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湖濱散記選 梭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湖濱散記選 梭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湖濱散記選 梭羅

2 目次 一、題解 七、寫作指引 二、作者 八、補充資料 三、課文賞析 九、牛刀小試 四、延伸閱讀 十、好站連結 五、問題與討論 十一、圖片出處 六、文章結構表

3 題解 前言 出處 《湖濱散記》 背景 內容意義 省思

4 前言 本文以梭羅的生活與思想來說明探索自我內在精神的重要性。 不斷追尋夢想、尋求充實心靈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人類過於追求物質,以致於精神空洞,研讀此文,不僅領略梭羅的體悟,亦可思索自己的人生價值與方向。

5 出處 節選自《湖濱散記》第十八章結語。 本文節選的部分,足見梭羅對人生的思索,以及他真正的精神與命意所在。

6 《湖濱散記》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代表作。英文書名為《Walden》(華爾騰湖) 時間:一八四五~一八四七年間。
內容:記錄他獨自居住於華爾騰湖畔木屋的    經過。 意義: 1.呈現當時其生活與思想 2.以有情眼光關照萬物與自然互動 3.探討內在精神,從中體認生命意義

7 背景 西元一八四四年十月,好友愛默生在華爾騰湖畔買下十一英畝土地,又買下附近幾英畝森林,請梭羅替他管理這塊土地。
西元一八四五年,梭羅在林地上蓋了一座小木屋,從七月四日起,展開為期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林間生活體驗。 西元一八四七年九月六日,梭羅結束湖畔獨居生活,遷離湖畔。

8 梭羅離開華爾騰湖時曾寫下:   「我離開森林的理由,和搬進森林的理由一樣。我似乎覺得自己還有不同的人生要經歷,不能再把時間耗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很容易不知不覺陷入走老路的困境,而且一直重複。在森林裡還住不到一星期,我的腳就踩出一條從門前通往湖畔的小徑。」 (《湖濱散記》第十八章結語)

9 湖畔獨居期間,梭羅以簡樸方式體驗生活,與大自然為伴。
同時,他以日記形式記錄生活,以及對華爾騰湖周遭世界的觀感,將之剪裁濃縮,即成《湖濱散記》一書。 梭羅生前未享有盛名,約在一九三○年,全球經濟不景氣,人們被迫必須過簡樸生活時,他的作品才獲得肯定。 作品中純真可貴的情感與智慧,受到讀者重視,簡樸生活方式成為人類看重的生命型態。

10 內容意義 湖濱散記並不只是單純的風景畫或者純粹對自然萬象美的描繪,更具有匯聚多方生活實驗的深刻意旨。
能思考自己的人生,與生活的方向與現代文明的利弊得失。

11 助於探索自我心靈,窺視生命,追求精神滿足。
以新視野觀察自然,親近萬物,發掘與自然萬物融合的境界。

12 省思 梭羅的赤子之心,對新事物永遠保持好奇;冷靜之中,能更客觀地觀察世界。他強調簡單就是美,因此,在他書中充滿了反省與啟示。
生活在匆忙、功利、物化的環境中,從《湖濱散記》書中,我們將可學到滌淨心靈,穩定心情。

13 書影 一八五四年第一版《湖濱散記》

14 作者 梭羅年表 生平簡介 與孔孟結緣 地位影響 影響台灣 公民不服從論 本課譯者 華爾騰池
作者 梭羅年表 生平簡介 與孔孟結緣 地位影響 影響台灣 公民不服從論 本課譯者 華爾騰池

15 作者 亨利‧大衛‧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
出生於美國麻州康柯市(Concord,Massachusetts,USA)。 生於西元1817年七月十二日,卒於西元1862年,年四十五。 哲學家、自然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及作家。

16 梭羅

17 生平簡介 一八三七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當過教師、記者、氣象預報員、土地測量員。 一八三八年,在康考特學術講座首次發表演說。
一八四五年,梭羅在華爾騰湖(Walden Pond)畔隱居。 一八六二年五月六日,梭羅因肺結核症病逝於康考特,差兩個月才滿四十五歲。

18 梭羅寫了一系列關於自己經歷的文章,發表在《瓦登,林子裡的生活》(Walden, Life in the Woods)書中。
他因拒絕繳交投票稅,而被判入獄一天。 梭羅不願意繳稅,是為了對他不願意支持的奴隸制度與墨西哥戰爭表示抗議。 他寫下〈公民不服從論〉(Civil Disobedience)說明立場。認為「在一個囚禁不公義的政府統治之下,對公正的人來說,唯有監獄才是最真實的地方。」

19 一生致力寫作,但生前作家地位不受重視,這種孤獨的寫作生涯卻不減其著作樂趣,仍舊執著傳述自己與自然共生共存的領悟。
其他著作: 《旅行散記》(Excursions,1863) 《緬因森林記遊》(The Maine Woods,1864) 《卡德岬》(Cape Cod,1865) 《加拿大記遊》(A Yankee in Canada, 1866) 多半在他去世後才付梓出版。

20 地位影響 梭羅被人尊稱為「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 著名論文〈公民不服從論〉影響托爾斯泰和聖雄甘地。
是一位「田野生態學者」(field ecologist),也是一位「自然哲學家」。 作品成為英美世界中生態學邁入浪漫主義思潮的最佳代表。

21 公民不服從論 (Civil Disobedience)
治理得最少的政府,便是好政府。 (The government is best which governs least.) ---Thomas Jefferson, ) 完全不管事的政府,才是好政府。 (The government is best which governs not at all.) ---Henry David Thoreau, ) 出自〈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

22 這篇文章最初於一八四九年五月發表。當初並沒有引起大眾注意,讀者為數極少。
在發表約一百年後,這篇文章被千萬人閱讀過,進而影響千千萬萬人命運。

23 華爾騰池 華爾騰池水時藍時綠,池面明淨如鏡。 梭羅形容華爾騰池:沒有任何石頭可以打碎的鏡子;沒有任何風雨和塵埃可以模糊它常新的鏡面。
散文家愛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在一八四○年四月九日的日記中給華爾騰取了一個名字,叫「神之滴」(God's Drop)-- 神的眼淚。

24 華爾騰湖畔

25 瑞奎特河

26 與孔孟結緣 梭羅擔任《日晷》(The Dial)雜誌助理編輯。在1843年四月號首次摘引孔子格言,刊載《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等二十則譯文。 十月號雜誌,以「中國古典作品」為標題,選錄《論語》、《中庸》格言,包括《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梭羅視孔子為東方智叟。

27 影響臺灣 他的知名論文〈公民不服從論〉對臺灣有深遠的啟發與影響。
1991年林義雄著有「《心的錘鍊——淺談非武力抗爭》,除了從梭羅的理念中得到啟示,並推尊梭羅為「非武力抗爭的先覺者」。 陳玉峰寫作〈生態不服從主義〉專文,將梭羅對於自然生態的理念與在政治上的消極抵抗進一步結合。

28 本課譯者 伍軒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候選人。 現任教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
授課、研究專長:文學理論、文化研究、德希達與解構、後結構主義、後殖民論述、現代及當代英美小說、科幻小說、電影、性別敘事。

29 課文賞析 本文意旨 寫作特色

30 本文意旨 一、進入森林不是隱居而是體驗簡樸生活
小木屋離康可德鎮約一英里。梭羅:「住在林中的時光,是我一生中訪客最多的時光。」「簡樸」是梭羅心中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他要簡單自在生活,而非離群索居。

31 《湖濱散記》第二章中:「我到森林去,因為我希望審慎的過生活,只去面對生活的必要部分,看看能否從這種生活中學取教訓,而不要在我死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真正活過。生活極其珍貴,我不願虛度人生;如非絕對必要,我也不願聽天由命;我要堅定、簡樸的生活,把所有與生活無關的活動全部摒棄。」

32 二、走出森林審慎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向 梭羅揮別湖畔木屋離開森林,曾寫下:「我離開森林的理由,和搬進森林的理由一樣。我似乎覺得自己還有不同的人生要經歷,不能再把時間耗在這裡。」 梭羅不願意陷入一成不變的生活,《湖濱散記》只是一次生活體驗的紀錄。 梭羅在《湖濱散記‧春天》中說:「無論如何,我不願任何人過『我的』生活方式。」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審慎找到並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向。

33 寫作特色 一、議論新穎,旨趣深刻 1.思考就是航行,心靈就是「內在宇宙」 2.生活越簡單,宇宙法則越單純 3.遵循自己生活的節奏 4.將貧窮當作心靈精神良藥 

34 二、新穎的譬喻、象徵、映襯與對比 譬喻— 將人對心靈的探索比擬作「好奇的旅人」 將心靈的連綿、遼闊、高遠,比以「河流、海洋和更高的緯度」
將心靈世界的好風景,比作「山巒間的月色」 將人人不同的心志意念比作「不同的鼓聲」 將培育貧窮比作「培養藥草」

35 象徵— 「把罐頭堆得像天一樣高,象徵你的冒險」,用意在鼓勵人們進行「內在旅行」,亦即心中的探險,並說明這種內在旅行與冒險,是那麼壯烈與艱鉅,任務像天一樣高遠。

36 映襯— 「孤獨不再是孤獨,貧窮不再是貧窮,軟弱不再是軟弱」,形式上是排比句,內容上屬映襯中的「雙襯」。 對比— 好奇旅人與傻水手的對比→心靈清楚敞亮者與心靈蒙昧混沌者的不同 貧民窟與豪門宅第的對比→寫出貧富之間差異;窮人在精神上能獨立過活,富人在精神上不能獨立自由。

37 延伸閱讀 黃明堅〈聽到另一種鼓聲〉

38 黃明堅〈聽到另一種鼓聲〉節錄 〈聽到另一種鼓聲〉是針對《湖濱散記》結語所引發的感懷。
  和同伴的步調一致,常常是這個社會對我們的基本要求。也因而在有意無意間,我們總擔心脫漏了步伐會受到懲罰,個個提心吊膽,緊盯著向隔壁看齊,擠熱門學科,鑽賺錢行業,拉關係,打知名度,順著梯子一溜煙兒往上爬。

39   誰也不敢冒大不韙,踢自己的正步。我們學會沉默,因為別人都沒有說話;我們知道自保,因為人人都顧及自己的安全;我們拚命提高物質水準,只怕被別人一眼看輕;我們放棄才華與夢想,只為要趕上最新的流行。(……下略……)   我們身邊也有人,和同伴的步調不一致。他們或者喜歡仗義直言,或者樂於為人群奉獻,或者甘心遁隱,或者積極傳道,我們不一定都能理解這些行為,但也無須橫加阻攔。

40   他們的路途看起來艱辛而且遙遠,然則體貼與好心並沒有幫助,他們有自己的鼓聲需要奔赴,唯有放手任它去,才可能成就更多個梭羅,為人類留下更多珍寶。
  認識梭羅以後,我就常聽到鼓聲。而奇妙的是,每一次我都知道,那是另一種鼓聲,是專為我而響起,它告訴我:「你不必在意同伴的步調,隨著我來吧,這是一段長路。」   而我,沒有選擇,只能急急迎向它。

41 問題與討論

42 一、本文作者搬進森林、離開森林 的理由是什麼?他寫作本文的 用意何在?
一、本文作者搬進森林、離開森林   的理由是什麼?他寫作本文的   用意何在? 答:梭羅進入森林獨居,是為了要體驗簡樸的生活,「簡樸」是梭羅心中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不論擔任什麼工作、在什麼地方過活,他總要簡單自在。在湖畔木屋生活的兩年兩個月,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他體驗生活中最簡單的部分,嘗試在簡樸中保有最完整的尊嚴與最大的自由。

43   梭羅對於離開森林的理由和搬進森林一樣,他覺得自己還有不同的人生要體驗,不願意自己陷入一成不 變的生活方式。他寫作本文就是傳述他在森林獨居並走出森林的心得與體驗,並暢述開發探索自我內在心靈世界、追求精神富足的重要,他也強調每個人的心靈意志不同,大家應該了解自我、珍視自我的內在世界,審慎找到並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向,堅定的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也尊重別人心中的鼓聲,讓他踩踏自己的步伐。

44 二、本文作者對於貧、富的看法   如何? 答:梭羅對於貧、富的看法超越世俗的價值觀,認為生活上的富裕,只是費心滿足物欲、像個無知的水手在瑣事打轉,如果必須靠不當手段營生,就更不名譽了,所以富裕往往造成精神上的貧乏,過剩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而已,不能讓心靈更富足。梭羅主張「生活越簡單,宇宙的法則越單純」,強調熱愛窮困生活,甚至應該去培育貧窮,像培養藥草一樣。

45   這個說法除了是對世俗價值觀的質疑,更進而將「貧窮」當作心靈、精神方面的治療藥物。因為,貧窮就是簡單過活,把生活中的需求與欲望降到最低,避免為多餘的瑣事煩惱,或是為名利權位作無謂的爭逐,就能自在獨立、留住思想,才能讓自己不斷的站在甲板上,探索內心 的宇宙,追求心靈的富足。

46   中野孝認為「清貧」不是一般的貧窮,而是由自己思想與意志積極創出之簡單樸實的生活形態。他在《清貧思想》中說:「『無』是常態的時候,人才會為『有』感到無比的滿足與謝意;以『有』為常態時,即使對『無』覺得不滿,也不會興起難得之意。若身邊常處於匱乏狀態,才可能懷有感謝之情活下去。」為「貧窮」提供另一角度的說解,可與梭羅的說法互參。

47 三、本文作者認為「我們為什麼這麼急   於成功,急於發展事業?如果有人   無法跟上他同伴的腳步,可能是因   為他聽到不同的鼓聲。」你贊同他   的看法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答:梭羅以鼓聲來比喻每個人心靈的不同,強調每個人心中都會聽到鼓聲,但彼此聽到的鼓聲不盡相同,我們應該了解自我、聽從自己心中的呼喚來邁開腳步,同時也尊重別人心中的鼓聲,讓他踩踏自己的步伐。梭羅這段話,直揭人類心靈迷失、不快樂的主因。

48   《聽到另一種鼓聲》:「我們總擔心脫漏了步伐會受到懲罰,個個提心吊膽,緊盯著向隔壁看齊,擠熱門學科,鑽賺錢行業,拉關係,打知名度,順著梯子一溜煙兒往上爬。誰也不敢冒大不韙,踢自己的正步。我們學會沉默,因為別人都沒有說話;我們知道自保,因為人人都顧及自己的安全;我們拚命提高物質水準,只怕被別人一眼看輕;我們放棄才華與夢想,只為要趕上最新的流行。至於是不是有另一種鼓聲呢?我們也許沒聽到,也許故意掩住了耳朵。」可和本文相呼應。

49 文章結構表

50

51

52

53 寫作指引 梭羅的日記

54 看圖寫作: 「梭羅的日記」 看圖寫作:設想自己是梭羅,根據提供的圖案,寫一篇日記。
說明:下頁那張圖是美國文學家梭羅經常散步的路徑簡圖,但不巧的,這天,梭羅散步回來時因身體不適而無法完成當天的日記,能否請你根據此張簡圖,發揮你的想像力,幫梭羅完成今天的日記,以記錄下這天散步的路程及心情。

55 (請注意景物的描寫及心情的描述,字數約三百字,又梭羅散步方向從右上到左下)」
臺北區90學年度模擬考國文科非選擇題第三題。

56 補充資料 沙錐鳥 山鷸 《湖濱散記》相關照片

57 沙錐鳥 Gallingo gallinago,又名扇尾沙錐、田鷸,屬於鷸科,與山鷸同類。田鷸嘴長而腳短,體長約二十六公分,分布在草原溼地,繁殖期間,會飛上上空約一百公尺處,一面快速俯衝,一面鳴叫,其叫聲和羊很像,所以又稱「空中飛羊」。

58 田鷸

59 山鷸 Scolopex rusticola,屬於鷸科。山鷸嘴長而腳短,居住在森林之中,白天時躲在樹林中不動,到黃昏或晚上才出來覓食、活動。山鷸的眼睛長在臉頰後側,便於觀察四方動靜,而不須轉動頭部。山鷸的飛行路線呈鋸齒狀路線,田鷸的飛行則是曲線。

60 山鷸

61 《湖濱散記》相關照片

62

63

64 牛刀小試

65 第一題 〈湖濱散記〉一文中引哲人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係出自中國哪一部古籍?
〈湖濱散記〉一文中引哲人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係出自中國哪一部古籍?  (A)《論語》 (B)《孟子》 (C)《左傳》 (D)《墨子》

66 第二題 梭羅說:「接近骨頭的生命最甜」,這句話主要闡釋什麼道理?
(A)人愈接近死亡的時候,愈能體會生命的甜美 (B)愈能經過淬勵的人生,才能品嘗生命的甜美 (C)愈是透過心靈感受的生命,才是最甜美的 (D)愈能與萬物相知,愈能體會生命的可貴

67 第三題 古今哲人其睿思亦有相通處,如梭羅說:「熱愛你的窮困生活吧,如此一來,就算在貧民窟裡,依然可以享受愉快、興奮、榮耀的時刻。」這段話用來說明下列哪一位古人最恰當? (A)孔子 (B)曾子 (C)顏淵(D)孟子

68 第四題 下列「 」內的字,請選出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複選)
下列「 」內的字,請選出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複選) (A)徜「徉」/「佯」狂/打「烊」 (B)「璞」玉/簡「樸」/「蹼」足 (C)節「奏」/「湊」足/「咒」罵 (D)「狡」猾/「皎」潔/「絞」動 (E)湖「畔」/花「瓣」/「拚」命

69 第五題 下列「 」內的字詞,釋義正確的是:(複選)
下列「 」內的字詞,釋義正確的是:(複選) (A)靠不當手段「營生」,更不名譽:  謀求生計 (B)「無須」費心:不必 (C)通往湖「畔」的小徑:水邊 (D)「快意」滿足:放恣自己的心情 (E)人生多麼「不堪」,都要去面對:  不能忍受

70 好站連結 《湖濱散記》導讀--德不孤,必有鄰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英文) 華爾騰湖畔風光簡介網頁。

71 圖片出處 P.12 侯鳥的個人主頁(簡)http://vip.6to23.com/ccahf/new/1_warden.htm


Download ppt "湖濱散記選 梭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