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本章导学:教学要求、重难点、基本结构、学习方法建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本章导学:教学要求、重难点、基本结构、学习方法建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本章导学:教学要求、重难点、基本结构、学习方法建议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本章导学:教学要求、重难点、基本结构、学习方法建议 第一节 概述 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 二、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三、金属离子—EDTA络合物的特点

2 一、教学要求 本章导学 要求掌握的内容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αY、αM)的表达式及应用,络合物的形成常数和条件形成常数(K’MY)的表达式及意义;络合滴定突跃的其影响因素;直接准确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以及滴定结果计算方法。 要求熟悉的内容 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以及EDTA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的特点;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终点误差(林邦公式)的表达式及应用,分步准确滴定的可行性判据;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要求了解的内容 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常用的金属指示剂;络合滴定中酸度的选择与控制:EDTA酸效应曲线;最高酸度,最低酸度,适宜酸度范围;使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

3 二、重难点 重点:金属离子能被EDTA准确直接滴定的判别式及应用; 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结果计算方法。 难点: 副反应系数及K‘MY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络合滴定平衡体系中各级络合物平衡浓度的计算。 三、本章核心问题 被测金属离子浓度或含量的问题 解决方法:通过计算(副反应系数,条件形成常数) 根据滴定

4 四、基本结构 EDTA及其络合物 络合平衡各型体的分布 影响络合平衡的因素 络合反应及 络合平衡理论 络合滴定原理 络合滴定应用
副反应系数, 条件形成常数 络合反应及 络合平衡理论 络合滴定原理 络合滴定应用 EDTA滴定曲线 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指示剂的选择 消除干扰的方法 终点误差:林帮公式 滴定方式

5 五、学习方法建议 本课程涉及公式颇多,不同公式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抓住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公式(K’MY表达式与林邦误差公式)来理解和学习其它公式在溶液平衡和滴定原理中的应用。 副反应系数是分析化学处理复杂体系化学平衡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所讨论体系的主、副反应,进而找出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 本章必须弄清楚络合滴定方式的特点及应用,学会用林邦曲线正确选择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以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理解,注意做习题重在解题思路,不必每题必解,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

6 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 分析化学中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络合物 沉淀剂 例如,8-羟基喹啉与镁离子生成螯合物沉淀: 掩蔽剂
例如,用 KCN 掩蔽Zn2+,消除其对 EDTA 滴定 Pb2+的干扰。

7 显色剂 例如,邻二氮菲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2+ 3 邻二氮菲 桔红色 max 滴定剂
例如: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所形成的Ca2+-EDTA络合物。

8 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 简单配体络合物 螯合物 多核络合物

9 M(H2O)n—1L中 H2O 还可以被 L 继续被取代,直至形成MLn
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 络合反应 n :配位数 L: 络合剂 M(H2O)n—1L中 H2O 还可以被 L 继续被取代,直至形成MLn 络合滴定对络合反应的要求 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无副反应);确定计量关系 反应要迅速、完全且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要高; 要有适当的方法(或指示剂)指示终点。

10 无机络合反应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很少: 氰量法: CN—作络合剂, 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CN-:           Ag+ + 2CN—=Ag(CN)2- 汞量法:用 Hg2+ 标准溶液滴定 Cl- 和 SCN-

11 氨羧络合剂广泛应用于络合滴定 含有—N(CH2COO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氨氮基 能与Co、Ni、Zn、Cu、Cd、Hg金属离子络合
几乎能与一切高价离子络合。 羧基 应用最广泛的是EDTA(乙二胺四乙酸)

12 二、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EDTA结构式 H 双偶极离子结构 常用符号H4Y表示 当酸度很高时: H6Y2+ H4Y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常用符号H4Y表示 当酸度很高时: H6Y2+ 双偶极离子结构 H4Y 六元酸

13 Ka1~Ka4 :四个羧基H+的解离 。 Ka5 ~ Ka6:氨氮结合的两个H+的解离,释出较为困难。

14 EDTA的存在形式 pKa4 pKa6 pKa5 主要型体 pH范围 H6Y:pH<p Ka1 (0.9) H2Y2-:pH=2.67( pKa4 )~ 6.16( pKa5 ) Y4- :pH> (pKa6)( Y4- 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最稳定) 结论:酸度是影响络合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15 pH=-1/2(lgKa4 + lgKa5)= 1/2(2.67 + 6.16) ≈4.4
EDTA的水溶性 EDTA酸的水溶性较小,将其制成二钠盐以增大溶解度, 用Na2H2Y.2H2O表示,也叫EDTA。 主要型体是H2Y2—,溶液的 pH≈4.4。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 H+=(Ka4 Ka5)1/2-----(5-23), pH=-1/2(lgKa4 + lgKa5)= 1/2( ) ≈4.4

16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酸性 EDTA性质 配位性质 溶解度

17 EDTA的性质 酸性 Y 4- H6Y 2+ H2Y 2- HY 3- 分布分数 H5Y + H3Y - H4Y EDTA 各种型体分布图

18 溶解度 配位性质 EDTA 有 6 个配位基 2个氨氮配位原子 4个羧氧配位原子 型体 溶解度 (22 ºC) H4Y 0.2 g / L
Na2H2Y 111 g / L, 0.3 mol /L

19 三、金属离子—EDTA络合物的特点 广泛,EDTA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1)络合比简单绝大多数为1:1 (2)络合物稳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高。 lgK > 15 (3) 反应的速率快 (除A1、Cr、Ti等金属的离子外),水溶性好 (4) EDTA与无色的金属离子络合时形成无色的络合物, 因而便于使用指示剂确定终点; 而与有色的金属离子反应时,一般则形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 NiY2— CuY2— CoY2— MnY2— CrY— FeY— 蓝 深蓝 紫红 紫红 深紫 黄

20 络合滴定中的主要矛盾 应用的广泛性与选择性的矛盾; 滴定过程中酸度的控制。

21 第二节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一、络合物的形成常数 (一)ML (1:1)型络合物 (二)MLn (1:n)型络合物 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Exercise

22 一、络合物的形成常数 (一)ML(1:1)型络合物 EDTA滴定法 形成常数K MY 解离常数 K离 K MY 越大,络合物越稳定。 对于1:1型络合物,其K MY与K离互为倒数。

23 规律 :Kl=1/Kn’ K2=1/Kn-1’,…, Kn=1/K1’
(二)MLn(1:n)型络合物 1、逐级形成(解离)常数 规律 :Kl=1/Kn’ K2=1/Kn-1’,…, Kn=1/K1’

24 2、累积形成常数(βi)总形成常数( βn )---可查表
应用 计算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平衡浓度

25 小结

26 3.络合剂的质子化常数 (酸作为氢络合物处理)
KH:NH3的质子化常数,它是Ka(NH4+)的倒数。 又如:多元酸H3PO4的质子化常数

27 EDTA的质子化常数 应用:EDTA各型体的浓度计算

28 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分布分数δi的表达式 金属离子的分析浓度为cM,络合剂的浓度为[L]

29 δi大小与c M无关,仅是[L]的函数。 δi的应用 计算络合物各型体的浓度 [MLi] =δi cM 如δi—p[L]曲线的绘制

30 不能用NH3来滴定Cu2+的原因:多种型体共存,无确定的计量关系。
特点: 1、[NH3]值↑,p[NH3]值↓,  Cu2+与NH3逐级生成1:1,1:2…1:4络合物。 2、交点处有 pL=lgKi

31 用Hg2+来滴定Cl—的解释 δHgCl2 ≈ 1 故可以用Hg2+来滴定Cl—, 计量点时生成HgCl2,称为汞量法 。

32

33

34 pH=pKa + lg pH √ PH × 作业中的问题 22、 [NH3] [NH4+] 单位:mol.L-1,不用M
Ka’为NH4+的Ka 0.1 mol.L-1 NH4CN的pH计算 两性物质(弱酸弱碱盐 ) 判别式:cKa(NH4+) > 20Kw c>20 Ka(HCN)


Download ppt "本章导学:教学要求、重难点、基本结构、学习方法建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