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三节 呕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三节 呕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三节 呕吐

2 概述 定义:呕吐是指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
前人以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但呕与吐往往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合称呕吐。干呕在辨证治疗方面与呕吐基本相同,故一并加以讨论。

3 【源流】 1.《内经》对呕吐的病因病机论述颇详,提出与外感六淫、饮食停滞有关,并与脾胃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源流】  1.《内经》对呕吐的病因病机论述颇详,提出与外感六淫、饮食停滞有关,并与脾胃肝胆等脏腑密切相关;     2. 汉代张仲景对呕吐脉证治疗阐发甚详,不仅制定了一些现在仍然行之有效的方剂,而且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当因势利导,不必见呕止呕;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中指出呕吐可由“寒热饮食血气”等多种不同原因引起;

4 4.刘完素指明了因热致呕的病机,方取凉隔散治疗;
5.《丹溪心法·呕吐》中则强调“胃中有火与痰”及胃虚不纳谷,对呕吐治疗,用药禁忌及预后详加论述; 6.《医学正传》重点阐明了脾胃与呕吐的密切关系; 7.明代张景岳更从虚实寒热四个方面阐述呕吐; 8.清代李用粹提出阴虚呕吐一证,并用旋覆代赭汤治呕吐不已;

5 9.《医学心悟》又提出命门火衰致呕学说,并创立上病下取的灌肠通腑法及温补肾阳治疗呕吐,别开蹊径;
10.叶天士则以泄肝安胃为主治疗呕吐,“用药以苦辛为主,以酸佐之”; 11.《类证治裁》提出“肝气犯胃”呕吐一证,且立具体治法及用药原则。

6 【范围】   西医学中很多疾病,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肝炎、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神经症、消化道肿瘤、颅脑疾病、内耳眩晕症、尿毒症及药物影响等,若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篇辨治。

7 一、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胃失和降   2.饮食不节,伤胃滞脾   3.情志失调,肝气犯胃   4.体虚病劳,胃虚失和   

8 1.外邪侵袭,胃失和降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或秽浊之气 邪犯胃腑 气机不利,胃失和降 水谷随逆气上出

9 2.饮食不节,伤胃滞脾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  过食生冷肥甘不洁之物 伤胃滞脾 水谷不归正化生痰饮 食滞内停 停积胃中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饮邪上逆

10 3.情志失调,肝气犯胃 恼怒伤肝      忧思伤脾 肝气不疏      脾失健运 横逆犯胃      食停难化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11 4.体虚病劳,胃虚失和 脾胃素虚\久病大病\劳倦过度  耗伤脾胃之阴阳  脾虚失运,胃虚失和 呕吐

12   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总的发病机制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初病暴病多实,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情志所伤,而呈现虚实夹杂之象。

13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临床表现 呕吐食物残渣,或清水痰涎,或黄绿色液体,甚则兼夹少许血丝,一日数次不等,持续或反复发作。常兼有脘腹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等症状。多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情志刺激等诱发因素,或有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史等。体检可见上腹部压痛或振水声,肠鸣音增强或减弱。

14  2、辅助检查 对于急性起病,病程短,有饮食不洁、过食肥甘病史,且有脘腹疼痛者,可行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测定及B超等检查,有助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对病程较长,呕吐较频,反复发作者,肝、肾功能,胃镜、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有助于消化道肿瘤、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疾病、肾功能不全的鉴别诊断;

15 对于突发头痛,剧烈呕吐,呈喷射状者,应及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颅内占位病变。
对呕吐频作,腹胀,大便秘结或不畅者,应做腹部立卧位摄片,以排除肠梗阻可能; 对于突发头痛,剧烈呕吐,呈喷射状者,应及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颅内占位病变。 呕吐不论新久,均应检测血清电解质,以防电解质紊乱。

16 鉴别诊断 1.与反胃鉴别 2.与噎膈鉴别 3.与呃逆鉴别

17 1.与反胃鉴别 相同点:病机都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不同点:反胃往往表现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 呕吐往往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

18 2.与噎嗝鉴别 呕吐之吐,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噎膈之吐,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其吐多出现于进食之时,病深而重,病程较长。

19 3.与呃逆鉴别 呃逆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大多无物吐出; 呕吐则以有声有物为其特征。

20 三、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要点 (三)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

21  (一)辨证要点   1.辨实与虚   2.辨呕吐物

22 呕吐的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为本。 (二)治疗原则 1、实邪宜除,注重开结和降 2、虚呕宜补,注重温通柔润 3、芳香降逆,以求悦脾和胃
  (二)治疗原则   呕吐的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为本。    1、实邪宜除,注重开结和降 2、虚呕宜补,注重温通柔润 3、芳香降逆,以求悦脾和胃 4、因势利导,分清应止应吐

23 (三)分证论治 实证: 1.外邪犯胃        2.饮食停滞        3.肝气犯胃        4.痰饮内停     虚证: 5.脾胃虚寒        6.胃阴不足

24 1.外邪犯胃 主症:突然呕吐,可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化浊,和中降逆。 方药:藿香正气散。

25 2.饮食停滞  主症: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吐后得舒,嗳气厌食,大便臭秽或溏薄或秘结,舌苔垢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味。

26 3.肝气犯胃 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频,胃脘不适,胸胁胀痛,每遇情志刺激而病情加剧,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3.肝气犯胃 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频,胃脘不适,胸胁胀痛,每遇情志刺激而病情加剧,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

27   4.痰饮内阻  主症:呕吐多为痰涎清水,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28 5.脾胃虚寒 主症: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5.脾胃虚寒  主症: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丸加味。

29 6.胃阴不足  主症:呕吐量少,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口干咽燥,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

30 四、案例分析 王某,男,40岁,干部。 主诉:呕吐时作时止已二月余。
病史: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纳呆,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喜暖畏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要求: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31 小结 1、呕吐是指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迫使胃内容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基本病机。 2、辨证当分虚实。
3、病位在胃和肝脾关系密切。 4、治疗当以和胃降逆为原则。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辨证分型及论治。

32 THANKS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三节 呕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