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 C616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 3.2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 C616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 3.2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 C616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 3.2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 C616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 3.2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3.3 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系统 3.4 M7120型磨床电气控制系统 3.5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3.6 30t/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 3.7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检查

2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电气控制系统: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电气控制系统对于机械设备的正确安装、调整、维护与使用非常重要。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电气控制系统: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电气控制系统对于机械设备的正确安装、调整、维护与使用非常重要。 本章要求:对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分析,掌握阅读电气原理图的方法,培养读图能力,通过分析典型生产机械的工作原理,为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打下基础。 3.1 C616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 应用极为广泛的金属切削机床。主要用于车削外圆、内圆、端面、螺纹和成形表面,也可用钻头、铰刀、镗刀等进行加工。 3.1.1 机床结构及控制特点 1.机床结构 主要由床身、主轴变速箱、进给箱、溜板箱、溜板与刀架、尾座、光杠、丝杠等部分组成. 主运动:主轴的旋转运动,由主轴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到主轴箱带动旋转; 进给运动:刀架的直线移动,由溜板箱带动。主轴电动机经过主轴

3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箱输出轴、挂轮箱、传给进给箱,再通过光杠将运动传入溜板箱,溜板箱带动刀架作纵、横两个方向的进给运动。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箱输出轴、挂轮箱、传给进给箱,再通过光杠将运动传入溜板箱,溜板箱带动刀架作纵、横两个方向的进给运动。 图3-1 卧式车床结构示意图 2.控制特点 三个部分:主电路;控制电路;照明及指示电路。 三台电动机:M1主电动机,功率4KW,通过KM1和KM2的控制实现正、反转,并设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零压保护;M2润滑电动机,由KM3控制;M3冷却泵电动机,功率0.125KW,除受KM3控制外,还可视实际需要由转换开关QS2控制。

4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2 C616型车床电气原理图

5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2 电路工作原理 1.启动准备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2 电路工作原理 1.启动准备 合上电源开关QS1,变压器TC副边有电,指示灯HL亮。合上SA3,照明灯EL点亮。 SA1-1为常闭触头,(U-1-3-5-19-W)电路接通,中间继电器KA得电,常开触头(5-19)接通,为开车作好准备. (1) 润滑泵、冷却泵启动 启动主电机前,先合上SA2,KM3吸合。KM3主触头闭合,润滑泵电机M2启动;KM3常开辅助触头(3-11)接通,为KM1、KM2吸合作好准备.保证先启动润滑泵,使车床润滑良好后才能启动主电机. 润滑泵电机M2启动后,合上转换开关QS2,冷却泵电机M3启动运转. 2.主电动机启动 (1)SA1介绍 鼓形转换开关,有一对常闭触头SA1-1,两对常开触头SA1-2及SA1-3。启动手柄置“零位”时,SA1-1闭合,两对常开触头均断

6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开;启动手柄置“正转”位时,SA1-2闭合,SA1-1、SA1-3断开;启动手柄置“反转”位时,SA1-3闭合,SA1-1、SA1-2断开。这种转换开关可代替按钮进行操作,有的C616型车床是用按钮操作的,其作用与转换开关相同。 (2)主电机工作过程 启动手柄置“正转”位时,SA1-2接通,电流经(U-1-3-11-9-7-5-19-W)形成回路,KM1得电,主触头闭合,主电机M1起动正转。同时,KM1常闭辅助触头(13-15)断开,将反转接触器KM2联锁。 启动手柄置“反转”位,SA1-3接通,SA1-2断开,KM1释放,正转停止,并解除对KM2的联锁,KM2吸合,主电机M1反转。 将SA1置“零位”,SA1-2及SA1-3均断开,主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均停止,为下次启动作好准备. 3.零压保护

7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又称失压保护。防止电动机突然断电后恢复供电时电动机自行启动运转。常用带自锁环节的按钮-接触器控制电路具有零压保护功能。 本车床零压保护:通过中间继电器KA实现。当手柄不在“零位”,即电动机M1在正转或反转工作状态而断电时,KA断电释放,常开触头(5-19)断开。恢复供电后,由于手柄不在“零位”,SA1-1断开,KA不会吸合,常开触头(5-19)不会自行接通,M不会自行启动,起到保护作用。 3.2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应用较广的孔加工机床,可钻孔、扩孔、铰孔、镗孔和攻螺纹。 摇臂钻床操作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多用于单件或中、小批量生产中带有多孔大型工件的孔加工。 3.2.1机床结构及控制特点 1.机床结构

8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3 摇臂钻床结构示意图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3 摇臂钻床结构示意图 主要由底座、内外立柱、摇臂、主轴箱和工作台等组成。内立柱固定在底座的一端,在它外面套有外立柱,摇臂可连同外立柱绕内立柱回转。摇臂的一端为套筒,套装在外立柱上,借助丝杠的正反转可沿外立柱作上下移动。 主轴箱安装在摇臂水平导轨上,通过手轮操作使其在水平导轨上沿摇臂移动。借助丝杠,摇臂可带着主轴箱沿外立柱上下升降。 主运动:主轴带着钻头作旋转运动;

9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进给运动:钻头的上下移动;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进给运动:钻头的上下移动; 辅助运动:主轴箱沿摇臂水平移动,摇臂沿外立柱上下移动和摇臂与外立柱一起绕内立柱的回转运动。 2.控制特点 四台电动机:主电动机M1、摇臂升降电动机M2、液压泵电动机M3和冷却泵电动机M4。 (1)主轴电机M1担负主轴的旋转运动和进给运动,由KM1控制,单向旋转。主轴的正反转、制动停车、空档、主轴变速和变速系统的润滑,都通过操纵机构液压系统实现。 (2)摇臂升降电机M2由KM2、KM3实现正反转控制。摇臂升降由M2拖动,松开、夹紧则通过夹紧机构液压系统实现(电—液配合实现摇臂升降与放松、夹紧的自动循环). (3)液压泵电机M3受KM4、KM5控制,M3主要供给夹紧装置压力油,实现摇臂的松开与夹紧,立柱和主轴箱的松开与夹紧。

10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4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11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4)冷却泵电机M4功率很小,由组合开关QS1直接控制其起停.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4)冷却泵电机M4功率很小,由组合开关QS1直接控制其起停. (5)主电路、控制线路、信号(指示)灯线路、照明线路的电源引入开关全部采用自动开关QF1~QF5,具有短路保护、零压保护和欠压保护功能。 (6)摇臂升降与夹紧机构动作间插入时间继电器KT1,使摇臂升降完成,升降电机电源切断后延时一段时间,才将摇臂夹紧,避免因升降机构惯性造成间隙,再次起动摇臂升降时产生的抖动。 (7)立柱顶上没有汇流环装置,消除了因汇流环接触不良带来的故障。 (8)设置了主轴箱、立柱松开、夹紧、主电动机旋转等指示。 3.2.2 电路工作原理 开车前,将自动开关QF2~QF5接通,再将电源总开关QF1扳到“接通”位,引入三相交流电源。电源指示灯HL1点亮,表示机床已带电. 按下总启动按钮SB2,中间继电器KA1线圈得电并自锁,为主轴电机及其它电机启动作好准备.

12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主轴旋转控制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主轴旋转控制 由主轴电机M1拖动,M1由主轴启动按钮SB4、停止按钮SB3、KM1实现单向启动、停止控制。指示灯HL4为主轴电机旋转指示。 (1)启动 按启动按钮SB4 KM1得电并自锁 主触点闭合 M1转动。 (2)停车 按停止按钮SB3 KM1断电释放 M1断电,由液压系统控制使主轴制动停车。 主轴的正、反转由液压系统和正、反转摩擦离合器配合实现。 2.摇臂升降控制 分别由按钮SB5、SB6点动控制。 (1)工作过程 以摇臂上升为例: 按上升按钮SB5,KT1得电,常开触点(33-35)闭合,KM4得电,液压泵电机M3起动供给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摇臂松开油腔,推动活塞使摇臂松开。同时,活塞杆通过弹簧片压动限位开关SQ2,常闭触点SQ2-2断开,KM4线圈断电释放,M3停转。SQ2常开触点SQ2-1闭合,KM2线圈通电,主触点接通摇臂升降电机M2电源,M2起动正转,带动摇臂上升。

13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元件作用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如果摇臂没松开,SQ2常开触点SQ2-1就不能闭合,KM2就不能通电,M2不能旋转,保证只有在摇臂可靠松开后才能使摇臂上升。 当摇臂上升到位时,松开按钮SB5,KM2和KT1线圈同时断电,M2断电停止,摇臂停止上升。延时1~3s后,KT1延时闭合的常闭触点(47-49)闭合,接触器KM5线圈经( )线路通电吸合,M3反向启动旋转,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摇臂夹紧油腔,反方向推动活塞,使摇臂夹紧。同时,活塞杆通过弹簧片使限位开关SQ3常闭触点(7-47)断开,KM5断电释放,M3停转,完成摇臂的松开—上升—夹紧动作。 摇臂下降过程与上升基本相同,夹紧和放松电路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按下降按钮SB6时为KM3线圈通电,M2反转,带动摇臂下降。 (2)元件作用 KT1:控制KM5的吸合时间,使M2停转后,再夹紧摇臂。KT1延时时间应视摇臂在M2断电至停转前的惯性大小调整,应保证摇臂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夹紧,一般为1~3s。 SQ1:担负摇臂上升或下降极限位置保护。SQ1有二对常闭触点,SQ1-1(15-17)是摇臂上升时的极限位置保护,SQ1-2(27-17)是摇臂下降时极限位置保护。

14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SQ3:常闭触点(7-47)在摇臂可靠夹紧后断开。如果液压夹紧机构出现故障,或SQ3调整不当,将使M3过载。设热继电器FR2过载保护。 1.立柱和主轴箱的松开、夹紧控制 可单独进行,也可同时进行,由转换开关SA2和复位按钮SB7(或SB8)控制。 SA2有三个位置:中间位(零位)时,立柱和主轴箱的松开或夹紧同时进行;左边位为立柱的夹紧或放松;右边位为主轴箱的夹紧或放松。 SB7、SB8:分别为松开、夹紧控制按钮。 以主轴箱的松开和夹紧为例: 先将SA2扳到右侧,触点(57-59)接通,(57-63)断开。 主轴箱松开:按松开按钮SB7,KT2、KT3线圈同时得电,KT2是断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它的断电延时断开的常开触点(7-57)在通电瞬间闭合,电磁铁YA1通电吸合。经1~3s延时,KT3延时闭合常开触点(7-41)闭合,KM4线圈经( )线路通电,M3正转,压力油经分配阀进入主轴箱油缸,推动活塞使主轴箱放松。活塞杆使行程开关SQ4复位,触点SQ4-1闭合,SQ4-2断开,指示灯HL2亮,表示主轴箱已松开。

15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主轴箱夹紧:控制线路及工作原理与松开时相似,只要把松开按钮SB7换成夹紧按钮SB8,KM4换成KM5,M3由正转变成反转,指示灯HL2换成HL3即可。 把转换开关SA2扳到左侧,触点(57-63)接通,(57-59)断开。按松开按钮SB7或夹紧按钮SB8时,电磁铁YA2通电,立柱松开或夹紧;SA2在中间位时,触点(57-59)、(57-63)均接通。按SB7或SB8,电磁铁YA1、YA2均通电,主轴箱和立柱同时松开或夹紧。其它动作与主轴箱松开和夹紧时完全相同。 立柱和主轴箱的松开与夹紧是短时间调整,采用点动控制。 3.3 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系统 分为卧铣、立铣、龙门铣、仿形铣、专用铣床等,使用数量仅次于车床。 用途:加工平面、斜面、沟槽,装上分度头可铣切直齿齿轮和螺旋面,装上圆工作台可铣切凸轮和弧形槽。 3.3.1机床结构及控制特点 1。机床结构 主要由底座、床身、悬梁、刀杆支架、工作台、溜板、升降台等组成。床身固定在底座上,内装主轴传动机构和变速机构,床身顶部有水平导轨,悬梁可沿导轨水平移动。刀杆支架装在悬梁上,

16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可在悬梁上水平移动。升降台可沿床身前面的垂直导轨上下移动。溜板在升降台的水平导轨上可作平行于主轴轴线方向的横向移动。工作台安装在溜板的水平导轨上,可沿导轨作垂直于主轴轴线的纵向移动。 溜板可绕垂直轴线左右旋转45˚,故工作台还能在倾斜方向进给,以加工螺旋槽。 图3-5 X62W型万能铣床结构简图

17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主运动:主轴带动刀具的旋转运动; 进给运动:工件相对铣刀的移动。 2.控制特点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主运动:主轴带动刀具的旋转运动; 进给运动:工件相对铣刀的移动。 2.控制特点 图3-6示电路是1982年以后的改进线路,适合于X62W卧式和X53K立式两类万能铣床。 各开关位置及动作说明见表3-3(P97)。 主要电器元件目录见表3-4(P98)。 电路特点: (1)有三台电机,M1为主轴电机,担负主轴旋转运动;M2为进给电机,担负进给运动和辅助运动;M3为冷却电机,将冷却液输送到机床切削部位。 (2)M1由KM1控制。顺铣和逆铣加工要求主轴正、反转。M1的正、反转采用组合开关SA3改变电源相序实现。 (3)进给电机M2由KM3、KM4控制正、反转,采用机械操纵手柄和行程开关相配合的方法实现六个方向进给运动的互锁。

18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6 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原理图

19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4)主轴运动和进给运动采用变速孔盘选择速度。为使变速齿轮良好啮合,分别通过行程开关SQ1和SQ2实现变速后的瞬时点动。 (5)主轴电机、冷却泵电机和进给电机共用FU1作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分别由FR1、FR2、FR3实现。当主轴电机或冷却泵电机过载时,控制电路全部切断。但进给电机过载,只切断进给控制电路。 (6)为更换铣刀方便、安全,设置换刀专用开关SA1。换刀时,在将主电机轴制动同时,将控制电路切断,避免人身事故。 (7)采用多片式电磁离合器控制,其中YC1为主轴制动,YC2用于工作进给,YC3用于快速进给,解决了旧式铣床中速度继电器和牵引电磁铁易损的问题。具有传递转矩大,体积小,易于安装在机床内部,并能在工作中接入和切除,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 3.3.2 电路工作原理 1.主轴电机M1的控制 (1)主轴电机的起动

20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两地控制:启动按钮SB1和停止按钮SB5-1为一组;启动按钮SB2和停止按钮SB6-1为一组。分别安装在工作台和机床床身上。 启动前,选好主轴转速,并将主轴换向转换开关SA3扳到所需转向上。按下启动按钮SB1或SB2,KM1通电吸合并自锁,主电机M1起动。KM1的辅助常开触头(7-13)闭合,接通进给控制线路电源,保证只有先启动主电机,才可启动进给电机,避免损坏工件或刀具。 (2)主轴电机制动 为使主轴停车准确,且减少电能损耗,主轴采用电磁离合器制动。电磁离合器安装在主轴传动链中与电机轴相联的第一根传动轴上。当按下停车按钮SB5或SB6时,KM1断电释放,M1失电。同时,停止按钮常开触头SB5-2或SB6-2接通电磁离合器YC1,离合器吸合,将摩擦片压紧,对主轴电机制动。直到主轴停止转动,才松开停止按钮。主轴制动时间不超过0.5s。 (3)主轴变速冲动 主轴变速通过改变齿轮传动比实现。当改变了传动比的齿轮组重

21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新啮合时,如齿未对上而直接起动,有可能使齿轮打牙。为此,设置主轴变速瞬时点动控制线路。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新啮合时,如齿未对上而直接起动,有可能使齿轮打牙。为此,设置主轴变速瞬时点动控制线路。 变速时,先将变速手柄拉出,再转动蘑菇形变速手轮,调到所需转速,然后,将变速手柄复位。在复位过程中,压动行程开关SQ1,常闭触头(5-7)先断开,常开触头(1-9)后闭合,KM1线圈瞬时通电,主轴电机作瞬时点动,使齿轮系统抖动一下,达到良好啮合。当手柄复位后,SQ1复位,断开主轴瞬时点动线路。若点动一次没有良好啮合,可重复上述动作。 (4)主轴换刀控制 上刀或换刀时,为避免事故,应将主轴置于制动状态。线路中设置了换刀制动开关SA1。只要将SA1拨到“接通”位,常开触头SA1-1接通电磁离合器YC1,主轴处于制动状态。同时,常闭触头SA1-2断开,切断控制回路电源。保证上刀或换刀时,机床不动作。上刀、换刀结束后,应将SA1扳回“断开”位。 2.进给运动控制

22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工作台进给:工作进给和快速进给。工作进给只在主轴起动后才可进行,快速进给是点动控制,即使不起动主轴也可进行。 工作台左、右、前、后、上、下六个方向运动都通过操纵手柄和机械联动机构带动相应行程开关使进给电机M2正转或反转来实现。 行程开关SQ5、SQ6控制工作台向右和向左运动,SQ3、SQ4控制工作台向前、向下和向后、向上运动。 进给拖动系统用了两个电磁离合器YC2和YC3,都安装在进给传动链中第四根轴上。当左边离合器YC2吸合时,联接上工作台的进给传动链;当右边离合器YC3吸合时,联接上快速移动传动链。 (1)工作台纵向(左、右)进给 由纵向进给手柄操纵。 手柄扳向右边时,联动机构将电动机传动链拨向工作台下面的丝杠,使电机动力通过该丝杠作用于工作台。同时,压下行程开关SQ5,常开触头SQ5-1闭合,常闭触头SQ5-2断开,KM3线圈通过(13-15-17-19-21-23-25)路径得电吸合,进给电机M2正转,带动工作台向右运动。

23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手柄扳向左边时,行程开关SQ6受压,SQ6-1闭合,SQ6-2断开,KM4通电吸合,进给电机反转,带动工作台向左运动。 SA2为圆工作台控制开关,状态如表3-3示。这时的SA2处于断开位置,SA2-1、SA2-3接通,SA2-2断开。 (2)工作台垂直(上、下)与横向(前、后)进给 由垂直与横向进给手柄操纵。该手柄有五个位置:即上、下、前、后、中间。 手柄向上或向下时,机械机构将电动机传动链和升降台上下移动丝杠相联;向前或向后时,机械机构将电动机传动链与溜板下面的丝杠相联;手柄在中间位时,传动链脱开,电动机停转。 以工作台向下(或向前)运动为例分析: 将手柄扳到向下(或向前)位,手柄通过机械联动机构压下行程开关SQ3,常开触头SQ3-1闭合,常闭触头SQ3-2断开,KM3线圈经(13-27-29-19-21-23-25)路径得电吸合,进给电机M2正转,带动工作台作向下(或向前)运动。 将手柄扳到向上(或向后)位,行程开关SQ4被压下,SQ4-1闭合

24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SQ4-2断开,KM4线圈经(13-27-29-19-21-31-33)路径得电,进给电机M2反转,带动工作台作向上(或向后)运动。 (3)进给变速冲动 改变工作台进给速度时,为使齿轮啮合好,也将进给电机瞬时点动一下。 操作顺序:先将进给变速的蘑菇形手柄拉出,转动变速盘,选好速度。然后,将手柄继续外拉到极限位,随即推回原位,变速结束。在手柄拉到极限位瞬间,行程开关SQ2被压,SQ2-1先断开,SQ2-2后接通,KM3经(13-27-29-19-17-15-23-25)路径得电,进给电机瞬时正转。在手柄推回原位时,SQ2复位,进给电机瞬动。由KM3通电路径知,进给变速只有各进给手柄均在零位时才可进行。 (4)工作台快移 工作台六个方向的快移由进给电机M2拖动。 进给时,按下快移按钮SB3或SB4(两地控制),KM2得电吸合,常闭触头(105-109)断开电磁离合器YC2,常开触头(105-111)

25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接通电磁离合器YC3。KM2吸合,使进给传动系统跳过齿轮变速链,电动机直接拖动丝杠套,工作台快进,进给方向仍由进给操纵手柄决定。松开SB3或SB4,KM2断电释放,快进过程结束,恢复原来的进给传动状态。 由于KM1常开触头(7-13)上并联了KM2的常开触头,故在主电机不起动时,也可快速进给。 3.圆工作台控制 加工螺旋槽、弧形槽和弧形面时,可在工作台上加装圆工作台。圆工作台的回转运动由进给电机M2拖动。 使用圆工作台:先将控制开关SA2(功能见表3-3)扳到“接通”位,SA2-2接通,SA2-1和SA2-3断开。再将工作台进给操纵手柄全部扳到中间位,按下主轴启动按钮SB1或SB2,主电机M1启动,KM3线圈经(13-15-17-19-29-27-23-25)路径得电,进给电机M2正转,带动圆工作台作旋转运动。 注意:(1)圆工作台只能沿一个方向作回转运动; (2)工作台进给与圆工作台工作不能同时进行。

26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4.冷却电机控制与工作照明 只有主电机启动后,冷却电机M3才能启动。M3还受QS2控制。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4.冷却电机控制与工作照明 只有主电机启动后,冷却电机M3才能启动。M3还受QS2控制。 变压器TC3将380V交流电变为24V安全电压,供照明灯,用转换开关SA4控制。 5.控制电路联锁与保护 (1)进给运动与主轴运动联锁 进给控制电路接在KM1常开触头(7-13)后,只有主轴启动后,工作台进给才能进行。 KM1常开触头(7-13)上并联了KM2常开触头,在主轴未启动时,也可快速进给。 (2)工作台六个运动方向联锁 两条支路:一条是与纵向操纵手柄联动的行程开关SQ5和SQ6的两个常闭触头串联支路(27-29-19);另一条是和垂直与横向操纵手柄联动的行程开关SQ3、SQ4的两个常闭触头串联支路(15-17-19)。这两条支路是KM3或KM4线圈通电必经之路。只要两个操纵手柄同时扳动,进给电路立即切断,实现工作台各向进给的

27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联锁控制。 (3)工作台进给与圆工作台联锁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联锁控制。 (3)工作台进给与圆工作台联锁 使用圆工作台时,必须将两个进给操纵手柄都置于“中间”位。否则,圆工作台不能运行。 (4)进给运动方向上极限位置保护 机械和电气相结合,由挡快确定各进给方向上的极限位置。 当工作台运动到极限位时,挡块碰撞操纵手柄,使其返回中间位。电气上使得相应进给方向上的行程开关复位,切断了进给电机的控制电路,进给运动停止。 3.4.1 机床结构及控制特点 1.机床结构 主要由床身、工作台、电磁吸盘、砂轮箱(又称磨头)、滑座、立柱等部分组成。 主运动是砂轮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为工作台和砂轮的往复运动;辅助运动为砂轮架的快速移动和工作台的移动。

28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工作台在床身的水平导轨上作往复(纵向)直线运动,采用液压传动,换向则靠工作台上的撞块碰撞床身上的液压换向开关来实现。立柱可在床身的横向导轨上作横向进给运动,可由液压传动,也可用手轮操作。砂轮箱可在立柱导轨上作垂直运动,以实现砂轮的垂直进给运动。 图3-7 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结构图 2.控制特点 控制电路见图3-8示。电气元件目录见表3-5。

29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8 M712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30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 四台电动机。M1是液压泵电动机,M2是砂轮电动机,M3是冷却泵电动机,M4是砂轮升降电动机。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 四台电动机。M1是液压泵电动机,M2是砂轮电动机,M3是冷却泵电动机,M4是砂轮升降电动机。 (2) 电源经QS1引入,FU1为电路总的短路保护.FR1、FR2、FR3分别作电动机M1、M2、M3的过载保护.M3通过插头插座XS2接通电源。 (3) M1、M2和M3都只要求单向旋转,分别由KM1、KM2控制。M4由KM3、KM4控制其正反转,因是短时间工作,不设过载保护。 (4) 采用电磁吸盘固定加工工件。为防止吸盘吸力不足或吸力消失时,工件被砂轮打飞而发生事故,使用欠电压继电器KA作电磁吸盘欠压保护。 3.4.2 电路工作原理 控制电路采用交流380V供电,在欠电压继电器KA通电后,其常开触点闭合,为M1、M2及M3的启动作好准备。 1.  液压泵电动机M1的控制 M1由KM1控制,SB2是启动按钮,SB1是停止按钮,热继电器FR1作过载保护。 按SB2 KM1线圈得电并自锁 主触点闭合 M1启动运行。 按SB1 KM1断电释放 M1断电停止。

31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砂轮电动机M2及冷却泵电动机M3的控制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砂轮电动机M2及冷却泵电动机M3的控制 M2及M3由KM2控制,SB4为启动按钮,SB3为停止按钮,热继电器FR2、FR3分别作M2、M3的过载保护。 按SB4 KM2得电并自锁 主触点闭合 M2、M3同时启动运行。 按SB3 KM2断电释放 M2、M3断电停止。 1.砂轮升降电动机M4的控制 M4分别由接触器KM3、KM4控制其正、反转。SB5为上升(正转)按钮,SB6为下降(反转)按钮. 按SB5 KM3得电 主触点闭合 M4正转,砂轮上升。 松开SB5 KM3断电 M4断电,砂轮停止上升。 按SB6 KM4得电 主触点闭合 M4反转,砂轮下降。 松开SB6 KM4断电 M4断电,砂轮停止下降。 砂轮升降为点动控制。为防止操作失误,KM3、KM4有互锁措施. 2.电磁吸盘的控制 电磁吸盘:利用线圈通电产生磁场的特性吸牢铁磁材料工件。相对机械夹紧装置,具有夹紧迅速、工作效率高、在磨削中工件发热能自由伸缩等优点。

32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电磁吸盘控制电路:由整流装置、控制装置、保护装置等组成。 (1)整流装置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电磁吸盘控制电路:由整流装置、控制装置、保护装置等组成。 (1)整流装置 由整流变压器T、桥式整流器VC组成整流电路,输出110V直流电压供给吸盘线圈. (2)控制装置 电磁吸盘的充磁由接触器KM5控制,SB8为充磁按钮,SB7为充磁停止按钮。 去磁操作由KM6控制,给吸盘线圈通以反方向电流,SB9为去磁按钮。为防止反向磁化,采用点动控制。

33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保护装置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保护装置 将欠电压继电器KA与吸盘线圈并联,防止电源电压过低时,吸盘吸力不足,导致加工过程中工件飞离吸盘的事故。 在吸盘线圈两端并联电阻R和电容C,形成过电压吸收回路,消除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压的影响。 5.照明、指示电路 变压器TC副边输出36V、6.3V两组电压:其中36V供给照明灯EL;6.3V供给电源指示灯HL、液压泵运行指示灯HL1、砂轮电动机运行指示灯HL2、砂轮升降电动机运行指示灯HL3、电磁吸盘工作指示灯HL4. 电磁吸盘充、退磁电路的改进 图3-8中电磁吸盘采用手动操作退磁,操作不便,退磁效果也不理想。 下面介绍一个能克服上述缺点的电磁吸盘自动充、退磁电路。

34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自动退磁原理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自动退磁原理 充磁时,电磁吸盘由初始零状态(I=0,B=0)开始充磁,随着激磁电流增大,吸盘磁感应强度沿起始磁化曲线不断增大,激磁电流增至Im时,磁感应强度增至Bm。退磁时,激磁电流减小至0,磁感应强度并不会减为0,而是有剩余磁感应强度Br,需通以反向激磁电流Ic,磁感应强度才减小至0。如反向激磁电流继续增大,吸盘则被反向磁化,激磁电流达到-Im,磁感应强度达到-Bm。如 激磁电流在-Im~Im之间反复变化, 则形成一个磁滞回线,如图3-9 示。随着激磁电流正负交替变化, 且最大值不断衰减,磁滞回线的 面积逐渐缩小。当激磁电流最大 值衰减到0时,磁滞回线面积也缩 小到0,剩磁感应强度也减小至0, 达到消磁的目的。 图3-9 退磁过程中的磁化曲线

35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电路分析 晶闸管无触点自动充、退磁电路:由主电路、控制电路、多谐振荡器等组成。SB2是充磁启动按钮,SB1是停止充磁、启动退磁按钮. 图3-10 晶闸管充退磁电路原理图

36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主电路 晶闸管VT1、VT2组成两相零式整流电路。充磁时,按下SB2,KA1得电并自锁,接通充磁控制电路。此时,VT1导通,通过调节RP3改变给定电压,从而改变VT1的导通角,使电磁吸盘获得0~110V连续可调的直流电压。退磁时,按下SB1,KA1断电释放,KA2得电动作,接通退磁工作电路。此时,VT1、VT2交替导通,并不断改变VT1、VT2的导通角,电磁吸盘获得正负交替变化的衰减电流,实现自动消磁。 (2)触发电路 三极管VT3、VT4构成两个锯齿波发生器,作VT1、VT2的触发电路。充磁时,VT3发射极开路,只有VT4工作,晶闸管VT1导通,保证电磁吸盘获得稳定的直流电压。退磁时,VT3、VT4在控制电路及多谐振荡器共同控制下交替工作,使VT1、VT2轮流导通。 (3)控制电路 由VD28~VD31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将70V交流整流,经R25及C10滤波,再由RP3分压,取出给定电压叠加到VT3、VT4的基极。

37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充磁时,调整RP3改变给定电压,从而改变吸盘上的直流电压.退磁时,KA2通电,其常闭触点断开,C10通过R24放电,由RP3取出电压不断减小,使VT3、VT4的导通时间后移,VT1、VT2的导通角逐渐减小,激磁电流逐渐衰减到0,实现自动消磁。 (4)多谐振荡器 三极管VT5、VT6组成多谐振荡器。从两个三极管集电极引出相位相反的方波,叠加到VT3、VT4的基极,两个锯齿波发生器交替工作,控制晶闸管VT1、VT2轮流导通。电磁吸盘得到交替变化且自动衰减的激磁电流,电流变化的频率与多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相等。 3.5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通用机床:生产效率低,加工质量不稳定,操作频繁,工人劳动强度大。 组合机床:通用部件和专用部件组成的高效率专用机床,能实现多刀、多面、多工序、多工位同时加工。控制系统大都采用机械、液压或气动、电气相结合,其中电气控制起中枢联接作用。

38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电气控制系统:由通用部件的典型控制电路和一些基本控制环节组成。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电气控制系统:由通用部件的典型控制电路和一些基本控制环节组成。 通用部件:动力部件(如动力头和动力滑台)、支承部件(如滑座、床身、立柱及中间底座)、输送部件(如回转分度工作台、回转鼓轮、自动线工作回转台及零件输送装置)、控制装置(如液压元件、控制板、按钮台及电气档铁)等。 动力头和动力滑台:最主要的通用部件,完成刀具切削和进给。动力头能同时完成切削运动及进给运动,动力滑台只能完成进给运动。 3.5.1 机械动力滑台控制线路 由滑台、滑座及双电机传动装置组成,滑台自动工作循环由机械传动及电气控制完成。 1.电路组成 M1为进给电机,M2为快速电机,KM1、KM2控制两台电动机正反转,KM3控制M2电源通断。SQ1为原位行程开关,SQ2为快进转工进或工退转快退行程开关,SQ3为工作进给终点行程开关, KM为主轴电

39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机接触器常开触头,YB为制动电磁铁。 2.工作过程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机接触器常开触头,YB为制动电磁铁。 图3-11 具有正反向工作进给的机械滑台控制电路 2.工作过程 主轴电机已启动,按滑台向前启动按钮SB1,KM1线圈得电并自锁;同时,KM3得电吸合,YB通电,M1、M2正向启动旋转,滑台以快进

40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速度加工进速度向前移动。当快进到位,挡铁压下SQ2时,KM3断电释放,YB断电,快速电机M2停转并制动,滑台仅以工进速度继续向前。此时,SQ2系由长挡铁压下,直至加工结束,SQ3压下,KM1断电释放,KM2通电吸合,工进电机M1反转,滑台以工进速度后退,至长挡铁松开SQ2,KM3再次通电吸合,YB通电,快速电机M2反向启动,滑台以快退速度加工退速度快速退回原位,压下SQ1,KM2、KM3断电释放,M1、M2同时停转,YB对M2进行制动,滑台停在原位。 SB2:停止向前并反向后退按钮。 SQ4:超行程限位开关,若正向工进超过预定行程,则SQ4被压下,KM2、KM3、YB相继通电,滑台先反向工退,然后快退至原位,起到超行程保护作用。 3.5.2 液压动力滑台控制线路 由滑台、滑座、液压缸三部分组成。进给运动借助压力油通入液压缸的前腔和后腔来实现。液压缸驱动滑台在滑座上移动,自身不带液压泵、油箱等装置,需单独设置专门的液压站与其配套,

41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由电动机拖动液压泵送出压力油,经电气、液压元件控制,推动液压缸中的活塞驱动滑台工作。滑台工作速度通过调节节流阀进行无级调速。 1.一次工进的液压动力滑台电气控制线路 工作循环:滑台快进 工作进给 快速退回原位。 适于要求工进速度不变情况。 (1)原位停止 电磁铁YA1、YA2、YA3均断电,滑台停在原位,挡铁压下行程开关SQ1,常开触点接通,常闭触点断开。 (2)快进 转换开关SA扳至“1”位,按下SB1,中继KA1得电并自锁,电磁铁YA1、YA3通电,电磁换向阀YV1阀芯推向右端,进油路为: 滤油网1U 油泵YB 换向阀YV1 油缸YG左腔. 电磁换向阀YV2阀芯推向右端,回油路为: 油缸YG右腔 换向阀YV1 换向阀YV2 油缸YG左腔. 油路为差动联接,滑台快进.

42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工进 图3-12 液压动力滑台一次工进液压系统及控制线路图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12 液压动力滑台一次工进液压系统及控制线路图 (3)工进 滑台快进到位,挡铁压动行程开关SQ3,常开触点闭合,中继KA2

43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得电并自锁,常闭触点断开,电磁铁YA3断电,YV2复位,回油不再进入油缸左腔,滑台变为工进。 (4)快退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得电并自锁,常闭触点断开,电磁铁YA3断电,YV2复位,回油不再进入油缸左腔,滑台变为工进。 (4)快退 滑台工进到终点,挡铁压动行程开关SQ4,中继KA3得电并自锁,KA3常闭触点断开,电磁铁YA1断电,YA2通电,换向阀YV1阀芯左移,滑台停止工进,并快速退回。 进油路为: 滤油网1U 油泵YB 换向阀YV1 油缸右腔. 回油路为: 油缸左腔 换向阀YV1 油箱. 滑台退回原位,压下行程开关SQ1,常闭触点断开,中继KA3断电,电磁铁YA2断电,换向阀YV1回中间位,滑台原位停止。 (5)点动调整 转换开关SA扳至“2”位,按下SB1,KA1得电,电磁铁YA1、YA3通电,换向阀YV1、YV2都推向右端,油路与滑台快进时相同,滑台向前快进。松开SB1,滑台停止。

44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滑台不在原位需快退时,按下SB2,KA3通电,电磁铁YA2通电,滑台快退。至原位时,压下SQ1,KA3断电,滑台停止. *2.二次工进的液压动力滑台电气控制线路 图3-13 液压动力滑台二次工进液压系统及控制线路

45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原位停止 (2)快进 (3)一工进 (4)二工进 工作循环:快进 一次工进 二次工进 快退。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工作循环:快进 一次工进 二次工进 快退。 (1)原位停止 电磁铁YA1~YA4均断电,电磁换向阀YV1~YV3如图示位置,油泵YB打出的压力油经YV1流回油箱,油缸YG不动,滑台停原位,SQ1被压下。 (2)快进 转换开关SA扳至“1”位,按下SB1,中继KA1得电,电磁铁YA1、YA3随之通电,压力油经YV1进入油缸左腔,油缸回油经YV2返回油缸左腔,油缸以差动方式工作,滑台快速向前。 (3)一工进 快进到位,挡铁压动SQ3,KA2得电并自锁,YA3断电,油缸右腔回油经节流阀1L及换向阀YV3流回油箱,滑台由快进变为一工进,进给速度由节流阀1L调节。 (4)二工进 一工进到位,挡铁压下行程开关SQ4时,KA3得电并自锁,YA4通电,油缸回油经节流阀1L和2L流回油箱,滑台由一工进转为二工进,其速度比一工进慢,可通过节流阀1L、2L进行调节。

46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5)快退 3.5.3 组合机床控制线路举例 1.主电路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5)快退 二工进到位,压动行程开关SQ5,KA4得电并自锁,进给线路被切断。KA4常开触点接通YA2,压力油经换向阀YV1进入油缸右腔,回油经YV1进入油箱,滑台快退。至原位时,压动行程开关SQ1,KA4断电,YA2断电,YV1复位,滑台停止。 若转换开关扳至“2”位,可用SB1点动调整,按SB2可使滑台退回原位. 3.5.3 组合机床控制线路举例 通用部件控制电路和基本电路适当组合,构成组合机床单机电气控制线路。 具有左、右动力头的液压动力滑台组合机床线路见图3-14示. 1.主电路 三台电动机:M1为液压泵电机,M2、M3分别为左、右铣削动力头电机。M1由KM1控制,单向旋转,FR1作过载保护,M1与变压器T1、T2一次侧共用FU1作短路保护。M2由KM2控制,单向旋转,FR2作过载保护。M3由KM3控制,单向旋转,FR3作过载保护。M2、M3共用FU2作短路保护.

47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14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

48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控制电路 (1) 液压泵电机M1控制 (2)左、右铣削动力头电机M2、M3控制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控制电路 (1) 液压泵电机M1控制 由启动按钮SB2、停止按钮SB1、KM1构成M1单向旋转控制电路,实现M1的启动与停止。 (2)左、右铣削动力头电机M2、M3控制 SA1:机床“半自动工作”与“调整工作”选择开关. SA1置“A”位,机床处于半自动工作状态。SA1-1接通,SA1-2断开,由液压动力滑台压下行程开关来实现M2、M3的启、停. 当滑台移动到位,压下SQ2、SQ3时,KM2、KM3得电并自锁,M2、M3分别启动旋转。加工到终点时,滑台压下终点行程开关SQ4,KM2、KM3断电释放,M2、M3停止。 (3)液压动力滑台的电气控制 液压泵电机M1启动后,按下滑台前进按钮SB3,中继KA1得电并自锁,电磁阀YV1通电,控制液压油路实现液压动力滑台的快进。当滑台压下行程阀时,转为工进。工进至终点,死挡铁停留,进油路油压升高,压力继电器KP动作,KA1断电释放,YV1断电。同时,KA2通电吸合,YV2通电,滑台快退至原位,压下原位开关SQ1,KA2、YV2相继断电,滑台停止,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49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6 30t/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 3.6.1桥式起重机结构及控制特点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SA1置“M”位时,机床处于调整状态。SA1-1断开,SA1-2接通。 分别按下点动按钮SB7、SB8,可实现左、右动力头的点动对刀调整; SB5、SB6分别为滑台前进、后退点动按钮。因SA1置于“M”位,断开了KM2、KM3线圈供电电路,使滑台移动到压下SQ2、SQ3时,M2、M3不能起动。故按下SB5或SB6,只能使KA1或KA2通电吸合,进行滑台前进、后退的点动调整。 (4)照明电路 变压器T1输出交流24V,供给机床照明灯EL,由SA2控制其通断。 3.6 30t/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 用来起吊和放下重物,并能使重物短距离水平移动的机械设备。 种类:桥式起重机(俗称行车)、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 3.6.1桥式起重机结构及控制特点 1. 结构 见图3-15,主要由桥架、小车及大车移动机构和装在小车上的提升机构等组成。 (1)桥架

50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起重机的主体,由主梁、端梁、走道等部分组成。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图3-15 桥式起重机结构示意图 起重机的主体,由主梁、端梁、走道等部分组成。 主梁横跨车间上空,两端有端梁,组成箱式桥架,两侧有走道。主梁一端下方安有驾驶室,驾驶室一侧走道上装有大车移行机构,使桥架可在沿车间长度方向的导轨上移动。另一侧走道上装有辅助滑线和小车电气设备,主梁上铺有小车移动轨道,供小车在其上移动。 (2)大车 大车移行机构由大车电动机、制动器、传动机构、车轮等组成。大车移

51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小车 2.控制特点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动可用一台电动机经减速装置拖动两个主动轮实现,也可用两台电动机经减速装置分别拖动两个主动轮实现。 (3)小车 又称跑车,由小车架、提升机构、小车移动机构、限位开关等组成,安装在桥架导轨上,可沿车间宽度方向移动。 15t以上桥式起重机有主钩、副钩二套提升机构。 2.控制特点 由交流电网供电。由于经常移动,小型起重机(10t以下)常用软电缆供电;中、大型起重机(20t以上)采用滑线和电刷供电,车间电源连接到三根主滑线上(涂有黄、绿、红三色),通过电刷将电源引入起重机电气设备。 起重机工作条件恶劣,负载性质属于重复短时工作制,常处于频繁带载启动、制动、正反转状态,需要承受较大过载和机械冲击. 对拖动和控制有如下要求: (1)由于启动频繁,电动机启动电流要小,通常采用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启动。

52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6.2 30t/5t桥式起重机电路工作原理 1.保护电路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由于起重机为重复短时工作制,允许电动机短时过载运行。 (3)具有电气和机械抱闸双重制动。 (4)具有必要的零位、短路、过载和终端保护。 (5)具有一定调速范围,普通起重机调速范围为2~3。 3.6.2 30t/5t桥式起重机电路工作原理 两个提升机构,主钩额定起重量30t,副钩额定起重量5t,分别用M1、M2传动,大车由M4、M5分别传动,小车由M3传动。 主钩升降电机功率较大,采用磁力控制盘和主令控制器操纵,其它电机均用凸轮控制器操纵。 电路分为三部分:保护电路;由PQR10磁力控制盘构成的主钩升降电机M1的控制系统;由凸轮控制器控制的副钩升降电机M2、小车电机M3和大车电机M4、M5的电路。 1.保护电路 为确保安全、可靠,电气控制系统设置了自动保护和联锁环节。 各电动机电源通过KM控制。由KM线圈和电动机过电流保护、凸轮控制器零位保护、各运动方向行程限位保护、舱盖、栏杆安全开关及紧急断电保护等组成控制柜保护电路。

53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54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启动前,将主令控制器SA1和各凸轮控制器SA2、SA3、SA4均放到“零位”,才能接通电源。各控制器触头状态如表3-6~表3-9示(P119~P121)。 电源电路采用过电流继电器KA0实现过电流保护,M1、M2~M5均设置过电流保护,分别采用过电流继电器KA1、KA2~KA5实现,KA1保护触点放在主钩定子、转子控制电路中,未与KM线圈串联; 限位开关SQ6~SQ8分别是操作室门上安全开关及起重机端梁栏杆门上安全开关,任何一个门没关好,电动机都不能启动; 紧急开关SA用于紧急情况下切断电源; 小车限位开关SQ3、SQ4及副钩位置开关SQ5串接于KM自锁电路中。当小车行至极限位置或副钩升降机构上升至规定高度时,相应限位开关常闭触点被压动而断开,KM断电,保证起重机安全工作。 要使机构退出极限位置,必须将手柄都退至“零位”,这时自锁电路中常闭触点SA2、SA3都闭合,可以启动KM,操纵凸轮控制器,使机构反方向运动,退出极限位置。 桥架限位开关SQ1、SQ2分别串在大车电动机正反向接触器KM10、KM11电路中,在左行极限位置压动SQ1,切断左行接触器KM10,左行停止,但允许右行接触器KM11通电,控制大车向右退回;同样,在右行极限位置SQ2动作,限制右行,可以左行退回。

55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7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检查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7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检查 发生故障时,先对故障现象进行调查,了解故障前后异常现象。如电动机、变压器线圈是否发热、冒烟, 有关电器元件的连线是否松动脱 落,熔断器熔体是否熔断等,从 而找出简单故障的部位及元件。 对较复杂故障,也可确定故障大 致范围。 常用故障检查方法:电压法、电 阻法、短接法. 3.7.1 电压测量法 图3-19 分段电压测量示意图 接通电源,按下SB2,正常时,KM1吸合并自锁。将万用表拨到交流500V档,进行测量。电路中(1-2)、(2-3)、(3-4)、(4-5)各段电压均应为0,(5-6)两点电压应为380V。

56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1.触点故障 按下SB2,若KM1不吸合,可测量(1-6)间电压,若测得电压为380V,说明电源正常,熔断器是好的。接着测(1-5)间各段电压,如(1-2)间电压为380V,则FR保护触点已动作或接触不良,应检查FR所保护的电动机是否过载或FR整定电流是否调得太小,触点本身是否接触不好或连线松脱;如(4-5)间电压为380V,则KM2触点或连接导线有故障,依此类推。 2.线圈故障 若(1-5)间各段电压均为0,(5-6)间电压为380V,而KM1不吸合,则故障是KM1线圈或连接导线断开。 除分段测量法,还有分阶测量法和对地测量法。分阶测量法一般是将电压表一根表笔固定在线路一端(如图3-19的6点),另一根表笔由下而上依次接到5、4、3、2、1各点,正常时,电表读数为电源电压。若无读数,则表笔逐级上移,当移至某点读数正常,说明该点以前触头或接线完好,故障一般是此点后第一个触头(即刚跨过的触头)或连线断路。 对地测量法适于机床电控线路接220V电压且零线直接接于机床床身的电路检修.

57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7.2 电阻测量法 分为分段测量法和分阶测量法. 检查时,先断开电源,把万用表拨到电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7.2 电阻测量法 分为分段测量法和分阶测量法. 检查时,先断开电源,把万用表拨到电 阻档,然后逐段测量相邻两标号点(1- 2)、(2-3)、(3-4)、(4-5)间电 阻。若测得某两点间电阻很大,说明该 触头接触不良或导线断路;若测得(5- 6)间电阻很大(无穷大),则线圈断线 或接线脱落。若电阻接近零,则线圈可 能短路。 图3-20 分段电阻测量示意图 注意:电阻测量法检查故障一定要断开电路电源,否则会烧坏万用表;测量时必须将被测电路与其它电路断开;选择好万用表量程。如测量触头电阻时,量程放得太高,可能掩盖触头接触不良的故障。

58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7.3 短接法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故障多为断路故障,如导线断路、虚连、虚焊、触头接触不良、熔断器熔断等。对 这类故障,用短接法查找往往比电 压法和电阻法更快捷。 方法:用一根绝缘良好的导线将所 怀疑的断路部位短接。当短接到某 处,电路接通,说明故障就在该处。 1.局部短接法 图3-21 局部短接示意图 按下SB2,若KM1不吸合,说明电路中存在故障,可运用局部短接法进行检查。 检查前,先测量(1-6)两点间电压,电压不正常,不能用短接法检查。在电压正常情况下,按下SB2不放,用一根绝缘良好的导线,分别短接

59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标号相邻的两点,如(1-2)、(2-3)、(3-4)、(4-5)。当短接到某两点时,KM1吸合,说明这两点间存在断路故障。 注意:万万不可将(5-6)两点短接!否则,电源短路。 2.长短接法 用导线一次短接两个或多个触头来查找故障。 相对局部短接法,有两个重要作用和优点:一是两个以上触头同时接触不良时,局部短接法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而长短接法可避免误判。以图3-21为例,先用长短接法将(1-5)点短接,如KM1吸合,说明(1-5)这段电路有断路故障,再用局部短接法或电压法、电阻法逐段检查,找出故障点;二是用长短接法,可把故障压缩到一个较小范围。如先短接(1-3)点,KM1不吸合,再短接(3-5)点,KM1能吸合,说明故障在(3-5)点间电路中,再用局部短接法可确定故障点。 注意: (1)短接法是带电操作,短接前看清电路,防止错接,烧坏电器设备; (2)短接法只适于检查连接导线及触头一类断路故障。对线圈、绕组、电阻等断路故障,不能采用; (3)对机床等设备某些重要部位,不宜使用短接法,以免考虑不周,造成事故.


Download ppt "第3章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 C616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 3.2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