD 解释表型变异率 R2% 作用方式 1 2.01 umc1419+0 3.55 8.3 部分显性 2 3.01 phi 3.73 8.6 加性 3 6.01 umc1133+8 7.18 16.0 显性 4 8.05 umc2367+1 3.10 7.2 5 6.05 umc —— 6.63 与QTL1上位性互作 6 5.07 umc 12.48 与QTL3上位性互作 SUM: 58.2

53 2、 新发现果皮厚度QTL之间的上位性互作 染色体 6 染色体 5 染色体 2 上位性QTL QTL 遗传效应类型 效应值 遗传率
P-Value 遗传率 2-1与6-2 上位性互作 4.1727 0.0663 5-1与6-1 5.0305 0.1248

54 3、大穗性状的基因定位与遗传方式 在1132 的9号染色体上新发现一处大穗性状QTL聚集区域,解释穗粗、穗行数、穗粒重等大穗型表型变异率分别为14.2%、 11.4%、8.5%,与phi028,umc2336标记紧密连锁。

55 4、大穗QTL所在基因组区域 QTL定位区段 BAC库 物理图距

56 相关基础研究 种质资源杂种优势群划分 转基因研究 优异基因资源发掘 果皮厚度基因定位 产量基因定位 逆境条件下基因表达谱研究

57 1、种质资源杂种优势群划分 A1 对主要的甜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分析已育成品种的亲本来源后发现,大部分品种的亲本分属于不同的亚群,与杂种(高产)优势吻合 A2 B1 B2

58 2、甜玉米营养强化转基因研究 转化载体 叶酸是水溶性B族维生素, AtGCHI来源于拟南芥叶酸合成基因。
AtGCHI expression cassette 叶酸是水溶性B族维生素, AtGCHI来源于拟南芥叶酸合成基因。 GmTMT expression cassette 大豆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 又称维生素E,是仅由光合生物合的一类脂溶性的强抗氧化剂,为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之一。 Bar expression cassette

59 移栽 炼苗 生育期 种子

60 叶酸与VE转基因结果 基因 独立事件 PCR阳性 高表达 提高倍数 纯合系 单基因 158 9 2-4倍 4 双基因 167 6
5-8.7倍 -- VE 182 10

61 3、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在空间诱变材料1132 的9号染色体上新发现一处高产的QTL聚集区域,解释穗粗、穗行数、穗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14.2%、 11.4%、8.5% 正着手进行精细定位和克隆

62 定位了6个控制果皮厚度的QTL位点,共解释变异贡献率58.2%。发现的位点数、作用方式、贡献率等3个指标均远超过前人的研究
品质性状-果皮厚度基因定位 定位了6个控制果皮厚度的QTL位点,共解释变异贡献率58.2%。发现的位点数、作用方式、贡献率等3个指标均远超过前人的研究 为了发掘共性QTL位点,正在对另一个群体进行QTL定位 QTL 染色体区段 峰值位置(cM) LOD 解释表型变异率 R2% 作用方式 1 2.01 umc1419+0 3.55 8.3 部分显性 2 3.01 phi 3.73 8.6 加性 3 6.01 umc1133+8 7.18 16.0 显性 4 8.05 umc2367+1 3.10 7.2 5 6.05 umc —— 6.63 与QTL1上位性互作 6 5.07 umc 12.48 与QTL3上位性互作 SUM: 58.2

63 首次发现果皮厚度QTL之间的上位性互作 染色体 6 染色体 5 染色体 2 QTL 遗传效应类型 效应值 遗传率 P-Value
2-1与6-2 上位性互作 4.1727 0.0663 5-1与6-1 5.0305 0.1248

64 4、基因转录组表达研究 1、甜玉米耐寒基因表达芯片检测 2、甜玉米高温胁迫基因表达谱研究

65 寒害限制冬种甜玉米的发展 甜玉米生长发育临界温度为苗期生长10℃以上、生殖期16℃以上,在临界温度及以下,幼苗死亡,雌、雄花发育异常,结实率显著下降,果穗畸形。 耐寒资源表现 不耐寒资源表现

66 胁迫早期与后期的差异基因数目变化 上调基因 下调基因

67 12个候选基因中,两个与已知耐寒基因调控网络有关
分别属于DRE家族和MYB家族 另外两个在植物研究中未见报道的调节蛋白家族 分别属于LysR家族和LEM3 /CDC50 家族 其余基因大部分与结构蛋白相关或功能未知

68 高温影响甜玉米雌穗生长发育

69

70 高温胁迫下雌穗差异表达基因

71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类 1 参与细胞结构形成的基因,DNA促旋酶亚单位A基因 ,二硫化物异构酶基因 ,β松弛蛋白基因 (beta-expansin 3) 2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基因,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基因 ,与胁迫条件下玉米细胞的信号转导有关。 3 转录因子,MYB类转录因子 。并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 4 胁迫应答基因,热激蛋白基因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胁迫防御、信号传导、胞壁松弛、蛋白酶抑制等。

72 玉米育种基本方法 玉米生产主要使用杂交种,杂种优势是杂交种选育的理论基础。
玉米自交系是配制杂交种的基础材料,有了优良自交系,才能配制出优良的杂交种。 玉米育种者的基本任务是从自然种质或人工合成种质,通过一定的育种手段选育出优良自交系,进而组配出优良杂交种。 国内玉米育种非常重要的自交系包括:自330、Mo17、黄早四、丹340、掖478

73 自交系选育方法 二环系选育。以优良的杂交种为材料,通过连续自交,选育出的稳定自交系,一般要进行7-8代,从第6代开始组配。
一环系选育。以农家种或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通过连续自交选育的稳定自交系。 群体选育。首先选择具有不同遗传特点的材料相互杂交,构建初始群体,通过轮回选择等方式,聚合优良基因,构建高级群体,以群体的单株自交选育的稳定自交系。 单倍体。利用创新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通过染色体加倍,获得的稳定自交系。

74 获得玉米单倍体方法 遗传诱导Genetic Method: Chase, 1949 (A385, PEM), Ed Coe, 1959 (Stock 6), Jerry Kermicle, 1969 (ig). 3%. 化学方法Chemical Method: Deanon, 1957 (Maleic Hydrazide), Zhao, 1984 (chlorohydrate, DMSO), Kato, 1997 (Nitrous oxide gas), Dankov, et. al., 1997 (basagran herbicide). 物理方法Physical Method: X-射线照射成熟花粉粒。Morgan and Rappleye, 1951; Morgan, 1976. 远源杂交及染色体排除Wild Cross & Chromosome Elimination: Laurie & Bennett, 1986 (wheat X maize). 花药培养及小胞子培养Anther Culture and Microspore Culture: Petolino & Jones (1986), Picard, et. al., (1987). 无配生殖或单性生殖Apomixis, Androgenesis and Parthenogenesis: Matzk and Mahn, 1994 (2,4-D, GA, IAA), Sokolov, 1998 (apomitic genes from Tripsacum), Picard, et. al., 1987 (fenridazon-potassium, CHA). 自然发生Spontaneous: Stadler & Randolph, 1929.

75 遗传诱导的单倍体方法 母本 X 诱导系 AaBbCcDdEeFf aaBbccDDeeFF F1 杂交种子 AaBBCcDDEeFf
单倍体 ABcDeF AABBccDDeeFF aBCdEf aaBBCCddEEff AbcdEF AAbbccddEEFF 双单系

76 单倍体的遗传特性 染色体组只有一套染色体,每一个基因只有单一个。
基因在单倍体后裔的分离完全逢机。就是说50%单倍体后裔带有 “A” 基因,50%后裔带有 “a” 基因。 隐性遗传基因效果的立即显现。 单倍体基因重组的数目是 2n, F2 是 4n, n 代表分离基因的数目。 双单系及自交后裔穀粒产量等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同 (Gallais and Bordes, 2007) 。 双单系的遗传组成是100%完全纯合。 双单系是最快固定遗传基因 的育种方法。 双单系可以使用高密度等手段选拔。淘汰不良DH系。

77 单倍体育种 诱导系MT-1 诱导系高诱1号 1.引进国外诱导系材料4份; 2.初步建立了甜玉米单倍体诱导、鉴定及人工加倍技术体系;
3.单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10%,人工加倍率超过20%; 4.已获稳定双单系45个,测配双单系组合61个;现有甜、糯玉米单倍体植株2000余株,已人工授粉,即将收获。 诱导系MT-1 诱导系高诱1号

78 加倍成功的部分双单系 单倍体育种

79 产业发展遇到的挑战

80 (一)现有品种未能满足生产需要 和市场需求
国内甜玉米品种与美国、泰国、台湾地区 的优良品种相比,虽然在产量、抗性方面有较 大提高,优质品种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鲜穗出口型、优质加工型以及耐热型、耐 寒型品种少,难于满足出口贸易和周年 生产、周年供应、周年加工。这已成为制约我 省甜玉米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81 育种资源匮乏 资源主要来自美国、少部分来自泰国和我国台湾等地,通过自交选育二环系。 资源之间血缘关系较狭窄,生态类型较单一。
开展甜玉米选育种工作的时间较短,投入的研究力量严重不足。 各单位之间资源缺乏合理的交流。

82 食用品质较差 过去我国具有重产量、轻品质的育种取向。 甜玉米果皮偏厚,渣多,柔嫩性和口感差。
糖份下降较快,最佳采收期偏短(南方一般只有5天左右)、货架寿命较短 (30℃左右时不能隔夜销售)。

83 食用品质指标比较 项目 果皮厚度(微米) 含糖量 (%) 收获期(天) 耐贮藏性(10oC) 籽粒色泽 美国 50.6-56.4
5-7 3-5天 均匀 鲜亮 国内 3-5 1-3天 一致性差 差值 相当 2 2天

84 (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普及率及机械化有待提高
甜、糯玉米商品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制定和应用推广比较薄弱,特别是优质、高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鲜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普及不够,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械化程度极低。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三)种子供应和市场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鲜食玉米种子市场中种子生产经营者多,品种和牌子多,真正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较少,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品牌种业公司更少。 有些国内品种区试审定阶段纯度高、表现好,而进入应用推广阶段种子混杂,优势降低,一些不法商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伤农事件时有发生。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四)区域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水平亟待提高
甜玉米产品主要以鲜苞在蔬菜市场销售为主,甜玉米加工业起步晚,生产规模小,产品种类少,深加工的比例低,生产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少。 甜玉米加工厂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和粤东地区,阳江、茂名、湛江等主要产区加工企业较少,甜玉米产品主要依靠调往外地、外省加工或销售,既增加了成本,又影响了质量。 产品出现季节性生产过剩,产品销售难问题,种植效益降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101 甜玉米发展对策与建议

102 一、加强育种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 育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试验条件、基地和资源的依赖性很强,而这些需要 长期投资和积累,只有重点建设才能形成。
育种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专门的人才和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成功的关键。

103 二、加强资源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 资源的系统收集、鉴定与重要基因资源的挖掘 收集生态类型不同、血缘关系差异的甜玉米品种资源,构建基础育种群体。
建立甜、糯玉米抗病、耐热、耐寒、耐旱等抗逆性和果皮厚度等品质性状的核心种质资源库; 优质、抗逆、耐密植加工型专用型新品种选育 加强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完善不同类型地区不同造别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 建设优质、高产、无公害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及示范园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104 三、建立多学科联合攻关学科组 建立由育种、栽培、植保、肥料、加工等专家组成的学科组,综合解决产业共性问题 。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的资源,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

105 四、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美国、泰国在甜玉米玉米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应加强与他们的合作。
广东省选育品种具有抗逆、适应性广的优势,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推广品种。 我国北方基础研究人才和设备条件优越,加强合作开展基础研究。

106

107

108 2005年6月中菲双方于马尼拉签署有关农业合作备忘录
Signing A Memorandum on China –Philippines’s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109 欢迎各位到广州 !!!

110 玉米研究团队

111 Contact me 谢 谢 !


Download ppt "2013年全国南方玉米区试培训 我国南方甜玉米育种现状及趋势 胡建广 研究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